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些做爸妈的,十有八九都努力在“给小朋友发展的自由”和“充分发挥小朋友的潜力”中找平衡。以下这些问题,估计都经常自己问自己:
如果小朋友不是自推的音乐天才,为什么要学琴?为了比赛?考级?加分?奖学金?培养乐感?
为什么美国大学录取要看申请人的课外活动项目和水平?
除了全面发展这个表象,课外活动的水平对于高校招生来说还有没有其它的意义?
咱们每礼拜辛辛苦苦陪着小朋友去上课,每天练琴练球,
但是如果这些努力既不能保证换来金牌,也不能保证拿到大学的录取和奖学金,
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积极努力的在各种活动中打酱油?
该不该培养小朋友为了兴趣不断努力?
那么如果小朋友的兴趣没那么高呢?
至少没有高到天天兴高采烈的练琴/练球/练... 那还要坚持么?
开始了的努力,可以放弃么?
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弃?
怎么可以让放弃不等于失败?
怎么能在不做暴君,不河东狮吼的前提下,培养小朋友的坚韧毅力?
天赋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
这些问题,都要追溯到一个概念:
GRIT, 恒毅力
(本文的恒毅力理论来自这本书,中文版书名为:恒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极能力)
这里,借书中对恒毅力的阐述,来回答刚才的那些问题。
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咱们从小都听天才代表人爱因斯坦说“天才=1%天赋+99%努力”。那么在学习和事业中,天赋和努力都在扮演什么角色?看下面两个式子就一目了然了。
学习=获得技能=天赋*努力
工作成果=技能*努力 
也就是说在获取成功(工作成果)的过程中,天赋的作用只出现于第一阶段,而努力这个因素在两个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不努力,无论天赋多高,也难以掌握新技能;即使学成了,如果不努力,也不会出工作成果。
正因为努力有如此的重要性,恒毅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学习和事业成功上才有特别的重要性。书中作者在一系列追踪实验中发现,无论是高中毕业率,大学毕业率,工作成就,个人恒毅力的指数,都比智商和分数有更强的预测性。
挑战题:笨鸟会先飞么?
答:
天赋不高的人,因为一直需要努力才能慢慢看见一点点进步,所以他们往往更早的就理解到努力的重要性。而天赋高的人因为比一般人学得快,得到的夸奖(特别是夸天赋的)的更多,不一定有机会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更需要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性。
什么是恒毅力?
做一件事的恒毅力包括两大因素:
热情和毅力
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还要是长期可持久性地坚持这份热情和毅力。不是说心血来潮熬个几天夜就算有毅力,长时间的坚持更重要。
一个人对自己的目标有持之以恒的热情和毅力,就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步一步的努力。表现为为自己设置相对应的中级和初级目标。比如说,如果对足球特别感兴趣,想进入专业队,就要先入选高水平的青少年队;为了入选青少年队,要在体能和技巧上达到一定水平;为了训练体能和技巧,又要进行各项具体的训练.....这个过程大概长这样:
恒毅力可以培养么?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来了。既然恒毅力那么重要,那这是天生还是后天的因素决定的呢?
书中作者官方答案:两种因素都有,但是后天的因素更大一些
可以培养啊?那太好了,怎么培养呢?
恒毅力的培养涉及到家庭和学校/团队的因素,下面来分别讲这两方面的因素。
家庭在培养恒毅力中的作用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培养小朋友的恒毅力有两条要求,缺一不可:
1)家长以身作则,自己做到高指数的grit;
2)好的教育方法,鼓励小朋友向爸爸妈妈学习培养恒毅力,甚至超越爸爸妈妈的指数。
以身作则这点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家长自己要做到对一件事有长久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以身作则的恒毅力目标,并不一定是事业,任何一方面的坚定目标理想都可以。可以是健康方面,运动方面,爱好(烹饪手工摄影登山都算),工作,学习(新技能),等等等等。
教育方法是咱们关心的重点。根据家长在对小朋友的期待值+支持理解值的不同,作者把家长(或者老师,其他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分成四类
其中最有利于培养小朋友恒毅力的是右上角那个
明智的家长: 高期待值+高支持理解值. 
