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国庆前和大家分享了陪伴孩子这件事(戳->孩子成长的这出连续剧,错过了永远无法补看),虽然里面的辩题很有争议性,但也提醒了大家对于亲子陪伴的反思。与此同时,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实条件限制,爸爸陪伴时间就是很少,那该怎么办?
老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小D 1岁多时老公有了人事调动需要去宾州的公司上班,没得选是必须去那里上班。纽约距离宾州开车2小时不到,我们当时已经准备从纽约搬家去宾州。
但考虑到小D那时还有挺密集的康复活动。于是我们全家还特地去了一次宾州,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康复机构,和好几个康复师聊了一下,结果非常不满意。
于是,就像当年作出“我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的决定一样,我们又有了一个家庭会议,最终讨论结果是,我和小D继续在纽约生活,老公工作日住宾州,每周末回家。之后老公也一直在找机会可以被重新调回来,只是没想到这个时间比我们预期的都久。
这是老公今年7月份发的朋友圈,也是从这天起,他终于可以每天晚上回来和我们一起吃饭了。
算了算,其实队友三年多来都是“周末爸爸”,但我真心觉得他对小D的陪伴从未缺失,对我们家庭的照顾也没缺失,小D和爸爸的联结非常紧密。
那现实情况陪伴时间的确少了很多怎么办呢?其实还是那句老生常谈了,不仅对于爸爸,对于职场妈妈也是如此,“陪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昨晚我和老公在回顾这几年,我们自己觉得有效陪伴的事情,印象深刻的竟然都是那些小事,而且真的是每个家庭都能轻易开始的小事。

家庭对话的就餐时光
从小D可以坐着吃辅食开始,我们家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吃饭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家庭交流的时光”。老公周末回家后,我们更是珍惜这样的一家三口的交流时光。
我记得从小D 1岁多开始,每个周末的家庭吃饭,我们都从不赶时间,也从不盯着小D吃多吃少,但是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交流”。交流不只是一个人的一言堂,而是互相之间的对话流动。
那时小D只会“na na na”,我们就会看着小D的眼睛认真地和她分享,爸爸过去一周干嘛了,我也会带着小D一起和老公分享,我们干嘛了。有时小D也会火星语加入其中,我们也会非常认真地听她说完,然后给予回应,“小D这一周做了那么多事情啊,嗯,你也想念爸爸对吗,爸爸也非常想念你”。
这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小D也完全可以说话表达自己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也能开始加入我们的对话。
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我们三人彼此都学会了一个道理,尊重地聆听他人说话,然后认真地和对方分享自己的事情,让彼此知道对方都在干嘛。
因为在意才想分享我不曾参与的你的生活,关系中最可怕的不是我缺失了你的生活,而是彼此失去了互相分享的欲望。
身体接触的游戏
之前我在关于高质量陪伴的文章里提到过每天“五个一”(戳->陪着和陪伴千差万别,这三点才是高质量陪伴的关键)。
  • 每天至少一次完全没有手机干扰的陪伴;
  • 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一起疯狂傻笑;
  • 每天至少一次身体接触(拥抱、亲吻等);
  • 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头,而是跟随孩子玩;
  • 每天至少一次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应该说,这样的“五个一”我是完全遵守的,而老公周末回家也是如此。这其中,我们觉得身体接触的游戏特别重要,尤其对于队友带娃这件事来说。
小D小的时候,周末洗澡后的抚触一定是老公来做的,其实就是让队友给小D全身涂满护肤霜。但是肉嘟嘟的小肉球,老公有时边涂边亲,或者和女儿的眼神对望,都是非常有爱的互动。
如今,小D大了,和老公经常在家做的就是疯玩打闹游戏。比如枕头高塔,把家里所有的枕头全部拿到游戏垫上,老公在最底层,小D一个一个枕头把爸爸埋了,然后自己扑到最高的枕头上,不让爸爸出来。
然后就是爸爸在下面喊救命,小D在上面咯咯大笑。我有时看到塔松动了,队友要爬出来了,也会在上面帮小D一把,小D就会更加得意地大笑。等到最终队友出来后,我们全家就会横躺在枕头上开心大笑。
还有一个最近我们经常玩的,也是很适合队友的,就是“小D变背包”。小D自从上幼儿园后每天都需要背个小书包上学,到了幼儿园后老师会带着小D把书包打开,然后把饭盒和衣服拿出来。
我们就会借鉴这个思路,让小D变成背包,我们背着,在家里转圈假装去上学或者上班。然后在沙发或者床上把她放下来,在她胸口“呲~”一声,把小D背包打开,然后就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她的包里有什么了。边拿出来还边故意说,哎呀,这个杯子太大了,我们拿不出来,然后趁机挠痒痒。
这样的疯玩游戏还有很多,都是不需要队友动脑筋的,也是男人很擅长做的游戏。每次看到他们父女俩这样的傻笑大笑,我就知道,那条看不见的父女联结的纽带又变的更加牢固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一个小传统,爱不仅仅是靠嘴巴说出来,那些彼此之间的身体接触,那些不被外物打扰的“全心全意”,那些外人所不理解的欢笑,是更好的爱的表达。
父女独处时光
这是从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创造的,我会非常具体地向老公提要求,小D小的时候最经常的就是“给女儿唱首歌吧,读本绘本吧,抱着女儿跳舞吧”。时间不会长,也是老公不需要太多学习的技能。
我一直知道,陪伴的质量和走心程度一定比强制性的陪伴时间重要。但是质量和走心的前提就是男人需要从中享受。虽然当时我也会要求老公去泡个奶啊,扔个尿布啊,但是这些工作不会让男人享受当父亲的乐趣。
等到小D大了一点后,我会替他们周末报名游泳班,会买很多老公也喜欢的桌游让他们父女玩。一直到现在老公自发地会在周末带小D去看科技馆,去看自然博物馆,他自己也会享受这份独一无二的父女时间。
最终,孩子记不得我们给她换了多少尿布,喂了几顿辅食,他们会记得的一定都是“某几个场景,我和爸爸妈妈做了什么”。这些彼此珍视、闪闪发光的记忆,几个月甚至若干年以后想起还会嘴角上扬的时光,才是最好的爱的印记。
估计不少朋友都是第一次知道小D爸爸的工作情况吧,我很少提其实怕让很多还在找节奏暂时没适应的新手妈妈们焦虑,害怕大家拿自己和我比。当然,之前也会收到留言说,“我也是一个人带娃,你绝对不可能一个人带娃还能每天写公号,是骗人的”。
其实,我每次收到这样的留言反而会安心,我知道每个人都需要找到一个“让自己不焦虑”的理由,如果这样的认知让她觉得好受点,我觉得也未尝不可。
今天写出这些,就是因为上周那篇文章留言里收到太多“有心但确实无力”的父母们。我把我们家的故事分享出来,就是想告诉大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句话一点不假。
来自队友朋友圈
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也是我和老公一直遵循的:
做出决定后,不要只盯着“失去的东西”不放,而是多想如何最大化“得到的东西”,把优势最大化,然后尽可能地把损失最小化。
人生是动态的,每个决定不是永远,有的困难只是暂时。你看,小D爸爸不就回家了,小D也上幼儿园了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上周文章回顾
2、小D爸爸的反思
3、我的自我管理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