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的陪伴成长,北大校园亲子记录
欢迎关注“泥巴青年”,与胡萝卜父子一起成长

手抄报:孩子眼里的春天
文|泥巴青年 图|胡萝卜  
周五,语文老师布置了作业,以“发现春天”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据胡萝卜转述,老师提出了要求:要有好词好句,要有春天的诗,自己的感受,还要图文并茂。
要求真不低啊。
我们家长双手一摊,完全帮不上忙——我们没有做过手抄报,也没有什么该如何做的主意。
但是,没主意不表示不发言(家长总是如此),于是下了命令:今天晚上就给做出来吧,周末还有很多活动呢!
可是,胡萝卜硬硬给顶回来了:今天周五,晚上我要玩啊!
说得义正辞严、底气十足!好吧,你赢了。不甘心失败的家长退而求其次,提了一个附加的要求:今天一定要做一个作业啊。
胡萝卜也妥协了一把,回答:那就顶多起个稿!
所以并没有报太大希望了。
可是,第二天,胡萝卜拿出这份小报时,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用了一首非常漂亮的诗。
《春风》
·袁枚
春风如贵客,
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
归留万国花。
这首小诗意象万千,但并不是耳熟能详的那种名句,小孩能想到,让我们着实惊讶。
问:你怎么会用这首诗?哪里读到的呢?
答:爸爸前几天在微信群发的呀。
我想起来了,我前些天倡议大家晨读,同时在公众号上推荐的“每天一首、向往美好”,这时其中的一首。

在晨读群里,孩子们每天诵读一首诗,但内容各异,适合自己就好。这首小诗并未作统一诵读要求,但孩子无意看到了,竟也有了印象。创造美好的环境,孩子汲取的养分超出我们的预期。
二看整个画面。
远处有山有水有一塔,近处儿童嬉闹好春光,蓝天白云飞燕子,黑土芬芳植树忙。整个画面生动活泼,春风春意扑面而来。
色彩准确,层次丰富:黑土地的颜色与植树翻出新土的颜色层次分明,树干与树枝、大树与小树的色泽略异,树冠色彩丰富,外围到内心,斑澜而生动。
无边光景一时新,小卡车拉来了作者的春天小文章。
再看看小卡车拉来的文字吧。
我发现了春天
下课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桃花开了,柳条绿了,燕子回来了,迎面的风不冷了……这样的事还有好多,可能我没发现呢!回到家里,爷爷已经去山里老家去摘茶啦!(还有就是……暖气停了……)
胡萝卜手抄报:《我发现了春天》
读起来朗朗上口,随着孩子的文字,眼前的画面又逐次展开:竹外桃花三两枝,绿柳才黄半未匀,泥融飞燕子,吹面不寒杨柳风……
妙更妙在,意犹未尽,“这样的事还有好多,可能我没发现呢!”在具象之处想象无尽的空间,仿佛只揭开了春天面纱的小小一角……
妙复妙在,峰回路转,“回到家里,爷爷已经去山里老家去摘茶啦!”你以为刚才写到“还有很多没有发现”,文字应该到此为止了,却给你来了句柳暗花明又一村,视线拉到千里之外,“爷爷已经去山里老家去摘茶了”。从城里的春天,写到了千里之外山里的春天;从有形可见的桃红柳绿,写到无字的联想——“老家山里去摘茶”,不着一字春,满眼皆春色,那是何等景象,这手法,似有“十里蛙声出山泉”……
妙又妙在,急转而回,从千里之外又迅猛折回,“暖气停了……”让人哈哈哈笑出了声!从室外到屋里,从山野到城市,从桃柳燕子采新茶,到家里暖气停了,远而近、虚而实、雅而俗、清新而搞笑,强烈的冲突,让人欢乐地读完了这段小文。
套用胡萝卜的文字,这样写一句:“这样的事还有好多,可能我没发现呢!”再看一眼手抄报:
最后,讲三个好玩的细节:
孩子的署名:中·胡元衡 (文 画)
“中”是什么意思呢?中国。孩子看到诗词的署名,有朝代“唐、宋”,外国作者的署名,有国家“英、美”,那自己的署名呢,创意地加了个“中”。这种样子列出来,古今中外的并行并列,是值得肯定的时空观念。
“(文画)”,是孩子的版权观念。本号推送的每一篇文章,谁的文字、谁的画,只要有作者的,都会备注清楚。孩子的版权意识比较强,如此自己的作品自己负责,对别人的劳动也是尊重和欣赏。
第三个细节,是留给小朋友观察的……你仔细看看胡萝卜上面的文字中,有没有错别字呢?能否找出来?
好了,回到文章题目:孩子如何做主题手抄报呢?
我描述的过程,已经回答了:放手让孩子去做吧,孩子会给我们惊喜。
那么,读者要接着问:要家长做什么呢?
聪明的你,一定也看出来了:家长的工作,在平时。
那么,认真的家长还会问:真的仅这样吗?
我只好再加一句吧:欣赏孩子,而不是指教。
【延伸阅读】

有思想的陪伴成长
北大校园亲子记录
扫码关注  泥巴青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