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差不多有一半的家长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发育不良,另一半则在担心“性早熟”,当然可能还有一小部分家长,在同时担心发育不良和性早熟。
这样的揪心并非主要来自中国人体质差、环境差或者饮食结构不好,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喜欢互相吓唬以及吓唬自己的社会环境中,甚至原本应该为大众排忧解疑的一些职业,也热衷于毫无理由和底线地吓唬人。
比如浙江的某位医生。
今年的愚人节,仿佛提前了一天,3月31日一天出了2个大新闻,一个是来自境外谣言媒体的“星巴克致癌”,我们昨天早上已经写了辟谣的文章(点击阅读:星巴克致癌?一起投诉谣言就当过节吧)。昨天下午该谣言文章已经被微信打上了“不实”的标签,不过不知道这个已经连续造谣了多次的公众号什么时候能被处罚。
另一个则是来自国内的正规媒体,从浙江地方媒体,到中国新闻社这样的全国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了一条“学拉丁舞导致性早熟”的新闻。
新闻中,9岁小女孩豆豆,因为性早熟的问题,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就诊,被儿科主任罗晓明教授认定为“学拉丁舞导致性早熟”。
拉丁舞会导致性早熟么?那要先看看什么是性早熟
2010年,卫生部颁发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其中对性早熟的定义是“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性早熟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CP)以往又被叫做真性性早熟,这个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其具体临床表现为:
(一)中枢性性早熟。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符合定义的年龄),并按照正常发育程序进展,女孩:乳房发育,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呈现。男孩:睾丸和阴茎增大,身高增长速度突增,阴毛发育,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
2.有性腺发育依据,女孩按B超影像判断,男孩睾丸容积≥4ml。
3.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增长突增。

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5.可有骨龄提前,但无诊断特异性。

不完全性中枢性性早熟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表现为只有乳房早发育而不呈现其他第二性征,乳晕无着色,呈非进行性自限性病程,乳房多在数月后自然消退。
中枢性性早熟又会分为因为肿瘤、创伤、感染、治疗等原因造成的继发性性早熟,以及无法确认病因的特发性性早熟(ICCP)。在女孩的性早熟病例中,特发性性早熟占整个中枢性性早熟的80%以上,而根据新闻的描述,这个小患者豆豆,应该是这个类型。
这种特发性性早熟的特点,就是无法确认原因,目前除了上面提到的疾病等问题,唯一能得到广泛认可的这类性早熟的诱因,是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问题。
通过大量流行病学的研究,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被认为是会导致女孩性早熟的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些一定认为现在比以前性早熟问题更严重的人,与其去责怪食品安全、空气、水,不如去责怪我国越来越高糖高脂肪的儿童食谱,以及名为“不补怎么可以”的家长流行病。
那这位罗主任、罗教授,是怎么能创造性地将“性早熟”和“学拉丁舞”联系到一起的呢?填补了国内外医学的一项空白,并把自己和各种“偏方治癌症”的研究者一起成为未来诺贝尔奖的候选人呢——如果真的能发现性早熟和学舞蹈的因果关系,一个诺贝尔都不一定够的。
他是这么说的:“虽然在学术界还没有科学研究论证,但是我们从门诊多个案例的情况已经发现,跳拉丁舞与小朋友性早熟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换句话说,这样的诊断,毫无科学依据,只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

罗主任还认为“男孩女孩一起完成一些舞蹈,就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还和爸妈同睡,孩子会逐渐注意到男女的性别差异,对孩子的性认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性发育提前性早熟、青春发育加速有一定的关系。
而接受采访的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另外一位医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吴美珍则还建议:“不要给孩子看爱情剧、成人化的影视剧以及谈情说爱的小说。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换衣服,有过分亲热的行为,及早和孩子分床睡。
这种父母不能太亲密,同床睡会导致性早熟等等奇葩思想,在育儿论坛百度贴吧之类的见到也就算了,从三甲医院的儿科主任嘴里说出来,只能证明医生的在岗培训,更新陈旧的知识体系势在必行。(点击阅读:一起睡会更亲密还是性早熟?
整个新闻中,我们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这样一句“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罗晓明教授的门诊里,9岁小女孩豆豆的脸涨得通红,无辜的眼神四处看,不敢和大人对视。
我们真的很心疼这个小姑娘,不仅仅是因为她遇到了性早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医生的错误,很可能让她一辈子背上错误的心理阴影,并且让家长在“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舞蹈”的愧疚中一直生活下去。
现代医学的一个理论就是“循证”,它和传统医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医生不能简单地靠自己的个人经验和祖传秘方来进行诊断,而是依据科学研究发现的证据,形成系统的指导意见,再结合医生个人判断,进行诊断治疗。
之所以我们说循证很重要,其中一个理由是如果脱离了科学研究证据的理性基础,那医生的诊疗就更多地会被个人感情因素所影响。
就像这次的“拉丁舞导致性早熟”新闻,罗主任之所以这样“自信”,无非是出于“拉丁舞是交际舞,有性暗示”等等个人的好恶甚至偏见。而新闻的爆发性传播,也无非是因为这种医生的所谓“专家意见”,迎合了网上很多人“男女授受不亲”,“小孩子穿成这样成何体统”的道德诉求罢了。
拉丁舞只是一种舞蹈,你可以喜欢它,也可以反感它,但是作为医生,无视自己的职业道德,无视现代医学的要求,就给一个9岁的孩子和他的父母扣上“因为跳舞而性早熟”的帽子,这是毫无医德的行为。
有“证”可“循”,是现代科学精神的基础,而在国内,正是由于“西医院”中太多罗主任这样仅仅凭借自己见过的几个案例,就妄下判断信口雌黄的医生存在,才会让病人搞不明白看“西医”和看中医到底有什么差别,反正最后一样是开中成药。

