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给大家分享平衡车的选购攻略时,提到由于笼包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孩子,而且还很抗拒那些带对抗性的游戏和活动,所以给他玩平衡车也是希望能借此给他带来些改善。
那时就有些妈妈在后台留言,想我给大家说说如何才能让胆小谨慎的孩子变得更加大胆勇敢。
其实,对于孩子的性格,我们家长经常很是矛盾。过于胆小谨慎,碰到新鲜事容易放不开,过于胆大,初生牛犊不怕虎似的,又担心会对潜在的危险反应不过来。谨慎好还是大胆好这问题,就好比是天平的两端,但非要选一个的话,我们又好像更愿意倾向大胆,因为大家潜意识都会觉得胆小谨慎是一个负面的特质。
像今年春节我们和笼包的同学一起去泰国旅游,看到他的同学俨然就是行动派的领头羊,想必在班上应该是很受欢迎的那种,老实说当下还是挺羡慕的。虽然知道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也会有那么几个瞬间冒出“要是孩子稍微能大胆一点就好了”的想法。
不过整体而言,面对笼包这样谨慎的孩子,其实我还是看得挺开的,毕竟我自己也是个很谨慎的人,而且孩子这样也不用太操心他会出些什么大意外。也因此,对于孩子的谨慎,我会有比较多的观察和思考,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说到谨慎,大家往往就会和胆小联系起来,但其实,谨慎和胆小这两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对于谨慎的人,他们更多是未能确定这件事情可以完全放心去做,一旦确定了,他们会勇于尝试,而胆小的人呢,其实是心里对这件事形成了无法突破的障碍,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去尝试。
但对于宝宝们来说,他们的表现很容易被我们混淆,并先入为主地归结到胆小上,觉得这些只是一时的心理障碍,而直接给他们贴上“胆小”的标签。
其实,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在胆小和谨慎之间分出一个你真我假,而是想提醒大家,在我们定义孩子“胆小”前,是否有先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很多时候,宝宝们的“胆小”,其实只是谨慎而已。
尝试搞清宝宝抗拒背后的真实想法
之前我教笼包游泳的时候,那时他已经可以穿着浮圈拉着我的手在水里游得很好了,但死活就是不愿意松开我的手自己游。
这时,很多家长可能就会将此归结于孩子胆小,不敢尝试,甚至会跟孩子说,“你别这么胆小好不好,大胆些嘛,没事的”,想以此来刺激孩子去尝试。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当下不肯尝试,是出于他们对一些未知因素的谨慎,未能确定这件事情完全安全,因此自己还没能参与。
而这时家长这些言语上的刺激,很多时候会带来反作用,让孩子不自觉地给自己也贴上了“胆小”的标签,认为自己不敢做这件事是由于自己胆小没用,甚至还会因此而内心痛苦矛盾,一方面想去尝试做这个事情来获得父母的肯定,但另一方面又没法迈过心里那道坎而无法尝试。
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的,是静下心来,跟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不愿意尝试的真实原因,帮他们清除那些顾虑,以此让他们获得尝试的力量。
例如上面说的笼包游泳这个例子,当时我就问他。
“你为什么不愿意松开我的手呀?”
“因为我怕会沉下去。”
“但你穿着浮圈是不会沉下去的呀?”
“为什么穿着浮圈就不会沉下去?”
“因为浮圈有浮力,能帮你浮在水上不沉下去的。”
 “那我自己游,这个浮力会不会消失?”
“为什么会消失?”
