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写老大的幼儿园历程,本来想一篇把回忆坑填完的,写着写着发现要分上下篇,后来发现头一家就能写一篇,昨天推送了1,好几个留言说怎么突然就下回分解了,今天接着写2……
01
上一所园疑问的补充
上一篇《老大4年上过的这6家中美幼儿园(1)说到蛋仔的第一家幼儿园匆忙结束了,收到很多留言,针对大家疑问比较多的地方再补充一下:
Q1:为什么突然离开呢?
A:其实并不突然,昨天的文章里提到日常观察到的情况,加上喜欢的老师离开、升班,这些因素都慢慢酝酿和发酵了厌学的情绪。送园越来越难,感觉到他状态的下滑,加上那时候我们对那边情况逐渐熟悉,又拿到了驾照,就开始犹豫要不要换个学校,那次彻底的爆发加速了换园的计划。
事实上,换了学校之后,情况立即改观了,每天拉锯战式的送园划上了句号,没有再出现歇斯底里的情况换园不是个容易的决定,但有些情况下,这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有时候未必是孩子不适应去幼儿园,而是不适合某家幼儿园。
Q:这家园究竟叫什么名字?
A:昨天很多人猜到底是哪家,之所以我隐去不提,是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品牌,每家园的情况差异都很大,没有可借鉴性。我去过这个品牌在休斯顿比较好的小区附近开的新园,设施、师资都比我们上的那家好,当然收费也高很多。
Q:为什么一定要送呢?待在家不行吗?
A:当时,我们没有稳定的小伙伴,孩子去幼儿园才能有小朋友一起玩,觉得对他的成长有帮助,而且当时我还在写书写文章,每天比较忙累,孩子上幼儿园才能有时间工作。加上经济形势不太好,我们担心很快会离开,希望抓紧时间多一些英文的学习环境。
Q:入园是应该很坚决还是可以适当陪伴?
A:有个评论说“小孩刚送园有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切忌大人在学校依依不舍的不走,或者孩子一哭就回去,这样只会把孩子情绪搞的更糟糕。”
我自己的感受是,还是应该区分是正常范围的分离焦虑,还是无法适应和调节的异常情况。不因为自己的担忧给孩子加戏,也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求助信号。
关于大人是不是能陪,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后来找新幼儿园跟园长聊的时候,我特地问到是不是能留下来陪一阵子过渡,园长宽慰我,这种想法是比较常见的,实在不放心,可以陪几天过渡,同时鼓励我要相信孩子适应能力,不要过于忧虑。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让我感受到了理解和耐心,这和之前那家一刀切的看法不同。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观点和沟通上,能感受到不同园的差异。
02
新园的第一印象
第二家园,就简称 MXX吧,是本地的一家蒙氏园。
当时我刚拿到驾照不久,车技一般,路上时间长总归安全风险会增加,所以找园还是考虑要离家近一些,从我们住的地方到MXX开车大概10分钟左右,提前约好参观时间,我就带着蛋仔去了。
校园的环境
进门后是过道,过道两旁贴着学生们的作品、老师们的文凭资质等信息。
穿过过道,是园里的活动区域,铺着很多石子,摆放了一些滑滑梯、攀爬设施。0-3岁和3-6岁的活动区域用围栏隔开。
学校已经开了20多年,设施有点老旧了,比较简朴,但挺干净清爽,走进去感觉很安静。
教室有好几扇玻璃窗对着活动区域,门口种着不同班级的植物。
有上一家的衬托,对这家第一印象不错。
教室的布置
园长安排蛋仔去他对应年龄的教室玩一会,他的班级是混龄的,3-6岁的孩子都放在一起。 
教室里的家具颜色比较统一,视觉上的感受是比较简单清爽,挺舒服的。蒙氏园有自己的教具,蛋仔接触新事物比较新鲜,安静地玩了几分钟。
后来他在MXX的一年多,一直都在这间教室👇。
教室中间的空地一般是用来上课和活动的,中午的时候,老师会把叠在一起的床架子都摆开,小朋友们就在这块区域睡觉。隔开的另一块是用来做手工和吃饭的地方。
监控问题
MXX没有能让家长随时看的监控,只有图书室里的闭路电视能看到教室的情况,有需要的时候,会打开让家长看。
我一度把有监控列为择园的必要条件,但对比这家和上家,有了新的感受。上一家有监控,但还是崩盘了。监控给人的安全感是表层和脆弱的,而从孩子的脸上、整个学校的氛围、与老师的交谈中所获取的,才是真正的安全感和信心。
想通了这一点,我不再纠结监控问题。
费用情况
这家每个月的学费是1000美金左右,一次性的注册费用是250美金,还有其它一些材料费、校服的费用,午饭需要自己带或者付费订。整体比之前那家贵,但在当地属于中上,不是最贵那一档的。看完园之后,很大的一个感受就是,老美这里教育是商品,价格确实和品质有很大的关联,体现在学校环境、老师的资质、提供的活动等方方面面。
