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十年来,百度的战略线索在李彦宏和陆奇两个人的身上,李彦宏始终扮演着牵引者的角色。他极富想象力地提出的框计算,在任何时间点看都是世界级的战略构想。陆奇的出现,也是在这个构想的背景板之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撰文 I 郝亚洲
策划 I 郝亚洲
出品 I 零度工作室
(本文共计11834字,预计需20分钟读完)
今天,当我们回过头研究百度的战略历程时,会发现百度是一家战略意识极强的公司,这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亚于以战略著称的阿里。
但战略进程中的百度并非战略画板上的百度。
我们将百度的最近十年称之为“后百度时代”。所谓“后百度时代”,是指百度从迎战移动互联网到正在开启的AI布局,这段相对不那么漫长但及其煎熬的岁月。在这段时间里,百度有两次史诗级战略部署:一个是李彦宏提出来的具有大互联网观的框计算,一个是陆奇让外界瞠目的战略四象限。
之所以说是史诗,因为这两次部署不但对内起到了行动纲领的作用,对外也明确了竞争范围和边界,不再是业务线上的单点突破,而是用可被调动的最大网络资源协同前进。其中,尤以框计算所展示的想象力超越了彼时国内的市场竞争环境。
但最有趣的地方是框计算和四象限之间的逻辑关系。框计算可以被看作是百度从PC时代的“核心能力竞争”向移动互联时代的“超竞争”的过渡,这是李彦宏的超前思维体现。四象限可以看作是对百度“核心竞争力”的重新规范,这次规范依然是具有过渡意味,因为在接下来的AI时代,又会出现一个战略上“动/静”交错的局面,而四象限的战略地位是由李彦宏赋予陆奇的特殊使命决定的。
四象限在思维上,是框计算的战略延续,在执行上,亦是对百度在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修补。我在写作本文期间,跟一些朋友感慨过,“李彦宏对于战略局面的控制能力,其实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当然,这一切还要从2009年说起。
1
框计算:李彦宏的史诗
2009年8月18日,李彦宏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概念:框计算。这一核心理念从PC时代的百度,一直贯穿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承载这一概念落地实施的便是百度在2010年推出的“百度开放平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大会上,李彦宏这样解释框计算:“框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这一概念的核心是所搜即所得,也是对搜索引擎技术的进一步提升。用户在输入需求时,可以获得结果,无需进一步点击网页。例如,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天气”,搜索结果直接呈现出来的是未来5天内的天气状况,而不再是相关网页。
起初,这一理念的提出广受好评。
学术界认为,这一理念革命性地完善了中国互联网科学的理论体系。框计算所包含的各种创新技术,使得中国信息产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带动整个IT产业技术进步。
彼时,业界认为这一理念是对搜索引擎的优化升级,受到不同程度的追随。
在百度提出这一概念之后,谷歌接连发布了两个消息:一是搜索结果进行史上重大调整,对用户提供最直接的结果;二是发布知识图谱功能,帮助用户更快找到正确结果。谷歌说法虽然略有不同,但核心与百度框计算理念不谋而合。
在李彦宏构建的“框”里,用户不仅可以享受信息直接展示的优化服务,还能在“框”里在线享受游戏、视频观看等服务。如同李彦宏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所说的一样:“当框无所不能时,它将无处不在!”在李彦宏对框计算的构想中,明显不仅仅是对信息的优化,还包含应用、服务。
试想,当你想要搜索信息,可以去百度的框里;当你想要寻找一个为你服务的第三方,可以找百度;当你想要寻找一项服务的时候,百度的搜索框也可以为你提供。换句话说,只要有一个百度搜索框,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这也就是李彦宏所说,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一来,一方面,百度将流量尽可能地留在了站内;另一方面,百度在分发机制上将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框计算的战略高度很高,在百度的“框”里几乎解决了人们所有的需求。如果成功,百度将会彻底颠覆现有的互联网行业格局,并且有可能会形成行业垄断。因此,框计算战略也受到一部分质疑。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中称:“英国拉夫堡大学传媒学院网络经济问题研究组研究员王冉认为,通过框计算,百度可以控制搜索结果,用来推广自己的视频、文档分享网站,并能有效地遏制竞争对手;另外,通过合作方式,百度能聚拢更多合作者,“框”进更多资源。因此,百度框计算留给竞争对手和其他网站的路将是两条:一是和百度合作,二是休想在搜索结果中获得好位置。”
事实上,如果百度在PC时代的流量入口优势长期存在,框计算战略未必没有落地实现的可能。然而,就在百度布局框计算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且迅速爆发。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割裂、超级App产生、流量入口的改变,在客观条件上阻碍了框计算战略的发展。框计算落地遇阻,一度使得百度陷入“失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中。
就目前而言,百度距离实现框计算这一构想最近的一次是百度易平台的推出。
