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回复“1”领取今日日签福利大礼包

内容来源2019年4月27日,由创合汇主办的科创板与中国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进行了以“破局: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科创板”为主题的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笔记达人 | Malena
面设计 责编| 智勇
第  3634  篇深度好文:10211 字 | 16 分钟阅读
点此听精华版音频 ↑ 更多精彩内容,还需阅读全文哦~
完整笔记•宏观趋势
本文优质度:★★口感:抹茶可可星冰乐
笔记君说:
最近中美之间在PK,实际上中美真正较力的领域不是贸易战,贸易永远是双赢的,你卖给我产品,我买了你的产品,大家都得到了好处的,所以贸易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科技。
因为有些领域,中国的科技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特别是5G技术,这也是美国针对华为的原因。
科创板应该是2019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科创板到底能不能真正改写中国资本市场这么多年以来低水平循环的命运?我想这是每个人心中的问题。
今天我就围绕这些问题,谈一下我对科创板的理解。
要想更好地理解科创板,就要把科创板放在整个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十九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那么高质量发展和科创板有什么样的联系?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也许我们能够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我们中国经济的转型,应该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开始了,但是转型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绵长。转眼10年过去了,我们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得到破解。
一、中国经济现状
2018年,我们经历了“惊涛骇浪”,大家都过得非常惊心动魄,但是到了今年的一季度,很多人又开始飘飘然了,感觉好日子已经回来了。
很多投行已经把中国2019年的预测增速调高到了6.6%,当然这样的乐观情绪不是没有原因的。
比如,中美贸易战有了一度明显缓和,达成了一个协议,有助于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另外,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央以很大的决心推出了实质性的减税政策。
房地产依然是“打不死的小强”,今年房价又是强力反弹,我前几天去广东中山,看到中山今年一季度的房价同比上涨了61%。货币数据、社会融资数据都是超预期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开始乐观,觉得我们新一轮的行情、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已经到来 。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不要过于乐观。
实际上我们过去也乐观过,但是这个乐观很快就被打消了,中国经济在2015年经历了一轮非常严峻的考验,2015年社会用电量的增速只有0.5%,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实际上在2015年已经休克了。
我们在2015年底推出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之后我们看到房价、钢铁、煤炭三大价格暴涨,拉动了经济的反弹,这个反弹一直延续到2018年的第一季度。
为什么对于这样短期的经济反弹不能过于乐观呢?
1.中国的经济是“L”型的增长
2016年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访谈当中,对中国经济做出了重要的判断:中国的经济是“L”型的增长。
我们过去是爆炸式的增长,但是在2008年我们的增速逐步下滑,要下滑到一个中高速的新平台,我们现在还在下滑的过程当中,这就像一个“L”型,我想这是对中国经济最基本的判断。
为什么是“L”型?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增速放缓符合国际规律。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中等收入水平,根据国际上的经验,所有的国家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低成本优势、赶超效应所带来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增速的放缓是符合规律的事情。
第二,出口不再是带动经济的主力军。
2008年之前,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爆炸式的增长,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借用了美国的消费。
大量的出口,拉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但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再平衡,我们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更是挤压了我们出口的空间。
所以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反弹到一个新的周期,而是处在“L”型的增长过程中。
王安石有一句名言,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看待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要有这样的视野。
为什么在这样一个“L”型增长过程当中,每一次经济的反弹和复苏,都是不可持续的呢?
我把它称作凯恩斯主义周期。我们每一轮的反弹,都是靠房地产、基建的加码、大量的银行贷款也就是靠货币政策的松动、国有企业的稳增长来实现的。
但是这些因素在稳增长的同时,都会放大经济和金融的风险,所以我们就出现了这样的循环:
每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要稳增长;但是一稳增长,房价就上涨,债务风险增多,国进民退加剧,一旦出现这种问题,不得不刹车,但是一刹车,经济增速又往下掉了,所以这是一个循环。
就像权威人士在访谈当中所说的,我们现在稳的基础,仍然主要是靠“老办法”,也就是投资拉动,但是一旦投资拉动,经济风险就会上升。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新周期呢?
