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每位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致敬每个奋斗中的平凡人。 
1
20年前的1999年,
像极了今天的2019年。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
整个中国激荡着愤怒的声浪。
金融行业一片风声鹤唳,
纷纷忙着抓捕那只“千年虫”。
末日预言像病毒般席卷世界,
全球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慌。
经济也软趴趴地低迷着,
民众心里充满了不安、焦虑和烦躁。
…………
这就是1999年,
一切看起来似乎都糟透了,
所以我很想飞回去看看,
看看“我们”是如何度过的那一年。
2
那一年,岳云鹏14岁。
那一年,郭德纲26岁。
那一年,王宝强15岁。
那一年,马云35岁。
3
1999年3月,
14岁的岳云鹏顶着大雪,
踏上了从河南濮阳开往北京的长途车。
上车时,他暗暗发誓:
“这次去北京打工,一定要争气,早日挣钱孝敬父母。”
在开往北京的路途上,
车上放着一首歌——《粉红色的回忆》。
“打那天起,
我听见这首歌心里就难受,
无比地难受,
当时的场景和心情一下就会涌上心头。”
这一年,
郭德纲和李菁、张文顺一起,
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
“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
没想到经营惨淡,
最后连房租都付不起了,
郭德纲愁得直跺脚。
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
其妻胡中惠提出了离婚。
郭德纲长叹了一口气,
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后来,郭德纲回忆这段日子时说:
“声声感叹,步步血泪。”
1999年,元宵节刚过,
王宝强就对妈妈说了一句话:
“妈,我要出去挣钱,
我以后不结婚,结婚太贵了,
要好几千,还得盖房子。”
三天后,15岁的他,
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我要去闯北京,拍电影。”
1999年初,
马云第三次创业失败,
此时的他,已经35岁了。
离开北京返回杭州之前,
马云带着团队去了趟长城。
说是游玩,但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有一人突然号啕大哭,
对着长城大喊:“为什么!为什么!”
离开北京的那个晚上,
马云请大家吃了一顿饭,
那天下着很大的雪,
大家一边唱着《真心英雄》,一边抱头痛哭。
4
1985年4月15日,
岳云鹏出生于河南濮阳农村,
他在家排行老六,
上头有五个姐姐,
“在农村没有儿子是抬不起头的,
所以我爸妈就一直生。”
岳家虽然有了儿子,
但因为严重违反计划生育,
所以超生的孩子不能分地,
没地就没有粮食,
岳家成了全村最穷的人。
1998年冬天,
上初一的岳云鹏被老师点了名:
“68元学费到底什么时候交啊?”
家里没钱,岳云鹏支支吾吾,
结果遭到同学们一片嘲笑。
岳云鹏觉得太丢脸了,
一气之下就辍了学。
1973年出生的郭德纲,
是一个天津人,
其父郭有源是一名警察。
郭有源工作太忙了,
没时间照顾郭德纲,
就常常把他扔在小剧场里。
小剧场里,有唱戏曲的、有说相声的、有讲评书的,
于是一来二去,
郭德纲就爱上了相声。
郭德纲确实很有天赋,
学什么像什么,
十几岁的时候,
相声就说得有模有样了,
于是被招进了天津红桥文化馆。
1984年5月29日,
王宝强出生于河北邢台农村。
8岁那年,
王宝强看了《少林寺》后,
兴奋得整夜睡不着觉,
第二天,他对爸爸说,
“我要去少林寺学武功。”
爸爸问:“学这个干嘛?”
