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为 什 么 睡 不 着?
睡眠是条大河

它很寂寞
沉沉的眉心
开着花朵
                                                              ——顾城
阳春三月万物萌发,这是个易犯“春困”的时节。2001 年,国际精神卫生组织发起了全球性的活动,把每年 3 月 21 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
也就是明天。在通向明天的这个夜晚,我们想和你聊聊关于睡眠的二、三事。我们采访了曾经深受睡眠问题困扰的相声演员王自健,已故
摄影师任航的纪录片《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
导演张溪溟;@赵小姐失眠中 本人赵若虹;以及@安定医院郝医生 。他们娓娓道来那些经历过的关于睡眠的事情,以及如何解决睡眠障碍的方法论。“你为什么睡不着”是我们抛出的问题,一个严肃的问题。                                    

昨天你睡得好吗?有没有梦?如果你没睡好,是在加班熬夜之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还是在通宵“开黑”之后持续兴奋到天亮?每天早上起床后,你的心情如何?

我们知道的是,现在有太多的人睡不着,也睡不好。《2018 年中国的 90 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显示,90 后人群的睡眠均值为66.26 分(满分为 100 分)普遍睡眠不佳,六成以上被调查者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呈现出“需要辗转反侧,才能安然入睡”的状态。
31.1% 的人属于“晚睡晚起”作息习惯,30.9% 的被访者属于“晚睡早起”。其中 “苦涩睡眠”占 29.6%,“烦躁睡眠”占 33.3%,“不眠”占 12.2%。在研究对象中,30.9% 的人入睡需要 30 分钟以上,0.9% 的人需要借助药物才能入睡……另外有数据显示,中国国民的失眠发生率为 38%。
春天如此美好,你为什么睡不着?是手机太好看?游戏太好玩?还是心事太沉重……作为失眠人群中的一员,对于自己“睡不着”的前因后果一定无比清晰。
这时候,我们希望你像“夜行侠”张溪溟、“梦想家”赵若虹和“重生者”王自健一样,经历过昼夜颠倒和痛不欲生,抵达自我平衡、取悦自己的新天地。
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
昼伏夜出,可能是一种自主的选择。
张溪溟刚刚经历最严重的一次“睡不着”——之所以是“最严重”,标准在于它的延续时间从  2018年6、7 月到 2019 年 1 月,大概有半年他都在早上 7、 8  点吃完早饭后睡觉,白天用来睡,晚上则看书、写作、散步……完全昼夜颠倒。
“最开始就是晚上看书,看到11 点觉得想要再看一会儿,第二天又想再熬一会儿。十二点、一点、两点、三点,最后突然就睡不着了。”他试过一些办法来改变这种习惯,睡前吃苹果、泡脚、喝牛奶……改善的方式止步于此,总的来说他很放任这样的作息。不知不觉成了这样,半年后再不知不觉地恢复过来。到采访的时候他还有疑问 :“昼夜颠倒的人一定是睡眠障碍吗?”他认为不一定是这样。
张溪溟时常成为夜行者。大学时半夜在东单教堂外游荡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晚班后从国贸步行到北京站,坐午夜公交车回家 ;成为自由职业者后,凌晨开车在二环路上狂奔,夜里两点去簋街约一场饭局……他相信人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内,但各自占有不同的时间,即所谓“时间模式不同”。
年34岁的张溪溟是东北人,小时候学画画,大学在北京印刷学院念动画导演。他想拍电影,没能进电影学院学习,大二便离校拍片。夜行侠他在外谋生的经历里,只有两年上班经历。其他时间都是自己接拍视频项目,从被动地为别人拍摄,到张溪溟按自己想要的方式制作自己想拍的片子。出现最严重“睡不着”的这一年,他在重庆准备自己要拍的故事长片的剧本。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他一门心思地写。
张溪溟对理想生活的定义有一个最为核心的判断——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这也许可以成为理解他的核心。这是一种青年人当中很普遍的处境,很多事情都与之相关。
张溪溟最重要的一个导演作品是为已故摄影师任航拍摄的纪录片《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这本是一个网络平台委托张溪溟拍摄的影片,但因为任航拍摄题材被主流排斥,平台放弃了这次拍摄。张溪溟自己感兴趣,把片子拍完了。2017 年,《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参加了 First 青年影展和釜山电影节。他本来只是将这个纪录短片作为自己另外一部片子的陪跑,但《我有一个忧郁的, 小问题》 受到的关注更大。
