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频仍、国际投资环境趋紧的关键节点,稀土这一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成为了中美贸易对垒中新一轮的焦点。
5月21号,A股稀土板块、稀土永磁板块表现活跃,十余只个股掀起涨停潮;港股市场的中国稀土更是暴涨近130%,创上市以来最大日内涨幅。
在美国,2017年末,特朗普政府就颁布了增加稀土在内的23种关键矿物原料本土产量的行政令,要求加强稀土自给自足,减少进口依赖,从而提升本国科技行业与国防工业的竞争力。这被外界解读为与中方贸易战的前兆。
在世界各大经济体发展和相互博弈的过程中,稀土的战略意义何以如此突出?
有人打过比方:“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稀土就是工业的维生素。”
准确而言,稀土是17种特殊金属元素的总称,既广泛应用于玻璃、冶金等传统领域,亦应用在永磁材料、高温超导等各种高新技术领域,是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
作为世界上稀土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充足,特别是在重稀土上占据垄断地位。
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2018年矿业商品总结报告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的稀土储量约为4400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36.67%;而产量则为10.5万吨,居世界首位占81%。
与之相对应的,美国的稀土产量从2016至2017连续两年为零。
贱卖的稀土
中国稀土的储量和产量所占全球比例如此不对等,不难看出,从1985年成为稀土主产国以来,中国对于全球稀土产业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出口而非储备上。
和石油不同,在勘探尚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全世界现有稀土可开采近1000年,这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稀土资源并不那么稀缺。
主导着全球稀土供应格局的中国,并未像海湾国家依赖石油一样,掌握稀土的全球定价权,赚得“盆满钵满”;反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过度追求外汇而开放供应,在稀土出口量剧增的同时价格急速下跌。
1990-2005年,稀土矿石价位从11700美元/吨跌至7430美元/吨,国际单一稀土价格下降了30%-40%


在巨大产能的带动下,1990-2005年间,中国的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成为全球稀土成品生产企业的主要资源供给地。
然而,价格下跌导致稀土生产企业更加依赖规模扩张,不少稀土加工企业亦随之倒腾、囤积稀土,将重心从生产转移到资源买卖上,中国的稀土产业出现了供应远甚于需求的恶性价格战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仅2011年一年,中国稀土年产量15万吨以上,而国内年需求量在7万吨左右,供给远大于需求。
另一方面,欧美及日本等国则加快了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步伐。
上世纪90年代,美、澳、加等拥有稀土矿的国家就开始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坐拥全球前列的稀土储量,却有上述两年开采量为零的数据。
同时,美、日也利用中国开放稀土供应的时机加快开发高技术稀土材料及相关产品,不断加大稀土金属的技术创新,推出了大量依赖稀土资源的高科技军事装备和民用消费品。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稀土储量从约20年前接近全球总量的90%,急剧下降到2017年不及37%的尴尬局势。
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现代化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能保证需求的只有6种。按照目前的开采规模,再过30-50年,中国将从稀土矿的资源大国变成小国。
多年的无序开发已经造成稀土资源储量和工业产量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一方面是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使得国家的战略性储备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
决策者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稀土资源的粗放式开发模式必须终止。
2016年底,新一轮稀土行业整顿开始以来,中国政府重点打击“黑稀土”,同时提高行业集中度,推进稀土矿产资源整合。
工信部资料显示,包括包钢集团、中铝集团等在内的六家大型矿业集团公司的冶炼分离配额占全国的99.57%,对全国稀土供应享有具有绝对的控制力。
在全球稀土产业链分工里,中国拥有从开采到到提炼成熟的配套设施,一个更明显的证明是,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各类稀土产品9.84万吨,其中进口稀土化合物及稀土金属总量6.94万吨,同比增长102%。同期,中国稀土出口量为5.3万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产品进口国。
“稀土牌”杀伤力几何?
在愈演愈烈的贸易攻防升级中,倘若中国打出这张“稀土牌”,对美杀伤力能有几何?
首先可以确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中国一旦在稀土资源上实施严格管控,势必会对国内的稀土产业造成严重扰乱,稀土价格出现不合理的暴涨,最先受伤的是国内下游应用企业。伤敌一千,自损恐怕不止八百。
2007年,中国政府对稀土生产计划就由“指导性”调整为“指令性”。在通过密集出台管理政策来争夺稀土“定价权”的背后,中国对于稀土行业的管理思路、出口政策等都需要仔细审视。
一家大宗商品咨询机构在分析报告中指出,苦于稀土产业对下游的高价传导,企业可能会选择另外的技术路线规避稀土成本。
此前,龙头包钢集团的一位稀土研究院的专家曾表示,“稀土的真正价值是在应用,特别是高端应用。我们一直在讲稀土的话语权。真正要争的是技术上的话语权,而不是价格上的话语权。”
中国在稀土产业的技术沉淀,主要体现在采选、冶炼与分离工艺上。
包钢(集团)公司的稀土钢板材厂
早在2002年8月,国家计委发布《外商投资稀土行业管理暂行规定》提出,禁止外商在中国境内建立稀土矿山企业,禁止外商独资建立稀土冶炼、分离项目,但同时鼓励外商投资稀土深加工、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
可见在国内的稀土领域,依然通行着以资源换技术的思路,稀土高端应用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欧美和日本企业手中。
在此前的报道中,国内外的材料制造领域观察者们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决定着原材料开发利用的综合能力,中国在稀土特别是重稀土上的资源优势在目前还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既是“资源诅咒”下路径依赖的结果,也直接受制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及原材料工业的总体水平。
从稀土产业链在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来看,“稀土牌”的效果似乎并不会十分乐观。
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就曾因两国贸易争端爆发而宣布对中国稀土征收进口关税,但随后就收回了该决定。
尽管在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上,稀土一直并不在列,但这仅能说明美国忌惮中国作为稀土进出口大国,短期内对其稀土市场造成的冲击,并不能说明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华实施技术封锁后,中国能还以对等的能源钳制。
中国对外出口稀土以散货供应为主,没有建立起拥有国际货币流通的全球贸易体系,难以效仿美国凭借石油禁运制裁伊朗,来对其能源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
对美国而言,进口中国的稀土资源是否具有相当的不可替代性?
在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的2011年,美国发布了美军对中国稀土依赖程度的评估报告,得出了“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未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实质性威胁”的结论。
有材料研究方向的专家指出,尽管重稀土不可再生,但其具有用量少、用途广的典型特征,预测到2020年,全球稀土消费量将保持在12-15万吨的水平,其中重稀土需求规模仅为1.5-2.2万吨。
这种应用特点和需求趋势决定了重稀土这张牌虽有分量,但很难成为决定大国资源博弈牌局的“王炸”。
美国对中国的“稀土牌”早有防备,在稀土战略资源上已有相当储备。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显示,经过连续两年停产后,美国在2018年重新开始了稀土生产。
而位于美国加州的帕斯稀土矿,是目前已知的中国之外的最大稀土矿藏,也从2015年进入维护状态以来,于2018年第一季度恢复生产了。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5月23日在北京称,目前中国对稀土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没有资质和数量限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贸易管理措施。”
作者 | 吴阳煜
排版 | GINNY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热文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