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从去年11月开始我就忙着给小D申请曼哈顿的小学了(其实是小D 5岁上K,但这边的K和小学系统是一起的,相当于学前班)。
我们公校和私校都申请了,私校有点过五关斩六将的,有孩子考试面试的,有家长面试的,有测试认知思维能力的,也有像这样的,直接请我们过去上一堂艺术课。今天先讲讲这段经历。
1
艺术不仅仅只是画画
很多人一提到“艺术”似乎第一反应就是画画,但早期儿童艺术的范畴其实很广的,我们这次去上的艺术课就是用纽扣和彩纸做一朵花,或者也可以说是手工课。
这个学校是提供观察室给我们家长的,这里说个题外话,当时队友进去一看就傻眼了,一个劲和我说,“啊,不是画画啊,怎么就不是画画呢?”
我当时现场看到他一脸惊呆的表情,就觉得很好笑,还翻了一个白眼说,“人家明明邮件里说art class,没说是painting class好嘛“。
扯回来说正事,我去年学过《早期儿童艺术启蒙》的课程,当时教授第一节课就是特地强调这个误区——早期儿童艺术启蒙的关键是表达和使用工具,绝对不仅仅是画画
2
同龄人相处
当时桌上放了一盒纽扣,同时只有几瓶胶水,我在观察中一看到这些就很明显知道他们要考察的意图:如何和同龄人相处。后来在要反馈时也一直听到招生办主任提到的一个词"peer relatedness“,显然是验证了我的想法的。
一盒纽扣大家同时要用,如何轮流挑选自己喜欢的?
只有几瓶胶水,如何等待他人用完?
或者自己很着急使用时,如何用语言表达先用?
这些就是这个年龄段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
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3岁以后物权概念并不稳定的孩子们,非常推荐组织一群孩子一起在一张纸上画画,画纸当中放一两盆颜料
这个方式也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其实核心和这个艺术课是一样的,只不过对于快5岁的孩子,我们期望看到更多语言的互动来解决问题。
3
使用工具
艺术启蒙的另一大核心是使用工具,不仅仅是画笔,还有剪刀、胶水、包括自己的双手。对于画笔,蜡笔和水彩笔的不同使用方式;白胶和胶水棒的不同使用方式,等等,都是在使用工具的范畴的。
这些往小了说,是在考察孩子的艺术启蒙,往大了说其实还是在考察孩子的精细运动发展。精细运动是今后写字很重要的基础。
这边的私校并不是非要孩子必须认识多少字,但他们特别看重写字阅读准备情况。其中,“使用工具”就是很关键的写字准备情况。
关于阅读能力,之前有写过《实现自主阅读就必须拼命教认字和拼读?大错特错!这五大核心能力才是关键》,今天先不扩展说了,以后结合其他小学面试再来和大家详细解读。
这里再分享一个我之前录的关于握笔的里程碑,也和这一点相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说实话,这些真的不是靠临时抱佛脚就能补上来的,功夫还是要在平时,把这些精细运动锻炼的游戏融入到生活日常。
4
学会表达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所有的艺术启蒙都是关于表达,这是去年我上课教授一直反复强调的:
“技巧太容易学到了,但是想法却很难。
没有想法和表达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
这堂艺术课里,我看到老师会时不时坐在孩子身旁,询问他们这些问题:
在做什么?
想做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
整个过程中,就是在考核孩子把想法表达出来。
特别有意思的是,老师的提问都是开放式的,即使看到孩子已经在做一朵黄色的看上去像向日葵的花朵,老师也不会直接问,“你做的是向日葵吗?“,而是问,”你在做什么?“
这样不带预设地提问,可以了解到更多孩子关于艺术作品背后的想法。再次强调,想法是关键,而不是作品本身,推荐大家可以再看一下我之前的《这篇文章》。
试想,我们如果问第一个问题,孩子回答就是”是否“,无法有深一步的交流。而当我们问开放式问题时,孩子就能表述自己的想法。
另外这也是考核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交流时能否眼睛看着老师回答,能否逻辑清晰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否使用礼貌用语。
这些都是语言表达范畴。尤其要提醒大家礼貌用语的使用,礼仪是很多小学非常看重的一点。
5
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只是某一个私校面试其中某一个环节的题目,分享这个更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看上去很牛很难进的私校到底重视的是什么。
我听过太多国内大城市父母们和我分享说,进好的学校必须要会乐器、有特长、一定要达到多少认字标准等等。于是,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焦虑了,为了进入那个学校而推着孩子“提前学”,步步为营。
我之前在《娃的简历怎么写?申请学校的第一道坎,从这1600份简历中学习》就提过,曼哈顿一所私校的招生办老师就和我分享过,市面上总在传孩子会乐器就是加分项,其实并不是直接有联系的。
我们并不是那么看重特长,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孩子在学习乐器过程中所体现的“坚韧”品质。
换句话说,如果你们孩子在其他地方体现了这个品质,有没有学乐器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给小D申请学校的过程中,我也希望自己孩子获得相对“更好”的教育资源。
但是我更愿意去探寻,去透过现象发现实质,所谓这些疯传的要求背后,到底学校看重的孩子的品质是什么。
我不敢说今天分享的这个解读就100%是正确的,但我希望进行这样的思考和探寻,然后慢慢构建起自己的育儿观,找到自己育儿方向,而不再轻易随波逐流。
现实有时很残酷,当我们以为别人家只是有钱而已时,我们看不到的是对方的见识和思维模式“。
现实也是最公平的,它提供了一个训练途径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入这个赛道,只不过我们都知道,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需要付出更多“。
今天分享的这个面试题,你说难吧,其实一点不难。但如果你只是简单得出结论说,接下来要抓孩子的手工劳作了,那么肯定是错误的。
你说不难吧,其实也很难,考核的不是完成的作品,而是整个45分钟的课堂过程中孩子所展现的综合能力。
很多北美妈妈都会问我,为什么不直接让小D去公立学校?
可能我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以赛代练”的选手,所以我们是把申请私校和面试这些经历当成父母和小D自己能力提升的过程。因此,我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都申请了。
队友问过我,你内心有没有偏好呢,特别希望小D进入哪个学校。偏好一定有的,但我真的觉得,最终她进什么学校都OK,其实真的不重要。
能明白人的一生是成长和动态的,可以从失败中进步,去了解成为”人“的能力有哪些,去培养”不管在什么环境,都能从环境中学习的能力“,,这些才是更重要的。
上哪个学校只是一时,构建思维模式才是一世。

大J叨叨叨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我的第四本书的问世在家《打造儿童超级大脑》| 我的新书上市了,从昨晚到今晨,我的公号后台和微博后台,收到了无数条祝福和支持的留言。
尤其感动的是,好多朋友都在晒自己当年的学习笔记,发截图给我看,告诉我,现在终于等到书,可以再次系统温习一遍了。
谢谢你们,刚刚收到当当网发来的消息,这本书进入了当当网新书总榜第一名。
准备这门课所花的精力还历历在目,课程上线后所受的压力仿佛还在昨天。感谢曾经所有的鼓励和批评,让我可以不断进步。
这几年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能够接受自己还”不够好“,但这不妨碍我一点点改变,越来越好。谢谢你们,感谢所有的人和经历。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预定新书,记得使用优惠码:88QSN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