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周舆
411日,48岁的朱利安·阿桑奇被5名英国警察从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架”了出来。
这位赛博朋克、维基解密创始人,肤色苍白,头发蓬乱,发际线后移,体态臃肿,整个人好像都不好了,与7年前的英俊绅士形象判若两人。不过,他对着镜头,还是比划出一个胜利手势,嘴里还咕哝着一句话:“UK must resist!”(英国必须抵抗!)
6年前在维基解密公布棱镜计划的爱德华·斯诺登,这时为阿桑奇两肋插刀,在推特上来了一句:“这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
9年前惊爆世界的那一天开始,阿桑奇就一直身处舆论旋涡之中,命运辗转迁播。有人说他是“互联网斗士”,有人说他是“最危险的泄密者”。
才仅仅一天过去,维基百科放出了猛料,也就是彻底公布自己的爆料数据库,网络地址完全公开。显然,美国政FU捅了大篓子了。
在这里,我们不急于用一两个简单的概念或观点去表明自己的立场,也许更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理路才能全面理解和分析阿桑奇现象,这也许属于政治学的研究范畴,甚至预示着政治学到了需要修订某些重要原则的时候了。
1、流浪少年
在很大程度上,阿桑奇还真是第四代白左的标配,首先他的生命来自于一次反越战游行中的“野合”。
他的母亲克里斯汀,是一位新教徒,也是一位嬉皮士。17岁的时候,她跨上一辆摩托车,带着一顶帐篷和一本澳洲地图,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昆士兰老家,一路骑到了悉尼,然后一头扎进了“反主流文化社区”。
1971 年,挺着大肚子的克里斯汀回到了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在汤斯维尔生下了小阿桑奇。这里是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以北的最大的城市,但最近人口才达到20万,也就相当中国一个县城规模。
看来还得感谢作为“右”的新教,没让左派母亲轻易堕胎。
不过,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更为偏僻的磁岛上度过的。
克里斯汀在儿子1岁时,为他找到了继父,一个叫布莱特·阿桑奇的导演。这个姓氏来自中国,即“阿桑”或“桑先生”之意。有人说阿桑奇有中国血统,这当然是误传,有中国血统的是他的第一任继父。
克里斯汀与《阿甘正传》里的那个疯狂的左派女人太像了,生活难以稳定下来,她找的人自然也都是一路。在阿桑奇8岁那年,她改嫁给一个音乐家。如果给这个音乐家加上一个形容词,那就是暴虐的。不久他们分居,几年后再次离婚,此后她带着阿桑奇和他同母异父的弟弟开始了吉普赛式的流浪生活。
阿桑奇 14 那年,就已经体验了 37 次搬家。
作为经典左派,克里斯汀认为正规教育是有害的,孩子的头脑中会被灌输一种不健康的权威崇拜,从而抑制学习的愿望。
母亲的观念以及流浪的生活,使阿桑奇无法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多数时间是在家自学,也参加过函授班以及跟随一些大学教授进行非正式学习。
阿桑奇的动手能力极强,他曾对记者说:“在我童年这段时期,大多数时候跟汤姆·索耶一样。我有自己的马,自己建造筏子,去钓鱼,钻矿井和隧道。”
回归大自然,算不算是右乃至极右?因为这也许会培育出地道的“土澳”。
学习确实不等于一定要接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显然只是把人培育成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但问题是,假如孩子们都不去学校接受教育,那就要出问题了,这个社会离崩溃也就不远了,或者社会需要重新设计。
这种被白左所忽视的悖论,在我们之后的论述中还将遇到。
2、黑客青年
克里斯汀无休止的流浪生活,给阿桑奇带来的并不是悲剧,也包括一些机遇或奇遇。
