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本,绝望,就像一场瘟疫。
从最年轻的一代开始,已经坏掉了。
·壹·
/大萧条,种下绝望的种子/
“働いても働いても暮らしが楽にならず、余暇を楽しむ余裕さえなく、ただただ自分の手をじっと見つめる。”
这是石川啄木诗歌集《一握の砂》里的一句话,翻译为“不管再怎么工作生活也没有变得舒适快乐,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来享受空闲,只能凝视自己的双手”。
这,就是现在日本人的生存现状。
日本作为和中国渊源最深的发达国家,关系异常微妙。
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的存在。
谈到经济,也大多是觉得日本有财大气粗的实力。
然而事实不一定都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一场大萧条,让日本陷入无法挣脱的经济漩涡。
泡沫经济,起因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1987到1989年。伴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急剧增值,到1988年,日元已经增值到1美元兑换120日元,和1971年相比,整整翻了两倍!
这种状态下的日本出口商品,自然而然会受到全球交易市场的竞争压制,日本经济也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止步不前。
政府在这近三十年间,做出了无数努力,货币宽松,政府扶持,刺激投资等等。
效果甚微。
那些接受采访的日本民众,尽管依然愿意努力生活,但谈到日本经济的未来,大多一脸愁容。
·贰·
/ 生活成本超出想象 /
“日本的物价高”,这是大众对日本生活成本的普遍理解,但这短短几个字背后所带来的压力,却让日本人为此一生都精打细算才行。
物价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呢?
很贵。所有你所能想到的日常开销都不便宜。
以人民币为单位,我们按照各个物品的平均物价来换算对比一下——
苹果(一个):中国=2元;日本=15元。
橘子(一个):中国=1元;日本=5.6元。
西瓜(一个):中国=20元,日本=250元。
地铁(一趟):中国=5元;日本=23元。
公交(一趟):中国=2元;日本=15元。
房租(单间一月):上海=2000元;东京=4500元。
看到这儿我们或许会反驳,可是日本工资高啊!
日本工资的确不低,但是他们的工资足够支撑他们的物价吗?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厚生劳动省日本负责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部门给出的最新数据:
1.每月零花钱2.5万日元,却什么都做不成
25082日元换算成人民币虽然有1545元之多,这样的零花钱放在国内应该是绰绰有余了,可是在日本,却什么都不能做,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一下日常消耗品的价位,如果你选择买一瓶神仙水,或许你连这个月的话费都交不上……
2. 收入414万日元,仍需精打细算
还是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日本人平均年收入为414万日元(约合25.5万元人民币),这在中国绝对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但对于日本工薪族来说,却依然显得有些拮据。
我们粗略的算一笔日本生活成本的账单(日元单位):
住宿——东京为例,单人单间月租8w;三口之家每月15w。
三餐——普通工薪族定食,一餐约650,一月约5.8w;三口之家在家吃饭,成本降低人口增多,一月约10w。
水电网等刚需开支——一月5w。
三项相加,月需30w,一年360w。
或许这些比起414w日元的年收入,还能承受。
但大家别忘了,日本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男性一人工作,一家三口的饮食住宿之外,还需要有妻子的女性用品消耗,孩子的额外开支,车子,保险等等。
所以,怎么可能不拮据?!
·叁·
/ 绝望的日本年轻一代 /
对比我国那些还沉浸在创业发财美梦里的年轻人,日本年轻人可以说,一早就学会了放弃挣扎。
我们先来看看最近新出的这些日剧的名字:
《东京白日梦少女》,《人100%靠外表》,《大贫穷》,《求职家庭,一定能顺利!》……
诸如此类的,这种反映对现实厌弃,或者鼓励大家努力向上积极工作的题材最近越来越多。
不然能怎么办呢?
毕竟只有鼓励大家有希望,和面对绝望两条路。更何况,现实,都是走不通的。
之前有看到过一个日本的报道,称“日本的年轻女性,三个中有一个就处于贫穷的状态”,这源自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青年一代的普遍贫穷,它和日本老龄化一样严重,让政府想想就头疼。
在那个泡沫经济还没被戳破的年代,日本年轻人和现在的状态截然不同。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人人都可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因为富得流油,所以什么津贴,加班费,经费,层出不穷,变着法的给员工福利!