取决于我们的经济转型能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地走向一个高质量的发展。
2.中国的增长模式
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绕不开当前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我把中国的增长模式结构分为三大要素。
第一要素,市场经济的体系;
第二要素,投资驱动;
我们对投资的依赖度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中国在2009年到2012年,4年用掉的水泥数量,将超过美国20世纪100年用掉的水泥总和,这是一个令人非常震惊的数字。
英语有一句话,叫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在中国,叫罗马是6个星期建成的。因为我们每6周增加的楼盘数量就超过了罗马,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投资狂潮。
第三要素,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政府,这也是中国增长特有的地方。
一个强势的政府过去在经济赶超、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国经济正在走向一个创新的增长模式,但大家都要明白一个道理:创新绝对不能靠政府,创新唯一的希望,是企业家精神。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更加要认识到一个社会的企业家精神能不能繁荣,实际上和政府的强势、弱势有很大的关系。
简单的讲,一个大政府,它是不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只有小政府、大社会,才可以带来企业家精神的繁荣。
所以,我们要走向一个创新型经济的转折点,就必须要改变这样的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经济转型的含义。
刚才讲到了我们对投资的依赖,为什么我们认为必须要改变对投资依赖这种做法呢?
经济学上有一个规律,叫投资的边际回报率递减,也就是说,当国家或者行业出现越来越多的投资时,你投资的边际回报会越来越低,甚至有可能是负数。
自然而然,你靠投资去拉动经济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困局。
从右边的图大家可以看到,红色的叫资本产出比,其实就是投入产出比。
我们现在的投入产出比或者叫资本产出比,基本上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时期,这就表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时期。
这就是为什么中央提出要高质量的发展,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质量,所以需要高质量,这是我们经济转型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3.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关键动力
中国经济确实存在很大的韧性和空间,那么这个韧性和空间在什么地方呢?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刘鹤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叫《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奇迹》,在这篇文章当中,刘鹤指明了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三大空间或者是未来的三大关键动力。
第一,就是创新。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主要还是靠组装的模式,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在世界上相对来说还是非常落后的,除了个别像华为这样很牛的企业,总体来讲,中国的创新还是非常弱的。
所以中国如果能从简单的制造型经济走向创新型的经济,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将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第二,消费。
在2008年之前,当时的模式称为中美模式,中国生产,美国消费,我们是借用了美国的消费,来拉动中国的增长。
但是,今天我们不能再继续借下去了,怎么办?我们必须靠内需,靠我们自己的消费,我们现在的居民消费占GDP 的39.3%,和世界平均水平的60%相距甚远,靠我们的消费拉动增长还有巨大的空间。
第三,城镇化。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大国,但美国只有300万农民,如果我们把中国和美国的农业产值做一个比较,如果按照美国的效率,我们只需要1000万农民就可以了,中国现在有6亿农民,所以如何把农民转移进城镇,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
中国农业真正的出路,就是农民进城,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化农业,现在的小农经济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是没有竞争力的,我们的农民永远富不起来,所以中国需要城镇化。
▲ 长按图片分享给需要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改革,让创新、消费、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们就能够比较好的摆脱过去依赖房地产、银行信贷、政府的基建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这样一个被动的局面。
因为过去的这些做法,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了,所以这是我们经济转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第四次产业革命
现在除了我们的经济在面临艰难的转型以外,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重大的事情,就是第四次产业革命。
最近中美之间在PK,实际上中美真正较力的领域不是贸易战,贸易永远是双赢的,你卖给我产品,我买了你的产品,大家都得到了好处的,所以贸易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科技。
我们看一下人类的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让美国成为世界霸主;那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目前来讲,在这一轮的产业革命当中,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领先的两个国家,在有一些领域,中国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美国,这也是美国感到恐慌的原因,特别是5G技术。
除了5G以外,另外一个关键领域就是人工智能的较量,人工智能从目前的发展格局来讲,中、美两国几乎是并驾齐驱,当然美国可能在很多原创的技术上比我们领先一点,但中国在应用的方面会比较强。
三、创新的路上,金融是决定性因素
理解了第四次产业革命,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理解最高领导人讲的那句话:金融是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金融是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呢?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颠覆性创新都是初创企业完成的,都是由当年初创时期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阿里巴巴、京东等这些公司完成的。
所以要想更好地推动整个国家的创新,就必须大力促进这种创业的浪潮。但是初创企业如何发展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很多创业企业来讲,基本上都会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业&股权激励。
创业初期需要吸引人才,但是这个阶段的企业没有太多钱,怎么吸引人才?必须靠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为什么有效果?因为大家会预测,如果这个企业上市了,我就能变成亿万富豪。虽然你今天是小不点,但你能够吸引到非常优秀的人才来加盟你的企业,愿意跟你拼搏,那你企业成功的概率就会提高。
第二阶段,成长&风投。
初创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金,但是这些初创企业去银行贷款是非常困难的,银行也没有办法评估这家企业的风险有多大,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没有重资产,没有办法去做抵押和担保。
所以这一类的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企业,最好的融资渠道一定是风投。那么同样的问题是,风投为什么要投这些企业呢?