有一次她在一个地方落了脚,房子就租在一家电子产品商店的对面,那里有一台Commodore64型电脑。
似乎年轻人没有不喜欢电脑这种新鲜玩意的,阿桑奇一见到电脑也是走不动路了,每天都到那家店里去蹭着玩。
克里斯汀还是非常爱孩子的,于是将其买下,作为礼物送给了16岁的儿子。
1987年,那时哪有什么软件可言,玩电脑的主要内容和乐趣就是自己编程,或破解别人的程序。
阿桑奇很快得到了一个调制解调器(猫),联上了当时还未成彻底形的互联网。
1987年,我高考那年,人家就上网了。可见土澳一点也不土。)
在网络上,这个流浪少年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阿桑奇自称门达克斯(Mendax)。名字取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Splendide mendax”,意为高尚的虚假。
(作为一个例证,我是在高一暑期即1985年,首次接触到电脑,我们学校派我到市科委去学电脑。派我去是因为我有兴趣,而其他学生不知是自己不想去,还是受阻于家长,反正都没去。那时我们学的是BASIC语言,至今还能记得“赋值语句”和“循环语句”的用法。最后考试得了120分,因为连附加题都答了并答对了。只是那时还不知道网络这回事,触网已是在11年以后的1996年。在南开大学第一次上网,需用身份证登记,资费是1小时20元。)
那时网上的资源显然不像现在这么多这么开放,那时的上网者估计同时就得是一个黑客(港台叫骇客,比如台湾有篇著名H文叫“骇客小姨”)。由于他手段高超,在黑客圈子里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声誉,被称为“能够闯进最安全网络的高级程序员”。
他和另外两名黑客追随者组成了一个名为“跨国颠FU”的小组,曾闯入欧洲和北美的保密计算机系统。
小小年纪,从上网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反社会或反政FU倾向,或者只是为反而反。
自从进入了互联网这个新世界,阿桑奇似乎就一夜长大了,17岁的他离开了家,并和一个16岁的女孩建立了同居关系。当他18岁时,那位姑娘怀孕,两人举行了非正式的婚礼,不久后阿桑奇有了自己的儿子丹尼尔。
面对网上无尽的空间,这位最早的黑客建立了一个“盗亦有道”的黑客法则,后来他在《地下》(他和作家塞利特·德雷福斯合著)一书中进行了阐述:
“不要损坏(包括崩溃)你所侵入的电脑系统;不要更改那些系统的信息(除了修改日志掩盖自己的踪迹);分享所获得的信息。”
这也是一个约法三章啊,前两条是无害原则,最后一条说的是“打土豪要归公”,但三条加起来还是无法改变侵入私域的非法本质。
20 岁那年,即在1991年,阿桑奇入侵了加拿大电信公司北电(Nortel)在墨尔本的主终端,闲的蛋疼的还跟北电管理员搭讪:“我已经控制了系统,在你的系统里玩得很开心。我们没有捣乱,甚至还做了写改进,请不要通知澳大利亚联邦警察”。
警察很快找上门了,并从他家中搜走了 63 捆证物,并起诉了阿桑奇。幸而他得以脱罪,只是交了罚款了事。
他的妻子看着他如此不靠谱,于是带着2岁的儿子离开了。
这时的阿桑奇过得很落魄。他当时的一位黑客同事说:“我们都是偏执精神分裂患者。”那时阿桑奇就成天担心被捕:“门达克斯梦见警察随时都来袭击,他梦见脚步声在他门前响起,黎明前的黑暗中,荷枪实弹的警察在凌晨五点闯进他家后门。”克里斯汀也表示阿桑奇的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从来没有接受过治疗。
不过,阿桑奇对儿子监护权的坚持,倒不像普通白左的风格。
20岁一直到28岁,经过漫长的八年“抗战”,通过30余次听证会和上诉,终于在1999 年阿桑奇与前妻达成监护协议。在判决的前夜,28岁阿桑奇愁的一夜白头。
说明这人还是善良啊,要换了其他白左,这八年早跟别人生了16个。
官司结束之后,阿桑奇的政治观点也似乎更加成熟了。
28岁的他,草拟了一份《阴谋即统治》宣言。提出“当一个政权内部的沟通线路被破坏,那些阴谋家之间的信息交流便注定会缩小,而当这种交流趋近于零的时候,阴谋就会被瓦解。泄密是信息战的一个工具。”
这也成为7年后,他希图改变世界的一个思想基础。
