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
过去的2018年,中美贸易战、孟晚舟被捕、张首晟自杀拉开了中美科技竞争公开白热化的序幕。
资本市场反转、区块链寒冬加剧了未来几年人们对于经济形势和裁员的担忧。
”毒疫苗“事件标志着过大的贫富差距、社会逐利主义和信任危机已经损害到中国富人阶层利益。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体现了人们对于”起跑线“追求的无底线。
面对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让我们焦虑的事件,我们该如何从容应对,又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去面对他们将来更加信息化的人工智能时代呢?
本文约8800字,阅读时间约20分钟,家有儿女的父母们可收藏。
如果看完了(上),你深有同感。那么恭喜你,其实你可能不需要那么焦虑。
世界上大致可以分为3种人。第一种人是
先知先觉
,在社会变革没发生前就洞悉到世界的走向,做出反应,往往是引领时代变革的力量。典型的例子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在大家连电脑都没有的时候,就开始做互联网——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先知先觉往往能抓住机遇,但也可能过于冒进,而成为第一批炮灰。

第二种是后知后觉的人,在社会变革已经发生后察觉到了,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希望能赶在浪潮结束前分一杯羹,或者至少不被淘汰,如大多数中产阶级可能属于后知后觉型的。
而第三种人,属于不知不觉型的。即社会变革已经改革到自己头上了,可能因为每天没有时间,或者由于信息闭塞,还浑然不知,等到变革发生,往往已经来不及应对,几乎没有选择的机会,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健康和体力混口饭吃,如很多煤矿工人、有害物质工厂的工人等等。他们可能没有时间,或者教育程度有限,让他们去思考那些社会变革等让他们焦虑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感到焦虑,很可能因为你既有足够的教育程度、又有信息来源、还有时间去思考,才会感到焦虑,往往属于先知先觉或者中产阶级中时间较多的人群,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焦虑。
开个玩笑,这样写下去,要被骂标题党了,言归正传。在《(上)》中,我们总结了几大焦虑的来源:
1. 中美科技竞争白热化,说白了,就是世界两个经济体实力的抗衡和由此带来的世界格局改变的未知。
2. 害怕丧失选择权
3. 害怕贫富差距加大自己或者子女阶层下滑
4. 害怕科技发展会把自己或者子女淘汰或取代
等等。
那究竟面对未来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加上科技发展、资本增长两大要素冲击,我们该如何加强自身来保持淡定呢?对于我们的子女,又该如何教育他们面对将来的社会竞争呢?掌握以下6大能力,就可以轻松淡定地拥抱未来的世界。
1. 开放的思维
笑笑和雁鸣在一家湾区的著名科技公司一起工作,雁鸣清华本科、美国名校计算机博士毕业,技术大拿,笑笑原来在中国就对理工科一点都不感冒,国内二本、来美国勉强读了个商科硕士,在公司做营销。
他们同做一个产品,几乎天天吵架。
雁鸣非常看不惯一个二本、脑子那么笨的人竟然整天对他——一个名校计算机博士,全村人的骄傲,从小就是叔叔阿姨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指指点点,说他这里怎么改,那里不符合用户需求,卖不出去。还整天”天马行空“地想一些不切实际的”歪点子“来折磨他,要他不断地改、改、改,还”精益求精”,颜色、界面什么细节都不放过,烦都烦死,要崩溃啦。
终于有一天,他们忍无可忍,在办公室里爆发了。
“老子不干了,有本事你自己改吧!”雁鸣吼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不就会动动嘴皮子,冲着老板喜欢,凭什么你就光动动嘴,我就得做一晚上?“
”不改拉倒。程序猿又不止你一个,公司大把,有本事跟老板讲去。“笑笑也不示弱。
”讲就讲,我还不信,我清华的,比不过你XX学院毕业的。”雁鸣从小一贯自信,而且心中积怨已久。
“清华有什么了不起啊?你们不就比我们多会做两道题吗?还是题海战术练出来的,老娘才不屑于做那些低等的技术工作。我能搞定的客户,你搞得定吗?没有我们带来销售,谁给你们发工资啊?"笑笑也一向看不起只会编程、在她看来人际交往能力属于低能儿的雁鸣,简直就是一个木头,像一台机器,除了会coding,一无是处。
类似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实际笑笑和雁鸣都非常强调自身的价值,都只看到自己的强项,眼睛完全被自己的长板所蒙蔽,而忽略了自己的短板恰恰是对方的长板,恰恰因为有了对方补足自己的短板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过去在学校的教育,或许非常强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导致很多选拔出来上知名大学的同学都是学习成绩好,而人际交往、品格、性格、领导力、挫折承受力等等无法量化的指标都没有纳入升学考核系统,因此,这些方面突出的人才在学校期间没有得到充分肯定。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未来的教育升学考核也已经渐渐走向多元化标准,如哈佛大学等很多名校越来越淡化标准化成绩,而注重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才,因为社会实际需要的是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板。
因此,顺应时代潮流,我们也应该跳出”唯成绩论“、”唯排名论“、”唯名校论“的思维,而用一个开放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个人的强项,而不是拿自己的长板去跟对方的短板比,还洋洋得意,浑然不觉。
比如,在上面的故事里,雁鸣的优势很明显,编程能力很强,技术大拿,但劣势也很明显,让他去做销售,估计一单都拿不下来,刚开口,对方就要睡着了。笑笑的优势也很明显,建立人脉、人际关系,与客户建立信任,拿下订单,但估计一看代码眼皮也抬不起来了。
与其都看对方不顺眼,都觉得自己更重要,不如用换个角度学会用他人的优势来补足自己的劣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因为,如果没有他人帮你补足你的劣势,你要完成一个工作,就得自己补自己的劣势了。那是极其痛苦的,因为如果活了20年,那块都是你的劣势,就是你非常不擅长、非常讨厌做的事情,怎么可能补得好呢?
开放的思维同时意味着对于其他事物、新的机会抱有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去聆听他人的看法和观点,而不是一开始就关起耳朵否定了。比如,技术型人才一听到非技术工种,就觉得不适合我,不考虑了,可能就错过了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同时需要一定人际交往能力的技术销售工作,提高收入的同时还可以为工作升级转型提供帮助,但没有开放的思维,机会就是这么白白错过了。
2. 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洞察力和判断力
在开放的思维的基础上,未来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每天会面临很多选择。未来科技的发达,很多简单重复劳动都不需要我们去做,如一日三餐有外卖送到家,出行可能有无人驾驶,不需要花体力去开车等等,生活极其方便。但信息、数据量也极其巨大,我们每天大脑需要处理很多信息,做出很多判断和选择,而每个判断和选择都会影响未来的选择权和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选择比努力重要“,因为选择对了,努力才有意义。
但可怕的就是,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我洞察力和判断力,那可能再聪明的智商、再努力的性格都枉费了。
比如,上面雁鸣和笑笑的例子。如果雁鸣并没有觉得自己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相反,因为他周围也都是码农居多,他跟码农朋友在一起还挺健谈,大家也很聊得来、很开心,他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还挺强的。

