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焦虑”是我们常提到的词。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人们却越来越焦虑。2018匆匆过去,你的2018过得如何呢?
未毕业的大学生焦虑找不到工作,中级职场经理焦虑失业后技能难以转换,育龄职场女性焦虑生娃影响升职,家有中小学生焦虑孩子升学,甚至焦虑感已经“传染”到最不应该焦虑的人群——已经退休的父母仍在焦虑儿女的家庭幸福和工作,宝宝刚出生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轻奶爸宝妈开始焦虑宝宝未来一生的发展。
在中国的父母焦虑孩子将来要到国外留学,从小学习没有口音的母语水平英语,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在美国的父母们也焦虑自己因为美国的安逸而跟不上国内的发展速度,担心自己职场受限的同时,也焦虑宝宝将来的中文和适应中国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让似乎每一个人都对未来不是充满向往,而是焦虑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种焦虑呢?
让我们回顾2018年,一一盘点几个关键事件,展望2019。
1. 中美贸易战、孟晚舟被捕、张首晟自杀
川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不由得让人们联想起“新冷战”。或许美国一直关注和警惕中国的技术革新,但商人出身的川普总统敢于把”脸皮“撕破了,把中美竞争放到台面上,这意味着加入WTO以来中国获得的一系列“甜头”可能都得在未来5-10年“偿还”。贸易战最终是否和解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2018年发生的中美贸易战、孟晚舟被捕、张首晟自杀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
美国已把中国视为挑战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强劲对手,对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大国崛起异常“警惕”,并且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顶尖技术上视中国为竞争对手。
这意味着未来在美国发展的华人,来美国读书的中国学子,或者任何跟中美有关的公司和个人都
不得不在美国面对更加直接的“歧视”或“敌意。同时,在美华人这个群体将会受到两国更加严格的监管,两国经济发展会出现更多的壁垒、摩擦等等,这一切一切都将成为新常态。
尽管赴美生子的产妇络绎不绝,每年增长高居不下。然而,一纸美国护照的初衷或许是让下一代多一个选择、减轻教育费用等,但关键时刻,它不再是能避免FBI对在美华人的调查的“附身符",将来回国可能也不再带有美籍华人的“光环”,不再处于鄙视链的上端,这些都是在美华人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
于是,对于中美两国未来走向的未知让我们焦虑。一方面,我们向往美国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不断地看到中国家长把子女送到美国留学,而且越来越低龄化。另一方面,未来20年,在美华人很可能将不得不面对中国赶超美国成为第一经济体的现实,赚着美元去中国消费几乎持平而不再有汇率的优势,看着当年学历不如自己的同龄人凭借中国高速发展的平台机会而远远地把自己甩在后面,这一切的可能性让我们焦虑。在美华人更面临着在美国继续提高华人的政治地位的诉求,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国渴望赶上中国创新发展快速增长的列车的两难选择。
越来越多的家庭异国分居,特别是高净值富裕家庭。这些高净值富裕家庭,有的已经达到很多普罗大众向往的财务自由,有很多普通人没法企及的选择,然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又没得选择。在美国,有很多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工作限制、保持身份、经济压力等而多年异地分居,而追求更高的收入、更伟大的事业、更深远的影响力,面临的选择将是异国分居。追求财务自由让我们焦虑,达到财务自由后仍然没得选择而异国分居更让我们焦虑。一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教育,原本在中国有生意的家庭移居美国,生意仍在国内。另一方面,看到美国职场发展瓶颈的高知分子们害怕错过中国机会纷纷“抛妻弃子”毅然投身回国发展大潮。美其名曰,共享中美发展机会。实则,害怕丧失选择的权利,是我们最大的焦虑来源。选择权将会是未来最贵的“奢侈品”之一。