2011年,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推出了易平台。百度易平台深度整合了百度核心技术及服务的智能终端软件平台,并且融合了智能搜索框、强大云服务、贴心本地功能、特色百度应用等功能。
确切地说,百度易平台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基于百度易手机使用。用户在开机的几秒后,就可以快速直达自己需要的搜索内容。但是作为移动终端OS的百度易平台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并没有明显优势。诺基亚Symbian、黑莓操作系统、iPhone OS、微软Windows Mobile以及谷歌Android,使得市场接近饱和。
到目前为止,百度易手机也只有一款戴尔Streak Pro D43 ,在今天的市场上,几乎没有了声音。
2
从“百度开放平台”到“百度移动开放平台”
百度的“阿拉丁计划”算是对框计算技术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
“阿拉丁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对信息深度挖掘,即隐藏于“深网”,不易被百度搜索引擎抓取的非web内容。于是,百度上线了百度开放平台,将数据接口开放给那些独特数据拥有者。
百度开放平台是框计算战略理念实践的基础设施,包含有“百度信息开放平台”和“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其中,百度信息开放平台对应的便是“阿拉丁计划”,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则是将数据接口开放给那些提供衣、食、住、行各个领域的服务平台。这是百度从分发信息流量,到分发应用流量的一个节点。
搜狐IT称,上线不到一年的时间,百度开放平台就与40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超过600多项应用,这些应用覆盖了信息搜索、日常出行、生活娱乐、商务求职、电子商务、投资理财等诸多领域,且大幅提升了用户的搜索体验,为PC时代的互联网生态带来了变革。
但是,在方便用户的同时,框计算战略的实施确实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据《南方周末》报道称:“对于一些中小网站、个人来说,框计算的结果,能截留的流量被认为高达90%。”这大概是百度之后推出“中间页”“轻应用”后,在推广方面困难的一个原因。
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百度失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是因为百度缺少杀手级的超级App应用,另一方面则是在追赶移动互联网浪潮的过程中,百度O2O的战略相较于百度技术沉淀、分发能力的核心优势来讲,似乎发生了偏移。
实际上,在2009年7月,在谷歌提出“让手机超越PC”的策略后,百度在这一年的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也提出下一个战略重点是无线互联网。在大会上,时任百度市场、商务拓展副总裁的任旭阳说:“随着3G的大规模应用,真正的无线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无线互联网将是百度的下一个战略重点……无线互联网将是IT业界的下一个爆发领域,2009年注定是关键的一年,随着将无线互联网纳入下一个战略重点,百度将在这一领域全面发力。”也就是说,至少在认知方面,百度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洞察并不落后,且布局的动作也不算慢。
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上,最初的百度,试图将PC时代的搜索引擎优势、框计算战略平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于是,承载框计算战略落地的百度开放平台开始投入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百度就推出了以移动搜索为核心的百度移动开放平台,布局移动框计算战略。但是,从结果来看,框计算的概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如在PC时代那么灵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意识虽早,但是在布局上却有些谨慎。
在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努力抢占移动互联网原生App场景入口,全面转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李彦宏却在2012年的百度联盟大会上公开表示说:“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大手笔地投入移动互联网,很像酒驾的情况,很刺激也很危险。每个人都觉得很兴奋,但是没有想到挣钱很难。”他认为,移动互联网尚未找到较好的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虚高的热潮,不免会让人想起2000年PC互联网曾经经历的泡沫时代。
百度错过最早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的确与李彦宏身上这种理性、谨慎的特征有关。如今看来,百度颇有“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感觉。一方面,由于李彦宏对移动互联网“酒驾”的误判,另一方面由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期框计算、轻应用、O2O等换来换去的打法,看起来毫无章法。移动互联网时代,业界、媒体对百度的争议达到了高峰。