王宝强答:“我以后也要拍武打电影。”
爸爸顺手就是一巴掌。
但王宝强就是不甘心,
天天缠着爸妈要学功夫,
闹了很长一段时间后,
爸妈才知道他是认了真:
“那你就去吧。”
1964年出生于杭州的马云,
也并不是一块读书的料。
从小到大,他成绩都很一般,
连初中考高中都考了两次。
1982年,他参加了第一次高考,
结果考得一塌糊涂,
连三本都没有考上。
落榜的马云,蹬起了三轮,
“打算这辈子就这样过了。”
但有一天蹬三轮时,
他捡到了一本书——路遥的《人生》。
这本书让马云热血沸腾:“我要上大学。”
1983年,他参加了第二次高考。
结果依然连三本都没考上。
1984年,他参加了第三次高考,
这一次,他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
5
1999年3月,
岳云鹏来到北京后,
到一家电机厂做了保安。
当保安要上夜班,
上夜班是不能睡觉,
睡觉就会被扣40元。
结果第一个月,岳云鹏不但没拿到300元工资,还倒欠了工厂20元。
他哭了一晚上的鼻子。
第二个月,为了防止被扣钱,
岳云鹏买了人生第一包烟,
“不为抽,是为了提醒。
犯困时,点支烟夹在手上,
烟烧到手,一疼就会醒。”
1988年,15岁的郭德纲来到北京。
他有一个很纯粹的目的,
“进入体制内,成为专业相声演员。”
他报了北京一个文工团,
凭借扎实的相声功底,
他考上了文工团新成立的说唱团。
虽然考上了,
但身份跟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是个临时工,主要负责检场。”
什么是“检场”?
说白了就是打杂,
端茶、倒水、搬桌子。
“打杂就打杂吧,我先干着,
说不定就有机会登台说相声了。”
没想到干了一年多,
连登台的台阶都够不着,
郭德纲的心就凉了,
“得了,咱回天津去吧。”
1999年3月,王宝强来到北京后,
先在北沙滩找了一个住处——地下室。
“房子很旧,墙皮都掉了。
旁边是臭水沟,煤场。”
地下室里布满了管道,
“这座楼里所有被遗弃的东西,
废水、垃圾、大小便,
就从我头顶哗哗哗地流过。
我住的这间屋子有六个人。
三张床,上下铺,每个人交20块钱。
屋子里没有厕所,上厕所要走很远,
我们就在床底下放一个夜壶。
屋里弥漫着一股霉味,被子上也是。
很多年后,这霉味还留在我脑海里,
一遇到相似味道,我就会想起这个地下室。”
马云综合成绩虽一般,
但英语却好得出奇,
被称为“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人”。
所以大学毕业后,
他就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了英语老师。
工作了4年,每月工资还不到100元。
马云觉得这样过下去没意思,
于是1992年,他找几个朋友创办了海博翻译社——专攻翻译。
马云跟房东签了一个长合同,
每月房租1500元。
本想大干一番的马云万万没想到,
翻译社生意会如此惨淡,
每月收入还不到500元。
别说发工资,连付房租都不够。
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
马云去义乌批发了很多小商品,
内衣、袜子、手电筒等等,
然后像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
“受尽了冷言,受尽了白眼。”
6
保安干了没多久,
岳云鹏就被辞退了,
因为他没有身份证,
老板担心被投诉雇佣童工。
岳云鹏只好四处求工作,
最后进了一家美食城。
先从洗碗做起,
然后杀鸡宰鸭,
每天累得要死要活,
这样干了半年,
岳云鹏终于升级负责“蒸屉”。
可屁股还没坐热呢,