而恰巧,如果他又是一个主见非常强,自尊心很强,不太能听得进别人话的”自以为是“的人,很可能,他的职业生涯就非常受限了。因为他连最起码的自我洞察力都没有,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自然也不可能虚心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力等等,自然也得不到提拔。而且,这样认知在育儿上也是非常可怕的。
雁鸣的太太是美国会计硕士,CPA,照理说,两个人数理都不错,但他们美国出生的儿子10岁,数学学得非常差,连5*4*7都不会算。雁鸣一度都认为儿子不是亲生的。我清华+美国名校计算机博士,怎么可能生出这样的儿子呢?
在数学这个问题上,雁鸣非常偏执,觉得数学绝对不能放弃,以后都是数据时代,不会编程,都找不到工作,怎么行?如果是女儿就算了,学学文科也可以,还是儿子,现在不逼儿子,将来肯定后悔。
由于他已经计算机领域工作10多年了,对其他领域知识非常有限,而“自以为是”的认知又不认为自己的认知是有局限的,他根本看不到儿子的优点——性格像妻子一样开朗,喜欢演讲辩论,有领导力,不像很多亚裔男生那么呆板,其实性格挺适合美国的等等优势。而他的逼迫,很可能伤害到父子关系的同时,也抹杀儿子的自信心和发展优势的机会,让儿子产生自我否定。
所以,雁鸣很聪明,智商上乘,工作也很努力,他的说法和做法也都没有错,但他自我洞察力的局限(来自于他的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的局限)导致了他对“儿子数学不好”这个信息的处理没法从孩子角度全面分析。因为雁鸣的经验告诉他数学很重要,数学不好发展就不好,因为雁鸣不知道数学不好的人道路是怎么走的,进而影响了他对儿子发展方向的判断力。儿子很可能错过发展自己优势的黄金时期。接下去的结局很可能是,儿子花了大量时间补数学,而没有发展他的演讲辩论优势,失掉信心的同时,数学也没学好,将来沦为一个极其平庸的技术工作者,做一份自己不喜爱的工作而碌碌无为。
很多人说,现在所谓“减负”,哈佛等名校淡化标准化考试、看重某一项突出成就等等,是富人想出来的保证他们子女录取名额的鬼把戏,以考试成绩论是最公平的,对穷人有利。
笔者认为,不完全是。名校录取这个趋势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过去强调标准化考试因为社会需要大批智商高的人才发展科技,技术创新。但未来社会,科技进步程度已经足够高,生活已经足够便利,我们很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技术人才,人工智能已经让很多技术工作都可以让机器代替,我们只需要少量顶尖技术人才操作机器,其他人会用机器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不需要学那么高深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等,那何必苦苦逼迫那么多数理不是强项的孩子去学习奥林匹克呢?
3. 情感链接能力
《(上)》一文里,有阐述,在全民逐利时代,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不需要感情也能生活,而且过得很好,因此,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难建立情感。但也正因为难度大,情感链接能力在未来是非常重要和稀缺的能力,也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技能。
而且,拥有这个能力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幸福。因为再多的钱,再好的物质生活,如果没有爱人,没有孩子,没有几个知心好友,就无法享受爱情、亲情、天伦之乐、友谊等等,那人生该有多空虚匮乏啊?
很多人说,现在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富人们可以一年花几十上百万在孩子教育身上,中产阶级根本没有这种能力,无法比拼。
笔者认为,其实不然。教育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工作,所以,并不是越贵的教育,就是越好的教育。很多例子证明,最好的教育不是在孩子身上烧钱,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所谓最“贵”的教育,就是父母在孩子身上花时间。

