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主流中产家庭来说,希望借由教育让孩子跃升阶层似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但是送孩子留学直至本硕毕业的这笔费用投入,实在不可小觑。
“中产父母一辈子打工,只为孩子出国留学,值得吗?”这个问题引发了网友自觉站队,其中我们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种直接了当,表示不值得:
另一种基于对国内教育的不满表示“出去读书非常可行”:
还有一种最“中庸”,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
今天就我们就摆事实讲道理,好好探讨这一问题。
1、54%的中国家长想送孩子留学?
有媒体调查统计:54%的中国家长希望送孩子出国留学,笔者一直对这个数字抱有疑虑,关键在于怎么理解“希望”这个词。
如果单纯说家庭抱有留学的愿望,那54%这个数字远远不止,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中国家长们逃不开的选择题。
但如果是指家庭已有具体的留学计划,这个比例可能有所偏高,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可能达到,放在全国范围稍显夸大。
但无论如何,出国留学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以往是富裕阶层“特权”的留学,日益成为众多中产家庭的“必选项”。
笔者供职于一家在京的新闻媒体,基本收入大致符合主流中产的标准,部门近10位中高层领导中,半数以上都把孩子送出国读书,个别没有送孩子出去的,也是因为孩子学习太渣,实在不让人省心。
尽管年级不同,国家不同,出国留学似乎成为一种暗中的“攀比”和“较劲”,当然这些同事的孩子大都非常优秀,出国之后也都如鱼得水,但一旦孩子成功出去,国内家长的压力顿时倍增,日常聊天时时能感觉到他们对于学费的焦虑,以及对孩子未来不确性的担忧。
同事A的儿子,去年申请到一所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孩子一离开北京,A两口子就出租了距离单位很近,位于市中心的房子,转而住在四环外购置的房子里,每天上下班时间超过1小时。
每每谈及此事,他们口头上表示,换房子并非完全因为孩子上学,但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他们要为孩子留学期间的花费未雨绸缪。
2、算算留学这笔账
根据胡润研究院《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对于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他们是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后,仍具有高消费能力及投资能力的社会群体。(中产家庭基本消费支出占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 具体设定,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30万以上,其他城市在20万以上。
据统计,截至2018年8月,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其中,北京是拥有最多中产家庭的城市,其次是上海。北京、广东和上海这三个省市的中产家庭数量共占全国的50%(除港澳台) 。按区域来看,华东地区的中产家庭规模最大,占全国40%以上,达1489万户。
“新中产”除了拥有不错的家庭收入和财富条件之外,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稳定的生活环境等条件。综合来看,中国新中产的规模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30%,新中产家庭净资产需要在300万以上,在常住地至少拥有1套房产,最好还有私家车。据统计,中国大陆中产家庭数量已达3320万户,其中新中产1000万户以上。
而出国留学这笔消费,对于中产家庭来说,显然是一笔无法轻松的“甜蜜负担”。
出国留学到底要花费多少钱?
年级不同,国家不同,当然无法给出统一的答案。但和身边的留学家庭谈及,听到的却是一个惊人的共识:至少要准备200~300万以上的备用资金。(当然孩子拿到奖学金出去,或者申请到渣校充数这些极端情况除外)
也有媒体计算过一些更加“极端”的状况:
孩子两岁读学前班,然后私立小学到私立初中,再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读大学,等到孩子22岁毕业的时候,需要多少资金?
美高申请与标化考试培训+四年美国寄宿=30w+140w=170w,美本申请与标化考试培训+四年美国大学=30w+170w=200w,美高四年夏令营保守估计12w,8年的来回机票在10w,如果孩子从2岁开始读私立学校,可能还需要加个200w,总计:592w。
对比算来,如果某个“中产阶层”家庭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基本上要贡献出10~20年的家庭可动用消费。
3、为什么一定要送孩子出去?
中产人群整体非常积极向上,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家庭生活,以及对自己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都非常强烈,并且主观自我认同为中产身份。