很多人以为这部片子是讲抑郁症,但实际上,它在讲自由。在张溪溟眼里,主人公任航就是站在片子里那个三角形屋顶上的一只鸟,他面对着不自由在做出抉择。可能这是很多人在观看这部纪录片时能够共情的真正的原因。
张溪溟在 30 岁时离开北京去重庆生活。最近的这三四年,是他非常特别的一个阶段。因为在30岁之后他才完成了《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的后期制作,以及那个故事长片的剧本。张溪溟身边有很多学画画的、学电影、学舞蹈的,到了 30 岁基本都离开了所学专业,但张溪溟反而在 30 岁时真正地开始自己的理想。
回想起来,他的失眠最早就是出现在这个时间点之前 。“ 你生活在一个你根本不会长期生活的地方,但你目前又不得不生活在这里,而未来 , 还遥遥无期。” 这使得张溪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重庆是他一直很喜欢的一个城市。也许是在和北京生活的对比之下,去到重庆以后,生活变得轻松自在很多。
张溪溟相信一种观点,人身体上展现出疾病的症状的时候,其实是疗愈的开始。就像感冒发烧,实际上是人类身体感染到病毒之后,自发地让自己发热以杀死病毒,这其实是身体的一种抵抗,是一个过程。张溪溟想,自己的失眠可能也是对某种事情有所抵抗。
对于一个常年需要闭关创作的人来说,他所要面临的一是创作问题,二是你的生活怎样能够维持下去。在去重庆之前,张溪溟把自己用之前积蓄买下的一套房子给卖了。用这种很“当代”的解决方法,张溪溟化解了“生活如何维继”的问题。张溪溟说,剩下的困扰对于他来说,就是剧本怎么写,以及,要吃什么。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延续半年的昼夜颠倒,其实是和剧本创作上的瓶颈期有联系的。这其中包含的联系其实很直接,但也会被当事人忽略掉。而更广泛的联系其实和当事人的处境有关,也和想按照自己理想方式生活的向往有关......只是这些,似乎更容易被人们忽略。
Tips
什么是失眠 ? “睡不着”和“失眠”是一回事吗?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患者仍然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除了有入睡困难,还有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症状,这些症状反复出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包括精力变差、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日间困倦、情绪紊乱等。睡不着是指入睡困难,是失眠众多症状中的一种,不能等同于失眠。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入睡,有些人就是睡不着?
失眠的原因相对较复杂,主要跟人的遗传特点、性格类型、工作性质、心理问题和营养状况等相关。正常睡眠到慢性失眠进程的累积模型称为“3P”模型,指的是失眠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易感(predisposing)、诱发(precipitating)和维持(perpetuating)因素。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失眠易感性等,诱发因素包括重大应激事件等,维持因素指的是不良行为和信念对于失眠状态的维持。结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失眠患者的左侧额叶、前额叶、楔前叶、颞叶皮层灰质体积下降。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和正常睡眠者相比,失眠患者非快眼动睡眠期时,颞叶、丘脑、扣带前回、方回和脑干活动异常。
长期失眠的人会变笨吗?
睡眠是影响一个人精神状态的主要因素,睡眠不足会影响第二天的生活和工作,失眠的持续存在会影响身体健康。长期失眠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反应变慢,影响其判断力。
什么样的失眠需要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失眠是很常见的事情,几乎 90%  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过失眠。睡眠时间的需求量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具体的睡眠时间标准也不统一,偶尔一次的失眠对于身体和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临床上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DSM5)为 :伴有下列一项(或更多)主诉(入睡困难、维持困难、早醒),每周至少出现三晚睡眠困难,持续三个月以上,主观上过分关注失眠,担心失眠的后果,因失眠造成明显的苦恼,或对日常生活、工作造成明显影响。
失眠和抑郁症有必然联系吗?