因为风投预测,这个企业如果发展比较好,将来能够上市的话,我就可以在资本市场顺利套现,高价获益和退出,有了这个预期,我才敢投你,才愿意投你。
第三阶段,IPO&价值实现。
如果这个企业比较顺利的话,它就能够在资本市场IPO,IPO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当初跟你一起打拼、一起冒险的人,现在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他可能10年没有领过高工资,但是一旦上市,他就变成了亿万富翁。
那些大量的风投也能够把它的资金套现,套现之后,再去投更多的初创企业,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四阶段,上市&持续发展。
这些企业上市之后,因为资本市场能够给它提供持续的融资,所以它就能够进入一个快车道。
整个资本市场,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理解为创业的孵化器,如果没有资本市场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机制设计,很多创业企业都难以跨过这些门槛。
我们今天看到世界500强当中的科技类、创新类的企业,几乎都是从资本市场成长起来的。
腾讯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腾讯当时在香港上市的时候,股价只有3.38元,但是谁也想不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它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变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股价翻了几百倍。
这就是创新和金融的关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而资本市场、金融体系能不能给创新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四、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
我们虽然提出来金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金融体系已经很好了,相反,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还远远没有达到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因为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存在很多问题。
1.金融体系存在4大难题
第一,间接融资过度发达,直接融资严重不发达,导致金融结构畸形。
间接融资大家都知道,就是银行贷款,那么间接融资如此发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企业把银行贷款作为它主要的的融资渠道,因为股权融资非常困难。
这就会导致企业的债务水平偏高,在中国这是普遍性的问题。改变金融结构,是整个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二,金融体系分配资源缺乏效率。
特别是银行体系,向国有企业分配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国有企业拿到的银行贷款占整个银行贷款的比重,和它们对GDP的贡献是严重不匹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首先,因为国有企业是预算软约束,国有企业不会破产,所以银行可以闭着眼睛给国有企业贷款。
其次,出于维护稳定的考虑,政府不得不采用各种办法去延续僵尸企业的生命。
这些问题都破坏了整个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能力,大量的金融资源被浪费在低效的、无效的“黑洞领域”中,很多好企业却找不到钱。
第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
过去这么多年说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家听的都麻木了,因为每年都在说,但又长期得不到解决。民营企业不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出现了普遍的资金链断裂现象。
对整个金融体系来讲,融资难、融资贵实际上和我们前面讲的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我们的体系无法有效地分配资源,把过多的钱给了国有企业,所以才导致很多创新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这对经济转型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货币超发导致收入分配失衡。
因为整个金融体系效率比较低,所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债务信贷的依赖度比较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货币超发,货币超发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对整个收入分配带来影响。
实际上货币超发的过程当中,受益最大的是有钱人,因为资产价格的膨胀速度会远远超过普通的商品。
2.如何构建有效率的金融体系?
我们的金融体系还是存在非常多的问题,要想构建一个有效率的金融体系,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做出一系列的重要改变,重点是4个任务。
第一,大幅度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
从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直接融资比重长期低于20%,而在美国的直接融资比重占到三分之二以上,所以我们的金融结构失衡是非常严重的。
第二,大力发展民营银行。
为什么要发展民营银行?因为我们整个的民营经济,获得银行贷款非常困难,原因和整个国有银行体系不够市场化是高度相关的。
如果将来中国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成为银行体系的主力军,今天很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会缓解了,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营银行。
第三,必须下决心打破刚性兑付和预算软约束。
刚性兑付和预算软约束破坏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定价,导致整个金融体系是扭曲的,没有效率的。
第四,丰富金融产品,推动更多的金融创新。
中国的金融创新总体还是非常匮乏的,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只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搞了股指期货,但就是这个股指期货,在2015年的股灾当中几乎被废止了。
整个资本市场中的金融创新,严重滞后于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这是整个金融改革的几个关键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我们的金融体系变得有效率。
五、科创板的历史使命
刚才把经济转型的背景,产业革命的背景都讲清楚了,现在我们就能够搞清楚科创板的历史意义了。我把科创板的历史使命归结为三条:
第一条,迎接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
中国确确实实有很多创新的企业,但是非常遗憾,这些创新企业都被迫在海外上市。如果算一下以腾讯为代表的海外科技类股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增值了多少倍,就可以算出中国失去的机会成本有多高。
这些企业在中国成长,但是回报却被其它国家的投资者所享有,这是中国要解决的时代问题。
第二条,推动注册制改革。
实际上大家都看到了,整个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长期不发达,为什么长期不发达?因为每年上市的企业非常少。为什么上市的企业非常少?因为我们一直在审批。
不是这些企业不愿意上市,而是不让你上市,或者说我们在控制IPO发行的节奏。资本市场本来是一个高速公路,这样就把高速公路变成了羊肠小道,我们搞注册制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打通资本市场的道路,让资本市场帮助创新的企业顺畅融资。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直接融资占比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我想这是注册制改革最重要的使命。
第三条,去杠杆。
中国整个经济体系的杠杆率非常高,有一些国有企业过度外债,有一些僵尸企业过度负债,但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股权融资不发达。
如果我们能让更多的企业去用股权融资的话,那我们的杠杆率就会下降,就能让很多企业摆脱债务过度的包袱,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是去杠杆和注册制是分不开的,因为只有注册制实行了,发行过程市场化了,去杠杆才能谈得上。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资本市场中,科创板最重要的环节,实际上不是科技,而是注册制。
六、创业板为何失败?