我们在谈论伟人的时候,特别是在谈伟人“微时”,似乎总是忘记那时他们的多数生活动机也不得不来自生计的驱使。而这个时候的阿桑奇,首要目标是成为一个好父亲。
为了尽可能挣钱抚养儿子,阿桑奇也尝试着去过“正常人”的生活。他不得不给人打工,甚至还做过最接近“本行”的电脑安全顾问,也曾到墨尔本大学读过书。
一度他甚至还想进行学术研究,比如去破解宇宙背后的秘密法则,大概只有这种智力刺激才能替代继续做黑客的乐趣。
他这一生中最安分守己的时刻,大概是在2003 2006 年,那时他在墨尔本大学学习物理与数学。2005 年,这位老大不小的“太学生”还代表墨尔本大学参加了澳大利亚全国物理竞赛。
正在他人生看似最为平稳的2006年,他却突然做出了一个重大改变。
 2006 年一场澳洲物理学会的会议上,有 900 位职业物理学家出席,阿桑奇也身列其中。通过这次活动,他却发现“这个组织是由恐惧地哭泣着的因循守旧者把持,他们有着极其低劣的人格”。
显然这个没有学历的“太学生”遭受了某种挫折或折辱,这个自学成才的人,在体制内实在呆不下去了。
他此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类社会中的斗争并非是左和右之争,也不是神马信仰和理性之争,而是个体与机构之争,是机构等级制度破坏了真理、创造力、爱和同情心。
那么,这样的一个世界可以被改变吗?
应该可以吧,毕竟我是一个黑客。
作为一个资深黑客,阿桑奇显然有着足够的自信。阿桑奇开始了行动。
35岁的他,从一个为自己生计而忙碌的小男人,最终变成一个为天下立命的大男人。
3、维基解密
2006 年,35岁的“太学生”阿桑奇,在墨尔本大学附近的一栋房子里创办了“维基解密”。
需要说明的是,维基解密跟维基百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维基解密有着自己独特的LOGO,即一个沙漏型的地球,喻示通过泄露秘密达到信息的对称和还原真实世界的意义。另外,沙漏也象征着时间。因此,这个标志也代表了维基解密背后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流逝,现有世界最后一滴秘密的流出,即新世界的开始。
阿桑奇在2010年奥斯陆自由论坛上,曾经对维基解密的创办宗旨做出解释: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公正的社会文明,这是我们干事情背后的推动力。“透明公开”是公正社会文明的要点,但要点与目标是不可混淆的(意即目标并非取得“透明公开”的社会文明)。话虽如此,用“透明公开”作为显示公正的途径,亦是甚佳的方法,同时还避免犯下太多错误。我们的意识形态是跨越政治的,非左,非右,其根基在于(对世界的)认知。
除此之外,阿桑奇还宣称其目标是“把重要新闻和信息带给公众……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与新闻故事并肩,发布来自信息源头的第一首资料,以使读者和史学家可以看到真相的存在证据。而组织的另一个目标是保证告密者和记者未被因为发送敏感或被分类文件而审判入狱。”
作为一个国际性非营利的“媒体组织”,200612月,维基解密公布了它的首份文件。这是一项“秘密决定”,由索马里反政FU武装“YSL法院联盟”的领导人达赫·阿威斯签署。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始终没有得到确认,不过人们此后开始关注维基解密。
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维基解密公开了匿名来源和网络泄露的文件超过1千万份。其中包含多国的政FU机密文件,其中涉及到关乎肯尼亚、美国、沙特、德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重要信息。除此之外,还牵扯到不少国际财团,如BP石油,雅虎,谷歌,索尼等。
维基解密是由来自世界各地几十个国家的志愿者组成,没有一张公司的桌子,也没有付钱的雇员,主要靠志愿团体和个人捐助维持运营。
阿桑奇是维基解密的9个核心顾问之一,也是维基解密最主要的发言人,但他一直回避被称为“创始人”,而自称为维基解密的主编,并对维基解密收到的文件审查工作享有最终决定权。
维基解密允许用户匿名上传材料,维基解密进行核实,之后存档发表。
