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我一直管着你学习,你连大学都考不上!”
“人家王阿姨的女儿考上北大了,你怎么连个一本都上不了?”
“绘画比赛得第一有什么用,画画好能当饭吃吗?”
果这些语句对你来说很耳熟,请回想一下,成长过程中,你是不是一直在寻求父母的认可,却发现无论做到多好都无法取悦他们。
这样的我们,长大以后很可能变成了一个people pleaser。没能建立起内在评价系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自觉地想要讨好、取悦他人,以此获得别人的认可。
people pleaser脑内小剧场
查阅关于people pleaser的中文文献时,小绿发现很多文章是把这个概念翻译成“烂好人”
但小绿觉得,“烂好人”只是people pleaser诸多外在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很多人并不是不懂拒绝的烂好人,可还是改变不了他们身为people pleaser的本质。判断的标准主要还是看你有多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举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小绿老师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允许我们穿私服。可是,几乎没有女生会在学校里穿裙子。身材不好的担心穿裙子会被嫌丑--“腿这么粗还敢穿裙子”;身材好的担心会被其他女生讨厌--“以为自己漂亮死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个校园环境:一群people pleaser,被别人的评价框住了自己的行动,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反过来利用舆论约束其他人也做不了这些事。简直就是受害者变成施害者的一个恶性循环。
屏幕对面的你们,是不是也曾经是这种
外在评价系统
的受害者呢?要如何斩断这一恶性循环,不变成一个施害者,更重要的是,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受害者呢?
1
怎么对自己
首先,找回自己的价值。
这个价值不是因为别人的认可或赞美才存在,而是你真的相信自己在某方面的才能,并因为拥有这样的才能而感到快乐。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
好消息是,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可以通过训练来习得。
被称为幸福博士(Dr. Happiness)的迪耶纳教授提出过一个发展个人长处的训练方法:
第一步:找出你的长处
找一张纸,把你认为自己所拥有的特长全部写下来。在这一步不需要关注这些特长是否“有用”,尽可能多的把它们全写下来。
第二步:从中选取你觉得最重要的五项
选择的五项要能够满足下列要求:
  • 这个特长能够代表最真实的你。
  • 这个特长使你对自己感到满意。
  • 这个特长是与身俱来的,或者是你不需要费太大力气就可以学会的事情。
第三步:运用你的长处
每一周,从上述五项特长中选取一项进行训练。在训练前先问问自己:
  • 我以前是如何运用这个特长?
  • 这项特长我主要是用在生活、工作上的哪一方面?
  • 还有哪些方面我可以运用这项长处?
然后在这一周中的每一天,都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利用这个特长。
比如,你的特长是[好奇心强],你可以尝试的方式有:
  • 和别人谈论一样你不熟悉的事物;
  • 选一条没走过的路去上班;
  • 尝试一种新的小吃,并记录为什么喜欢/不喜欢)
一周后,换另一项特长来尝试。
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知道如何加以利用,你就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排除他人评价的干扰,建立私人空间意识。
一个真正拥有私人空间意识的人,不仅不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会轻易去评价、干涉他人的选择。所有的自由和权利都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只有尊重他人的选择,我们才能同样拥有被尊重的权利。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就如何对待别人。
2
如何对孩子
这道题恐怕大家都要争着抢答了。我们知道不表扬孩子、不认可他们的成就是不对的,那是不是只要一直夸孩子就可以了?
很遗憾,一味夸奖孩子不仅不能帮他建立起内在评价系统,反而更有可能把他变成一个寻求父母、老师表扬的people pleaser。
当我们在表扬孩子时,我们总喜欢说“你真乖”、“你真棒”。但如果你去问一个孩子,什么是乖,什么是棒,十有八九他会回答:就是听爸爸妈妈还有老师的话。
这种表扬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正面意义,只会让他们以为自己只有在获得老师和父母的认可时才是有价值的。当没能够达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时,自己就是毫无价值的失败者。这也是为什么好多所谓的“乖孩子”挫折商特别低,经不起失败。
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含糊的表扬。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小绿老师举个例子你就知道:
当你的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表扬的做法是:“你考得真好,妈妈很开心”;鼓励的做法则是:“你的努力付出有了回报,你一定很开心”。
前者只关注了“考得好”这一结果,并且把“考得好”这一行为和“让妈妈开心”联系了起来,这不是赤裸裸地在暗示孩子“考得好就能讨妈妈欢心”吗?
而后者关注的是“付出努力”这一过程,并且引导孩子自我分析成功的原因--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做得更好。最重要的是,关注的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父母或者老师的感受。让孩子体验成功后自己的收获与快乐,而不是因为谁的表扬而感到开心。
如果孩子能够经常有后者这样的鼓励和体验,他会发展出健全的内在评价体系。当他决定要做一件事,他思考的是能不能因此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才去做。
如果各位老师、家长们有其他鼓励孩子的具体事例,欢迎大家在这篇文章下面留言给我们,让更多人看到~
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参与!
今天就到这儿啦~
希望大家都可以教出会爱自己也会爱别人的小天使~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来自美国的一手教育咨询!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士
美国双语教育学硕士
美国加州公立小学教师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熊孩子!”
关于作者
小绿老师
小杨老师的美国教育笔记
微信:usayanglaoshi
等你来哦~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