但泡沫经济之后,一切都不同了。
不要说工作的福利,找不找得到工作都是个问题。
就算找到了工作,身为工作机器的他们,也必须不停地工作,努力的加班,最后只能领到微薄的工资,和那些轻松就能获得不错生活质量的日子完全告别。
很多日本的年轻人,不得不在高中毕业就选择工作,不但因为高昂的大学学费,也因为大学毕业依然不能绝对的换来一个优渥的工作。
他们的确活得很现实,活的比我身边那些逃避就业压力而去读研读博的人,真实的多……
“中国年轻人活在童话里。”
这句话来自在上海上学的日本留学生小山君。
不得不说,在日本这个上升通道已经完全闭合的体制完善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点贫富差距的确不算什么。
但是普遍贫困,就成为了一种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有篇文章提及了《貧困世代 社会の監獄に閉じ込められた若者たち》(贫困一代 被监禁在社会监狱里的年轻人们)这本书里那个17岁的少女小林所说的一句话:
“朋友们都在努力减肥着,但我平常的日子就等于减肥。真想快点18岁啊,如果可以到风俗店里面工作,就不会有金钱上的困扰了。在风俗店里攒了钱,可能还能上专业技能学校呢。”
·肆·
/ 宽松世代和我国90后 /
日本经济的巨轮被淹没,年轻一代普遍贫穷又不上进,一定是泡沫经济的锅吗?或许还和宽松世代有关。
宽松世代,这个词大家或许比较陌生,它是日本人发明的,用来指1987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他们放宽要求,考试不发排行榜成绩,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这种宽松的教育方式。
我们把他理解为中国90后的“素质教育”,其实就差不多。
和我们的90后一样,他们追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有相当强烈的自我意识。
可是偏偏,这一代拥有理想抱负和思想的年轻人,又必须要生活在日本衰退的时代。
从他们出生,日本的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可以说,他们的成长中,一路看尽了家人失业,店铺倒闭,经济不振的所有后果。
甚至他们一毕业,就必须要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在这样矛盾的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一代,慢慢形成了几个特征:
1.自我优先,私生活优先
也只有在宽松世代,才出现了成批的宅男宅女,因为他们需要满足自己私人空间的愉悦不被打扰,他们不愿意参加公司聚会,更喜欢做自己的事情。
2.经受打击能力有限
很多上司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啊,批评一下,他就泄气了。”宽松世代是靠鼓励才能更好成长的一代啊。
3.长期焦虑
宽松世代的人,见过太多破产,倒闭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可以给他们安全感的,整个社会的失望让他们长期处在无比焦虑的情绪中。
可以说,宽松世代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国的90后没什么不同,都是如此的重视个人发展,同时又对未来有一些迷茫无措。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90后要比他们,更幸福,我们不用对自己国家的未来失望,也不用对自己的保障问题寝食难安。
这么一比,宽松世代的“生存危机”给他们带来的极度恐慌就有些可悲了,他们既希望自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又不敢轻易尝试任何冒险的举动,唯恐一步错,就食不果腹……
有一部日剧,叫《宽松世代又如何》,就很详细的讨论了这代年轻人的矛盾和所面临的现实。
宽松世代的孩子们,被社会的重大衰变影响,失去了应有的锐气,从而一蹶不振,保守又蹉跎的活着。
同时日本经济也因为宽松世代这一代年轻人的保守和故步自封,经济失去活力,变得更加低靡……
这种恶性循环,谁又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呢?
·伍·
/ 最有效的自救,就是保持活力 /
日本人心中的生活,其实已经趋于“无望”。
他们有怎么都无法打破的经济僵局,有难以破除的发展壁垒,和不是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沟壑。
甚至很多时候,他们已经对未来没有期待了,只想安静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那么发展状况和曾经的日本如此相似的我们,难道也要步日本的后尘,在未来的几十年,把国家活成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吗?
有了前车之鉴,我们自然要更加警惕。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保持活力!
还是那个评价“中国学生活在童话里”的小山君,在闲聊之余,他感慨,之所以留在中国,就是因为中国到处都充满了活力。
对他而言,中国的广场舞大妈也好,步行街的大喇叭也罢,都充满了“人”的气息。
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如此鲜活,如此富有生命力。
中国人很少有因为担忧自己国家未来而发愁的人,他们对未来可以说依然充满了希望,年青一代可以放手拼搏,放手去闯荡,可以努力的工作,努力的创业,努力地留在北上广……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无愧于心。
一个国家的活力,正是来国民的氛围,当每个人都失去活力,这个国家自然会变得一片死寂;只有每个人都尚有希望,国家才有向上运转的可能。
END -
【 好物推荐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