失眠和抑郁症存在比较密切和复杂的联系。在抑郁患者中约 80% 的人存在失眠 ;慢性失眠患者约三分之一伴抑郁焦虑问题,25% 的慢性患者的失眠源自抑郁发作。因此,失眠可以是抑郁发作的常见症状之一,也可以是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同时,抑郁症也可以是慢性失眠的危险因素,如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引发失眠,而失眠会直接导致次日的情绪低落。长此以往,慢性失眠可促进抑郁的发生,可能是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先兆。抑郁症患者通常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等,睡眠不佳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因此,长期失眠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避免抑郁症的发生。除了抑郁症,慢性失眠还可以与许多慢性疾病同时存在,包括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患者慢性失眠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以上内容来源 :北大医学院研究员  时杰博士)
夜晚是属于一个人的安全与温暖
赵若虹的微博 ID 叫“赵小姐失眠中”,拥有 180 多万粉丝的她看起来生活一切顺遂——毕业于美国名校,前电视台主持人,现创业成功人士,家庭和美夫妻恩爱......而且她还是一个兴致勃勃的“吃货”和健身爱好者,无论生活和工作,赵小姐都是积极面对的榜样。

但她一直有失眠的问题。
她说,小时候,因为害怕睡着后大人们偷吃好东西而不肯睡。大学毕业工作后,遭遇行业及工作单位的变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开始真的睡不着觉。在此之后,失眠间断地被治愈,又再爆发。
“活了这几十年,几乎总在跟睡眠较劲 。” 她总结
道 , 现在好像倒与失眠和气地共处起来了。
与其回想 20 几岁时的焦虑,赵若虹觉得,其实现在也经常会焦虑。比如上周的一天,她和丈夫那多要赶早班机,“我早上四点醒来,想着一会儿要早起,不一定来得及涂护肤品,就爬起来涂了个护肤霜,又顺带服完今日份日用药 ;再一想要出门几天,值钱细软得藏藏好,接着觉得自己好像年前应该买几条内裤,买着买着,觉得自己还少了一件外套......然后就睡着了,最后还忘记拔钥匙......这算是我焦虑的日常。” 不过 , 哪怕焦虑着 , 现在她也能很正常地接受这一 点,“ 毕竟人总不能什么便宜都占全,再好的人生,也总有个 catch。”
而事实往往如此——似乎即使一样是失眠,但有时候的失眠是很轻巧就可以面对的,有时候则是很沉重的问题。对此,赵若虹已经很习惯在凌晨四点钟醒来了。失眠现在对她来说,是一件并不是很轻巧 , 但是可以面对的事情。
“ 失眠的一个好处,是每天都可以看各种奇奇怪怪的书。我特别想要推荐两本 :耶茨的《十一种孤独》以及帕 慕 克 作 品 《别样的色彩》。它们都在床头边上,在凌晨醒来的时候,我很愿意去翻几页,那些文字会让我觉得宁静心安。我也特别喜欢张怡微的故事,想推荐她《细民盛宴 》。 她的文字中有种节制 , 总是不动声色地戳心戳肺,好像冬日里捧着杯热茶,一不小心还会被烫一下。”她说。
生活中的赵若虹是一个热情的发光体 , 似乎自带幽默体质 。“ 蛮早前我听过一句话 :幽默是面对不完美人生的最好办法。一直觉得挺有道理的,就像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矛盾,生活中也有反面的东西,那么我有一个矛盾面就是我一边很焦虑,一边又很能放宽心。所以我常常会做很多很多的准备,甚至有些选择困难症。但是最后,也总是能够一咬牙一跺脚,做出决断。”而性格中开朗的特质,又会让她能够在崩溃的边缘自我平衡。“常常因为没控制住吃多了,第二天看到体重秤上的数字,后悔......其实我不是会被惋惜或后悔禁锢的人。该吃吃,该喝喝,该要吃健康餐的时候就悠着点。我觉得只要还在往前走,就不会有囚牢。”
