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裕刚移民来加拿大时,台湾来的Susie姐就告诉她,好好照顾孩子们,但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有一天,已被西方思维同化的他们会伤透你的心……
在加拿大 我把孩子弄丢了……
阿裕刚搬到温哥华,台湾来的Susie姐就告诉她,好好照顾孩子们,但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为有一天,已被西方思维同化的他们会伤透你的心。
当时,儿子还小,正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母婴甜蜜期,阿裕看着他一脸的宠溺,没法儿想太远……
但,她真的很同情Susie姐,虽然她当时的直觉认为不是所有的加国孩子都这样,可能是Susie把娃娃们惯坏了。
事实上,阿裕猜错了。
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Susie最看重的事。
她们快移民20年了,先生因要留在台湾照顾企业,只能在两地间穿梭,每年家庭大约只团聚两三次,所以这些年里基本相当于她一个人将两个孩子拉扯大。
Susie说,为了孩子的读书与发展,很小就把他们带到了加国,而如今孩子们都已名牌大学毕业,各自在外省工作生活,本应该高兴的她却感到难掩的悲哀。
孩子们除了几个重要节日,很少回家,打一通电话说不了几句就被朋友叫去玩了,有时Susie和先生太想他们想去东岸的两个城市看看他们俩,但他们几乎每次都推脱说很忙,事情很多。
有一次,儿子提到了计划买房的事,Susie问她,以后可不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住,儿子连想都没想,就说不要。当妈的不死心,接着追问,我们可不可以把房子买在你家附近啊,这样能经常去看你,儿子竟然说妈妈你有没有搞错啊,不好。
而小女儿自从谈恋爱了,更是常常找不到人。即使节日难得的回趟家,妈妈提前忙活一两天把她所有喜欢的菜都备齐,她也连句谢谢都没有,匆忙扒拉两口就上楼忙自己的去了,碗倒是洗了,但只洗自己用过的那一只。
Susie含着泪敲了敲女儿的门,她担心女儿在感情上受到了什么挫折才将情绪带回家,但女儿摊摊手说,“妈妈,谢谢你,但我没有要求你为我做那么多……”
那一瞬间,如当头棒喝。Susie觉得自己的心,被什么撕裂了。
这些年来,Susie一直都觉得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用心,不仅培养他们品学兼优,也努力的引导他们学会爱人与感恩;可她亲手安排了开头,亲眼见证了这一羽翼渐丰满的过程,为他们的有主见有想法鼓掌,却容纳不了这个结局……
他们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去餐厅就被当成独立的一位客人;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把你的、我的分得很清楚;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学着什么事情自己独立做;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常直呼爸妈的姓名,当他们像好朋友一样;
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强调privacy,要求父母进门敲门,要求被尊重——然后,他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就这样毫无留恋的飞走了。
而更让Susie悲伤加倍的,还有那从未向她要求过什么的老父母。
她的妈妈去年突然病重,终于不再被孩子牵绊的Susie立刻赶回台湾陪了老人家最后几个月。病榻前,Susie每天都在以泪洗面,她摸着妈妈满是皱褶干枯的手,梳理着她满头的银丝,眼前全是从小开始的点滴回忆,“这么多年,我像个旋转的陀螺,我都快忘了我自己也是我妈妈的女儿”。
她甚至开始后悔这些年自己的执着,如果当年不是为了孩子们移民到异国他乡、把照顾父母的重担甩给哥哥姐姐们,而是留在台北家庭团圆,多陪陪父母尽尽孝心,现在孩子们可能也不会“丢”的这么彻底……
可怜又可悲的“夹心”饼干
而为了尽孝,把年迈的父母接到了身边照应的Matt这两年常常感到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时办出国移民时,出身农村思想老传统的父母就坚决反对,一直质疑儿子是不是想逃避养老责任,但因儿子的坚持并签下了保证书,他们最终妥协了,却每次电话或视频时都忘不了酸几句,什么儿子有家忘了娘,又或者爸爸只爱孩子们之类的……

像憋了一口气为自己的孝顺“正名”一般,经过了几年打拼,Matt终于将他们接到奥斯汀一起生活。
然而,噩梦也开始了。父母离开了舒服的家乡,初来乍到一个语言不通的新环境,很不适应。
他们很快就满腹怨言:不能串门子,不能跳广场舞,吃得不顺口,哪里都去不了……隔几天就要抱怨一通儿子儿媳不为他们着想,生活乐趣一点也没,快被逼疯了等等……
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两老也是非常看不惯:
大清早起来,还让孩子们自己选衣服,选头花?哪儿有那么多闲功夫!