我们没有在创业板培养出好企业,投资亏了无数的钱,结果换来的是很多像乐视这样的“劣币逐良币”现象,这和我们当年对创业板的期望是天壤之别。
从质量上来讲,现在的创业板和主板、中小板没有任何的区别,说明创业板的制度设计完全没有达到鼓励创新的目的。我认为有6个血淋淋的教训。
第一,创业板制定的上市标准,不符合新经济的规律。
创业板最重要的标准是你的业绩、成长性必须达到多少,你的营业收入每年要增长多少,你的利润每年增长多少,但这是不符合新经济规律的。
实际上大量的创新型企业,比如平台型的企业,是要烧钱亏损的,有很多研发型的企业,也是要烧钱的,如果按照创业板这样的标准,这些企业都是不符合上市标准的,所以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好企业。
第二,发审委依然在用审批制的思维模式来对待创业板。
创业板的审批过程和主板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一些指标不一样,这样的审批制扭曲了供求关系,一定会导致股价泡沫化。
第三,当股价泡沫化的时候,就会出现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
这个公司的估值太高了,高管就套现跑路了,这个也非常严重,因为很多创业企业高管本来要奋斗20年实现退休,结果创业板一上市它一年的财富就足以退休跑路了,这是机制设计出现的问题。
第四,漫长的排队导致劣币逐良币。
公司上市要排两、三年的队,很多好的企业,不愿意死在排队的路上,所以还是去香港、美国上市了。
第五,对欺诈过度宽容。
第六,退市机制形同虚设。
垃圾公司不能被淘汰,就意味着这个科技公司是有价值的,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市场投机的风气。
七、科创板的进步和挑战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科创板有了不少的进步:
第一,上市标准更为符合科技创新趋势。我们在上市标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修正,不再要求企业盈利,而是把公司的市值、收入、利润指标综合起来考虑,提供了更大的灵活空间。
第二,更为严格的退市红线。我们对退市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违法类、交易类,财务类和规范类,如果真正落实了这些标准的话,科创板将来退市的案例肯定会比过去增加很多。
第三,“把关”权下放。我们把审批“把关”的权力下放给了上海交易所。
第四,试点了注册制的改革。这是科创板在制度设计上取得的重大进步。
但是资本市场改革这么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科创板改革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在这里列举了几个,科创板要跨越的重大挑战。
第一,名义上的低门槛VS事实上的“高门槛”。
表面上科创板的上市标准降低了,但如果申请上市的企业过多,可能又会导致实际门槛被提高,有创新模式的企业上不了市,这样就会产生很多真正的高风险,又会出现一个逆向的淘汰,这是我们在实践当中需要去面对的问题。
第二,信息披露VS实质性审核,谁说了算?