岳云鹏就被辞退了,
因为厨师长的弟弟看上了这份工作。
岳云鹏气得哭了一宿。
回到天津红桥文化馆没多久,
郭德纲就认识了前妻胡中惠。
文化馆搞了一个相声学员班,
郭德纲是老师,胡中惠是学员,
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半年后就走入了婚姻殿堂。
就这样一晃就是4年,
1994年,郭德纲又躁动起来,
他揣着100多元再次来到北京,
“我还是想到北京来说相声。”
来到北京,郭德纲四处求人,
希望哪位师傅哪个剧团能收留自己,
可没有一个人愿意接纳他。
郭德纲住在一家小旅馆里,
房费一天要15元,
再加上吃饭、乘车,
一天花销要20多元。
他发现100多元撑不了几天,
于是在北京呆了四五天后,
就唉声叹气地回到了天津。
王宝强来到北京后,
不仅住着最差的房子,
也吃着最差的伙食。
“为了省钱,
每顿饭都是一个馒头加一壶水。”
后来,他跟室友混熟后,
开始一起搭伙做饭,
“我们六个人,
凑钱买了一麻袋土豆。
每天晚上回去,
我们就围在一起吃土豆:
烤土豆、煮土豆、炒土豆,
切片、切块、切丝,
各种方式我们都想遍了。
吃到后来,看到土豆就想吐,
彼此都觉得对方身上有一股土豆味。”
1995年,杭州要修一条高速公路,
一家美国公司参与了这个项目。
但项目进行了一段时间,
美国公司却迟迟不付款,
政府就想去美国协调。
去协调就要找翻译啊,
于是政府就找了马云。
这次美国之旅,让马云有了一个意外收获——知道了互联网。
马云觉得互联网真是好神奇,
他搜索“beer”这个词,
看到了来自好多国家的相关信息,
但就是没有中国的。
于是一个念头就在马云脑中诞生了:
“中国的,我可以做啊。”
一回来,马云就从翻译社辞了职,
邀约几个朋友,筹了10万元,
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
“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贸易和商业信息。”
为了宣传和推广中国黄页,
马云去北京寻找政府支持,
结果被一个个部门请了出去,
“这人一看就不像个好人。”
出租车上,马云失声痛哭:
“我希望中国人早点成功,不能再拖下去了。”
在马云的苦苦坚持下,
中国黄页终于一天天好起来,
一年后就被杭州电信收购了。
但不久,杭州电信就与马云在经营理念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道不同,不相为谋。
1997年,马云退出了中国黄页。
7
被美食城辞退后,
岳云鹏迫不得已,
就到一家酒楼去刷厕所。
可干了没多久,
他又被辞退了。
老板喝醉酒在男厕吐了,
偏此时岳云鹏在刷女厕所,
没有及时去帮他清理。
被开后,岳云鹏想了两天,
“我还是得学一门手艺”。
于是他跑到延庆去学焊工,
干了两个月,“差点死在那儿”,
他就从那里“逃”了出来。
岳云鹏当时真是穷啊,
一双皮鞋,底都掉了,他也舍不得扔。
他去坐公交车,没钱买票,
售票员就用非常难听的话骂他,
他眼泪滴答流,一声都不敢吭。
回到天津后,
郭德纲还是不甘心,
决定自己搞一个剧场,
于是在天津第二文化宫附近包了个场地,
每月租金5000元。
场地是有了,可没人来听相声,
郭德纲干了几个月就只得关门,
赔了好几万。
之后又做了几次生意,
但最终都以失败收场,
欠了一屁股债。
迫不得已,他只好把家里一套房子卖了。
郭德纲这三番五次折腾,
让胡中惠渐渐不满起来。
两人关系越闹越僵,
最后只好选择离婚。
每天早上,
王宝强就去北影厂门口等活儿,
希望可以做一个群众演员。
等了半个月,
他终于接到了第一个活儿。
这是一部清朝戏,
王宝强穿上领来的衣服:
“演什么,怎么演啊?”