虽然致力于揭露机密,但网站并没有公布自己的办公地址和电话号码,也没列举该网站的主要运营者姓名,甚至连办公邮箱都没留。
作为一个公布机密文件的网站,维基解密与多家媒体有长期合作,其中包括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和德国的《明镜》周刊等。
4、高光时刻
自维基解密成立以来,阿桑奇手中握有多少机密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政FU不敢想象的问题。
2007年曝光肯尼亚高层腐败证据,直接影响肯尼亚大选。随后,又曝光了美国《关塔那摩监狱管理指导手册》。
2008年,公布了山达基教(Scientology)的保密手册,教会聘请的律师要求它删除这些内容。随后报道“肯尼亚警察滥杀事件”,获《经济学人》新媒体奖。
20098月,披露了冰岛最大的银行Kaupthing Bank内部文件,导致了冰岛金融危机。
不过最狠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在2010年阿桑奇对美国做的那些事情。
2010  4  5 日,在美国华盛顿,阿桑奇在讲台上面对出席记者会的 40 名记者播放了一段视频——2007年数名美军乘坐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巴格达展开行动,对地面的“叛乱分子”进行疯狂射击。两名路透社员工(一名摄影记者和他的司机)和十多名伊拉克平民丧生。
这个叫做《附带谋杀》的视频,阿桑奇在开头引用了乔治·奥威尔的一句话:“政治语言的作用就是让谎言听起来真诚,让谋杀变得高尚,让虚头八脑的东西看起来煞有介事。”
《附带谋杀》为维基解密带来 20 多万美元的捐赠。手头一直很紧的阿桑奇在推特上兴冲冲地写道:“新闻媒体有了新的盈利模式:尝试改变吧。”
10月,维基解密又公开了超过40万份文档,称为“伊拉克战争记录”,被BBC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维基解密文件”。
维基解密还公布了关于沙特的卷宗,让世界民众了解到911的幕后推手和执行者都来自“美国人民的好朋友”沙特,甚至跟沙特王室有关,而美国却南辕北辙地兵发伊拉克。
阿桑奇各种爆料,让美国百姓觉得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导致美国建制派欲除之而后快。
建制派先抓捕并起诉了把伊拉克轰炸视频等25万份资料发给阿桑奇的情报官切尔西·曼宁,判了他35年。不过这个英俊的前军人,蹲了7年牢后在20171月被还差两天卸任的奥巴马特赦了,而此时他已经做过了变性手术,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很多白左确实都有一颗“娘”心,还是做回自己比较合适
此后,美国政FU要做的是使用外交杠杆围捕阿桑奇。
5、失陷瑞典
自幼以来,阿桑奇都处于流浪状态,后来升级为流亡。
他始终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固定的邮箱,辗转于世界各地,租住在各路朋友的家中,同时还经常变装、染发。
2010811日,阿桑奇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受邀在当月14日举行的“战争与传媒角色”研讨会上演讲。
他被安排住在一位A小姐家中,814日两人发生X关系,两人随后一起参加“战争与传媒角色”讲演会。在讲演会上,阿桑奇遇到了另一位女性W,随后与她在817日发生了X关系。
818日,还一切正常,阿桑奇甚至还向瑞典政府申请居留权。但820日风云突变,瑞典警方突然控告阿桑奇QJX骚扰。两名和阿桑奇发生X行为的女性称阿桑奇在避孕套破裂后仍要坚持发生X行为。但随后这个控告又被莫名其妙的取消了。
到了91日,瑞典警方又重新调查阿桑奇之前被控的QJ案,1120日,瑞典法院下达对阿桑奇的国际逮捕令,即红通令。
看看红通是啥东西吧
但此时的阿桑奇已经身在英国。虽然经过两年的争取,最终英国政府同意将阿桑奇引渡回瑞典。
在引渡判决后,也就是20126月,再生变故。厄瓜多尔驻英大使馆突然宣布对阿桑奇提供政治庇护,阿桑奇一头扎进了使馆。