说中文,怎么能忘了本啊!
孩子们怎么都吃西餐这些没营养的东西,不能喝冰水啊……
周末好不容易有时间想带孩子们出去玩一玩,两个老人非要去相隔几十公里的两个华人超市逛个够,还点名的要儿子亲自陪着……
吵吵嚷嚷,指指点点,生活一个麻烦接着另一个麻烦,好脾气的儿媳妇也快气出内伤……
受不了的时候,Matt只能花钱买平安,把老人家们送回国去度度假,缓一缓再把他们接回来。
……可以后怎么办?Matt都不敢想,他觉得很可悲,自己就像两片饼干的“夹心”一样被上下碾压:上一辈儿总嫌自己孝顺不够,而下一代以后连“孝”是啥也不知道,不断付出的就只有你,只有你,什么也别指望!
老人家可是严辞声明了的,“养儿就是为了防老”,死也要死在家里,坚决不去什么老年公寓!
看看眼前现在才小学的孩子们,中文已经结结巴巴,孩子们已经长大的好朋友总是劝自己想开,指望这些香蕉人们“孝顺”跟中乐透一样稀罕,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所以自己还是趁早死了那条心吧。
说好都放手 牺牲两代人成就一代人!
向来不质疑,中国父母深邃的爱,刻骨铭心,给到极致。
当下最火的奥斯卡获奖短片《Bao》里那个母亲梦见自己吞下包子的一幕,真是戳痛了每个移民妈妈的心,爱有多深,痛就有多深。
一位妈妈说,当时正在电影院里陪儿子看卡通片,被这部作为广告收尾的小短片感动得泪流满面,鼻涕擤了一纸盒。身后的美国父母们都很诧异,夫妻关系第一顺位的美国家庭,大概比较难get到那份亲子之爱的沉重与纠结。
那么,加国就培养不出孝顺的孩子们吗?
也不是,Facebook去年圣诞最感人的一幕仍历历在目:一生债务缠身的老爷爷老奶奶,意外的收到了小孙子送来的大惊喜,他用自己的钱把爷爷奶奶所有的账单都还上了!
但是就大环境来说,加国的孩子18岁之后独立生活,成立小家庭,父母渐渐在他的人生剧本中成为背景,却千真万确。
像鹅卵石一样,大多新移民来到加拿大国之后的棱角都被生存砥砺磨擦,但越到后来,他们才发现最痛苦的不在表面,而是与孩子之间建立“美加式”(American way)那种联系——世人皆知“跨国婚姻”难,那么,跨国的亲子关系一样不容易,中国人要做“加美人”的爸妈,人艰不拆。
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人生,是当年千万父母迁徙移民的原因之一。然而,在将他们带到陌生土地上的那一刻,你就该妥协:无论你怎么教育他/她,这份爱与牺牲都很可能不意味着任何回报,因为在加拿大根本没有“孝”这一说……
即使这样,我们仍说的好好的:放手就让他/她去自由生活吧,起码可以过得不像大多数国人“上有老、下有小”这么苦逼,这么胶着!
然而,消化这个结局却需要我们漫长的一生:你被上一代期待着更多的孝心回报,却在垂垂老去时,只能远远看着孩子们,不敢奢望任何爱的馈赠。

在夹缝中挣扎的一代中年移民呐,常常没办法做好一枚合格的“双面胶”。粘了这边,那边就开了,或者是想竭力粘好两面,最后一面也弄不好。
与其两边都辜负了,就像Susie妈妈一直劝她的那样,人总是要往前看,这是规律,去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结果吧。
起码,你知道,总有一代人他/她们未来不必因为我们被束缚,去尽情的生活吧,像没有负担一样!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