新闻报道中,描述了罗医生是如何诊断出“拉丁舞导致性早熟”的过程 —— 在询问豆豆吃过什么药物、特殊食物等问题后,罗晓明突然问她:“你跳不跳拉丁舞的?”
这种蒙着来的神奇话术,让我们想起来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段相声。
在相声艺术家马三立先生的单口相声中,《算命》是最经典的之一,在这个故事中,马老先生描绘了旧社会一个在天津三不管小河边,靠小石板包打天下的算命先生“龚大个儿” ——
......在石板上面写俩字“没有”,然后把这石板扣在桌子上了,写什么字他不让人看,就他自己知道,他不给人看,写完了就问这位:“我说,老兄,你…做事没做事?说。”
比如这位现在是失业:“哦,我没做事。”
一听到这个回答,就“啪”地把石板翻过来,“众位,看见没有 —— ‘没有’!我这个玩意儿是灵!”
如果对方说做着事呢,他就接着问别的,这石板他不翻开,问你“有手艺吗?”“有买卖吗?”,只要你说“没有”,他啪 —— 一翻这石板“没有”;
如果回答都有,他还不翻开石板,继续问别的,对方要是在个二十来岁呢,就问有没有小孩?这人要在个五、六十岁呢,就不问小孩了,就该问父母是否健在……反正只要叫他逮着,就啪地把石板翻开,给大家看“没有”这俩字。
可有一回,赶寸了遇上一位“全乎人” —— 什么全有:
他写好了俩字“没有”,把石板扣那儿了,“几位,我这个玩意儿 —— 是灵!老兄,你做事没做事?”
“哦,我做事呢。”
“给别人做事自己的买卖?”
“我…给别人做事。”
“自己有买卖吗?”
“哦,有!”
“…你有手艺吗?”
“我有。”
“哦……父母怎么样?老爷子、老太太硬朗?有吗?”
“哦,有!”
“你…你有小孩吗?”
“小孩我也有。”
“你有…你有几个小孩儿?有…有男孩儿呵…女孩儿也有吗?”
“哦 —— 一样一个。”
“哦,一样一个……岳父岳母…有吗?”
“哦,有!”
“…大舅子呢?”
“有!”
“……大舅子也有!……这个…天…天凉啦,你有…皮猴(一种皮外衣)吗?”
那位说了“我没皮猴。”
“哦!—— 没有!!!”啪,小石板一翻“几位,看见没有,‘没有’!!!我这个玩意儿 —— 就是灵!”
相面居然相出皮猴来了!
现在这么没水平的算命先生已经很少了,就算混不进去宗教协会,最差也有个什么XX基因研究机构的牌子才好混口饭吃。但小石板还在,被某些医生拿到了自己的诊室里面,写上一些例如“需用抗生素”、“需输液”、“缺钙”或者“导致性早熟”的字样,扣在桌子上。等到患者进来,就一个个问题问下去 ——
“吃蜂蜜,喝豆浆了没有?”
“没有”
“嗯,那爱吃鸡肉吗?”

“不爱”
“哦,爱喝牛奶吗?”
“也不爱”
“也不爱啊......那.....跳拉丁舞吗?”
“跳的”
啪!小石板一翻“看,导致性早熟,我这个玩意儿 —— 就是灵”
相面相出皮猴算什么呢,性早熟都能诊断出来拉丁舞了。
与发育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搜索文章】,在搜索栏里输入“发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全民缺钙背后,是一种心理惰性

  • 奶瓶用到1岁记得换杯子,太久会有健康风险
  • 育儿没有时刻表,不要天天掐着表养孩子
  • 口欲期、肛欲期,奇葩理论来自哪里?
  • 多大的孩子可以上游泳课
  • 宝宝爱吃手有危害么?何时如何停止?
  • 宝宝头发少、枕秃很正常,那怎样才要担心?
  • O型腿是因为纸尿裤,还是……?
  • 多补DHA就能让孩子变聪明么?
  • 美国宝宝的"平板支撑":Tummy Time
  • 儿童需要充足睡眠,睡多少算充足呢?
  • 贵人很多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要占1/5
参考资料: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