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营研究社(ID:U_quan)
排版:妮子小菇凉
2018 年 11 月 11 日 24:00 ,天猫“双 11”成交额锁定在 2135 亿元
这是“双 11 ”十年来首次突破 2000 亿大关,相比去年(1682 亿元)增长约27%,相比第一年(5200 万元)更是增长超过 4100 倍。
今年“双 11”的其余各项数据也让人胆战心惊:
15 小时 49 分 39 秒,打破 2017 年全天成交额记录;
8 小时 8 分 52 秒,打破 2016 年全天成交额记录;
1 小时 16 分 37 秒,打破 2015 年全天成交额记录;
······
图片来源网络
天猫这一波,赢得毫不意外。但是,用户对“双 11”的吐槽也更加强烈了。

一、交易额破纪录背后的尴尬

从 10 月 20 日 “双 11”活动启动以来,用户的吐槽声就一直不断,关键是,吐槽声并没有随着活动结束而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用户吐槽背后,其实也是天猫“双 11”难掩的一些尴尬。
1.数据尴尬
天猫在公布数据的时候说的是 2135 亿元成交额,其实“成交额”这个词在电商网站的定义里是一个虚荣指标的词汇,我们从它的图片上可以看到,左边一行英文小字里有“GMV”这词。
GMV 在电商网站里的定义是网站成交金额,指的是拍下订单金额, 包含付款和未付款的部分。
也就是说,如果你下了 1 万块钱的单,最终没有付款,但这 1 万块也会被天猫统计进入成交额。
当然,即使 GMV 展现了非常惊艳的数据,但倘若对比以往数据来看增长速度,天猫双十一的交易额已经呈现明显放缓的尴尬境地。
图片来源虎嗅网
2.社交尴尬
今年被吐槽最多的应该是阿里利用红包诱导下的社交轰炸,组队 PK 赢能量的活动每天 9 点准时开始。
许多人被周围那些为了薅几块钱红包的人骚扰,可以说,这一次积能量活动虽然传播程度没有拼多多红包广,但造成的厌恶值绝对不输拼多多。
而且,不仅周围的小伙伴会让你帮忙点赞集能量,打开淘宝界面,你会发现“能量小助手”也在疯狂给你发信息。
3.短信轰炸
在 11.11 临近的几小时前,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收到了来自各路商家的短信轰炸,数量多到承包了小编 1 个月的短信量。
当然,数量多并不能意味着骚扰,我们来看看短信内容,翻来覆去只有一种类型:店名+促销,比如【XXX】双十一秒杀!;【XXX】前几十名免费!
为什么要把短信轰炸拿出来写呢?其实我们收到的很多信息根源是我们的淘宝账号,淘宝、天猫商家们大多数通过阿里平台发广告短信。
虽然说商家给用户发短信,提醒其参与活动是一种手段,但对于一天收到几十条“同样”内容的我们,无论参加与否都是一种极大的骚扰。
小编觉得,商家真的有必要在文案方面做一些优化,一方面让用户看到信息后不觉得这是一种生硬的骚扰,另一方面,更能让文案优秀的商家在一堆垃圾短信中赢得用户好感。
4.退货尴尬
今天,一个#淘宝退款崩了#的微博话题以 1.1 亿的阅读量上了热搜榜。
要知道,阿里应对“双 11 ”的技术向来杠杠滴,网友们都说 12306 应该向天猫多多学习。关键是,今年零点开抢的时候系统都没崩,只是开了一会小差,然而退款环节却崩了。
小编大胆猜测,退款的量应该不低,否则不至于将系统弄奔溃吧。
5.地址无法修改
剁手一时爽,一番激烈的争抢过后,不少小伙伴发现收货地址无法更改。
这时候就很进退两难了,退了吧可能就再抢不到了,不退吧,后期又要跟踪快递,或者把一堆东西从一个地方扛到另一个地方去。
还有很多槽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在运营上的创新显疲软