百度和李彦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但是却没有想到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速度,亦未曾敏锐察觉原生App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4年,在自身尝试缺乏明显效果、移动互联网大潮却又逼近的时候,百度以19亿美元的高价并购了91无线。
这笔并购仍然带着百度PC搜索时代一贯的逻辑,希望91无线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同时,在框计算的理论架构下,从分发信息流量到分发应用流量。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91无线并没有完成成为百度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的使命。收购91无线后,百度移动业务的进展并没有大的进展。最终,91无线被百度用来为自家“全家桶”App进行引流。
3
从“中间页”概念到“百度轻应用”


跨越了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框计算战略,想要连接的不只是人与信息、应用,还包括服务。
2011年4月,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上公开提出中间页的概念。中间页是指介于搜索引擎和用户之间的一类网站,如提供机票酒店搜索的去哪儿网,提供生活服务信息的 58 同城。
21世纪天使资本的谢晨星在《从“中间页”概念解读百度过去三年投资并购战略》一文中提到,2010 年 3 月李彦宏与时任百度联盟总经理的蔡虎有过一次谈话,正是在这次谈话中两人首次提出了中间页概念,李彦宏发现百度只有 1/5 的关键词具有售卖价值,而在这 1/5 的关键词中大量长尾词的价值是被低估的。他们想通过投资或自建一批中间页网站从而提升百度长尾关键词的价值。
将流量尽可能地汇集在百度站内,并在百度的“框”里尽可能多地为用户提供需求。因此,中间页可以看作是框计算概念下,人与服务的连接;也可以看作是对框计算战略的补充。
2011年,百度将“有啊”改版拆分成立了爱乐活。此外,这一战略还引发了百度对视频(爱奇艺)、房产(安居客)、旅行(去哪儿网)、生活服务(爱乐活)等中间页公司的连续投资并购。
如果这一战略落地,那么,中间页理论将生活中各个线下场景聚集在一起,用户可以在百度的搜索框内完成搜索、信息获取、消费、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获取巨大的流量。
这一战略从PC互联网时期平移到移动互联网上,是2013年百度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推出的轻应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轻应用由百度提供开发工具、开发资源和后台支撑技术,让开发者将App移植到百度平台,用户可实现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功能。这与如今腾讯、阿里陆续推出的小程序类似。
但是这一应用的实现的基础在于自身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百度显然已经不是PC搜索引擎时代的入口流量之王。因此,搜索算法的优化,无法掩饰百度轻应用落地困难。至少从目前来看,百度轻应用、小程序类的产品,到今天仍未显现出其爆发力。
顾晓波在《失落的轻应用》一文中提到:
流量太差,好多开发者已经放弃了。……在CocoaChina开发者社区上搜索‘轻应用’,讨论者已寥寥无几。流量少,App的下载链接被放在了明显的位置,一名开发者说:‘我当然愿意把用户圈在自己的应用里。’
4
O2O策略:孤单而无措
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曾试图做移动搜索,但从结果来看,百度的愿望并未实现。
《连线》杂志曾经有一个观点,web已死。大致意思是说,传统的搜索引擎是基于web的超链接。互联网时代,主流网站内容、新闻消息对搜索引擎的抓取基本不设限。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App、云应用、社交、物联网让数据爆发性增长,却没有web化,对搜索引擎来说,社交数据、App数据、云数据、物联网数据等是引擎无法抓取的。加上百度曾经的明星产品贴吧、百科、知道、文库、音乐等板块后继乏力,百度在PC时代的独特优势逐渐丧失。
也就是说,虽然从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功能来说,搜索并没有消失。打开App的时候,搜索框仍然存在。只是,人们打开原生App越来越频繁,App内搜索,垂直化搜索的场景越来越多,无疑削弱了百度作为搜索入口的流量。
移动互联网布局始终未见明显成效,加上核心业务搜索引擎流量入口在App时代被弱化,百度需要新的增长点,新的业务。
百度很焦虑。
对比国外搜索引擎巨头谷歌,这次百度缺失了参考系。一步意外之棋,承担了谷歌移动互联网年代的一张船票。谷歌占据Android系统这一制高点,并且用Gmail、谷歌地图等“Web App”黏住大量用户,使其平稳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学不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O2O的风口就出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百度不希望错过这个风口。于是,百度收购了当时处于团购网站前三位的“糯米网”。
如果说,百度之前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尝试都算是框计算战略下的落地措施。那么O2O战略在百度的战略框架下,显得有些孤单、失措。O2O重运营、深耕线下的核心竞争力,显然与百度强技术、流量分发的能力并不匹配。最多,只能算是中间页概念、轻应用理论线下深耕的补充。
百度收购糯米的时候,团购网站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正打得火热。百度希望把糯米打造成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于是,成为百度移动互联网场景流量入口的任务落在了糯米的身上。