科创板要做到信息披露,这是注册制的灵魂,但是事实上,因为上市的企业很多,所以我们在审批的过程中,又不知不觉增加了新的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任何的标准,都会不知不觉地导致我们对注册制精神的背离。什么叫注册制,注册制就是只要你披露信息,只要你达到了最低标准,你就有资格获得上市的机会。
我们看到大量的P2P企业在美国上市,看到了拼多多、蔚来汽车、瑞幸咖啡到美国去上市,像这一类的企业,如果放在国内上市,都是充满了争议的企业。
但是争议没有关系,企业有政策风险、有法律风险、有竞争风险,充分披露即可。
比如说P2P,你现在没有拿到牌照,有可能面临政策风险,但是只要你没有隐瞒这个风险,只要你披露了,告诉投资者了,这些企业实际上可以去上市,因为投资者给它定价的时候,就把这个不确定性考虑进去了。
当然我不是说要鼓励P2P上市,而是从理念上要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注册制,什么是真正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和实质性审核这两者之间有哪些不一样。
第三,敢不敢放开发行节奏。
证监会一说要加快发行的节奏,股市就要大跌。但是,如果监管者不能够跨过心理的考验,每次一跌你就停住了,那我们资本市场的通道永远没有打通的可能,永远是一个羊肠小道。这对监管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四,能否放弃对股指“忍不住的关怀”。
证监会巨大的毛病就是,老是关心股市的指数。作为监管者,股市的指数是最不能关心的事情,股市有时会过度泡沫化,有时会过度低迷,这都不是监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如果你去关心这个问题,不知不觉地就给市场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因为大家除了要去预测市场,还要去预测证监会的行为。
第五,对再融资能否做到注册制。
美国有很多企业上市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这和他们的资本市场提供的灵活融资能力是分不开的。
但是中国的企业,不光上市很困难,再融资的审批也是很严格的,上市之后还是会面临融资难。为什么很多大股东被迫把股权质押,并不是他想质押,是因为没有钱,找不到钱,他必须质押。
第六,能否进行震慑性惩罚。
如何对付像赵薇这样割韭菜的人,这是证券法修订和执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第七,证监会只有两件工作,信息披露和严格执法,其它的工作都是不务正业。
监督这些公司是不是真正充分披露了信息。信息披露就是注册制的灵魂,就是证监会和交易所的主业。
严厉惩罚造假欺诈者,打击坏人。
八、港交所李小加的忠告
港交所李小加最近对注册制做了一个表述,因为港交所也做了一个生物科技板,李小加在港交所对生物科技板到底应该怎样做,说了这么几个要点,非常到位、有启发。
第一门槛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因为门槛太高了,就把真正有创新的、独特的企业排除了,好企业一定是有争议的,不能把门槛定太高。
第二交易所会严格把关,但把关的焦点只是在信息披露上,而不是实质性的前端审查。上市的门槛必须客观标准,交易所不能任意改变门槛,或者用任何主观的判断来进行取舍。
比如说,两家公司都达到标准了,交易所说这家公司好像更符合产业的政策,或者说更有硬科技,另一家公司要差一些,所以就选这家公司吧,这是主观的判断,不是客观的。
第三,监管者永远不可能比市场更聪明。无论监管者怎么用心,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坏公司都挡在外面。
我们总是希望把所有的坏公司都挡在外面,让我们的投资人买到的都是好公司,这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规律的事情。
第四,生物科技咨询小组只是顾问,不参与任何主动的审核,特别是对个案,一家公司能不能上市,他不管。
第五,监管者不能调整入市的节奏。如果你干预了发行的节奏,就一定会扭曲市场的行为,一定会牺牲掉资本市场的长期建设。
最后这句话是送给投资者的:
中小散户投资者对于香港的生物科技板,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科创板,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冷静、冷静、再冷静。
如果你看不懂招股书,千万不要入市;
如果你对科技行业不了解,千万不要投资;
如果你的心脏不能承受股价大幅度的波动,千万不要投资;
如果你不能接受你的股票投资可能有价值归零的风险,千万不要入市。
这些话如果投资者能够听明白,他们对科创板就会有合理的预期。
科创板现在的预期很可能和当年的创业板一样,大家对它有不合理的期待,因为前期上市的企业过少,科创板的估值一定是过高的,所以初期投资很多人可能会被套牢。
至少在短期内,科创板真正的机会不在二级市场,而在一级市场,因为一级市场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理性的价值发现的过程,二级市场往往是非理性的,短期内会过度估值。
如果大家真正愿意参与科创板的话,还是要借助专业的机构,通过一级市场来把握这样的机会。
谢谢大家。
*文章为讲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创合汇
创合汇=斯坦福(教育)+硅谷(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创合汇是在整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投资机构、券商、投行、会所、律所、创业孵化器等机构的优质资源基础上,打造的以“产学研”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平台。
笔记侠好文推荐:

嘿,你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