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草根大会丨早鸟票丨限时热销中
中国首创咨询式大会

王志纲三小时宏观局势研判
智库顶级专家团队现场咨询
一场专为政府和企业家“解决问题”的大会
作 者:王志纲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崛起过很多风云人物,有的名扬一时,但很快销声匿迹,常常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反而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珠海的前市委书记梁广大,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人物。
今天谈到改革之初设立的四大特区,深圳可谓是一枝独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城市规模都一骑绝尘。但论及深圳的成功,毗邻香港占了很大的因素。香港作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大都市,充当了全球市场与大陆之间的二传手,而深圳又相当于香港与内陆间的二传手,这种地理优势无可取代。而相比之下,仅有二三十万人口、产业极度单一的澳门根本无法带动珠海的发展,甚至还要反抽珠海的血,其间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今天的深圳的确不负众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高地,但同为特区的珠海也不可小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区的探索不应该简单的用经济总量来衡量。谈到珠海,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就是它的奠基人——梁广大。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上,梁广大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1984年小平第一次南巡,在珠海写下了“珠海特区好”五个大字,在梁广大看来,当时的珠海满目萧疏,小平的话更像是一种激励和宣言;到1992年第二次南巡的时候,小平接近一半的重要讲话是在珠海所讲,这次讲话将中国这辆即将脱轨的列车推回到正轨上来。2012年12月18日,中共最高领导人再次来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南中国的常青树,梁广大与其他三位陪同过小平南巡的老干部一起出席。暌违多年后,我再度在新闻中看到梁广大,曾经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故人已经垂垂老矣,岁月的确从来不饶人。值得欣慰的是,梁广大的心血永远的留在了南中国的土地上,那就是珠海特区。
走马灯与强人政治
从1982年到1997年卸任,梁广大在珠海任职前后长达16年,几乎跨越了改革开放的前半场,16年间,隔壁深圳换了三任书记,从李灏、厉有为到张高丽,现在回过头来看,谈及这三任书记对深圳的影响,人们的印象都比较淡薄了。从仕途之路来说,梁广大走的不算远,但是他的命运和珠海的兴衰荣辱紧紧捆在一起,直到现在,上了年纪的珠海人,提到梁广大都有一肚子的故事,这也算是从政者的另一种成就吧。 
按照中国官场的惯例,一把手主政某省或某市任期不超过五年。但是在北方的很多省市,官员任期短的就像兔子尾巴,上次我去华北某省调研时,当地老百姓和基层官员都和我诉苦,感到无所适从。省市一级的主要领导中能干两年的都很少,像种庄稼一样一年一茬,像走马灯一样来回换。试想,只干一两年时间,谁能治理好一方?在明知道干不长的情况下,又有谁会想着踏实做事?战略缺乏延续性,经济停滞,贻误良机,上面的风向朝令夕改,基层的干部人浮于事,这真是一幅令人悲哀又非常现实的图景。
但如果一个官员能在某地扎根十年以上,通常来说,他都会对当地留下非常重的印记,这种印记或好或坏,但一定和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紧密相关。
强人政治是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除梁广大以外,王国平也是一个典型案例。他在2002年到2012年间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在他主政的十年内,一个“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冉冉升起,成为中国耀眼的明星城市,台湾媒体人陈文茜甚至将其称为苏轼之后杭州千年一遇的好官。
同杭州相似的,还有成都,今天的锦官城,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部之心,风致和韵味也在全中国独树一帜,成为了无数青年的向往之地。一个地方的发展,万不能因人废言,人亡政息,成都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