而“失眠中”的赵小姐之所以在每一个白天看起来都容光焕发,原因似乎在于她擅于与自己相处。“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我真的有一套特别完美的住所 :早上,我在闹钟声中醒来,狗狗过来舔我的手,跟我蹭鼻子,阿姨准点来遛狗,拉开窗帘,一屋子阳光。下班回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躲在地下室看片子听音乐,带着穆时英的小说进干蒸房蒸桑拿,出来了给自己刷一身体膜,一边在屋里转来转去等着体膜敷完,一边跟女朋友们煲电话粥八卦,给人家提供各种不靠谱的情感意见......特别特别的自由。”
目前,她日常生活中的愿望是:吃好喝好,业绩往上走,体重往下走。
“有人会觉得,失眠的人简直太好了,空出了很多时间可以做很多事 ;有人会觉得 , 失眠的人好惨,安眠药并不安全不能多吃。我其实觉得两种看法都比较极端,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睡眠问题,我能够理解,哪怕什么都不问。我想说:其实每个人总会有些值得担心的事,譬如创业,譬如家庭,失眠也只是其中的一种。能够治愈的,可能是一杯酒,一本书,一份好吃的,或者是做好的指甲、接好的睫毛、染好的头发......这些都是很美好的东西,可以让我们积累起继续往前跑的能量。”
有梦的人睡不着,梦多的人睡不好。当你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梦想家,这时候的失眠也许源自于环境和工作压力。虽然赵小姐创立的品牌73hours 已经顺利被国内最大的时尚零售集团——百丽集团收购了,但她仍然在为品牌发展忙碌。
这些在现实中奔走忙碌的成年人,最为怀念的可能是再也无法拥有的“婴儿式睡眠”。
“我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的新房子里,雨天,我睡在二楼的小床上,把棉被裹得紧紧的,外婆在楼下灶批间里用小镬子给我煮牛奶。隔着一层楼,我似乎都能闻到小奶锅上面那层慢慢结起来的奶皮。雨滴噗咯咯,噗咯咯地打在窗沿上,我舒服地在棉被里打着哈欠,觉得温暖而安全......这是我记忆中最舒适的睡眠地了。”她笑着说,“最近印象深刻的一次睡得特别好的晚上,是我和我的好朋友乐乐一起去旅行。那次旅行的缘起是我们喝高了,聊着聊着就定了第二天的机票酒店。我们玩得很开心。只是最后一天晚上,我发现我的安眠药被服务员当垃圾扔掉了,陷入了极大的惊惶之中。乐乐出去给我买了一份炸鸡,买了两罐啤酒,吃完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还给我泡了牛奶,把她给我买的那件新的粉色T恤找出来 , 对我说 :不要 怕, 现在, 像小猫一样睡着吧!那天晚上,我就像小猫一样睡着了。”
而对于眼下这些睡不着的夜晚 , 赵 小 姐 也 可 以 坦 然 面 对 。“ 我刷了很多剧,看了很多书,掌握了好多连饭桌聊天都用不上的冷知识......早早醒来的时候,会觉得夜晚是如此安全而温暖,而且那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这些是夜晚里的闪光点。”
找到平衡,取悦自己
两年多前,被强烈身体不适困扰的王自健曾主动就医,被诊断为
“重度抑郁伴中度焦虑症”。这次采访当天,王自健刚参加
完央视猪年春晚的最后一次联排。穿着白色卫衣的他瘦瘦的,面色润泽, 看 上 去 神 清 气 爽 — — 他 参 演 的小品《站台》随后收到了全国观众的好评,再次把王自健送上热搜。
又是一个好的开始,一切宛如新生。
我们还是从“睡不着”这件事聊起。“我从小就不爱睡觉。小时候我妈讲故事哄我睡,把自己都讲睡着了,我还没睡……在当艺人之前,我的工作都是创意型的,很少坐班,包括在电视台做节目,在杂志社做编辑,熬夜是常态。真正困扰我的是后来拍戏,第一次觉得失眠是个事儿。从2011年开始,收工回酒店睡不着,而第二天早上7点就要化妆……越想赶紧睡就越睡不着。之前我吃过几年褪黑素,但是这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我如果一直不睡,累得不行了就会睡得挺好。但把自己耗到精疲力尽其实挺难的,可能需要两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才行。”他说,“失眠就是我的一种生活常态。今天我也是天亮睡着的,凌晨一点多起来打游戏、看视频、听听评书、看会儿剧本,然后一直到天亮……我有好多不一样的睡不着的感受,有一种就是我刚才说的,明天有事赶紧睡,就会一直纠结在这件事里。还有一种是自己的思维跑到另外一个世界,似乎在清醒状态下进入了幻想。比如我最近在写的一个剧本,或者在拍的一个戏,我就是醒着想这些事。其实也不觉得累,还挺好的,一直觉得这是个老天给的礼物。”
