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Michael Kovler,你来掌镜
提起纳米比亚,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号称世界上最漂亮的沙漠——纳米布沙漠。烈日炎炎下,这片广袤无垠的沙漠似乎没什么特别,寸草不生,带着那种特有的永远灼热的“黄色”,雄浑、静穆,板着个脸,死寂一片。然而事实上,躲藏在沙海之下,这里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古老生命;在这片沙漠的尽头,居然是一望无尽的海水;而沙漠上空,有这世间最耀眼的漫天繁星;沙漠的中心,则暗藏着与世隔绝的沙漠“鬼镇”。
古老沙漠中的奇异生命
摄影:Thomas Peschak,National Geographic
侏咝蝰蛇的眼睛很小,一般人很难将其辨认出来。这种蛇生性害羞,但毒性极强,擅长伪装,堪称伪装大师。
纳米比亚沙漠拥有55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一。这里生活着大量独特的生物,它们早已适应其严酷的环境。伪装大师侏咝蝰蛇,雾水农夫拟步甲虫,还有毫不挑食的猫鼬,它们同植物一起,在夜晚时分享受着沙漠中来自大西洋的浓雾。
摄影:Thomas Peschak,National Geographic
拟步甲虫是雾气农夫。纳米比亚的空气极其干燥,动物都进化出了适应沙漠环境的独特方式。
摄影师Thomas Peschak管这里叫“纳米比亚星球”,并说这是他最接近太空旅行的探险旅程——在纳米比亚的沙漠里进行拍摄,只需要做好随时“大吃一惊”的准备就行了。这沙漠看似贫瘠如死,实则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万花筒,“而我则是纳米比亚星球上唯一的人类!”摄影师如是说。
摄影:Thomas Peschak,National Geographic
一只白色沙漠蜘蛛看似在沙子上“跳舞”,以此抵御捕食者或捕获猎物的同类竞争者。
摄影:Thomas Peschak,National Geographic
人类有时会在沙漠捕获年幼的猫鼬,然后在路边将其作为宠物卖掉。猫鼬不适应人工驯养,这个猫鼬保护区是曾被当作宠物的猫鼬的避难所。
摄影:Thomas Peschak,National Geographic
猫鼬的食谱非常广泛,水果、昆虫甚至鸟类都可作为它们的食物。这只猫鼬正在进食前一天晚上被光吸引的一只蚁蛉。
摄影:Thomas Peschak,National Geographic
沙漠中生长着一株孤独的雌性千岁兰。千岁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就像是来自外星球的奇异生物。
海滩即沙漠
纳米布沙漠之上,移动沙丘高耸绵延,波澜壮阔。此地海陆相接,波涛汹涌的海水与连绵不绝的沙丘缠缠绵绵,渴望相拥,却又有所顾忌。
摄影:Julian Walter,你来掌镜
供图:EARTH OBSERVATORY/NASA
美国宇航局特拉号卫星拍摄了一张令人惊奇的图像,从这张图像看,纳米比亚海岸上空飘浮着造型奇特的云层。云层的下面,是沙漠与海水相连的壮观景色。
摄影:Thomas Peschak,National Geographic
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与大西洋的交汇处之一三明治港。
纳米比亚死湖的枯木
死亡湖盆是一个粘土质的湖盆,位于纳米比亚的诺克路福公园内。死亡湖盆周围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这些沙丘有的高达300米,其基底都是砂岩质基底。这片隔水黏土层上了无生机,只是零星缀着几株枯木,诉说着几百年前的往事。
站着三百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死,死了三百年不朽。
摄影:Frans Lating
摄影:Michael Kovler,你来掌镜
天空似乎永无止息地运动着。衬着这辽阔的背景,纳米比亚的“死亡湖盆”(Dead Vlei)显得格外沉寂。
除了沙海共融、荣枯与共的沙漠奇景,纳米比亚沙漠最令人想一探究竟的,是这座鲜为人知的“鬼镇”。
纳米比亚的沙漠“鬼镇”
明亮风格的彩色壁纸从墙上剥落,荒废的房屋里淹埋着成堆的沙子,这就是非洲南部纳米布沙漠的鬼镇“科尔芒斯科普”,它刚好位于俗称“禁区”地带的中心位置。至于小镇的历史,实际上和今天的景象一样令人扼腕。
摄影:ROMAIN VEILLON
由于纳米布沙漠的环境极为干燥,使得建筑内的装饰得以保存,但流动的沙丘吞噬了一切
离奇而悲伤的历史
1908年的一个晚上,一位名叫Zacherias Lewala的纳米比亚铁路工人正在清理漫上铁轨的沙丘,但微光下,他看到一些石头竟然闪烁着光芒。Lewala的德国雇主认出了这是钻石。
摄影:ROMAIN VEILLON
在20世纪30年代初,小镇经济就已步入下坡。区区几十年,当地人就见证了它的兴盛灭亡。到了1956年,小镇被彻底废弃。
很快,成群的探矿者涌向这片区域。到了1912年,一座小镇拔地而起,每年产出一百万克拉的钻石,占到当时全世界钻石总产量的11.7%。