据我观察,这些人物有一些共性,第一是铁腕执政,权威极高;第二是责任心很强,就像王国平自己说的那样: “白加黑,5+2,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还有第三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固执,个性非常强,认准的方向谁也拉不回来。这三条也是中国政治强人的“标配”,如果这样的官员,还有“一心为公”的襟抱,有“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古名”的情怀,那就真的有可能做成一些事了。
大胆量
在梁广大看来,对他最高的评价,就是贵在大胆。“梁胆大”这个称号,其实是他在南海县委书记任上收获的,他与当时的顺德县委书记、后广州市市长黎子流被并称为双璧,他们俩都是大队党支部书记出身,两个人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也是广东政坛的一对活宝。两人共同的特点都是接地气、说人话,而且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梁广大在南海任上,就以大胆著称,虽然小平当时已经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但是在僵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大部分官员还是持否定态度。南海敲锣打鼓的“贺富”运动就显得石破天惊一般。当时的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带着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抬着6头烧猪、10坛九江双蒸酒,带着100万响的鞭炮和烟花,伴随着舞狮,来到南海县首富村——小塘公社南沙大队,专程来贺富。种种事迹不胜枚举。
正是在梁广大的大胆开拓下,南海成功跻身广东四小虎(南海、东莞、中山、顺德),并且高居第一。十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去采访梁广大的时候,他很得意的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八幅书画,上面所书的全是“梁大胆”,其中还有启功先生所书,他当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吴市场(吴敬琏因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而被称为吴市场)、厉股份(厉以宁因倡导股份制改革被称为厉股份)、梁大胆,这些外号都很精彩传神嘛!”
那个年代里,尤其是在广东,敢冲敢闯是为官者最重要的特质,上至省委书记任仲夷,中至蛇口先驱袁庚,下至两个广东“土包子”,黎子流与梁广大,都是名副其实的闯将。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给了这批官员前所未有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然而闯则闯矣,很多人闯了以后收不住场,而梁广大闯的出去又收得回来,之后还能够安然身退,虽然坊间有很多非议,但在政治层面上,梁广大的成就一直受到肯定,这与他圆融通达的政治智慧不无关系。
新中国建立以来,有一大批从农村基层出来的“泥腿子”干部,其中的确有一些人做不成事,扶不上墙。但不可否认,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卒伍”间还是有能人,北有陈永贵、禹作敏;南有梁广大、黎子流,南北派农民官员的做法和作风虽大不相同,但都成为了青史留名的传奇人物。
梁广大
大格局
对于梁广大,坊间风评一直是毁誉参半。我跟梁广大很熟,由于他坐镇珠海16年,而我大半的记者生涯也都是在南中国度过,所以我跟他打交道长达十年。对于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争议太大。最严重的批评,就是认为梁广大耽误了珠海,这种批评持续长达二十年。
从90年代初到2010年左右,整个珠江三角洲是狂飙突进式的发展,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发展就是硬道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工业化的怪兽吞噬了椰林稻海,污染、浪费俯拾皆是,这种不惜工本、不惜代价的粗放式发展,在奠定了珠三角的产业基础的同时,也为日后的环境问题埋下隐患。
但在当时,GDP挂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使在特区深圳,污染浪费、违规发展也非常严重,我印象最深的是93年的清水河爆炸事件,那场爆炸距离毁灭深圳只有一步之遥,此外还有致丽大火事件、深圳河污染事件等等,那个时候有一句笑话,深圳是水深火热,而珠海则是云淡风轻,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两边特区的发展之路完全不一样。