李彦宏曾一度对O2O寄予厚望。在2015年百度糯米战略沟通会上,李彦宏说,“我昨天看了一下,百度账上还有500多亿元现金,我们先拿200亿,把糯米做好。”这大概是糯米最高光的时刻。与糯米一样,在O2O战略中有过高光时刻的还有百度外卖。
百度外卖初期主要针对办公室白领,这一时期的百度外卖,曾广受好评,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始终在前三。但是,O2O领域的盈利阶段尚未到来,随着美团与点评的合并,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呈现出逐渐形成小巨头的行业趋势。加上百度以往的核心能力,并不包含线下深耕的重运营体系。在任旭阳回到百度的时候,说服李彦宏放弃了O2O策略。
最终,百度外卖打包百度流量入口,以8亿美元的价格(5亿美元的出售价加3亿美元的流量资源)出售给饿了么,百度糯米也从重要业务开始边缘化。陆奇来到百度后,提出四象限理论,也是将糯米划进了非主航道、非使命的护城河这一象限。
从结果来看,本地生活服务方面,最大市场份额的既得者是美团。而百度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策略并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战略从搜索技术、信息处理分发能力偏移到了重运营、垂直纵深长的O2O场景,这导致百度因此陷入错失移动互联网的舆论中。
更尴尬的是,百度战略起点极高的框计算战略,没能成功实施,反而给了小巨头今日头条崛起的机会。
而主打信息流的头条或许是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对口、最合适的机会。这一点,从后来百度短时间内在Feed信息流领域取得成绩,可以得到佐证。彼时,忙于落地框计算战略的百度,似乎忽略了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改变了流量入口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大屏幕到小屏幕的改变,改变了广告的放置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毕竟,手机屏幕无法像网页那样,上面出现广告,右边同时出现广告。
再加上百度市值与阿里、腾讯的差距逐渐拉大,百度掉队BAT的论调更是不绝于耳。
5
战略四象限:陆奇进场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框计算战略布局、O2O策略始终不曾开花结果,百度没有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百度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入口的职能被弱化,今日头条等大流量入口的App不断蚕食其核心广告业务。再加上百度自身接连遭遇血友病贴吧被卖、魏则西事件等负面舆论,国家网信办牵头国家工商总局、卫计委联合成立调查组进驻,以及对竞价排名广告的监督力度加强。这使得百度在声誉、财务方面都深受打击。2016年期间,百度曾下调营收预期。
在种种质疑之下,百度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间,但是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尚不明朗。目前,并不足以将百度从目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彦宏从国外请来了被称为“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陆奇,来担任百度的COO。李彦宏对陆奇评价很高,在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时,他对媒体讲:“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确,陆奇的到来,将百度从一个相对“迷茫”的状态中,拖了出来。陆奇对百度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这从陆奇为百度梳理出的四象限理论,以及他在任期间,百度市值逼近千亿美元可以得到证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陆奇的到来,是自百度成立以来,最高经营权第一次旁落。在外界看来,陆奇在某种程度上,担任着百度改革任务。但是,并没有人事权、财务权。这似乎从一开始,就昭示着某种命运。
对陆奇来说,他的任务是将百度从PC时代转向移动互联网时代时略显模糊、偏移航道的战略拉回来,追回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失去的时间差,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百度的未来,找到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可能性。这是陆奇在百度最主要的任务,可能也仅止于此。
陆奇到任期间,对百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裁撤了医疗部门,通过“新风会”打通基层与高层管理者沟通的顽疾等。
他提出四象限理论,为百度重新梳理了战略方向,理清了百度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确立了Feed流、人工智能的主航道;大商业、搜索、地图、知道、百科、糯米等应用环绕的护城河。其中,Feed流为移动基础,人工智能则是百度长久奋斗的目标。
陆奇为百度指定的战略“四象限”
这一核心战略的确定,一方面说明,百度进入了“后李彦宏时代”,另一方面表明,跨越了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框计算战略按下了暂停键。