由于这种奇妙的法律权利,阿桑奇躲过一劫。
6、七年寒窗
七年来,阿桑奇被困在一个只有10平米的小屋内。
虽说使馆为他进行了设施提升,但那个逼仄的小屋还是像一个牢房,何况窗外每天都有一些英国警察晃来晃去。
就在他快憋出抑郁症的前夕,热心的网友送来一只可爱的小猫,成为他难得的陪伴。阿桑奇和那只猫,也成了全球很多民众同情的对象。
不过,这七年维基解密并未停止工作,而是继续爆料,几乎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黑幕都没放过,把俄罗斯、利比亚、叙利亚都给得罪了。
2013年帮助“棱镜门”主角斯诺登逃亡;2014年曝光索尼和苹果的多个合作协议;2015年多次曝光美国监听他国高层领导人资料;2016年曝光民主党高层邮件往来记录,导致大选前民主党主席舒尔茨下台。
此后,还狠狠曝了希拉里。比如,她很早就知道ISIS的组建过程,也知道是谁在金钱赞助ISIS,希拉里本人还收到了同一个渠道的钱款,也就是沙特王室的2500万美金和卡塔尔的500万美金。
美国网友惊呼,难怪希拉里如此袒护某和平教,为什么总是为恐怖分子开脱罪责,在ISIS猛攻伊拉克北部的时候,为什么奥巴马会快速撤走驻伊美军。
阿桑奇手中握着的机密足以掀起一场革MING,他曾说,如果他被暗杀,这些核心机密会被他的支持者公布,其中涉及美国关塔那摩监狱、BP报告以及美国银行的信息。
阿桑奇在2013725日还正式组建政党——维基揭秘党,谋求参加拟于9月举行的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选举。只是最终没有得以实施。
厄瓜多尔前总统科雷亚曾无条件支持阿桑奇,并向他提供庇护。但2017年厄瓜多尔政FU发生更迭,新总统莫雷诺认为,维基揭秘公布的材料导致厄瓜多尔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陷入“尴尬境地”。阿桑奇还常就国际议题发表言论,令厄瓜多尔政府不得不出面“灭火”。
20183月,厄瓜多尔开始限制阿桑奇访问互联网,并坚持要求他遵守规定,包括停止在网上发表言论。到了今年,厄瓜多尔似乎终于失去了最后的耐心。
英国《卫报》评论说,显然,莫雷诺视阿桑奇为前总统科雷亚时代的“遗留问题”,把他当成“改善厄瓜多尔与美国关系的障碍”。
最终,厄瓜多尔放弃对阿桑奇的庇护,于是发生了411日的那一幕。
7、功过是非
阿桑奇及其支持者一直认为维基揭秘追求“激进的(信息)透明”合乎国际法,阿桑奇的举动也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钦佩,认为捍卫了民主和新闻自由,因此被打上了“新英雄”的标记。
但是对他的批评之声也一直没有断过,很多分析人士指出,维基揭秘多年来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大量机密文件的泄露威胁了相关国家的国家安全,并影响了国际外交。至今为止,维基解密已卷入了大约100场泄密官司,有人指责阿桑奇打着自由的旗号损害国家利益。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说,美国官方非常认真地对待机密信息的处理,而把这类材料发送给无权获取机密情报的人是违反美国安全的。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此前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时就曾说,维基揭秘是“非国家的敌对情报机构”。
美国司法部还将逮捕阿桑奇列为“头等大事”,认为阿桑奇所涉案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机密信息泄露案之一。
从这一角度说,阿桑奇无疑又是一个威胁者。显然,阿桑奇的被捕同美国的引渡要求有直接关系。
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区检察官办公室11日发布声明,指控阿桑奇涉嫌破解一台美国政府涉密电脑的密码。如被判有罪,他将最高面临5年监禁。一名英国法官说,美国须在今年612日前立案并正式提出引渡申请。
一个需要高度保密来维持运作的机构,如国家,能否真正推动信息透明?