在大干快上的背景下面,梁广大和他治理下的珠海,显得格格不入,他坚持环保重于发展的态度,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高门槛,污染行业绝对不能进珠海,绝不降低这个门槛,一定要把珠海打造成新加坡式的花园城市,为此陆续关闭了200多个采石场,挡住了大量污染性质的“三来一补”企业。
所以在重化工大发展的年代里,不仅深圳很快的甩开了它,连周边中山、东莞等县一级的城市也超过了他。这一切给梁广大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但他坚决不松手,“跳出珠海看珠海。”这是梁广大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要把珠海放在华南、乃至西南的大棋盘上。”但很多人都不这么看,反而认为好好的一个特区,在他手中变成了暮气沉沉,所以人们对他的诟病很大。
事实上,最初的梁广大并不是一个生态保护者,他也经历过矛盾与挣扎。南海任上的梁广大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发展派干将,但在发展过程中,当地环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我曾经专门去南海的一个从事皮革制造的镇上调研,污泥浊水甚至把河流染成了青黑色。彼时的中国还没有意识到治污的重要性,含有铬、砷,及铅等重金属的污水通过水循环系统进入到了人们的食物链,将毒素积聚在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梁广大本身就是南海西樵人,故土的惨痛教训成为他一生的心病。我的一个朋友十年前采访他时,谈及此事,他竟然潸然泪下,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乡,也因此在他调任珠海后,他发誓要守护好珠海的一草一木,展现城市最美好的一面,情侣路是风情万种、曲折蜿蜒的珠海标志性道路,从规划到名字也都是他亲自定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当年的“故步自封”,给珠海留下了花园城市的“魂”,也留下了未来的发展机会。有人曾经问梁广大,特区对改革开放意味着什么?他的答案是:“试验”。改革开放从来不意味着狂飙突进、GDP万岁。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梁广大的坚守与突破,还远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大手笔
关于珠海和梁广大的探索,除了环保优先这道门槛外,还有很多。虽然梁广大当时实力很有限,但这是他敢于站在国家和粤港澳的角度,干成了很多大手笔,其中有三件意义重大——大港口,大机场,大交通。
广州人有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从珠海特区建立伊始,梁广大就带着人“四处化缘”,推进城市扩容,他把珠海从香洲这么一块仅有六七平方公里的地方上拉开骨架,甚至拉到了70公里以外的高栏港。他当初修建高栏港的理论依据源自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方略》一文中说到南方大港时曾经提到高栏港。改革初期整个国家的力量都不够强大,珠海更是非常有限,但他居然硬修了个大港口。如今这个优势开始体现出来,成为支撑珠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他的另一个大手笔就是修建机场。当时深圳刚好在建机场,但是很小,旁边比珠海实力强的佛山、中山、东莞等都不敢想这个事情,梁广大却敢于跑“部”前进,向中央要来个政策,就在珠海西区建了一个机场。说实话,机场建成以后非常辛苦。整个90年代初,中国的航空事业乏善可陈,珠海机场一直是严重亏损。
但这个人的勇气大到什么程度呢?他不仅要建机场,还要办世界性的航展,比肩欧美,要搞世界性的航空博览会。很多人觉得他简直是疯了,不合时宜不切实际。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带着一帮土农民官员,穿着皱巴巴的西装,全世界跑,去荷兰,去法国找国际航展公司谈合作。竟然硬是把这个航展做起来了。
96年第一次航展的时候,我去看了开幕式。那次航展轰动了整个粤港澳,谁都不敢相信。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珠海,一个偏僻的珠海西区,居然能承办世界级航展。整个广东有条件的人都想开车去看航展。
梁广大这个人很有眼光,他的公路从一开始就修成了双向六车道,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宽的和飞机跑道一样,纯属浪费。但就这么宽的道路,开幕式那天的车流依旧从珠海西区一直堵到中山,堵了四五十公里长,用万人空巷来形容,毫不为过,几十万人堵在路上。