根据财报显示,陆奇上任后,百度在经历了2016年下半年连续两个季度营收下滑后,2017年四个季度同比增长6.8%、14.3%、29%和29%,2018年Q1同比增长31%。在陆奇的掌舵之下,市值一度跌至500亿美元的百度,在2017年10月冲破900亿美元。截至陆奇离职时,百度总市值达到975.33亿美金。
市值上升、人工智能想象空间,陆奇的到来的确给了百度新的生机。也因为这样,外界对陆奇离职百度深表可惜,认为是百度的损失。
但是,用相得益彰来形容更为合适。陆奇在百度的阶段性使命已经完成。陆奇的到来只是为了给枝叶蔓延、主次难分、长期没有波澜的百度刺激一下神经,让百度回到自己的主航线来,就已然足够。在《时代周报》的报道中称:一位百度刚离职不久的员工说,“明显的变化是其一手主导的、构建企业沟通文化的‘新风会’暂停,但从业务层面上来看,他的离开对百度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因为“经过2017年的调整,2018年的百度各项业务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正常运行在移动互联网和AI的航向中”。
在陆奇对内部业务整治完成、理清战略之后,百度与陆奇正是刚刚好。这一点,从百度仍在执行的“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智能时代”的战略便是事实证明。
回头看陆奇在百度期间,陆奇入职百度的那一年,互联网时代BAT的梯队中,百度与腾讯、阿里巴巴的差距逐渐拉大,尤其表现在市值方面。在这一时间节点,腾讯、阿里凭借微信、手机淘宝、支付宝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级App应用形成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并捍卫了各自在互联网时代社交、电商领域的领先优势。
同类搜索引擎谷歌,凭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神来之笔安卓系统为根基,通过谷歌通用的账号体系黏住了用户。公司的整体步伐正朝着人工智能时代前进。
反观百度,人工智能业务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突出、不够集中,PC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核心优势不再明显,移动互联网的尝试未见明显效果。因此,在陆奇到百度之前,很难有人阐释清楚“百度是什么”。而这刚好是陆奇四象限理论的价值,它明确了百度在现阶段的位置,为百度打上了Feed流+AI人工智能的标签。
在2018年,美国拉斯维加斯 CES 的圆桌论坛上,陆奇称,百度实质是中国的谷歌,是一家中国AI公司。此后,百度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画像逐渐清晰了起来。
6
Feed:信息与流沙
Feed信息流对百度而言,是一条无法回避的路。一方面是趋势使然,是抵御今日头条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百度需要现金流来源,需要新的增长点。毕竟,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需要时间。
曾经,今日头条因为流量分发与当时如日中天的微信公众号展开竞争。“头腾大战”的标题长时间占据科技媒体的头条。但实际上,今日头条产生威胁最大的是百度,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广告模式已经影响到了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另一个客观环境便是,从现状来看,广告主倾向于投信息流广告。这一倾向正好打击百度搜索引擎的主要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中国企业家》在文章“头条百度挖角战”中报道,一位百度前员工指出,头条跟百度的广告主高度重叠,头条不但从百度挖技术人员,还挖了很多销售,直接带走广告主。因此,就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核心盈利方式而言,百度Feed信息流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的崛起时间恰好是百度在落地框计算战略的时间节点。从战略角度来讲,框计算的战略高度远高于今日头条。如果框计算战略实现,也许就不会存在今日头条了。至少,今日头条不会如此快速地增长。
在陆奇梳理出百度的“四象限战略”之后,Feed信息流受到重视。
今日头条自称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是基于用户兴趣爱好、浏览足迹,利用算法形成用户画像,进行精准信息推荐的产品。
如今承载百度Feed流战略的百度App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搜索工具。还糅了搜索、信息流、视频功能。其产品逻辑是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
两者在页面设计和功能,与今日头条App在页面设计、功能等方面高度类似。此外,百度与今日头条在图文、视频等方面布局也有相似之处。例如头条的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与百度的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
现阶段,在技术算法之外,Feed信息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内容生态。
内容的质量决定用户的使用时长。因此,2017年,在百度的内部信中,李彦宏宣布将全力出击“内容分发”。2017年的新年演讲中,他也强调,百度未来的增长是信息流。2018年,在《经济观察报》一篇“再造一个‘搜索’百度的信息流战争”的文章中提到,百度Feed流运营负责人白旭在一次面向广告主的沙龙中更是明确说,“我们的愿景是在3年到5年内将feed流广告打造成为第二个凤巢。”
在内容生态上,对应今日头条崛起的关键因素“头条号”,百度也有自己的内容生态“百家号”。
