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个美国心理学项目申请都接近尾声。作为回顾,iWanna也给大家带来一系列的过来人导师申请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准备申请的你。
*分享内容主要集中于美国的心理咨询项目
这次,非常感谢 @Xiao 为大家分享了:到底如何做申请计划和具体的执行来提升核心申请竞争力。
以下是线上分享会的整理笔记。
关于我
5年前来美国就读心理咨询的硕士研究生,在这里完成了专业的转换,跳到了心理咨询这个领域。毕业之后很幸运地在美国找到了一份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开启了一段对个人很有意义、且对个人的心理咨询技术、对心理咨询这个专业的理论认识很有帮助的经历;目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项目是APA-Accredited的,学习期间完成了大概70多个的学分,因为觉得需要更好地去储备自己。在实习的时候又很幸运地接触到了特殊教育和物质成瘾这两个群体。
硕士毕业之后,在纽约一家NGO做了一整年的咨询师,工作职责还和Social Work相关,当时的工作群体是Sex Trafficking Survivors(性人口贩卖幸存者)。
这些工作经历对我的意义非常大,尤其是增加了个人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同时也为之后的申请增加了很多积极因素。
研究经历
研究经历体现在文书和CV的内容上:可以是当时的研究成果,包括当时的工作,比如研究经历或者研究生助理,陈述自己的工作内容,它也会展示出你是一个有研究能力的学生。
最重要也是最高效率拿出成果的就是学术Poster,如果有时间去国际期刊发表一篇文章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现在你的时间很紧,那么你的毕业论文、之前的课程作业都会是很好的展现你个人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的材料,有时候还能把它们用作你研究生申请时的Writing Sample。
如果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进入到实验室当研究助理,在实验室可以获得研究经历、老师的推荐信、关系网等等,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你对于自己的研究兴趣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读硕士的时候,我加入了导师的研究团队;同时也加入了另一个系的另外一个教授的研究团队,因为对这位教授的研究感兴趣。研究助理的职位对以后的申请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教授愿意带领一起进行深入研究,有可能会有发表学术Poster和论文的机会。
在美国的学校中学习需要学会自己去寻找资源,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有的老师在学术方面很高产,可以让自己收获很多学术成果;有的老师虽然不那么高产,但是只要认真工作,老师有可能会给自己非常好的推荐信。
实践经历
在申请时需要注意,中国和美国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有所不同,美国的咨询师硕士项目可能对实习时数有一定要求,而且在中国的实习经历也不能算到美国拿证时所需要累积的服务时数里。
在国内的话,一种方式是参加一些正规的心理咨询的培训,比如一些大学和专业机构邀请中外专家开展的工作坊,或者是一些颁发证书的讲座或培训。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参与到心理咨询的工作中,这种实实在在的经历会让自己获益良多。
如果是已经在美国、且之前并没有这样的实践机会的同学,那么依旧推荐做volunteer的形式,还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我周围老师和同学都有在职业发展初期的时候去自杀热线(Suicide Hotline)做志愿者。在这个岗位上经常会面对一些比较有挑战的情况,对于个人能力的成长很有帮助。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之中,也练习了自己的咨询技术。在申请的过程中,这样的经历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但是这样的与来访者直接接触的工作也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所以需要寻找好的督导或者领域内的小伙伴去帮忙处理。还特别推荐自己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这样的咨询经历也是一种有益的体验,可以从来访者的角度去感受。【编辑题外话: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当咨询师成为了来访者 | iWanna海外心理咨询师养成记 VOL.12这篇文章。】
文书写作
文书(Personal Statement)越早开始准备越好,写完之后,都一定要请一个领域之内的人去帮你修改。 文书一般用三段结构:(1)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可能一两个自然段;(2)我都做了哪些事情,让我有足够的能力去作为一个申请者,这一部分最重要;(3)我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
CV一般比较长,在博士申请的时候,会建议大家准备一份比较详细的CV,这样可以比较详细地展示你自己的研究经历、工作经历、教育经历;Resume一般只有一页,所涵盖的内容太少了。CV需要多次修改,有很多细节和格式需要不同的人帮忙一起修正。
推荐信:推荐提前跟老师打好招呼,在截止日期前最少两周之内,要告诉老师你最终的选校名单、每个学校的截止日期、以及自己的文书和CV的更新版。自己的经验是,找跟自己一起工作的人写推荐信,比找领域里的大牛更重要
面试准备