这类家长的具体特点为:
  1. 理解小朋友的心理需求。
  2. 理解小朋友需要爱,合理的限制(规则),和方向的引导,来帮助小朋友发挥他们的潜力。
  3. 家长的权威是基于更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而非年纪或者力量上的优势。
如果你不确定你自己的教育方式。比如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在小朋友看来是怎么感受的(因为作为家长,咱们做一件事的动机,可能跟小朋友理解的,完全不同),作者提供了个问答单,供小朋友回答(或者家长自省)
以下的题目,
*粉色的那些题目,回答越肯定,代表家长的言行越无益于培养恒毅力。
*没被划粉色的问题,回答越肯定,代表家长的言行越有益于培养恒毅力。相反,
说实话,我看着题目都能大概猜到自己娃的回答,对我来说,自省的效果杠杠的。
课外活动在培养恒毅力中的作用
说了一堆,终于转回到了课外活动的作用。
为什么课外活动在培养恒毅力中占有那么特别的地位?
因为恒毅力中的两点:”高标准严要求“和”兴趣/热情“ 在学校普通课程学习中很难同时获得,甚至想达到一点都难。
首先,学校的学科内容很难让大部分小朋友做到真正的喜欢,至少很难长期的热情的喜欢;
其次,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对学生做到”高标准严要求“,特别是在美国,对于成绩已经很好的学生,老师更多的注意力会放在帮普通或者落后的学生提高,而非更高标准地挑战尖子生。
希望小朋友有坚持不懈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被高标准严要求地引导,课外活动是最好的途径。因为:
  1. 课外活动可以选择小朋友有兴趣有热情的项目
  2. 课外活动可以找到更高标准严要求的老师
  3. 课外活动团队的成员,因为同样对这个项目有热情,所以每个成员的热情和努力,也会鼓励团队的其他成员坚持这份热情和努力,促基恒毅力的培养。
挑战题1:
是不是任何课外活动都有益于培养恒毅力?
答:只有坚持同一项活动至少一两年的,才能起到培养恒毅力的作用。
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跟持久的热情+不屑努力走的完全是相反的方向。
挑战题2:
是不是越多课外活动越能培养恒毅力?
答:因为每项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所以过多的项目反而会导致时间精力和目标过于分散,不利于培养恒毅力。
如何挑选一项课外活动
挑选课外活动,大多数理智的家长都会
  1. 听取小朋友的意见,问小朋友喜欢学什么;
  2. 如果小朋友自己也不清楚,多数家长也会根据平时对小朋友的观察,根据小朋友的兴趣爱好来帮着挑选
这都没问题。
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在跟小朋友确认要开始进行一项活动的时候,应该给小朋友设个坚持的时间限制这个限制可以根据年龄大小调整:
  1. 小小朋友(3-4岁)的话,可以要求既然报名了,就至少上完一期课程。
  2. 再大一点,小学阶段,可以要求坚持一年。
  3. 等到初高中再选的话,要坚持两年或以上。
这样,小朋友在参与活动中,才能有机会体会到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什么是不放弃。
如何终止一项课外活动
这估计也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
既然课外活动的那么重要的作用之一是培养恒毅力,那么开始了一项活动,放弃或者停止活动会有什么后果?如何停止?
书中作者回答如下:

可以放弃。放弃并不一定是个坏选项,当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兴趣/目标的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各方面综合考虑停止一项活动。
但是,不能因为一时的不喜欢,一次的失败,或者一时的挫折感,去突然放弃一项活动。最好选在坚持完事先约定好的时间段,或者一期课程结束,一季比赛结束,这种有结束性质的时刻去总体回顾和评价自己所参与的这项活动,做出全面成熟的考虑要不要继续或者放弃。
挑战题1:放弃一项坚持了一年,甚至好几年的活动,会不会算是浪费了之前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呢?这个项目的恒毅力培养是不是就以失败和浪费告终了呢?
答:并不是。
虽然小朋友最后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停止这项活动。但是在坚持活动的这个期间,所培养的恒毅力是可以转移和适用到以后的其他学习/工作/活动方面上去的。
只要是之前努力过,就不算浪费。只是不能太功利地用活动项目的成就和奖牌来简单的断定参加这个活动有没有用。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学录取要看申请人的课外活动项目和水平。因为当一个学生在某个课外活动上取得很好的成绩,说明这个学生经历过长时间的恒毅力培养。而这个能力,可以转化和适用到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
所以,咱们这些努力陪着小朋友打酱油的家长们,不要因为小朋友永远做分母而放弃,也不要以为拿不到奖就是浪费时间金钱,只要小朋友在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坚持努力着,他们就在收获着越来越强的恒毅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