起初,百家号与头条号区别明显。但是,2013年,百度百家刚成立的时候,不能像百家号一样自由注册,而是内部邀请制。相较于同时期的搜狐号、网易号、微信号、一点号、一条号、企鹅号、大鱼号等不同自媒体平台而言,百度百家不是UGC的内容创作平台,更偏向于PGC的内容生态。只有接受到邀请的权威人士或业界资深人士才拥有发言权。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无疑百度百家相对小众。在信息流的趋势里,不占优势。出于百度内容生态的需要,百度百家从原本较封闭的生态转为开放性平台百家号。于是,后来百度百家升级为“百家号”。此时的百家号与头条号失去明显界限。
巧合的是,曾经头条因内容质量低下、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被外界质疑,百家号,甚至百度的搜索引擎业务也不曾幸免。方可成的一篇文章《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不仅暴露了百家号内容的质量问题,也带出了百度在流量分发权重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后来百度回应称,搜索结果中百家号内容占比不到10%。很快就有人指出,该解释避重就轻。低于10%的内容如果全部排在前几页,那就是问题了。
流量分发权重问题是信息流产品几乎都存在的通病。
但从数据来看,依托搜索引擎的优势,最终,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拿到了这张船票。
百度发布的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百度App在过去一年日活用户增至1.61亿,同比增长24%,好看视频的日活用户从一年前的100万增长至1900万。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核心战略下,百度在移动产品矩阵的旗舰应用百度App、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用户增长强劲,整体信息流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112%。
究其原因,这一数据与百度在PC时代的积累不无关系。
Feed信息流的背后是搜索技术的升级,内容、信息分发形式算法的升级。信息的本质抓取、分发机制、精准推荐有赖于技术的提升,而这,才是百度的核心优势。毕竟,百度占据绝大部分中文搜索市场份额时间已久,尤其是百度作为流量入口,数年的积累,在用户浏览轨迹、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数据基础方面,百度仍然具备很大的优势。这大概是百度能够在Feed信息流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原因,毕竟在移动互联网小巨头的规模体量形成之后,大的互联网公司想要进入这一领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与头条不同的是,Feed信息流对百度来说,更像是百度从搜索引擎向人工智能进化的过渡阶段。对百度更重要的是,根据用户喜好习惯个性化推荐,收集数据信息,基于大数据基础洞察用户精准需求。为“让机器更懂人”的人工智能阶段做数据沉淀。
百度改进、升级搜索引擎这一核心任务,与大西洋彼岸的谷歌诉求相同。
谷歌更长远的未来是人工智能。这从谷歌的组织架构上可见一二。早在2015年,谷歌就将组织架构重组为Alphabet公司,谷歌是其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就在百度进军信息流之后,根据《IT之家》发布的消息,谷歌搜索曾宣布了一项面向未来20年的新一步计划,即“发现”项目(Google Discover)。该项目是谷歌Feed的品牌重塑,现已登陆部分海外移动端谷歌搜索页面。
因此,搜索引擎最终的宿命不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弱化,而是向个性化,智能化升级,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更快捷、更智能的搜索引擎。
人工智能,如今被认为是百度的未来。陆奇的“四象限理论”也将人工智能划在了百度主航道上。这一点,刚好与李彦宏对百度的期望一致。
早在2016年,《财经》杂志“百度的冬天”一文中,关于李彦宏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曾有这样的描述:“‘人工智能是百度目前最重要的战略。’李彦宏称。‘这个机会如果我们抓住了,百度可以变成一家完全不一样的公司,一个比现在影响力大得多的公司。’他看起来非常自信,但他承认,这需要五到十年时间。”
2019年,李彦宏在内部信中说,人工智能的历史性变革正加速渗透各行各业,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升级空间。在这封内部信中,百度首次明确为公司的愿景,那就是:成为最懂用户,并能帮助人们成长的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这至少从侧面可以看出,李彦宏对人工智能的期待不小,他对百度的期待不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更多的是一家平台型的公司。这一点从百度开放数据接口、开放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可以得到侧面印证。
李彦宏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可以追溯到他在国外上大学的时候。
他在自己的书中提到,自己对硬件并不感兴趣,但是一讲到人工智能,就觉得特别兴奋,觉得这是计算机科学甚至人类的未来。但是,在当时的互联网环境下,人工智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尚未有应用空间。而搜索引擎技术的飞速发展,沉淀了海量数据,加上越来越强的计算能力以及越来越低的计算成本,人工智能开始回归。
