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肯定成绩和发展,但,在重大决策与未来战略面前,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歌功颂德......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文:《卫星与网络》杂志 小宇宙

我们面对宇宙时的困难,
会比哥伦布驾着木船迎向大海时更加难以克服吗?
如果比哥伦布更加困难,那么这挑战的价值就更加突出。
如果比哥伦布更加容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裹足不前?
当特朗普准备带领美国人扬帆起航驶向大航天时代的时候,
中国人应当勇敢跟进,还是逡巡不前?
在寒流突如其来的那个夜晚,我忽然难以成眠。披衣而起,走到窗前。望着长安街上华灯绽放,夜空中已经很难再看到星空闪烁。但是我知道,璀璨的群星就在头顶注视着我们。按照神话的说法,伟大的灵魂离开尘世之后,就会升入苍穹,成为一颗耀眼的星座。
我们曾经送走了多少优秀的科学家,当他们在世的时候,为我们留下了受用不尽的寄言和期望。此时此景,我想起邓稼先.......
邓稼先的遗言

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声名显赫、举世皆知。但当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为我们留下的是这样一句话“不要被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只有像他这样身处前沿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到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他奋斗一生,给后人留下的,是未尽的征程。
今天的中国,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科学技术上,都已经大幅度缩小了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缩短了和美国的差距。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依然是存在的,而且差距不小。作为最令国人骄傲的航天事业,真实的差距依然让人不敢懈怠。我们确实发射了飞船、发射了空间站,建立了门类齐全的航天工业。但必须看到,美国在1969年实现了载人登月,37年后的今天,中国甚至还没有宣布过类似的正式计划。
正因为如此,许多美国航天人士在评论中国载人航天的时候,称之为“我们四十年前就做过的事”。
这是不是可以称为“落得太远”?
航天大目标与国运

回顾二战以后的历史,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实。一个国家敢不敢提出伟大的航天目标,能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和国运是息息相关的。
苏联先后提出和实现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伴随着苏联的国力进入了巅峰期。而探月计划的失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放弃,却让苏联航天遭受了沉重打击,苏联的国力也从那时起逐步下滑,直至国家崩溃。
美国在60年代提出了阿波罗计划,载人登月的成功让美国的声望如日中天,即使越战的惨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力,也没能动摇它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和西方政治领袖的地位。航天飞机进一步确立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航天强国的地位,也见证了美国最终赢得冷战的历程。国际空间站的提出和实施,正好是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国家威望和全球影响力达到顶峰,以绝对优势压倒其他国家的时期。而哥伦比亚号的坠毁和随之而来的美国载人航天空白期,却也刚好正值美国在国际国内屡屡碰壁。
这样的息息相关也发生在中国。幸运的是,中国航天的大目标有着相当好的延续性,从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到邓小平同志批准实施863计划,再到载人航天工程的提出与实施,60年间,中国航天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与国力相称的大目标,并且逐一取得成功。在这60年里,中国的国运虽然坎坷,但总体上说是在稳步上升。航天大目标与国运,有着高度的契合。
那么,在201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什么是我们新的航天大目标呢?
近地轨道飞行已经不够宏大

中国目前正在实施一系列航天工程,包括北斗、高分,特别是将在2022年建成的空间站。然而与国家实力、人民期望相比,这些目标似乎都显得不够宏大了。
我们可以再次回顾历史。1957年,当人造卫星刚刚列入国家计划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工业技术极为落后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实施,人民的识字率还处在极低的水平。多数人甚至无法理解何为航天、何为卫星。在这种情况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就是一个足够宏大的目标。而当时间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普遍认识到了中国工业技术、综合国力和西方还有着显著的差距,载人航天作为一个技术跨度巨大的计划,是一个看上去非常遥远、但又足够宏大的目标。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在相当一部分科学、工程和技术上,已经接近乃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载人航天一次次保持着良好的飞行记录。在这个时候,空间站计划的技术跨度显然很有点难让整个民族产生挑战感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对航天大目标给出一些边界条件:技术跨度大,以现今的技术基础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时间要求紧迫而明确,就像肯尼迪在启动阿波罗计划时所言“在60年代结束前,将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挑战性高,失败的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后果也极其严重。
因此,提出并且达成这样一个航天大目标,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严峻挑战。
很显然,近地轨道的载人空间站,作为一种可望可及、几年之内就一定能实现的目标,已经不够宏大了。
优秀民族挑战赛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很少对航天政策发表什么言论。但他当选之后的一番言论,却让人们对美国航天、对NASA的前途产生了更高的乐观情绪。特别是特朗普提出,要在本世纪内探索整个太阳系。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真正的航天大目标。特朗普已经年过七旬,他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这个目标是否能最终实现。然而这也恰恰证明了,美国人对于大航天时代有着长期坚定的信心和付诸实现的勇气。
作为一个漂洋过海、在未知大陆上建立起强大国家的民族来说,向广袤太阳系的进军,或许不过是美国建国史的重演,是对自己国家性格的再一次证明。
那么,对于耕耘数千年,建立起东亚核心文明的中国人来说,是不是可以、也应当把自己的理念和文明,传播到更广袤深远的宇宙?
连马斯克这样的私营企业主都敢于提出火星移民计划,我们至少应该有勇气憧憬一下火星上的中国城,憧憬一下穿梭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中国商船队。
我们面对宇宙时的困难,会比哥伦布驾着木船迎向大海时更加难以克服吗?
如果比哥伦布更加困难,那么这挑战的价值就更加突出。
如果比哥伦布来得容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裹足不前?
当特朗普准备带领美国人扬帆起航驶向大航天时代的时候,中国人应当勇敢跟进,还是逡巡不前?
领航大航天时代

我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不能再错过大航天时代。正如大航海不是在澡盆里玩橡皮鸭子,大航天时代也不应当是在近地轨道上裹足不前、争名夺利。大航海时代的根本精神,是不惜牺牲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大航天时代同样应当以勇敢探索为主旋律。在茫茫的宇宙里,有我们已经知道却从未涉足的火星、金星、水星、小行星……,有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存在的虫洞和黑洞。古典的人们相信,任何信使都不会比信鸽更快。今天的我们相信,任何东西都不能快过光速。那么当人类踏上遥远异星的时候,会不会发现造物主对速度这件事另有安排?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扩散,商业企业终将接管人们已知的几乎所有航天业务。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队应当率先启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成为整个国家航天事业和产业的领航者,解决“子孙后代应当如何生活?”的历史性问题。沉湎于地球轨道、汲汲于蝇头小利,绝不应当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航天精英所为。
中国航天能不能拥有一个大目标、应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大目标,不仅仅是国家航天部门、国有航天机构的话题,更应当是全行业、全民族的话题,是关乎民族未来生存空间的重大话题,值得为此而发起一场广泛、深刻的讨论。
至于这场讨论的现实意义如何,邓稼先的遗言就是最好的诠释:“不要被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深耕行业18年,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动图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杂志订阅请联系:
诚聘英才请联系:
觉得不错,请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