据统计,中国新中产人群平均年龄35岁,80后是新中产的主力军,其次是70后和90后。他们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大部分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他们集中在TMT(科技/ 媒体/ 通信)等热门行业,部分人士已经晋升为企业管理者或从事专业性自由职业。他们绝大多数已婚并育有子女,其中已婚人群中近1/5已经生育二胎,子女教育成为他们工作之外最关注的话题。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中产家庭对于出国留学青睐的原因,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不能比别人差”“随大流”之外,家长的考虑无非以下几点:
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国内教育的不信任,觉得孩子在国外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留学回来的人,更具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就是,家长普遍觉得既然家庭有这个条件,为什么要委屈孩子?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出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于是乎孩子上完高中、考完大学送出国去镀镀金,好像成了一种标配,似乎不这样做,就是不称职的父母,就对孩子心存愧疚。
4、留学是一笔风险投资
都说留学生家长是世上最苦的人,交着比别的家庭高得多的学费,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为子女规划学业前途,还要经历与子女远隔万里的挂念与担忧,最后要忍受无尽的孤独。
但这笔风险投资,却不是人人都能获得回报,赔钱甚至跌停的案例比比皆是。
笔者的一位朋友B,在孩子大三时萌生了送儿子出国的念头,B的儿子就读于一所国内211大学,性格内向有些腼腆,在班上成绩并不突出,徘徊在中等偏下水平,大学期间甚至有主干课程重修的经历。
说到出国留学这件事,B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大学毕业后,我给他准备了200万,算是给他尽到了义务,至于留学之后能学成什么样,就看他自己了。
就这样为了完成家长的这份“义务”,孩子懵懵懂懂踏上了留学之路,虽然申请到一所美国排名中等的大学,但孩子似乎一直没有融入留学的生活氛围中,学习成绩平平,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并没有结识更多的人脉和资源。
2年后毕业,并没有什么留在美国工作的机会,只能打包行李回到国内,开始艰难的寻找工作。因为从事的计算机行业,对实习和实践的经历要求甚多,所以找工作一再受挫,半年时间都没有起色。
有一次和这个孩子聊天,我问他:留学的这段经历,你觉得价值在哪?
孩子的回答犹豫而模糊:就是看了看外面的世界,没觉得比国内好多少,其他的感觉,更像是一次为期两年的孤独旅行。
发生在B家庭的故事,虽然有些令人失望,但好在还算平平稳稳。这些年关于留学生在外遭遇意外、迷失自我、放纵享乐的案例比比皆是。父母在国内辛苦赚钱,孩子在外面花天酒地,留学让孩子变成了无法操控的脱缰野马。
而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六成以上的海归留学生的平均年薪在10万元以下,而八成留学生期望的年薪平均在20万元以下。
由此可见,海归留学生实际薪资与期望薪资存在一定差距。
再从国内应届生来看,高达85%以上国内院校毕业生平均年薪集中在10万元以下,其薪资分布与海归留学生薪资分布大体一致。
近几年,大量海归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再加上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院校毕业生步入职场,因此增加了海归的就业难度。
此外,由于海归对国内的工作环境不熟悉、工作文化差异性,其竞争力也会相对减弱。综合来看,海归留学生在国内竞争同样激烈。
5、中产送孩子留学值得吗?
时至今日,出国留学已经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要分析值不值,似乎难以一概而论。就像分析一个土豪买iPhone值不值得一样。
没有太多经济压力,又觉得对孩子有用,这笔钱就可以花;如果经济条件达不到,送孩子留学需要父母吃土,就三思而后行。
留学并不意味着回国肯定会功成名就,也不意味着留过学的人会更成功,其实留学对一个人的改变很大,有正面的自然也有负面的。
留学最大的价值就是获得了见识和资源,虽然那么昂贵,但短时间内很难见得到回报。
与其讨论:出国留学值不值?不如换一些角度,可能更有意义和参考价值。比如:
孩子是不是真的自愿去留学? 

他的性格是不是适合留学? 

孩子是否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什么时候留学是最佳方案? 

留学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如果留学归来孩子没有长进,你能接受吗? 

假如孩子最终回国,你怎么帮他规划? 

等等
如果上面的问题,你都已经胸有成竹,有了清晰而成熟的答案,相信你的家庭留学的选择,一定会平稳顺利,物超所值。因为你对价值的判断,已经有了清晰的标准,并不局限在回来之后孩子能挣多少工资?多久能赚回学费?能不能找到比国内同龄人更好的工作?……
留学对一个人学识和阅历上的提升,是难以用金钱去量化的。有的人在留学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性格变得更好;有的人不想过一眼望穿的生活,渴望生活能丰富多彩;有的向往自由,能离开原生家庭,尝试独立。
如果只是追求经济上的回报,简单去衡量值或不值,结果很可能让你失望透顶。但是如果孩子自己也想出去看看,你给了他一次走出国门,让自己的变得更好的机会,那么,留学就是一个最好的决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