私校教育之所以贵,本质就是父母没有时间,所以用钱买其他人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孩子身上。公校一个老师对几十什么上百个学生,精力有限,怎么可能给每个孩子注意力、耐心一样。私校就是一个老师对少数学生,所以分给每个孩子的注意力更多,更有耐心。
以前的富人,都有家庭教师。现在也有类似的趋势,常常看到新闻某富豪花10多万美元请一个中文老师教孩子中文,中国某富豪请专门的外教24小时在家教孩子英语,纽约某高档家教每小时600美元等等。
请再多钱、再好的老师,也替代不了父母。没有富人砸钱的资本,我们仍然可以在孩子身上花时间、精力和爱,教会他们情感链接能力——掌握未来幸福的能力。
前段时间,中国弃婴摩根.赫德成了美国体操队最耀眼的新星。

摩根.赫德生于广西梧州,出生不久便被父母遗弃,成为孤儿院中的孤儿。
好在2岁那年,她幸运地被美国特拉华州的38岁女护士雪莉收养。她有生育困难,7年前与丈夫离婚。但她一直希望可以成为妈妈,于是历尽千辛万苦收养了摩根。
作为收入不高的单亲妈妈,雪莉为了培养摩根呕心沥血。作为弃婴,身体不好,从小需要更多照顾。小时被遗弃,给摩根留下了心理创伤,幼小的她一度内向封闭。
雪莉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根据医生建议尝试多参加兴趣班,尝试了滑雪、足球、棒球···等等,直到摩根一接触体操,则完全像变了个人。
体操在美国绝非一项廉价运动,对一个家庭是一笔长期巨大的开支。并不富有的雪莉,省吃俭用,甚至发起了众筹支持女儿爱好。
同时,每天5点钟起床,7点钟送女儿到学校,再马上到诊所工作。为了下午能够接女儿去体操馆,雪莉跟老板商量,午休时间往后拖延,从早上7点多一口气工作到下午两点半左右,然后趁着午休送女儿训练,马上再返回诊所工作到晚上7点。晚上下班之后,雪莉必须带上自己和女儿的晚餐,再次开车到女儿的体操馆,接她回家。
甚至3年前,为了女儿,放弃稳定的护士工作,换到时间更自由的信用卡客服工作。并且,跟女儿强调不要有压力,胜败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摩根依然热爱体操,她会全力以赴支持女儿,如果有一天摩根对体操失去热情,雪莉也会毫不犹豫的支持。
在摩根正在准备全美锦标赛的时候,雪莉还被诊断出早期乳腺癌。同时,摩根也因为她长了一张东方面孔,而在网络上总是不停有人攻击她,说她靠亚裔身份抢名额,说她长得不好看,丢了美国队的脸,还有人说她的眼镜和牙套,在比赛场上就是个笑话等等。这些丝毫都没有影响摩根的自信。因为她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她的妈妈雪莉。
2017年,摩根成功摘得了201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全能的金牌,还有一枚平衡木的银牌,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和中国观众喜欢她,连《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女士都成了她的小粉丝,称赞她为生活中的真英雄。
这就是最“贵”最“好”的教育,在子女身上花时间、心血、精力,给予孩子没有压力的、无条件的爱。这种爱可以超越血缘、国籍、肤色、身高、长相等等。在这种“爱的教育”下,孩子自然自信、乐观、开朗,同时拥有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的能力。
4. 专注力和懂得放弃
焦虑另一大来源就是想要的太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者时间范围,都想要,不懂得放弃,结果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选对了方向还需要专注力和懂得放弃。
看过一个故事,两条外型一模一样的狗,价格却差了40倍。买家问为什么?
因为如果你丢出一个飞碟,其中一条会毫不犹豫以最快地速度追回飞碟,不管飞碟飞得多快多远,而另一条则很容易追着追着碰到更好玩的,就放弃飞碟了。
一个专注力的差别,身价差了40倍。