群头眼睛一瞪:“别人做什么,你跟着做就是了。”
于是王宝强跟着一群人,
从街这头走到了街那头,
然后,就结束了。
回到住处,王宝强就开始念叨:
“这剧什么时候上演啊,我看能不能找到我。”
室友一片嘲笑。
王宝强渴望着成功。
那时,成功在他眼里就是:
“在电视上看到露脸了,
赶紧去上厕所,
上趟厕所回来还能看到自己,
那就算成功了。”
▲ 离开北京回杭州创业  
1997年,外经贸部欲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邀请马云来组建和管理团队。
马云带着几个兄弟就去了北京,
在北京只干了14个月,
马云就辞了职:“条条框框太多,施展不开拳脚。”
1998年底,马云对一班兄弟说:
“我带你们来了北京,
但我自己要回杭州了,
我给你们三个选择。
第一:留在北京机关里,
工作很稳定,工资也不错。
第二:我推荐去雅虎、新浪、搜狐,
工作比较稳定,工资也很高。
第三:跟着我回杭州创业,
但每个月工资只有500元,
10个月内没有休息日,
我们租不起房子,
所以只能在我家里上班。
10个月后如果创业失败,
我们各奔东西。
你们考虑三天,然后再告诉我。”
没有等三天,只过了三分钟,
大家就说:“我们跟你回杭州。”
马云立刻红了眼睛。
8
不烧电焊了,
岳云鹏又到一饭馆做了服务员。
可做了没多久,他又被开除了。
因为忙中出错,
他把5号桌点的两瓶啤酒写给了3号桌。
因为多算了6元啤酒钱,
3号桌男子不仅不买单,
还用各种脏话侮辱岳云鹏。
“我各种赔不是,都不管用,
最后我自己掏352元买了单。”
可就算自己买了单,
经理还是没有放过他:
“他的错误大家不要犯,如果再犯,就跟他一个下场。”
岳云鹏又哭了整整一宿。
2015年,岳云鹏接受《面对面》采访。
主持人问:“你还恨那位客人吗?”
岳云鹏答:“到现在我还恨他!”
说完他就哭了。
郭德纲始终不甘心,
于是1995年又去了北京。
他在偏远的大兴租了间小屋子,
每月房租150元,
然后在沙子口一剧团谋了个打杂差事。
干了3个月打杂工作后,
他才有了第一次登台机会。
当时,剧团答应他:
“一个月给你1000块。”
不过等到发工资那天,
人家却说:“下个月看你表现再说。”
没收入,吃不上饭,
郭德纲就把挂面熬成糊糊,
然后买回一捆大葱,
每天就吃“糊糊配大葱”。
有一天,演出结束太晚,
公交车都已经收班了。
郭德纲问一黑车:“大兴,走吗?”
司机说:“走。”
郭德纲说:“我没钱,把怀表给你吧。”
司机一听,扭头就走了。
郭德纲只好步行回家。
车子一辆一辆呼啸而过,
郭德纲举头望天,
只见残月高悬、寒星点点,
百般滋味便尽涌喉头,
“我这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凌晨4点,我走到家时,
脚上已经磨得全是泡了。”
刚躺上床,房东就来了,
来要房租,郭德纲不敢开门,
房东就在门口骂了半个小时。
第二天,郭德纲就发了高烧,
没钱,不敢去医院,
他就把传呼机卖了,
“买了三包感冒药两个馒头。”
王宝强第四次接的群演,
是演“一个逃荒的难民”,
剧情是被军官一脚踹倒,
连人带筐翻到沟里去。
王宝强本以为只是做做样子,
可没想到这军官竟然真踹,
大头皮鞋一脚踹在宝强腰眼上,
疼得他蜷成了虾米,
于是翻沟动作做得不连贯。
导演不满意:“重来。”
又是重重一脚,
宝强忍着疼,往沟里一滚。
导演不满意,大骂:
“这人谁找的?找个傻子来干嘛?”
于是再拍第三遍。
第三遍,终于过了。
“我的腰上,过了一礼拜,还有青紫的鞋印子。”
1999年2月20日,大年初五,
在杭州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
马云召集17个人,
开了阿里巴巴历史上著名的动员大会。
大家席地而坐,
马云站在中间,
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
马云连同这17个人,
后来被称为“阿里18罗汉”。
几天后,
马云在报纸上打了一个招聘广告。
上面写了这么一句英文: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
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时候?
如果不是我,还能是谁?