摄影:ROMAIN VEILLON
虽然科尔芒斯科普镇坐落于沙漠的中央地带,但它也曾拥有过奢华的配置,包括一家雇佣了两名德国医生的医院、一家酒吧、一座制冰厂、一处类似于保龄球的九柱球的游戏草场、一座雇佣当地杂耍艺人和戏剧演员的娱乐中心,以及数家欧洲歌剧公司。
富有的科尔芒斯科普镇成了贫瘠沙漠里的奢华尖塔。这里有过屠夫、面包师、邮局和制冰厂;饮用水都由火车运送;欧洲歌剧公司不远万里跑来演出。很多疯狂古怪的行为席卷了沙漠小镇。

摄影:ROMAIN VEILLON
沙漠“鬼镇”科尔芒斯科普
但作为德国殖民地的一部分,科尔芒斯科普镇摆脱不了殖民暴政。就在科尔芒斯科普镇所在地发现钻石前四年,纳米比亚的赫雷罗族人开始反抗德国殖民统治,结果德国人实施种族灭绝暴行,杀害了6万多赫雷罗族人。
摄影:ROMAIN VEILLON
某些小镇居民极度奢华的室内装饰与劳工的生活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付出了心血,前者搜刮着财富。霸道的矿区把当地原住民赶走,他们有的被征作矿工,被迫居住在像兵营一样的狭小院落内,一干就是数月之久。
繁荣与萧条
科尔芒斯科普镇最初的探矿者只是在沙漠上捡钻石,就能一夜暴富,但德国政府不会轻易放过这些财富与暴发户。政府采取严厉措施,将小镇及其周围大片区域设为禁区,禁止私人进入,并将探矿权授予一家总部设于柏林的公司。禁区的建立将原住民排斥在外,有些原住民还被征为矿工,被迫居住在像兵营一样的狭小院落里,一干就是数月之久。
摄影:ROMAIN VEILLON
刚开始,沙子里的钻石很多,甚至在微弱的月光下就能看见,但几年过后,采矿竞争越来越激烈,钻石再也不能唾手可得。
但这片区域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衰退。原因来自1928年,南方的滨岸阶地发现了当时最富饶的钻石矿脉,这对科尔芒斯科普镇不啻为重大打击。小镇居民成群离去,房屋建筑荒废了下来。
摄影:ROMAIN VEILLON
在科尔芒斯科普镇短暂的鼎盛时期,除了当地的原住民矿工,还有约一千名德国殖民者及其家属生活于此。
到了1956年,科尔芒斯科普镇彻底废弃,成了鬼镇。
是新生还是死亡
2002年,一家名叫“鬼镇之旅”的当地私人公司被授予了独家经营鬼镇旅游业的权力,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禁区”,探索这片流沙覆盖的废墟。如今,每年约有3.5万名游客到访鬼镇,给附近的沿海小镇吕德里茨带来了不菲收入。
摄影:ROMAIN VEILLON
如今,一家私人公司拥有这座小镇,并持续维护,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客必须得到公司许可,才能跟随导游进入小镇,导游可以用德语或英语进行讲解。
千百年来,人们热衷于研究废弃的古城和坍塌的纪念地,经过冷静的凝视与思考,无不感慨人类的渺小无知与时间的磨灭之力。所以,科尔芒斯科普镇的现状既让人惊奇,却又不那么陌生。

摄影:ROMAIN VEILLON
科尔芒斯科普镇或将在沙漠中渐渐消失,这警醒着人类——时间、毁灭与死亡的力量。
Thóra Pétursdóttir和Bjørnar Olsen是《废墟记忆:物质、美学与近年考古学》一书的编著者,该书描绘了人类对废墟的着迷与钻研。Pétursdóttir和Olsen认为,鬼镇的弃屋与废墟不过数十年历史,远不足一千年,但却表达了人类对现代社会物质与财富的追求,也就是逐利本性。
“人们揭开历史的面纱,尘封其中的旧物显露了出来。”

“坍塌的围墙、破碎的窗户,还有打开的抽屉将隐私公之于众,使人窥视曾经的往昔。”
——《废墟记忆:物质、美学与近年考古学》
鬼镇用行动告诉世人,世上没有长久之物,虽然近些年鬼镇景区采取一系列措施,但鬼镇很多建筑设施还是出现了严重恶化。
或许撑不了多久,鬼镇就会彻底消亡于沙漠。


摄影:ROMAIN VEILLON
当年,科尔芒斯科普镇的用水都是由火车从远处拉来,富裕的居民用这些水浇灌草坪和花园。如今,废弃的小镇逐渐崩塌,大自然收回了这一切。
在鬼镇消失之前,诡异的废墟将时刻提醒人们,我们的力量足以建造城镇,但也不能忽视原材料的浪费、统治者的暴行,以及受压迫人民的苦难。游客到访鬼镇的同时,也是在见证殖民体系邪恶的罪证,这些令人悲伤的断壁残垣将永远的埋藏在流沙之下,而这些悲伤带给人类反思的记忆将随着影像记录历久弥新。 
扩展阅读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按钮
超低价格
预订《华夏地理》2018典藏版
还有大礼相送哦!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