“像气球那样漏气、爆啊。”
沟通下来,我才发现,原来他不肯松开我的手自己游泳,是因为他的脑瓜里有很多担忧,甚至让我惊讶他的担忧居然这么有逻辑,而这些问题没搞清楚的话,他当然是无法确认自己能安全做这个事情了。
于是,接下来我就让他把泳圈脱下来坐到池边,把他的泳圈按到水底,让他看到泳圈会自己冲上来,并通过各种演示让他确定这个泳圈是没法沉下去的,然后还给他讲解为什么气球会爆,而泳圈为什么在他游泳时不会爆。
一番讲解之后,他终于鼓起了勇气尝试放开我的手自己游了,也验证了自己真的不会沉下去,然后就开心地自个儿在那游来游去,游到天黑都不愿意上水。
其实,要让他松开我的手还有其他方法,例如我硬是推开他的手,也可以让他在挣扎中明确到自己其实不会沉下去。而举这个例子,其实是想跟大家说,孩子很多行为表面上看上去好像就是胆小,但实际上是有其他深层的原因在里面的,只要我们尊重他们的想法,帮他们消除顾虑,他们就会愿意放开尝试。
避免对能力高估而形成误解
还有个情况,就是我们家长有时会高估孩子的能力,将他们做不了的事误认为“胆小”。
例如笼包学平衡车的时候,有一节课,老师教大家在走波浪板时,上坡的时候把双脚放在踏板上,然后站起来,下坡时候再坐下,像下面这样。
(感谢Loui同学提供她家板仔的帅气视频)
那节课无论老师怎么说,班上有几个小朋友就是不肯尝试站起来,包括笼包。
那时有位家长急了,直接把自己的孩子拉到一旁。
“你为什么不站起来呢?”
“妈妈,我站不起来。”
“你可以的,你看那些比你小一岁的弟弟也能站起来了,你只是不敢去试而已,你试了就能站起来的。”
而我当时默默在旁边看着,虽然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但没跟笼包说什么。
当然,那位妈妈这么说了之后,那位小朋友也并没有尝试站起来。
等到下课的时候,我拿老师的教练车,想说更细致地演示给笼包看怎么做这个动作,让他看明白后更有把握去做出尝试。
而当我在波浪板上坡的时候,我去,真的是站不起来!还差点摔了一跤。
那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个动作一点都不简单,对核心力量、身体协调和时间点的把控都有要求,不是一下就能做出来的。
但我们家长看到其他小朋友能做出来,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动作其实很简单,自己的孩子只是不肯去尝试而已。
于是我继续默默地把老师的教练车放回去,当什么事都没发生,然后走去跟笼包说。
“你想不想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能在波浪板上站起来?”
“嗯~”
“那些小朋友之前都是练习过很久才能这样站起来的,你才刚学,回去多练习就能跟他们一样站起来的了。”
“好的!那我们回家多练习,我要超过那些小朋友,比他们更厉害~”
那时听到这句我也是很意外,这个平时毫无竞争意识的孩子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这上课的钱我真是没白交了。
其实,上面说的游泳也好,玩平衡车也好,其他小朋友能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能娴熟地做出帅气的行车动作,孩子们都是看在眼里的,也都是渴望自己能像他们那样的。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完全拒绝尝试新事物,他们只是在观察,在判断当前这些事,是否超出了他们能掌控的范围。他们其实只是需要一些的间去熟悉身处的环境以及即将要挑战的事情。这时,我们不用一上来就一番空洞的鼓励,应该先慢下来耐心观察孩子,和孩子多交流,找出他们“害怕”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消除自己的顾虑和克服当前的困难,让他们对将要挑战的事情有更充足的安全感和把握。
这样之后,他们一般都会愿意做出尝试的第一步,并会表现出你意想不到的“勇敢”。
(经过苦练,笼包也把这动作给做起来了
其实,谨慎和大胆不是对立的,谨慎可以说是勇敢的一部分,我们不需要用其他孩子的“勇敢”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只要不断让自己进步,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来追求向往的事物,那才是我们更为期待的「勇敢」
.....
更多干货
点击上面文章链接可查看更多干货热文,或在我公众号回复“目录”查看所有文章哦~
笼包粑粑作者简介
中立奶粉评测平台「奶粉123」创始人,死理性派理工奶爸,在这里,你能看到商家不会告诉你的内幕和真相,从此不花冤枉钱,选对每一样母婴好物。(公众号名称:笼包粑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