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的所有奖项终于出炉,虽然很多有争议,但有一个,却是实至名归——
《绿皮书》
Green Book
小编在国内未定档前,就推荐过一次这部影片。
当然,对于大多数吃瓜群众而言,在看完一部电影后,所能想到的形容词是非常贫乏的,90%的情况下,都会选择这3个字:真好看!
无论你是阅片量上4位数的影迷,还是随便打发时间的普通观众,都会觉得《绿皮书》真的很好看。
真的不是一点点好看!
如果用五个字来提炼出这部影片的精髓,那就是简·奥斯汀的那部著作:傲慢与偏见。
事实上哪怕是最亲密的夫妻,阶级差异所引发的偏见往往是吵架的一大主题。
这也是此片最让人感同身受的一点。
一位来自纽约Bronx区的意大利裔白人大老粗,他是个一小时能吃下26个汉堡🍔的大胃王,为了赚1000美元,做了八周的专职司机。
老板是一位受过精英教育的顶尖黑人音乐家,对于生活的所有细节极为挑剔,两人在上世纪60年代,深入种族歧视极为严重的南方腹地巡回演出。
对于历史和角色身份敏感的影迷肯定感受到了:这是一部从人设上,就充满激烈矛盾的作品,两个人的背景,堪称是一对反义词。
身在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大家庭,白人司机Tony Lip用词粗俗、酷爱垃圾食品、生活粗糙,与《老友记》中的Joey很相似。
而“单身贵族”黑人音乐家Don Shirley说话优雅,酷爱干净、精致而绅士。堪比《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
阶级、种族、受教育的差异以及一路囧途的麻烦让此片笑料百出。

其实,剥掉影片种族的外衣,《绿皮书》的内核简直堪比爱情轻喜剧
司机也从一开始对这位举止高雅的黑人存在偏见,慢慢被这位艺术家的才华与风度所折服。
艺术家原本也看不上司机各种言行举止,但最终也被对方的真诚和善良感动,开始向对方敞开心扉。
两人,时而像一对父子黑人音乐家教导白人大老粗要讲礼貌,不要每句话都带脏字。
时而又似一对师生白人司机写家信时,经常词穷,黑人音乐家出口成章,写出来的文字让白人老婆看到热泪盈眶。
当然,保镖、司机、跑腿的工作,白人司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从某种程度上,他俩的关系很像好莱坞经典爱情片中,处于不同阶层的男女CP,在相处后,居然互相吸引十分类似:两个彼此看不起的人,慢慢学会接纳对方,这个过程温馨且令人感动。
最有意思的一段就是:车上是否吃肯德基的互动。
大大咧咧的白人司机不断地怂恿黑人音乐家在车上吃KFC大鸡腿。
而黑人音乐家受制于自己的偶像包袱,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欲拒还迎,小心翼翼地吃起美味的垃圾食品,再到最后释放人性,将鸡腿扔出车窗。真的很可爱!
“让高高在上的贵族干一件穷人才会做的荒唐事”,令小编想起了当年在《泰坦尼克号》上,小李子怂恿凯特朝大船吐痰的经典桥段。
从本质上来说,“傲慢与偏见”是根植在人类本性中的。
在飞机,铁路还没发明的年代,人类分布在世界各地,因此难得有一个外来人,在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一些“表面可见的偏见”来降低认知成本。
全人类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每个族裔都有各色各样的人,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不能以容貌和肤色取人。
然而,单单是让所有人都明白这个常识,美国在历史上却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绿皮书》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奥斯卡大热门,小编觉得最大的稀缺性就是:笑着谈论沉重的历史伤痛。
事实上,影片的两位主角在现实中,都有原型,这本如今看来荒诞无比的《绿皮书》本身也在历史上存在过。
1936年,纽约黑人区,一位名为维克多·格林的邮递员出版了第一本黑人旅行指南,名为《黑人旅游绿皮书》,上面列举了愿意为黑人提供服务的酒店、商场和餐厅。
在前言中,格林写道:

在不久的将来,这套书将不会再出版。到这本书停止发行的那天,我们的好日子就到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如今被尴尬歧视之苦。
直到30年后的1964年,《民权法案》颁布,敲响种族隔离制度的丧钟后,《绿皮书》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显然,这本书见证了那个畸形的年代。
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从纽约一路南下,验证了当时美国的种族歧视有多严重:一开始有钱的黑人音乐家还能住上高档酒店,但抵达南方后,只能穿着西装住烂宾馆。
到了肯塔基州不被允许用“白人厕所”,乔治亚州不给他试穿西装。
再到阿拉巴马,尽管是被请来演奏的座上宾,但就因为他是黑人,连和白人一起吃饭的资格都没有了。
更令这位黑人音乐家崩溃的是,白人歧视他也就罢了,连黑人都视他为“异类”。
片中,Tony Lip的车在公路上抛锚,于是只得停下车修理。
身着高级礼服的Don Shirley等在路边,正好看到农田上劳作的黑人奴隶,双方互相对视!
奴隶们像看怪胎一般地看着这位有白人服侍的黑人音乐家,让他颇为无奈和尴尬。
的确,在那个年代,品味、财富、礼仪、教育程度能做到像他这样的黑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身份认同深深困扰着他,令Don Shirley备感孤独。
通过黑人音乐家的视角,影片十分全面地展示了美国不同族裔、不同阶级中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真正形成了一幅幅生动又写实的社会风情画。
与此同时,一位伴奏的大提琴演奏者向白人司机透露:Don Shirley呆在纽约演奏赚到的钱,远远比虚荣的南方白人雇主要多很多,这趟南下之旅其实是他主动要求的。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钢琴才华来告诉所有白人:黑人并不一定都是下等人。
关于这部《绿皮书》的核心概念,可以开出这样一个脑洞:
将《老友记》中的Joey,和《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肤色变黑放到一辆车里,在上世纪60年代,来一场深入美国南方腹地的八周公路旅行,会怎么样?
《绿皮书》就像一颗绿色石子,投入如今种族关系压力巨大,黑白分明的美国社会,激起了巨大的声浪。
能在短短的130分钟的时间内,将种族问题、历史包袱、艺术文化、家庭责任这么多严肃的宏大命题,用如此轻松欢快的方式,统统探讨到深入骨髓的深度。
《绿皮书》这部电影不是一般的厉害和好看!《绿皮书》影片将于3月1日在全国影院上映,小伙伴们可以一饱眼福了。
更多精彩内容可看

戳原文,恐怖、喜剧、治愈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