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运营gou,小探每天最怕的就是早上刚进办公室,就被探长问:你看别家谁谁谁发啥了嘛?又是一个十万+啊!
“又发了吗?好的我马上去看!”
小探内心OS其实是:那么多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内容,再火眼金睛一目十行也很难一下子看完所有啊!!    
当小探打算让眼镜度数再加深100度的时候,遇见了Kompyte。
刚结束不久的500 startups的demo day 上,小探见到这家公司的同名软件。它是一款帮助用户实时监测“竞争对手”变化的强大工具,从而不让公司错过决策的最佳时机。
因不知对手免邮,一周销售下降30%
这家来自巴塞罗那的初创公司,诞生的初衷很简单。
2014年,已经拥有一家公司的Pere Codina,接到一位客户咨询,有没办法追踪竞争对手的策略改变?至少不用周一发生,周五才意识到。
原来,他的客户正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对手的销售策略发生变化,导致一周之内销售下降了近30%,损失近15000欧元。而对手,仅仅是在官网挂出免邮这样的横幅广告而已。
于是,Kompyte成立了,尝试着手解决上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就是:实时、追踪、变化。
Kompyte创始人团队,左一为CEO Pere Codina
追踪对手变化,24小时见分晓
到底怎么追踪?让密探细细道来。
Kompyte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个自动追踪系统实时访问竞争对手的网站、社交媒体、广告、新闻简报、热议度、着陆页等多个渠道。
Pere进一步告诉硅谷密探(微信id:svs-007),竞争对手网站、社交媒体、广告的关键词都是需要用户在一体化控制面板(Dashboard)进行添加的。
一体化面板的“添加竞争对手”

除了添加网站之外,还可以添加社交媒体页面。比如Facebook、Twitter、Google+、YouTube等。大多数2C的公司已越来越注重跟客户的互动体验,喜欢在社交媒体随时发布不同的热点促销活动,因此,社交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获取平台。
比如添加麦当劳作为竞争对手,系统会自动推荐其不同社交账号
添加完竞争对手之后监测什么变动呢?以网站为例,Kompyte会对竞争对手公司的网页数据,进行检索、打包下载,再进行分析。经过一天完整24小时的监测,对手重点的变化会在第二天通过邮件发送到用户手中。如果需要进一步查看,进入一体化操控平台“Updates”即可。
以上图为例,这是一些专注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竞争对手公司,广告共发生了18处变化,而SEO(搜索引擎优化)发生了220处变化,剩下的是博客、社交媒体和订阅电邮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可以通过“show details”进行查看。
点入“搜索引擎优化”可以看到,不同公司的不同关键词的搜索排名发生了变化,有的上升,有的下降。
若每天监测到上百个变化,用户如何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呢?
Pere告诉硅谷密探,由人工智能进行相关筛选,系统可以识别什么是相关的改变,什么是不相关的改变。这意味着即使用户关注了多达25家竞争对手,可能只需数分钟,就能了解竞争对手5—10个重点变化。网页常见的重点变动是竞争对手在网站进行更改价格、添加横幅、启动广告促销等。如果是社交媒体,则是跟用户互动数越高频次的内容越在前面。
如果想对相应的变化做批注,只需要在每个详细页面右侧的“comments”或者“notes”处进行记录。一段时间后,能够从控制面板处下载生成的PDF报告,愉快地去交作(hui)业(bao)啦。
当前,Kompyte正式购买价格为125美元一个月。购买之前,任何人注册即可享受14天的免费试用计划。
用户以科技企业居多
仅两年多时间内,Kompyte拥有了70余家客户,其中60%的客户是美国公司,有15家是硅谷知名公司(500人以上)。除了美国,Kompyte的客户还来自以色列、英国和北欧等地。如果按行业划分,有68%的客户为科技公司。
随着越来越多美国客户,这家西班牙公司已让客服工作时间变成当地时间的下午2点到晚上10点,这正是为了适应美国时区而改。Kompyte 即将在旧金山设立办公室 。
虽然当前Kompyte 并没有中国客户,但这套系统能对这类象形文字进行识别吗?
Pere告诉硅谷密探(微信id:svs-007),就在数星期前,一家日本科技公司刚成为他们的客户,日文里面也同样有很多方块文字,这是可以进行追踪的。而且在网站搜索关键词,还可以更换语言,从Google.com到Google.jp。在日文版的谷歌主页进行搜索,搜索结果会更加准确。
数据从公开信息获得
依靠这些信息,能判断多少竞争对手的真正意图呢?毕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话,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部分因素是机器理解不了的。而科技公司的技术,会赤裸裸地告诉对手吗?
Pere认为,科技公司有销售团队,也有销售需要。如果想看关键的技术改变,还是从公司的网页进行监测,比如竞争对手的产品推出了什么新特征,技术的改变是可以通过观察产品的改变实现的。
当前,Kompyte进行处理的数据都是公开的,如果这类信息通过人工收集的话,是一项庞大的工作。Pere提供了一个调查数据:美国大约每年花费250亿美元在人工收集数据上。而当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市场,广告主对流量转化率要求在提高,人工成本上涨必然导致SaaS与营销联动是一种趋势。
本土化仍较为缺乏
初见Kompyte产品时,密探就咨询了身边不同行业的朋友,有金融的、酒店业、广告行业等等。据朋友们说,关注领域内的竞争对手一般都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进行监测,毕竟不同行业公司会有一定特殊性。
Pere也承认,公司同样有竞争对手。像一些社交媒体公司、广告公司等也会做追踪、监测的相关工作。但Kompyte是第一个做到围绕网站和社交媒体,然后提供全套追踪服务的公司。当前会继续专注做好自动追踪系统,希望不仅在商业领域,其他领域也可以应用。Pere还透露,希望今年底进行下一轮融资。
提及Pere所说的对手,确实有不少第三方互联网广告技术公司在做着类似的事。比如2008年被Google收购的DoubleClick,它利用横幅广告的Cookies,长期追踪、纪录用户的上网行为;世界第二大广告集团WPP旗下,则有专注于社会化媒体/互联网口碑监测的公司Kantar CIC。这类公司大多专注于第三方广告监测+网站监测+广告服务。
密探在测试时还发现,尽管Kompyte称对方块字能够识别,但目前中文关键词的监测只能在Google.com上进行,如果在Google.com.hk或者百度是否会更接地气?
第二,在本土化方面,输入某品牌的微博页面进行监测,变化并不明显。Kompyte常用于监测的社交媒体仍较多是国外的,但国内商业营销行为已经越来越多放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渠道上进行。当前除了网页之外,移动客户端,或许更是需要了解的重点。
总之,期待Kompyte能在这个信息流动快速冗杂的时代,为客户公司提供更多有意义的“情报”从而创造价值。拿朋友们的话说就是,要了解竞争对手情况,这是必然的、必须的、肯定的。如果越快知道,当然越好。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一试,反正有免费试用版嘛。如果实在懒得添加,Kompyte还在今年年初推出了Chrome的插件,装上就能够追踪“别人家”的网站变化咯。

关注硅谷密探
紧盯全球创新趋势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神马,这居然是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