9
因“记错啤酒”被开后,
经老乡介绍,
岳云鹏到一家炸酱面馆做了服务员。
这面馆档次挺高的,
要求员工穿对襟开衫、圆口布鞋,
还得说京片子:
“来了您呐,几位里边儿请!”
2003年12月,
一位经常来吃面老熟客,
把岳云鹏叫到一边:
“你嗓子挺不错的,
我给你介绍一个人,
你跟他学相声去吧。”
岳云鹏问:“谁啊?”
老先生说:“郭德纲。”
在剧团说了一段时间相声后,
郭德纲终于有了一些小声名,
1998年底至1999年初,
他跟张文顺、李菁一起,
创办了“北京相声大会”,
也就是如今德云社的前身。
郭德纲终于有了自己的剧场,
剧场虽有了,可生意清淡,
清淡到什么地步?
时常“台上一个人,台下一个人”。
“我正说着相声呢,
台下观众的手机响了,
他接电话时,我就停下来,
等他接完电话,我再接着说。”
生意清淡,付不起房租,
郭德纲只好四处跟团卖艺,
在卖艺中,他认识了王惠。
王惠是京韵大鼓的名角,
14岁就举办过个人专场。
在跟郭德纲多次接触后,
这个妹子爱上了郭德纲,
全然不顾父母反对,
“奋不顾身”地嫁给了郭德纲。
2003年,郭德纲把演出场地搬到天桥,
“北京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
但生意依然无比清淡。
就在德云社快要倒闭的时候,
王惠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把轿车、首饰全卖了,
“德云社这才有了喘息之机。”
干了一段时间群演后,
王宝强通过少林寺一位师兄,
认识了一个做武行的穴头,
于是王宝强开始做“替身”。
在拍《巴士警探》时,
“作为替身,
我要从一个高梯子上摔下来。
下面是水泥地,
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我一闭眼,直直摔了下去。
砰一声,我脑袋嗡嗡作响。”
导演说:“重来!”
宝强又砰一声摔下来。
导演说:“重来!”
宝强又砰一声摔下来。
导演叫“OK”的时候,
宝强几乎已失去知觉,
鲜血浸透了他整个袖子。
从这部电影开始,
许多穴头都知道了王宝强,
“不怕死,别人假摔,他真摔。”
阿里巴巴发展并不太顺,
干了不到半年,
就发不起工资了。
马云只好四处去融资。
找到联想柳传志,
柳传志婉拒了:“互联网,我看不懂。”
找到金山雷军,
雷军拒绝了:“长得贼眉鼠眼,满嘴跑回车,以前是干传销的吧。”
…………
马云找了37次风投,
但37次都被拒绝了。
阿里巴巴,眼看就要夭折。
10
虽然不知郭德纲是谁,
但岳云鹏倒是动了心。
每天下午2点到5点,
是服务员的休息时间。
于是每天吃过午饭,
岳云鹏就往德云社赶,
听相声听到4点半,
再一路小跑赶回店里。
听了一段时间相声后,
岳云鹏觉得郭德纲挺不错的,
于是就给家里打电话说:
“我想去学个技术,
不想做服务员了,
给我两年时间吧。
这两年我就不往家里寄钱了,
如果学不出来我就回家种地。”
德云社入不敷出,
郭德纲只好四处觅活。
2003年,安徽一档综艺要招主持人,
郭德纲就跑去应聘。
栏目组想考验他是否具有忍受力,
便在繁华路段弄了一玻璃橱窗,
让他在里面直播48小时生活,
期间还必须配合观众表演节目。
观众把郭德纲当猴子一样,
让他打拳,让他大吼、让他织毛衣……
郭德纲心里难受得要命,
却不得不装出满脸笑容,
“差那么一点我就崩溃了。”
咬牙熬过48小时,
郭德纲终于做了主持人。
主持一期节目,
安徽卫视就给4000元。
没多久,降到了3000元。
没多久,降到了2000元,
没多久,降到了1000元。
后来索性就不给钱了,