因此,早在2015年的两会上,李彦宏就曾率先提出中国应该设立“中国大脑计划”;在2017年的两会上,他所提交的三项提案全部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
百度切入人工智能的领域则更早一些,算是国内第一批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
2013年,百度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也就是后来的“百度大脑”。如今,百度大脑是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引擎。这一时期,除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外,唯有百度、IBM、谷歌、微软四家企业设立了专门研究机构,位列深度学习研究的第一阵营。
人工智能时代,百度在时间节点上,具备领先优势。
截至目前,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是研发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以及自动驾驶汽车平台Apollo阿波罗系统。截至2018年12月,搭载DuerOS的智能设备激活量超过2亿台,环比上涨45%;语音交互达16亿次,并连续八个季度实现每季度数据翻倍。百度自动驾驶汽车平台Apollo,已经获得超过50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在国内遥遥领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行业现状而言,百度深耕行业多年,在技术方面、人才储备、数据基础、研发投入方面具备优势,是国内最有可能在人工智能时代领先的公司。
2018年,百度拿到了世界顶尖人工智能企业俱乐部Partnership on AI的门票。俱乐部发布公告中欢迎首位中国新成员百度的加入。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公司被纳入其中。《财经》杂志曾引用外媒消息称,目前,百度深度语音识别系统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评选的“2016十大突破技术”,语音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7%,超过了谷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国内腾讯、阿里、小米等企业开始入局,人工智能似乎前景光明。但实际上,百度在人工智能所面对的困境也很明显。
迄今为止,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布局还处于投入阶段,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节点还未来临。其次,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普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毕竟有时候,音箱、智能机顶盒对人发出的指令并不能完全理解,往往“答非所问”。
如今的百度,从搜索时代一路走来,经过互联网时代的种种尝试后,正处于搜索引擎向人工智能过渡时期,Feed信息流阶段。至于,百度的未来,是如同流沙一样的信息,最终将沉淀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基础,助力百度延续搜索时代的辉煌,还是终将流散。这取决于百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具体行动。
现阶段,在“四象限战略”将百度拉回到主航线之后,百度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布局似乎又出现了框计算概念的影子。例如,DuerOS作为智能语音系统被称为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安卓系统;百度云智能云接口与手机易平台的逻辑一脉相承,可兼容第三方应用。
这十年来,百度的战略线索在李彦宏和陆奇两个人的身上,李彦宏始终扮演着牵引者的角色。他极富想象力地提出的框计算,在任何时间点看都是世界级的战略构想。陆奇的出现,也是在这个构想的背景板之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但是,百度因为受争议的竞价排名、移动互联网战略遇阻等负面消息,使得人们潜意识里认为,百度似乎已经掉队。而实际上,这种舆论风波掩盖了百度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的战略能力以及自我修正能力。
参考资料:
1、托马斯·舒尔茨,《google:未来之镜》,当代中国出版社
2、李彦宏等,《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中信出版社
3、官方发布的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百度公开信以及官方演讲
4、谢鹏等,《百度“框”里卖的什么药?》,南方周末
5、谢晨星,《从“中间页”概念解读百度过去三年投资并购战略》
6、宋玮、刘一鸣等,《百度的冬天》 ,《财经》杂志
7、侯云龙,《百度被指借助“框计算”图谋垄断》,经济参考报
8、吴玉征,《百度移动互联网“一揽子”战略》,钛媒体
9、谭宵寒,《头条百度挖角战》,中国企业家杂志
10、王州婷,《百度归来:营收破千亿 李彦宏坚定AI战略》,时代周报
11、刘佳,《陆奇:挥刀改革486天,卸任百度总裁》,第一财经APP
*图表制作:周琪
*图表架构与表内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
“零度”是《中欧商业评论》旗下的原创长篇栏目,以公司研究、商业人物报道、深度理念阐述为主。《中欧商业评论》为版权所有方,谢绝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