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想要的太多,做的事情太多,就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每件事情都只能浅尝辄止,无法做到顶尖。而往往一个行业顶尖人的身价跟初级人员差了可能还不止40倍。
人生面对的选择众多,没有完美的选择,选对了一个方向,坚持才能走得更远。
5.终身学习力和适应调节力
相信大家都听过潘石屹和工友李勇的故事。潘石屹是甘肃天水人,当年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的,在工地搬过砖,推销过电话机,去海南做过砖,承包过砖厂,炒过楼,破产过等等。
80年代末,潘石屹和李勇刚刚在深圳打开局面,传来海南建省的消息,潘石屹拿着报纸,满脸激动:“我们一起闯海南吧!”李勇大吃一惊:“潘哥,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吗?”潘石屹却说:“你放心吧,海南刚刚建省,机会多的是。我们去,一定不会错!”
然而,相比深圳,经济极其落后、人满为患的海口,想找到一份工作绝非易事。三个月过去,两人已经身无分文,只好找到海口市东英镇的一家砖厂。带着眼镜斯文的潘石屹却挽起裤管往黄泥中一站:“你放心,只要来了砖厂,我们就不会比其他人差!”老板来了兴趣,收留了他们。
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所有工序全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要命。20多天后,潘石屹扛不住了。他径直找到王老板,提出如果自己当厂长,工地混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全都可以解决。
李勇觉得潘石屹胆子太大,潘石屹说:“他如果答应,我觉得我能管好;不答应,我也不会亏什么。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第二天,王老板答应了。潘石屹立刻开始改革: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发电机,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
一年后,厂长潘石屹的薪水从500元涨到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为组长,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1989年10月,王老板把经营重点转到房地产,准备转让砖厂。潘石屹马上找李勇商量:“老弟,我们把砖厂承包下来,干不干?”李勇担心欠债,又不好意思拒绝,便不肯投钱,只说“赚得多你就多给我点工资;亏了,算我白干。”
潘石屹以每月8000元承包砖厂。在他的经营下,第一个月交了承包款后,还净赚1万多元。很快,砖厂员工从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每月都赢利两三万元,李勇的收入也涨到了两三千元。
但好景不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当地户籍人口很少,海南房地产的疯狂开发大大超出了市场的正常消化能力,1990年初,房地产热急剧降温。潘石屹承包的砖厂难以为继,苦撑数月后关门大吉。当潘石屹遣散工人时,赚到的钱基本赔光了。
这次打击之后,李勇痛下决心:明明知道潘石屹过不了安稳日子,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他这样瞎折腾啊?1990年8月25日,潘石屹与相处三年的李勇在倒闭的砖厂分手,消失在人海茫茫的海口街头。
26年后,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李勇在潘石屹SOHO中国的项目工地上打工。
每一次都换城市、换行业,人生地不熟,行业不精通,潘石屹的工友李勇都是图安稳,都胆小怕事,而潘石屹看到的都是机会,不害怕折腾,敢于承担风险,靠的是终身学习和适应调节能力,让潘石屹从一个搬砖工人成为SOHO中国总裁。
未来的公司寿命、行业周期更短,人一生需要换的跑道和行业可能更多,进入职场做什么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的精神和适应能力,换了跑道能否迅速学习进入角色,如果你比别人学得快,就比别人有机会。如果没有终身学习和适应能力,即使机会来了,很可能也像李勇一样,抓不住。
6.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平等心态
在小布什对老布什的悼词里,有这么一个细节。
另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老布什)把自己的小家庭从舒适的东部搬到了陌生的德州奥德赛。他和母亲很快就习惯了周边荒凉的环境。为了节省家用,我家当年和另几位女士共享一栋独立房子,我家在一边,她们在另一边,但是两家需要共享一个卫生间。后来,我们知道了这些女士是从事“特殊”职业的,但我父亲依然以善良和蔼的态度对待她们,他是个非常宽容大度的人。
父亲能够和来自生活不同轨道的人交往,他善于推己及人,感同身受。他重品格而不是背景,他决不愤世嫉俗,他善意地从每个人身上找优点,总是能找到。