98年的第二届航展我也看了,这届航展请来了俄罗斯飞行表演队勇士、英国飞行表演队红箭,还有中国刚刚建立的飞行表演队一同表演。
那天我印象特别深,第一次看到了英国红箭的航空表演,更精彩的是第一次领教到了苏-27。当时中国刚好向俄罗斯进口了一批苏-27战机。看着飞机在天上翻滚腾挪,俯冲拉升,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而且想到这批飞机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这种朴素的激情与震撼,跟看新闻完全不一样。
但航展表面风光的背后,是十足的辛苦与窘迫。这种思路毕竟太超前,而且在90年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出现了一定的波折,别说战斗机,连大飞机项目都匆匆下马,其中内情很复杂,因为我和梁广大很熟,所以深知珠海航展的确坚持得很辛苦。
没有想到坚持了将近20年后,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终于迎来了巨大发展,珠海航展成了中国展现自己的实力,甚至是出售航空航天产品的世界级平台。2018年的这次航展我也关注了,歼-20、歼-10B矢量验证机等国产先进战机大量出现,43个国家的700多供应商、采购商纷纷出席,这些都标志着珠海航展成功跻身于世界五大航展之列,从当初以航展为平台的大型展会,到现在成为中国空军、航空工业乃至军事工业的缩影。追根溯源,梁广大功不可没。
所以我经常讲一句话,战略就是预见,战略就是找魂。正因为梁广大这种长远的战略目光,不仅拉动了珠海的航空工业和航天工业,而且给共和国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高端平台和窗口。
除了大港口、大机场外,梁广大还有罕为人知的第三个构想。轰动全世界的港珠澳大桥,其首倡者之一就是梁广大,整个路线甚至都是他当时设计的。30年前,他就提出了港珠澳大桥的构想。在设计过程中,他是代表珠江口西岸的城市群,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乃至湛江那一带考虑的,这里面有很深的时代和经济背景。
众所周知,广东的工业化是从“三来一补”开始,之后搭上世界产业转移的快车,从而发展起来的。全世界的产业为什么会转移到中国?其次为什么会首选珠三角?除了人文地貌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
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开始,我们中国能赚到的利润就非常少,主要靠压低成本从而获取利润,包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还有一个巨大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珠江河口优越的自然条件,导致万吨轮船可以很方便的装货卸货,珠三角生产的产品也可以便捷的走向全世界。
但这个过程当中,十年的发展下来,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珠江为分野,东岸和西岸呈现出了不同的经济形态。东岸的广州、东莞、深圳形成了一个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世界工厂和工业走廊,西岸的佛山、中山、珠海却主要聚集了一批内需型的企业,而没有外向型大进大出的企业,形象的说,就是东岸南下,西岸北伐,而且两岸的经济差距也比较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区别呢?
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物流成本,中山、佛山、珠海的企业,他们要想出口产品的话,通常要经过深圳的盐田港,或者是通过文锦渡,从香港的码头出海,这路途中每一个集装箱的成本可能要多几千块钱。这几千块钱基本上就把企业的利润吃光了,所以正是这一点压力,导致珠江东西岸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结构。
所以当年的梁广大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痛感物流成本之高,已经成为珠海乃至珠江西岸城市群发展上的瓶颈,所以他要修建大港口,但大港口需要满负荷运转才有效率,没有形成满负荷之前,作用并不大。再加上珠江口西侧河流分布更多,带来泥沙更多,所以基本以沉积为主,码头的建设和运营都有难度,因此他才琢磨出港珠澳大桥的构想,来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
如今他离开领导岗位将近20年以后,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大桥建成后的收益和成效还未见端倪,但是论及大桥的首倡者,梁广大肯定是其中之一。
人情味十足的老梁