郭德纲只好断了这门差事。
做群演、做替身其实很难,
有时很长时间都接不到活,
接不到活就没钱,
没钱就要饿肚子,
王宝强只好去做搬运工,
一天挣25块钱。
王宝强吃穿都十分节约,
他把挣的钱省下来,
“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要去洗照片,
一洗就是几十张,
然后散发给穴头、副导演。”
室友嘲笑他:“大导演看得到吗?没准路上就扔了。”
王宝强说:“第100张看不到,第101张就看得到呢。”
就在阿里巴巴撑不住的时候,
经朋友介绍,
马云找到了软银老总孙正义。
孙正义说:“我只给你6分钟。”
马云口若悬河地讲起来。
6分钟演说完毕,
孙正义说了一句话:
“你跟杨致远一样疯狂,
我决定投资阿里巴巴。”
马云拿到了2000万美元风投,
阿里巴巴终于渡过难关。
11
2004年初,岳云鹏辞了职,
跑到德云社投奔郭德纲。
郭德纲实在是不想收留他,
因为岳云鹏一点底都没有,
连《报菜名》都不知道。
但见岳云鹏实在是可怜,
便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
于是就收留了岳云鹏,
“先从打杂开始做起吧,每周给你50块钱。”
没过几天,岳云鹏就不想干了,
我当服务员还能拿1000块呢,
在这里只能拿50块。”
但看过一些相声大师的光碟后,
岳云鹏终于安下心来:
“学相声能成为艺术家,
而且越老越吃香,
干服务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每天打杂之余,
岳云鹏专心练起了“说学逗唱”。
什么行业都讲圈子,
相声领域也一样。
如果没有大佬的提携,
没有得到大佬的认可,
你很难获得好的演出机会。
郭德纲说相声的技艺早就是一流了,
但就因为大佬们不认可他,
所以他得不到好的演出机会。
郭德纲说过一句话:
“但凡一个有文化的人,
说‘让他来’,
我就认投了呀。
我愿意给你当狗……”
郭德纲给大佬们端茶引座,
可人家连正眼都不看一下。
2004年初,郭德纲去广州演出,
这次演出给他带来光明,
侯耀文当时正好也在现场,
他看完郭德纲的相声后大赞,
“这小子真的很不错。”
回到北京后不久,
侯耀文就收郭德纲做了徒弟。
郭德纲跪拜在地,感激涕零。
王宝强散发照片终于有了效果。
2002年,他正在工地搬水泥,
寻呼机嘟嘟响了起来,
他赶紧跑去回电话。
电话那边说:
“王宝强吗?我们这里是《盲井》剧组。明天来化装试镜。”
这是一部拍矿井的电影,
演员得下几百米深的矿井,
但这个矿井非常危险,
随时可能发生坍塌事故,
男二号害怕,临阵脱逃了。
导演组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
就想起了王宝强。
王宝强就这样做了男二号。
王宝强做梦都没想到,
这部戏竟能让他拿到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拿奖后,他给家里打电话:
哥哥在电话那边怒吼:
“你这几年跑哪去了,一个电话也不来,以为你死了!”
王宝强嚎啕大哭起来。
马云拿到2000万美元风投后,
便开始了海外扩张计划:
到多个国家建立办事处,
聘请大量国外一流人才,
“当时阿里巴巴在美国硅谷就有30个工程师,年薪没有一个低于6位数。”
结果刚进入2001年时,
阿里巴巴的资金链就紧张起来,
“最多只能再支撑半年。”
马云失眠好几个晚上后,
做出重大决定——回到中国,回到沿海,回到中心。
大规模的撤站裁员开始了。
裁员太惨烈了。
惨到什么程度?