美国“自由媒体记者委员会”负责人露西·达利什指出,虽然维基解密自称泄密的做法是记者行为,但实际上完全不同,它是依靠信息时代的先进技术来将机密公之于众,但它本身却缺乏可信度。“这不是新闻,他们是否和消息源沟通过,是否分析了信息,要求政府回应?没有。”
对此,阿桑奇并不否认,他坦言,他的组织主要是一个提供信息的渠道,其余的则希望留给记者或研究人员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除了被迫透明的政府,还有数以万计的无辜者牵扯其中,他们成了实现“公平与透明化”的献祭。
由于维基解密公布的材料都是未被处理或是核实的原始资料,因此一份文件通常牵连极大,除了主要曝光的内容以外,还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与事件本身无关的国家和人员。
阿桑奇2010年公布的美国外交电报,实际上被曝光的国家不止美国,包括俄罗斯、德国等多国机密都因此曝光。
再如,曝光的民主党邮件中也“顺带”曝光了民主党无数赞助者的社会安全号码以及护照等个人信息,这些被曝光了个人信息的人员就是维基解密“激进透明化”理想中的无辜陪葬者。
除此之外,阿桑奇还公布了一些阿富汗网民的名字,这些人可能因此送命。
对于哪些文件该曝光,阿桑奇具有决定权。他说成立维基解密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改变政权的行事方法,要创建透明的媒体环境。
但是,维基解密自身并没有一套完整和令人信服的评判机制,对于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完全是靠阿桑奇的个人道德判断。
维基解密的创立,本来是为了反抗国家等各种社会机构的强大权力,但它自己也构成了一种强大权力,又该如何规范呢?
难道要靠他们自己的道德自律?
还有人指出,阿桑奇的爆料是有选择性的,“你看谁替他说话,只有RT(电视台),相当于俄罗斯的 CCTV”。
阿桑奇给斯诺登支招,让其投奔俄罗斯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难道俄罗斯比美国更自由吗?假如你们去曝俄罗斯的料,还能从俄罗斯跑到美国避难吗?
最终的问题在于,还是应珍惜西方文明已经获得的成果。现在西方社会的问题是不少,但真的要这么搞下去,问题就会减少吗?即使在自由世界,一个国家可以做到所有信息都公开?
以右的框架构建起来的这个社会,才让左派有了一些胡闹的空间。而西方如果真的以左的框架构建起一个新社会,那时我们探讨的问题将是西方文明还会不会存在。
西方文明的这点家底来之不易,白左们可千万别给折腾没了。
法无禁止即自由,但在法律灰色地带,还是不要胡来为好,至少要给政治学的发展留点时间,让学者们去探讨西方国家的政FU权力是否已经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否需要开放全部公共信息给民间社会?
除非西方世界在制度上出了大问题,否则目前无需用这种超越现行法律的手段去加以改变。况且这种做法未必一定会带来好的改变,很可能是添乱。
如果对西方世界真的没有信心,不妨先去曹县生活一段时间。
2019417
为防失联,可加俺的微信号,a1882248663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