今年的双 11 ,大家纷纷吐槽玩法又累又复杂,免不了怀念起初最直接的 5 折。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十年,天猫双 11 的玩法都有哪些创新。
2009 年,当时还叫“淘宝商城”的天猫,只是想在双 11  举办一个促销活动,联合 27 个品牌参与促销。玩法从现在来看异常简单粗暴:全场 5 折起,全国包邮。
2010年,除了更大力度的宣传和更多的品牌参与,玩法并无创新。
2011年,淘宝商城和淘宝网联合促销,淘宝推出双十二。
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开启“预售”模式,与消费者互动升级。
同时推出支付宝充值抽红包,每成功充值 300 元有机会抢 150 元红包,每成功充值 150 元有机会抢 50 元红包,红包总量 40 万个。
2013 年,移动互联网成为主场景,这一年主要有 2 个新玩法。
一是红包裂变,用户抢到的红包,可以通过新浪微博分享给好友,好友得到分享红包的同时,自己的红包也有机会翻倍。
二是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会场,大数据运营走上舞台,基于用户在活动预热期的关注、浏览、加购物车等行为的数据整合,形成消费者个人专属的会场(京东今年的双十一实力还处于天猫的 13 年阶段)。
2014 年,天猫国际进入用户的视线,国内用户可以购买海外商品,同时全球消费者可以通过“淘宝海外”和“速卖通”两个平台参加双 11。
除此之外,双 11 推出“天猫会员优先购”,天猫会员通过天猫手机客户端,可以提前入场抢先预订双 11 商品。
14 年的新玩法还有“全民拍档”,“全民拍档”通过全世界招募,选出来 26 位明星拍档,通过个人微博给粉丝发双11红包。
此外还有设计拍档、时尚拍档、互动游戏拍档、技术拍档、红包拍档等,分别有各自的玩法。
2015年,参与双 11 的商家可以设置店铺红包、店铺满减,玩法更加多样化。同时,春节被各大平台玩烂的红包雨也闪亮登场。
这一年双 11 ,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天猫 2015 双 11 狂欢夜”,由阿里巴巴和湖南卫视联合制作,在北京水立方举行。
同时,狂欢夜实现了多屏互动玩法、通过电视、PC、手机,边看边玩边买,实现多场景互动。
2016 年,主打 20 天全民“沉浸式”狂欢,其中最创新的是,AR 互动游戏“寻找狂欢猫”:实体店捉猫猫可以获得奖励,指定地点完成互动可获得专属双 11 红包,还有可能获得跟马云共进晚餐的终极大奖。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2017年,玩法之复杂引起了全民吐槽,“定金膨胀”是主要的优惠工具;找朋友点亮“火炬红包”实现从微信渠道获取新用户;将“满减券”改名为“津贴券”提升用户好感。
2018 年,“点亮火炬”换件衣服,成为“组队 PK 赢能量”;联合阿里系 App 推出双 11 合伙人玩法。
淘宝和天猫是非常典型的双端市场,历年的玩法盘点下来,我们发现面向 C 端的玩法创新已显疲软,可以判断在接下来的1~3年都不太会有创新。
在 C 端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阿里双 11 目前主要突破方向是给 B 端商家,一是加强赋能,给到商户更多的营销工具(店铺券、品类券)以及各种互动小插件,给他们持续经营用户的触达通道;二是B端的扩充销售品类和全球化,但是这些又都是比较难推动下去的。就目前生鲜品类来看,阿里根本不占优势。
不过,就像马云说的,双 11 的最终目的是成为全世界认可的节日,就这一点,小编认为天猫双 11 已经成功了(毕竟大家都出现了“不想上班只想等快递”的节后综合征)。

三、总结

无论是从今年双十一过后股价下跌来看,还是和去年玩法相比,今年阿里创新态势从整体上略显疲软。
玩法虽然不会被指责复杂,但依旧还是老一套,被指责疯狂压榨社交关系;虽有打折,但力度也没有一开始 5 折来得简单粗暴。
但无论怎么样,依旧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今年双十一,阿里推出合伙人制度,只要在这些 App 上完成某些任务,就能获得能量兑换现金。
包括饿了么、高德地图、淘票票、优酷土豆、UC、虾米等,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带上阿里系的其他产品,打通阿里生态体系。
很多人认为只不过是把自家的产品联合起来,哪算的上什么创新?然而,如果我们通过表现来看本质的话,会发现合伙人制度并没有那么简单。
今年 9 月份,张勇在云栖大会上提出“阿里数字经济体”这个概念,阿里想要将各业务形成生态合力,包括商业、金融、物流、云计算等。
不难从前几个月的淘宝推出的 88 VIP 看出,打通阿里系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就是打造数字经济体的一个小尝试。
如此看来,今年天猫双 11 ,将娱乐健康服务、本地生活与商旅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三者打通,形成完美闭环后创造的 2135 亿元,正是数字经济体尝试下的一个佳绩。
所以,如果从用户角度体验出发的话,今年双十一确实是一场无聊的“狂欢”;但如果从阿里角度出发,今年的双十一却是打造数字经济体的一个伟大尝试。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留言并且推荐给你的好友。
本文由运营研究社(ID:U_quan)发布,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