“阿里工号是按加入公司时间顺序排列的,
马云为1号,
20号以前的是公司创始人,
前100号是公司老班底。
而当时的大裁员,
100以内的老员工裁掉了一半。”
马云给好朋友埃里斯曼打电话时,
哭得非常伤心:“我是不是个坏人?”
12
经过一年多苦练,
岳云鹏终于能说几段相声了。
于是郭德纲让他登台,
说了一段《杂学唱》。
第一次登台,
岳云鹏紧张极了,
说着说着就乱了,
才说了三分钟,
就被观众轰下了台。
一下台他就哭了:
“师父,别赶我走……”
郭德纲摸摸他的头:
“只要我有口饭吃,就不会让你走!”
有了侯耀文的推广和提携,
郭德纲渐渐获得了圈内人的认可。
当时,一帮文化人,
便经常去德云社听相声,
比如史航、东东枪,袁鸿、王小峰等人。
一听,都觉得郭德纲说得好。
史航虎躯一震:“有点意思。”
于是便开始传播郭德纲。
2005年12月5日,
《三联生活周刊》刊发了《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
开篇第一句就是“郭德纲是中国相声界的奇人”:
“他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名气很小,
却赢得了资深相声迷的狂热追捧。”
这篇报道一出,
立马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
于是纷纷跑去采访郭德纲,
郭德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金马奖结束后的两个月,
王宝强接到了一个电话。
“你好,我是冯小刚。”
王宝强不敢相信:“你真是冯小刚?”
冯小刚问:“你有没有三个月档期?”
王宝强连声回答:“有有有,一年都有。”
冯小刚说:“那你来拍《天下无贼》吧。”
放下电话,
王宝强高兴得跳了起来,
连做了几个空翻。
大裁员之后,
马云打响了三大战役。
第一战:“延安整风运动”。
就是统一思想、统一价值观。
第二战:“抗日军政大学”。
就是投资100万搞培训,
让员工成为最优秀的专业人才。
第三战:“南泥湾开荒”。
就是大生产,必须把产品做出来。
这三颗救心丸,
终于救回了即将断气的阿里。
13
经过无数次练习之后,
2006年,岳云鹏终于又登台了。
这一次,终于把观众逗乐了。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
成了我们喜爱的“小岳岳”。
2011年4月9日,
他举办了人生第一个专场商演。
2005年,媒体的连番报道,
让郭德纲一夜蹿红大江南北。
冷清的德云社剧场,
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为了抢一张门票,
观众不惜大打出手。
2005年,郭德纲去保利剧院演出,
创造了返场22次的奇迹。
从此,他成了中国相声的一面旗帜。
《天下无贼》播出后,
王宝强一下就出了名,
找他拍片的剧本堆成小山。
他接拍《士兵突击》,
拿到了金鹰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
他接拍《Hello!树先生》,
拿到了亚太电影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吃尽无数苦头后,
他终于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马云就更不用说了。
2009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201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位最伟大领袖”。
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奖章。
14
我为什么要写这四个人呢?
就是站在2019年的开头,
我恍然意识到:
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
其实就是一个个选择和坚持叠加起来的总和。
如果我能回到1999年,
我会对那时的自己说四句话:
●每位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
●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
●没有人能依靠天赋成功,只有勤奋才能将天赋变为天才。
●你能看到多少美,取决于你多大程度上努力生活过。
15
当然,你懂的,
其实这些话并不是想带给1999年的自己,
我只是想以此致敬当下每个正在努力奋斗的人,
因为2019年太像1999年了。
站在2019年的当口,
也许你正经历着岳云鹏的屈辱,
也许你正经历着郭德纲的幻灭,
也许你正经历着王宝强的悲苦,
也许你正经历着马云的滑铁卢,
但不管你经历着什么磨难,
我都希望你能挺一挺,
咬咬牙,挺一挺,
也许你就能迎来云开雾散的明天。
喜欢《喜剧之王》中的一个场景:
张柏芝说:“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周星驰说:“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

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