有时候他也会想——现在的人是不是没必要睡那么多?“原始人因为光线问题,还有食物短缺、重体力劳动,才需要天黑就睡觉。而今天食物完全不匮乏,也几乎很少做重体力劳动,照明又随时可见,那么睡眠在生理需求上就少了吧。”这是王自健对于现代人睡眠的分析。“睡眠对我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轻松,什么都不用想。我睡不着其实没什么困扰,除非是在拍戏的时候怕影响到别人。我的生活没有规律——都没有准点睡觉,生活哪还有规律。就是想干嘛干嘛,玩游戏、看电影、饿了就吃渴了就喝,要是什么都不想干,就呆着。”
并没有一件突发的事情让他抑郁。“刚开始就是觉得累,心情不好,没当回事。还一直在健身运动。后来受伤停止了运动,慢慢的情绪越来越低落,突然有几天饭量变得特别小,什么都吃不下去,之前喜欢的也不想吃……为了让自己活下去,我有意识地每天喝两杯蛋白粉,保证营养。然后,开始有巨大的恐惧感,在家里就只能在卧室待着,出卧室的门都觉得会死,完全动不了。那是一种身体上的不舒服,但意识不到为什么,只是害怕,巨大的恐惧,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于是,王自健去了上海的精神卫生中心。“相当于北京的安定医院。当时医生给我的诊断是‘重度抑郁伴中度焦虑’,没有心理疏导,在医院治疗就是开药,其实最有效的是吃药,医生说‘你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体内一些物质不分泌了,就感受不到高兴。那么就直接补充,诱发体内重新分泌这种物质。”
得了抑郁症,就会对世界万物失去兴趣。但当时王自健还保持着一个兴趣,就是好奇心。“我想知道我到底怎么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了?然后就开始看书,从弗洛伊德到荣格,看着看着把这事都忘了,进入了一个学习状态。然后就到处给人看病,还给人做催眠。”在这个过程中,王自健分析,抑郁可能跟自我评价体系有关。“包括观众的评价,说你的节目越来越没劲……还有,看我演的戏别人会笑,这也能降低自我评价。一个人爱和被爱都是需求,也同样都是能力。如果这两个东西都给别人,那都会有受到伤害的几率。但是把爱和被爱的能力先给自己,一定不会受到伤害。”他说,“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我刻意回避工作的时间段,和治疗抑郁症的时间是重合的,我不知道这跟抑郁症有没有关系。包括2017年底《80后脱口秀》停了也是我的个人意愿,没有人来关我的节目。当时另一个困扰是大家看我演的电影,不管多悲惨的剧情都会想笑。我觉得特别对不起那些找我演戏的人……他们觉得王自健演戏是可以的,但没想到的是观众会出戏。”
这几年影视行业蓬勃,王自健说自己一年大概要看七、八百个剧本。“有时候会感觉已经失去判断能力了,觉得都不好,那么就索性什么都不做。或者自己写一写,看能不能弄点好的东西……而且我也花不了那么多钱。不是欲望低,只能说是自我满足能力强。今天我发现,读完了一本书,可能跟挣到1000万给我带来的满足感、那种激素的分泌是一样的。”他微笑着说:“我觉得我现在特好。生病以后,刚开始还挺痛苦,后来适应了,发现这样的生活没有压力,想干嘛干嘛,而且大家也没忘不你。前阵子上了一档节目,莫名其妙上了两次热搜——大家说‘想念王自健’,我赶紧发个微博‘我还活着’,真的特别感动。”
王自健由衷感慨,和自己最忙的时候对比,肯定是现在好。“我当时拍了一个电影是悲剧,关在一个封闭场地里拍。同时还要每两周回上海录一次脱口秀……我感觉整个人就崩溃了。因为根本做不到在这边演悲剧,然后又要回到一片欢乐的氛围里给大家说笑话。当你忙成那样的时候,哪件事都做不好。”现在总结,他得自己的抑郁其实跟价值观升级也有关系。“那时候想不通,因为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有点小聪明的一个人,而且是很有一点小聪明,只要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都有办法合理化。但突然有一天不能合理化了,就有这种无力感。之前接受采访、做脱口秀的时候,讽刺幽默嘛,没有什么顾忌,你当然什么都敢说,说话又损,大家哈哈一笑,都愿意转发都愿意看……其实那是因为你的价值观简单,才能说出那样的话。现在上微博发言,越说话越害怕,因为你不知道会伤害到什么人,或者不知道说的话对不对?这很困扰我,就是怕伤害别人。我现在比较费解的,网络暴力算一个。比如平时生活中一个很好很仗义的人,却能在网上对不认识的人释放极大的恶——人怎么能分裂成这样?我对粉丝们说,如果有人在微博骂我,不要跟他对骂,别自己惹气受,我不需要别人无条件支持我。”他说,“近几个月我慢慢总结出来,其实这是价值观的升级。这个升级是把价值观更复杂化,每个人都要有这个过程,会形成一个相对复杂一点的价值观。”