那天离开后,我问蛋仔感觉怎么样,他说挺喜欢的,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稍稍放下了。 
03
学校的日常生活
后来我们交了报名申请,约好了日期,蛋仔就这样开始了新园的生活,这虽然不是我们在美国待过4家园中最好的,却是待的时间最长的。 从2015年10月底到2017年初都是在这里。
早上到了教室老师一般会给孩子一些work,然后上课,到中午吃午饭,午休,下午活动,每周有不同的学习主题,会发给家长。 
学校的课程三四点钟就结束了,不能早接的家长会给孩子付费延长时间,一般最晚到6点半,学校里有一些合作方提供的课外班,会来学校上课,如果要报名就另外付费。绘画、篮球都有,甚至还有太极,价格也不贵。
我们当时给蛋仔报了篮球课,每周上一次。没有课后班的时候,老师会带着玩一些玩具,自由活动或者玩一些游戏,至少不是让娃看ipad了。
每次去接,蛋仔基本都不肯走,会让我陪他在园里接着玩一阵子。
学校的活动是比较丰富的,像是感恩节、万圣节等都会安排活动,生日也比较有仪式感。
(感恩节的活动)
(看出来这是长城吗?)
(圣诞节的登台表演)
(学校的活动穿民族服装)
(在学校过生日)
那段时间,蛋蛋在学校的生活比较稳定,我们也跟着放松了一些。像是开车送他上学被人追尾什么的,也就不重点说了。
04
蒙氏园利弊的体验
说到这里,要说说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到底推荐蒙氏园吗?
在没有去蒙氏园之前,我有点执念,总觉得好像有某个理念的学校会比一般学校好一点。
但在我经历了第三第四家园之后(这个要留在明天详细写了),有了更理性的看法,上一节都在说好的感受,这一节说说一些不那么认同的地方。 
蒙氏的理念,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蒙氏的理念发源于上世纪初,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先进的,但不得不说的是,有一些到如今未必是完全适合的。
比如,拿蛋仔来说,他是比较喜欢跟人有比较多的互动,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儿的。但蒙氏的环境是到了教室领一个work,自己安安静静做完,再送回去。我去过几家蒙氏的教室,都是一样的感觉:安静。这和小孩子天性是有点不相符的。
比如,教具在教学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初期孩子还比较新鲜,到后来几乎所有的都反复玩过,缺乏新的变化,势必兴趣降低。
比如,班级混龄,3到6岁的孩子全部放在一个班。3-6岁期间,孩子每一年变化都很大,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需求其实有比较大的差异,都放在一起虽然是出于多样化、互补等考虑,但究竟能否利大于弊,是我觉得最心存疑虑的点。
以上是一些个人观点,请轻拍,总体来说,我们还是挺喜欢这家园的,但我觉得它胜在稳定的素质和比较高的师资,符合孩子发展需求的环境,丰富的校园活动,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等,而它是一家蒙氏园反倒是次要的。
05
择园的一些想法
我们常在选幼儿园的时候,纠结于什么理念。
但其实幼儿园最强的功能,是照顾好孩子人身安全,照顾好他的吃睡玩。一个孩子从九点钟入园到下午三四点钟放学,吃东西、睡觉的时间,差不多能占到一半,学知识是一方面,学会怎么照顾自己,怎么适应集体的生活,才是占比更大的。
蒙氏园的模式,形式上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复刻的:一整套的教具买齐,并不用耗费巨资,但是如何更好地关爱孩子,帮助孩子实现他们自身的发展,如何拥有高素质负责任的老师,却不是那么容易复刻的。
有些园真的很好,也有些园可能没有太多积淀,只是因为名称加上了蒙氏,收费就能提高很多,大家还是要注意鉴别,老师的经验、素质、耐心,幼儿园的管理才是更重要的。
06
这篇的尾声
临走的时候收拾小被子👇
我在号里头一次尝试用连载的形式来写,这真的是每天写完多少发多少吧,还好说话算话赶在今天过完之前发了。
今天说蒙氏还没说深入,实在有点晚了,明天接着补。
是什么契机离开了这里?
在瑞吉欧园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
择园有什么更详细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继续下回分解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