通信的发达让世界变成“地球村”,交通的发达却让出差、分居变得更加稀松平常。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富人们同样的问题,国内也有国际学校,网络上资源那么丰富,已经达到财务自由了,为什么还要为了子女教育移居美国?因为最好的老师在美国,不可能长期在中国,最好的人脉同学们在美国,而孩子的同学就是将来的人脉,也影响着孩子的格局。一句话揭示了富人们的选择逻辑,不是没得选,而正是因为是富人阶层,所以要选就得选最好的,在美国就来美国,来回飞是正常的。同样,在美国也可以有不错的收入,还可以家人团聚,为何舍得“抛妻弃子”毅然决然回国发展?为什么妻儿又不一起回国呢?“与其绑着他天天嚷着回国发展机会多而不开心吵架,不如放他自我翱翔海阔天空。但是我是不愿意回去了。回国舆论压力太大,不自由。”不止一个妻子给出类似的回答。在未来,或许富裕还是中产,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是一种结果。如果选择了中产,享受更多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不需要劳碌奔波,就不要羡慕别人的财富与光环。而如果选择追求财富、光环与影响力,就意味着相互妥协、牺牲家庭的时间、终日与劳碌奔忙压力出差为伍。除了选择权外,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也将是最贵的“奢侈品”之一,你做的每一次选择所消耗的时间都不可再生。
2. 资本市场反转、区块链寒冬
2018年资本市场举步维艰,各大指数跌跌不休、表现平平,预期未来资本市场将反转为熊市,于是,大家纷纷持有现金等待“抄底”的机会,一级市场陷入资本寒冬,公司融资纷纷转向二级市场,期望在股票市场反转前卖个好价钱让投资者退出。相比起2017年的比特币疯涨、ICO泡沫,2018年的区块链也陷入了理性的回调。本身2017年比特币和ICO的疯狂就部分反映了资本对于新科技的非理性追逐,掌握大量财富的资本家生怕错过了最先进技术的投资时机,都想抢占先机而变得非理性。同时,掌握技术的高知分子又异常渴望尽快把过去的寒窗苦读套现成为资本家,害怕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作为技术人才渐渐贬值,普遍存在的“中年失业危机”让新一代的技术人才不得不提前考虑让自己在贬值之前获得最大的回报达到财务自由,避免陷入到了中层管理成为任人宰割的“砧板上的羔羊”,因为未来大数据时代中层管理人员的需求大大降低。
作为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资本的回报率已经远远大于人力工资的增长率,这让我们不得不焦虑。因为这意味着资本比人更稀缺,人越来越不值钱,意味着工作越来越不稳定,也意味着人们逐利的心态越来越疯狂。
于是,我们看到80后、90后越来越不想安稳打工,人人想创业当老板,创业的队伍越来越年轻,甚至到高中生。老板抱怨留不住人才,没有人可以依靠,自己每天拼命忙早到晚,没时间休息、陪家人,产品好可是就是卖不出去,员工给一份钱只做一份工作,如果超出工作,就要加班费,而且还不情愿,到处抱怨!到最后,资本还是最后操纵那双手,谁能融到资,有资本,就有人才,有资源,有人脉,进而加剧了全民逐利的心态。
3.“毒疫苗”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中国最富裕的家庭也不能幸免,刘强东、章子怡等纷纷发微博声讨,标志着中国贫富的差距已经危害到富人本身了,差距如果不缩小,由此导致的全民逐利心态未来将使富人阶层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中国的富人不像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一样主动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未来他们也将成为贫富差距过大的受害者。
想想马克·吐温笔下的《镀金时代》,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等,在那个没有遗产税且媒体不发达的时代,富人用钱几乎可以买到一切,人们为了金子可以放弃良知、情谊、尊严等等,人情淡薄冷漠。于是,用钱买不到的真情同样成了稀缺的奢侈品,在未来,人才不再稀缺,技能轻易学习获得,而获得他人付出真心实意情感的代价成本却越来越高。
4.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
这则一出便迅速霸屏的消息引起了一大片焦虑,应验了中国父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至理名言。早教已经不在是中国婴儿的起跑线了,与其含辛茹苦地教育一辈子那么漫长,索性从基因上就进行改良,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普通人能不焦虑吗?
未来的人越来越像机器人,器官就是一个一个部件,坏了可以换,如果部件本身性能不行,还可以通过改良基因进行改造。而人工智能把机器人训练得越来越像人,大数据大大减少了人需要基于经验等脑力做出的判断。现在有很多体育赛事都引入了机器人教练,由机器人来分析运动员的表现数据、状态等决定换人还是不换人上场,而有教练因为不听从机器人的换人指令甚至下岗。
运动员状态有高峰低谷,有快热型和慢热型。如果完全按照机器人、大数据决定,试想想,我们会不会少了像乔丹、林书豪这样的后起之秀? 还是只有天生具备绝对优势的运动员才拥有上场机会?
面对未来这样残酷的竞争社会,我们改如何应对?请留意本公众号未来几天内发布的《是什么让我们对未来如此焦虑?(下)》。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打赏、收藏、转发、关注公众号,后台留言“入群”加入高质量财富与精神传承交流群
一群名校毕业、曾经在北美华尔街和加州等职场工作的奶爸辣妈们~除了工作外,我们努力变成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相得配偶、育得子女、理得财富的全能父母,关注中美教育、发展、财富传承理念
最近公众号总是莫名其妙改版
为了避免一不小心,我们错过彼此
大家记得把“传承 Legacy”设置为星标或者置顶关注
如图操作,只需五秒钟~

喜欢记得来一个
码字不容易,原创靠心力。
请打call,也打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