对于未来的工作安排,王自健也有了明确目标。“接下来还是会做自己认可的喜剧,会拍电影,但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我现在做的事就是‘取悦自己’,之前还是在取悦别人。现在我自己觉得我好,就行了。我想吸引的是和我有共同价值观的人——这不是很合拍的一件事吗?其实那些伟大的公司、创业者,包括苹果,微软,它们做的事情首先也是取悦自己。”
如今的王自健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感,包括如何哄自己入睡。“我睡着了能睡好久,现在的状态就是极难入睡又极难醒,每天都这样。慢慢也有些方法,比如想一些无聊的事,让意识灌输到呼吸上——这口气吐出去,再进来,然后又吐出去……一会儿就睡着。人在无聊的时候容易睡着。还有一个方法最开始特别有效,我发现自己在飞机、火车或者汽车上能睡着,于是就买了一个按摩椅放在家里,它能按摩能加热还带震动,一会就能睡着……后来发现,当你觉得有事要做的时候就睡不着,只有在飞机火车上,你只能在这里待着,感觉踏实了,就睡着了。”
Q&A
Q:《芭莎男士》
A:郝医生(微博ID:安定医院郝医生)
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你可以帮我们区分一下失眠、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的关系吗?
失眠是抑郁症的一个表现,主要是大脑部分功能的损坏,导致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REM睡眠的潜伏期缩短(正常认为90分钟,而抑郁症病人的首次REM睡眠出现 后50分钟以内)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主要多为早醒和醒后很难入睡。失眠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严重的患者经常在凌晨醒来,思绪万千,情绪纠缠在悲哀境地而不自拔。 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第一类是睡眠过少,早醒是典型抑郁诊断症状学标准之一,比平时或预期起床时间早醒2小时以上,称为抑郁症早醒。还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失眠,即上床后长时间不能入睡,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多梦、醒后难入睡。第二类是睡眠过多,患者每天没有精神、困倦乏力睡不醒,也是抑郁失眠的一种,称为不典型特征。
对于“睡不着”和抑郁症,大家有什么普遍的误区?
对抑郁症的误解主要有三点。第一认为抑郁症是极度悲伤,甚至是矫情,不是疾病。抑郁症的病因很复杂,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都参与的发病过程,简单说就是大脑生病了,影响某些区域的功能,绝对不是矫情。第二是认为抑郁症等于自杀,这是误解。第三是认为抑郁症可以不服药自愈。很多人觉得抑郁症是不开心,所以开心一点病就好了。轻度抑郁症确实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和运动等方法调节,但是中、重度抑郁症就必须吃药治疗,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部分患者还需配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你身边有失眠问题和患抑郁症的亲戚或朋友吗?最近几年抑郁症接诊数量是在上升还是减少?