在西方的价值体系里,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平等心态是一条核心价值观。即使贵为总统,也在生活上的种种小细节也尽量恪守。很多总统演讲,都很少讲道理,而是讲生活中的例子,细节,故事,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这可能源自《圣经》里提倡的所有人生而平等,也可能源自民主体制。不论如何,在美国,蓝领工人、低收入人群并没有在政治上低人一等,反而,很多政客为了“讨好”他们,还需要制定对于他们有利的福利政策。
未来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科技足够进步,社会非常富足,这种情况下,人们安居乐业,各司其职。如果认为从事服务业就低人一等,恐怕会失去很多机会。因为未来中美两国最大的产业很可能都是服务业。没有外卖蓝领工人提供服务,白领工人又怎能享受用餐便利呢?没有护士提供护理,儿女就算赚再多的钱也需要给年纪大的父母提供护理工作、无法从事其他工作。每个职业都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给人们提供了服务和便利,都值得被尊敬。
只有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平等对待他人,才能团结更多人的力量,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

面对未来,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憧憬,而不是焦虑。就像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北宋时期,高俅靠蹴鞠都可以当宰相一样。未来,制度健全、经济蓬勃、人民安居乐业,其实谁当宰相都无所谓,每个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只是选择不同,没有高下之分。未来社会,哈佛、耶鲁也就说明学业好,不代表全部,最终发展前景看得还是能否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拥有了以上6大能力,我们应该尽情地拥抱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极大便利和物质丰富,又有何惧呢?而且,这6大能力的教育和获得,与金钱多少无关,没有一样需要巨大的金钱才能获得。
而且,很可能,哈佛等名校也不再是奢侈品。包括哈佛有开延申学院,斯坦福开高中网课,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网络硕士等等。尽管名校本科录取率仍然很低,但所谓名校只是人生的起点,不是终点。最终能走多远,靠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
本文作者:潺芷,传承 Legacy 公众号特约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传承 Legacy 公益平台观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讲座预告:1月19日美东时间晚9:30pm-10:30pm(北京时间1月20日早上10:30am-11:30am),斯坦福博士晓秋老师将跟我们分享:华裔孩子学汉语的5大高效汉字学习法
晓秋老师简介:
    斯坦福教育心理学博士
    硅谷知名中文学校校长
    斯坦福教育学院前硕导
    培生教育集团前高管
 6岁孩子的妈妈
    在二语习得领域深耕多年
    资深汉语国际教育与汉字研究者
免责:讲座嘉宾观点和服务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传承 Legacy公众号作为公益平台的观点,本平台也无法对嘉宾的服务质量作出任何判断和保证。
对讲座感兴趣的朋友请扫以下二维码加小助手,输入“入群”。

最近公众号总是莫名其妙改版
为了避免一不小心,我们错过彼此
大家记得把“传承 Legacy”设置为星标置顶关注
如图操作,只需五秒钟~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打赏、收藏、转发、关注公众号,后台留言“入群”加入高质量财富与精神传承交流群
一群名校毕业、曾经在北美华尔街和加州等职场工作的奶爸辣妈们~除了工作外,我们努力变成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相得配偶、育得子女、理得财富的全能父母,关注中美教育、发展、财富传承理念

喜欢记得来一个
码字不容易,原创靠心力。
请打call,也打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