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6年6月刊,为系列专题【未来在召唤:《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中的第三部分。
作者:贰零空间站
2016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对这个建设中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表明了态度。这是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和自主卫星导航产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不但标志着国家对北斗事业及其建设者们的肯定,也是对北斗系统、北斗产业继续发展壮大的殷切希望。
本刊为此专门组织文章,从产业界的角度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希望能对有关企业和从业人员起到参考作用。
-------------------------------------------------------------------

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的文明特色一贯是眼睛向内。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早已不可能独善其身。企业界必须早日具备站在世界之巅看产业的眼光和判断力,华为就是这样的先行者。
北斗正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在第一页就明确表示“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性公共资源”,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认识与定位。这也是中国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出发点。对于企业界来说,如果不从全球角度认识北斗,理解它的潜力和应用,就很难取得哪怕是一个细分市场上的真正成功。
发展原则中的全球化
白皮书提出的4项发展原则中,前3项都直接与国际化、全球化有关。这同样是业界应当遵循和实践的原则。作为解读,白皮书对“自主、开放、兼容、渐进”发展原则的前三项给出了这样的陈述:
—自主。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
—开放。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兼容。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北斗的本质是一种全球运行的星座,开放给全世界使用、吸纳全世界的智力资源开发新的应用、与全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是一个国际性空间基础设施的必由之路。封闭的系统必然走向衰落,开放的系统才能受到普遍欢迎。这在工程技术、金融和商务、国际政治外交合作等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同时也意味着北斗产业在开发产品、服务与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全球化和开放性的需求,封闭的、自成体系的产品是不符合北斗发展原则的。
重视海外竞争者
和GPS一样,北斗的民用信号是对外公开播发的。这就意味着不仅仅中国人,覆盖区中的所有人都有合法权利接收和利用北斗信号。GPS正因为采用了公开、免费提供服务的政策,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今,著名的GPS应用企业不仅仅存在于美国,也存在于欧洲、以色列和日本等地。实际上,无论GPS还是伽利略,初期都考虑过对使用者加以限制。但都没能推行得下去。
国际产业界对北斗加入GNSS服务行列,总体上持欢迎和积极支持态度。这意味着应用界有了一个新的、优秀的空间资源可以利用。在北斗系统空间接口控制文件发布之前,国际导航界就极为踊跃,不断呼吁北斗管理部门尽早发布。目前,在著名的国际导航杂志《GNSS Inside》网站上,北斗和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并列于页面正中偏上,是浏览者目光的第一落点高度,五星红旗极为醒目。这是对北斗的高度信任和期待,也给中国北斗产业提出了挑战——国际导航企业是不会不争夺北斗市场的。
到目前为止,支持北斗信号的国外导航应用产品已经不在少数,国际上主流的GNSS公司都推出了支持北斗信号的产品,其中包括高通公司的多种骁龙处理器,著名的天宝公司、诺瓦泰公司等企业都已经推出了兼容北斗的产品。兼容北斗信号的国外企业、国外产品正在与日俱增。上述企业都是电子信息界和导航界的巨头,拥有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充裕的财力、高水平的质量控制和世界范围的营销渠道。如果国内企业不尽快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上都未必能竞争得过这些巨头,更不要说国际市场。
虽然说,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企业使用北斗,都能体现北斗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但我们更加希望,是中国企业为主体来推动北斗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希望国内企业能够以华为作为榜样,把北斗乃至整个GNSS领域内的中国标准、中国成就推广到全世界,涌现出世界级的导航巨头。
为国际化而坚决斗争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化的历程将是艰苦的,不但有开拓市场的难度,还有坚决斗争的难度。首先在频率协调问题上就已经面临着与其他GNSS系统的分歧,业界应当努力支持管理部门,为争取北斗在全球范围内的顺利运行而斗争。
白皮书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这种在官方文件中直接点名的做法,体现了对被点名对象的高度重视。上述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一方面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关系着战略性产业和巨大的经济利益,不会轻易做出改变,更不会轻易接纳一个新的要素。特别是在“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标准”的工作中,参考中国参与制定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过程,业界应当深刻认识到相关工作的艰巨性。
对产业链来说,拿出过得硬的产品,是对于推动北斗进入国际标准的最大贡献。上海司南产品进入国际海事组织的历程就是证明。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中国是世界排名前列的航运大国和造船大国,因此北斗最先进入了国际海事组织。而中国在世界移动通信产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北斗进入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也有着相当的基础。最薄弱的或许就是国际民航组织。中国虽然是民航大国,却是民用客机的弱国,甚至连巴西在民用客机领域的水平都远远超过中国。
产业空白同时也是产业机会,北斗产业完全应当借助5G标准体系尚未制定完成的机会,与华为、中兴等移动通信巨头通力合作,早日实现进入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的愿望。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国家鼎力支持下,正在努力突破大型民用客机的自主研发生产,C919大型客机已经下线,试飞在即。北斗产业应当抓住机会,开展合作,争取早日推动国际民航组织接纳北斗产品,实现零的突破。
来源:《卫星与网络》 作者:贰零空间站
本文为【未来在召唤:《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专题中的第3篇。
专题分四部分对白皮书做了系统的诠释和分析:
1北斗的根基在中国
2北斗的突破口在亚太
3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4产品篇 明确定位 制定战略 寻找战术
欢迎订购本期杂志,阅读完整专题文章。
全年订阅,请将您的联系方式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  《卫星与网络》杂志2016年6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