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不及预期,新零售热度不减,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线下母婴店快速生长,母婴品牌渠道下沉势在必行。新的形势下,作为跨国品牌,惠氏如何拥抱变化,做更好的应对?近日,在母婴行业观察主办的“全球资源 中国机会·2018全球母婴大会”上,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区总裁瞿峰就当下的新场景新挑战新机遇做了分享,并表达要向本土品牌致敬学习
出生人口下降背景下
超高端品类、辅食、特殊配方出现突破机会
两年前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每个人都很兴奋,但从2017年的数字来看,出生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并且预计趋势会继续下降。这样的场景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呢?
最近很多报道里都会看到某某城市结婚数第一次低于离婚数,所以妈妈人口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上一代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结果,但对行业更大的挑战是妈妈生育的意愿也在下降。去年1723万出生人口里,二胎超过了50%,说明现在一胎的出生率越来越低,并且妈妈生育的意愿越来越低。
前段时间,我在日本和雀巢日本的同事进行了交流,日本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街上除了中国人以外很少看到日本人,因为日本的人口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口。所以造成了日本在零售行业以及各行各业面临很大的挑战,甚至在上海、北京这种城市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向日本、台湾等成熟市场靠拢。日本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国的明天。所以这是我们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这样的挑战下,有哪些机遇呢?
1、在婴儿配方粉品类里超高端品类增长非常快,我在安徽看到哪怕在四五线城市、乡镇母婴店,超高端的母婴产品卖的非常好,所以这是行业里非常好的机会。
2、婴幼儿辅食成长的也越来越快,特别是高端和超高端的婴儿辅食。
3、特殊配方的机会。因为二胎妈妈年龄的上升,那些高风险妈妈人数也越来越多。早产儿、低体重儿、过敏儿发生率越来越多,这是特殊配方非常大的机会。怎么从单单婴幼儿配方粉的企业有进一步的拓展呢?比如说通过DNA的测试给妊娠期和产后妈妈全面的营养解决方案,下个月会在香港上市惠氏营养品全球第一款的产品,这款产品可以有效地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
新零售衍生多重挑战
活下去的方法就是拥抱挑战、拥抱变化
跨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阿里在上个礼拜宣布成为分众传媒的股东之一,越来越多线上企业并购了线下零售公司,线下公司也越来越多创造线上平台,所以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现在在行业里最流行的词之一就是——“新零售”。面临这样的新场景又有什么样的挑战呢?
1、窜货风险。以前串货是线下的行为,现在很难分的清楚。
2、价格下行。现在有些新B2B平台,像海拍客开拓了新的领域,现在可以一秒钟从平台里看到整个市场整个品类每个产品价格的透明度,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3、流量成本越来越高。无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比如我投双十一、618,发现投的钱越来越多,得到的回报却越来越少。
4、新媒体缺乏有效性评估。每个星期我都会接到很多新媒体的电话,包括垂直网站、创业平台、医生新媒体等,新媒体带来很多新的机会,但对品牌商来说投资评估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困难,很多平台说有点看不懂听不懂跟不上新媒体的发展。另外钱投下去以后不像传统的媒体有相对比较客观以及长时间的积累,新媒体投下去以后有效性的评估越来越困难,这也造成了投资回报率的挑战。面临这样的挑战,我们的机会又在哪里?
我和我的团队说在新环境里唯一能够活下去的方法就是拥抱挑战、拥抱变化。不久前我们和阿里集团做了“全域营销”(Uni-Marketing)的合作,虽然双方还在尝试,但是对惠氏来说就是一定要拥抱挑战,用好大数据、90后/00后妈妈所喜欢的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转变的过程、网红医生/网红妈妈等新媒体来拥抱变化。而且,我相信生态圈会变的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有吸引力。像现在阿里的系统里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平台,包括最近宝宝树也和阿里有了战略合作、分众传媒和阿里也有了非常好的合作,另外还看到新闻说阿里想把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WPP买下来。如果有朝一日有这样的变化,相信我们可以先一步能够有全面的合作。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京东、腾讯、百度的平台上。所以我们要求惠氏的团队能够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有可能我们会成为先烈,但至少我们尝试过,拥抱过变化。
母婴店迅速扩张、品牌需加速渠道下沉
惠氏要向本土品牌致敬学习
母婴店的发展非常快,去年预计母婴店20万家,现在预估全国有30万家。包括像孩子王、爱婴室这样的大连锁,以及县里/镇里越来越多的当地连锁。前段时间在安徽,我和很多母婴店老板聊天,他们说其实开店真的不容易,要面临开店成本、人员成本增加等压力。
母婴店为了追求利润、追求毛利一定会有主推品牌,但主推品牌和消费者的要求可能会有不同,和品牌公司也会有一些矛盾。
自从中国要求所有在中国上市的大贸产品必须通过注册的批准,惠氏和雀巢集团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花了将近10几亿来升级海外工厂、建立实验室,从而负责中国注册合规的要求。一方面我们非常支持这样严格的要求,相信这对行业规范、食品安全、下一代的未来意义深刻。但另一方面面临的挑战是很多海外品牌通过海淘可以绕过这些门槛直接到达消费者,在行业里海淘已经变成了新常态。
另外,对惠氏营养品这些国际品牌来说接地气的能力比国产品牌差很多,所以三、四线城市下沉的成本和难度也非常大,每个公司都在说要走深一点,但走到后来没有一个跨国公司、国际品牌真正把自己做好。
所以,我们必须向本土品牌致敬,向澳优、飞鹤、伊利等中国品牌的老大哥们学习,我们必须要保持谦虚、努力地学习。现在国产品牌无论在品牌沟通、产品质量、下沉模式等都远远超过所谓的国际品牌,特别是业务模式比我们先进了很多。我也想利用这次机会向本土品牌学习、致敬,作为行业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并不是作为国际品牌要和国产品牌竞争。虽然竞争是必然的,但我们可以团结在一起推动行业进步。惠氏营养品在中国有超过30多年的耕耘,希望不仅得到商业的回报,同时也能支持和推动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且推动惠氏对中国市场的贡献。
以上是我分享的几点心得,希望接下来我个人以及团队都能向大家学习,谢谢大家。
点击下方关键字,看往期原创热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