我跟梁广大认识很久了,他除了性格上的大胆和刚强外,还极具人格魅力,也很有人情味,和各色人等打交道的时候都游刃有余,也正是为人处世的韬略,为他的改革和大手笔创造了条件,铺平了道路。
1993前后,我还在新华社任职,但已经不再做文字记者了。因为穆青离任后,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开始了,就连以写大稿闻名的我,都要写一些鸡零狗碎的小稿子来应付考核,这对于把新闻当成事业的我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因此我想去探索一条新路,就是拍电视,后来分社也同意我成立一个电视部门,但没有拨划启动资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决定去珠海找梁广大寻求支持。
那天我到了珠海市委大楼,办公室里正在开常委会,有人去通报说王志纲来了,这个老梁居然从常委会直接走出来见我。他说:“唉呦,王记者你好,有什么事吗?”我就跟他讲:“我如今在新华社内部成立了一个电视事业部,专门拍片子,长期以来我一直有这个想法,希望给珠海写本书或者拍部片子来记录一下。书可能来不及写,但现在拍片子没问题,希望能得到梁书记你的支持。”
梁广大有着很典型的市场经济熏陶下的思维,马上接过话头:“要多少钱啊?”我已经想好了要100万,但毕竟当时还是文化人心态,一谈钱就浑身不自在。在喉咙里还是100万,从嘴里憋出来的时候,一下子就变成了80万。
没想到梁广大非常痛快的答应了,交代一个常务副市长负责落实,然后和我说:“对不起,里面还开着很重要的常委会,我先失陪了。”
之后我就在珠海呆了一个月,拍了一部《跨世纪的冲刺——珠海启示录》。片子拍出来后,在广东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我准备送中央台的前夕。突然梁广大亲自给我打来电话,他在电话里面很紧张,叫我把片子千万要从中央台撤回来,别再播了。我说为什么呢?他就说:“当时朱镕基正在整顿所谓的“诸侯经济”,我们片子里所宣传的这些东西,跟朱‘铁面’抓的宏观调控有些相冲,还是不要冒这个风险。”
既然他都这么讲了,我只能很遗憾的把片子撤了回来。所以说梁广大这个人看起来很胆大,敢于出格,敢于创新,敢于变通,但是政治上他非常成熟,而且很果断,这也是他日后能够平稳降落的原因之一。
93年把片子拍完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过面。没有想到20年以后,我在北京的一个高尔夫球会又见到了他。那天我去打球,吃早餐时突然看到他站在我旁边,我就和他打个招呼,我说梁书记好,他居然一口把我的名字叫出来了,他说:“王记者,哦不,现在是王老师了,你也在北京啊”。
后来我们随便寒暄几句,我发现他对我离开新华社之后的作为很了解,说明这个人虽然老了,但心一点不老,对外部世界的信息很关注。这点跟我认识的很多官员大不一样,那些混了一辈子体制的人,只知道官场上那点蝇营狗苟的破事,纠结于政治得失,对新生事物浑然不觉。而梁广大退下来后视野反而更开阔,这点真的很不容易。
为政者的三重境界
1935年出身的梁广大,今年已经84岁,虽然还常到珠海特区开会或参加调研,但他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评判一个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他为政一方时的功过得失。如何评价为政者的功过呢?我认为好官有三种。
第一种好官就是在任上时,勤政为民,修桥补路,招商引资,造福乡邻。比如修了某一条路,建了哪一座桥,搞了哪一个工程,这样的官员属于及格,老百姓会记住他。
第二种好官不仅是修桥补路,他还给一片区域打下了基础,拉开了骨架,完善了很多基础性建设,勇于任事,勇于担当,这种官员堪称优秀。
还有第三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官员,他不仅有眼前的勤力做事,而且还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光是站在本地,还站在更广阔的时空角度,来画下蓝图。他的远大思路可能当时会被人们误解,但最终历史将会给他补偿。而且也正是改革开放这一快速变革的伟大时代,给了这样的官员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
珠海的梁广大就是如此,还有我认识的其他一些优秀官员,他们当中有的命途蹇硕,有的飞黄腾达,但他当初留下的战略定位与思路,将会遗泽后人。这是当地人民的幸运,也是这个区域的幸运。如今即使是第一种官员,都很罕见,所以从这点来讲,大胆量、大格局、大手笔的“三大市长”梁广大足以名留史册。
END
作者 | 王志纲 智纲智库创始人
王志纲口述改革开放四十年
点击关键词查看
中国首创咨询式大会;

王志纲三小时宏观局势研判;
智库顶级专家团队现场咨询;
一场专为政府和企业家“解决问题”的大会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2019年草根大会早鸟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