身边失眠的朋友挺多的,我都会推荐一些安眠小技巧,如果情况严重就直接开药。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也有,主要是做一些抑郁症科普,讲清事实,尤其是患者的家人支持,对抑郁症治疗同样重要。最近的抑郁症接诊数量是在上升的,较之前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大家对抑郁症的认识和了解更多了,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不高兴,更多的人选择主动就医;第二是社会压力大,生活工作节奏快,一些上班族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的工作状态,加上饮食、睡眠都不够规律,都会导致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很难吗?在治愈案例的病人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治疗抑郁症是从认识抑郁症开始,认识是治疗的基础。现在的医疗水平对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都是很成熟的,副作用较大的传统抑郁药和抑制剂已经较少使用了,治疗药物和手段在不断更新,只要谨遵医嘱坚持服药,治愈是不难的。在我接触的病例中,一个互联网从业者进医院的经历很有意思——他自己开着车,绝望之余直接一脚油门想冲到河里去,一了百了。但是看到河边有一只流浪猫,他又急打方向,撞到一辆120急救车上……就直接拉到医院治疗了,后来恢复的挺好。能够治愈的人都有共同点,就是积极的求生意志和不懈坚持。抑郁症的康复不在一朝一夕,需要承认自己的病情,甚至与病为友,更有利于治愈。
从专业医生的角度来看,抑郁症和当下的社会发展、社会现状有深层次的关联吗?
有几方面的外部因素会影响抑郁症的防治。一是对抑郁症的错误认识,要么不当回事,要么讳疾忌医,延误病情。如果能够以客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早干预早治疗,就能够在早期控制病情;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提升发病率。现在人喜欢社交网络,对线下社交和运动缺乏兴趣,这非常不利于心理健康;三是职场的高度竞争,家庭生活和经济压力过大,会让人长期处于高度紧绷状态,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此外,现在人们养育孩子,百般呵护,却忽略了让孩子积累处理负面情绪的经验,这在今后容易产生他们面对困境时的处理难度。 抑郁症发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内外部因素公共作用的结果。从成因来看,引发抑郁症的主因还是个体自身的原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等。社会因素还是次要的。
平时你自己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抑郁症患者怎样自我调节达到痊愈?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听患者倾诉会有很强的代入感,每天都接收很多负面情绪。那段时间很难受,自己也觉得身心俱疲,于是就试着找点爱好转移注意力,比如下班后跑步,及时将脑袋放空,效果挺好。再后来就是跳广场舞,每天都扭一扭,还认识了不少广场舞爱好者,感觉特别好。至于患了抑郁症的人,治疗效果好的就会痊愈,活蹦乱跳的。治疗不好的有擅自停药,复发后自杀的……其实患者只要谨遵医嘱,配合治疗,一切都会好的。
除了精神科医生,你还是一个微博网红和科普作家。在被咨询心理和精神疾病方面问题的时候,你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2018年我们成立了小桔灯咨询工作室,组织咨询师通过微博和微信在线提供一些基本心理疏导和问题咨询。做这件事有几个原因,我经常收到很多关于心理问题的咨询,都尽可能解答,但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后来也发现,有些人的一些困惑或苦恼不愿意或没有条件去医院,利用网络进行快速预约咨询,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同时我们国家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其实很短缺,有些人在本地很难找到专业咨询师。我们组织了一批资深的专业咨询师,利用网络远程咨询,能为更大范围的人提供服务。
她说,我坚持每天在微博做相关的科普。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较于生硬的硬科普,风趣幽默的“软科普”大家更能接受,就是将知识点融入到段子里。所以我就将一些精神疾病常识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将病例改编为故事,让大家更了解和认识精神疾病。于是我写了第一本书《你也是蘑菇吗》。读者看完之后,如果觉得“哦,原来抑郁症是这么回事儿。”就好了。而即将上市的《12个我》则浓缩了一些现代社会常见的心理问题,希望这些故事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
互动
和我们说说你那些睡不着的夜晚,
并祝你今晚睡个好觉。
😴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编辑·于蕾、李祺、佟宇
开篇·于蕾
内文·晏文静
插图·谢雯欢
特别鸣谢·北大医学院研究员 时杰博士、
芭莎上海办公室 顾文瑾
设计·圆子
 BAZAAR MEN 2019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