永远记得要常常地微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这个系的教授,以及即将与你谈话的教授的相关内容,把Ta们的CV读得透透彻彻,知道Ta们最近5-10年发表了哪些文章、研究兴趣是什么、经典的研究是什么、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一个层面是整个项目注重什么,专业的问题需要提前准备;另一个层面就是你要知道你在跟谁在说话,你要投其所好地去说话。
然后就是做自己,就是你要真实、真诚地展现自己。要相信你自己,把你自己最好的一面袒露给教授,不要太紧张;不擅长社交是没有关系的,你只要表现得自然、倾听、微笑、表现得体就好了。
真实地做自己不代表把自己的弱点展示出来,我见过有些人会谈及自己或者家人相关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些内容会在一些项目中会被认为是不专业的表现。更专业的表述是,在问到你的challenge时,你要从发展的角度去谈,比如我坚持每天运动来调节自己的压力等。
在面试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些比较挑战的问题,这时候你就可以说:“It is a great question. Let me take a moment to think about it/response.”你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你自己如果给你一两分钟,你一定是可以想到怎么去回答这些问题的。
注意面试是一个对话,是一个谈话,而不是你在做课题演讲。所以你也需要留意面试官的反应,如果是群体面试的话,还要注意到同组同学的反应,而不是一味地、带有攻击性(aggressive)地去表达自己、去竞争。
在表达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语气词,比如”en…””hm….”,尤其是在Skype或者电话面试的时候,会更加的明显。每次在陈述的时候尽量不要超过三个观点,要尽量把自己的想法总结到三个观点里面。
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的文书和CV里的内容,有时候一些问题的答案也可以从文书和CV里面找出来。
国际生的优势是谦逊、开放、有跨文化的经历,让你获得了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你知道在这个圈子之外是怎么样的,这是你的同辈、你的美国同学所不具备的。同时你要表现你自己,说你是个工作非常努力的人,这时候一定要给一个例子。
q&a
1. 发论文Poster可以往美国哪些学术会议投?
和你一起工作的教授一定会有很好的方向去处,比如说我当时所有的Poster全部投到了APA,是因为当时是由我所在的研究团队的教授负责投的。如果是你有你自己的东西想去投的话,也最好问问你们领域里面的老师。
2. 本科非心理 985 211如何申请心理硕士?
如果不是心理学专业的申请也没有关系,我当时申请硕士的时候也不是心理学专业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一定要考一个很高的托福和GRE成绩,因为心理学项目对英文的要求相对比较高,再加上如果你有比较高的GPA、比较好的文书、专业的CV,我觉得硕士阶段的申请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博士程度的申请就会有些困难,不过也还是可以尝试。
3. 如何了解到这个项目比较相互支持?
我当时是尝试了问在这个项目里的学生的感受。比如说你去参加现场的面试的话,它会有学生社交活动,就是在正式面试的前一天晚上,会和大家在一起,很自然地聊一些系里的问题。有时候学生们的回答会令你感到非常意外。如果是你不是现场的面试,或者是你是直接见到了教授的,你可以问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支持国际学生发展的?”,了解项目或者学校是怎么支持国际学生的。还有就是看项目以往的学生里面有没有国际学生,还有教授的研究领域,有些教授就是关注多元文化、国际学生、或者是跨文化研究的,那自然而然地,这些教授会给国际学生/有困哪的/正在面对挑战的学生更多的支持,会更好地理解你的想法。
4. 投递时间一般是什么时候?比如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ACA)今年是3月开会,提前多久投呢?
每一个学术会议都不同,最可靠的方法是去官方页面查,还可以去问一下你的教授,一般在截止日期之前投都可以。我不知道ACA具体的时间,但我知道APA是8月份的话,前一年的12月份就截止了,所以要提前大概1年的时间来准备这个Poster。
5. 请问您入读的是Counseling Psychology(APA Accredited)的博士还是Counseling Education(CACREP Accredited)的博士?您是怎么选的呢?
我读的是Counseling Psychology APA Accredited的博士专业,不是Counseling Education。因为我当时并不知道有Counseling Education这个专业,而我本身也是在Counseling Psychology里的,所以我就按部就班地读了Counseling Psychology。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当时的一个职业目标,是希望能够拿到Psychologist执照,要是同时能够继续在学术领域上面,是更好的。
看完还不过瘾?马上就要面试?!

直接联系我们预约导师,最后冲刺~

编辑|Jacqueline; Yy.C   排版 | M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属于iWanna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iWanna招募
iWanna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致力于成为世界各文化桥梁的人,为改善海外人群文化适应、心理健康而努力着,期待着与同样有想法、有志向的你一起同行!
你好,这是我的新名片 | About iWanna海外心理(点击链接,查看iWanna的详细介绍)
iWanna海外心理招募!(点击链接,查看我们的详细招募帖)
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扫二维码报名了!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iWanna心理干货
点击原文 进入iWanna官方网站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