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
中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这么评价他,似乎不为过。
2015年,凭借《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相当于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他真正意义上带着中国科幻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了“中国科幻第一人”。
复旦大学的中文系副教授严锋曾评价他:
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自此,刘慈欣的小说何时被搬上大荧幕,成了所有书迷/影迷的共同期盼。
盼了这么多年,大年初一,终于来了——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的一篇中短篇小说,曾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
它虽然不如《三体》出名,但也是刘慈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狂热的粉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忒独断、忒霸道、忒自信:没看过《流浪地球》,就不算看过小说。
电影《流浪地球》延续了小说中的世界观,故事背景基本一致。
故事时间发生在大约100年后,太阳极速老化,持续膨胀,地球将被吞没,这一切将在四百年内发生。
为求自救,为了生存,人类搁置了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一切矛盾,组成了联合政府,开启了“流浪地球”的逃亡计划。
在亚洲与美洲建造一万座推动地球前进的行星发动机。
每座行星发动机高达一万一千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多米。
带着地球去流浪,万座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开启,将为地球提供一百五十万亿吨的推力,驱使地球离开太阳系。
这次逃亡的最终目的地,是距离地球4.3光年(已经是最近)的半人马座比邻星。
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的“逃离计划”将会历经5个步骤,耗时2500年,跨越超过100代人。
一、刹车时代
整个刹车时代耗时42年。
此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可控重元素聚变技术,因此利用岩石当燃料,通过制造出来的上万座行星发动机,相互配合,逆天而行,驱动地球停止自传。
从此地球没有日升日落,一半极昼,一半极夜。
停止自传引发的巨大灾难,导致地球人口锐减一半,仅剩35亿。
东半球多数城市,也被淹没在那滔天巨浪之下。
二、逃逸时代
地球上发动机的功率,仍不足以摆脱太阳引力,所有全球12000座行星发动机同力开启,地球还要沿着椭圆轨道变轨加速,围绕太阳公转15圈后,达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地球宛如一颗行星。
由于地面环境的恶劣,人类不得不搬入地下城。
三、前流浪时代
太阳脱离太阳系之后,飞往比邻星。
此时地球上极度寒冷,冰天雪地,人类已完全无法居住。
人类若要回到地表工作,就要穿上特殊的防护服。
四、后流浪时代
围绕赤道一圈的行星加速器重启,使地球重新开始自传,并减速,逐渐接近半人马座比邻星的公转轨道。
五、新太阳时代地球
地球正式进入比邻星的公转轨道,成为这(三)颗恒星的卫星,开启人类的新纪元。
125分钟的片长,难以将原著中的故事、场景描述详尽。
电影中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前流浪时代。
地球摆脱公转轨道,驶往外外太空,与木星擦肩而过。
木星,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
它强大的引力,是地球流浪过程中最大的威胁。
“受木星引力增强影响,地球将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
渺小的人类,对抗来自宇宙的天灾。
这难度几星?
这胜算几成?
跟引力作对,何德何能何种手段?
不能再说了,再多说一句,就是剧透。
有人说,《流浪地球》将正式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过誉了吗?
看过你就知道,没有。
在世界上的大片、尤其是科幻大片,几乎被美国好莱坞所包揽的当下,中国终于拿出了一部像样的科幻巨制,填补了这个空白。
甚至直接将中国科幻大片的入场门槛抬高。
以前,奈何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稀缺,硬核的科幻场面,国产电影无法呈现。
而逐渐,我们的技术相对成熟了,唯独缺乏天马行空的想象,缺一个恢弘的故事。
两万多字的《流浪地球》无疑成了最好的破冰者。
但,想拍好《流浪地球》,光有钱还是不行的。
刘慈欣在小说中,诸多场景都是一笔带过,需要非常大的用心和工作量去合理想象和结合技术手段有效实现这些场面。
这些,电影做到了吗?
在一次超前点映的影后采访中,刘慈欣说:写得越多,越能体会到文字的无力感,因为你无法把你脑中所想,清晰地呈现给读者。这一点,要感谢电影团队,他们将突破的文字的界限,将想象具象。
可参考的内容少,甚至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3000张概念设计图。
8000张分镜头画稿。
10000件道具制作。
10万平米实景搭建。
2500个特效镜头。
代表中国魔幻电影工业最高水平的《寻龙诀》有1500个特效镜头)
......
科幻电影国产困难,有部分原因是电影工业体系跟不上,特效公司是一方面,道具场景制作几乎是空白。
据悉,(除了道具之作方面)为了完美地呈现科幻片的质感,团队用了八个月构建世界观,写了100年编年史,连教科书都编了。并请来了4位中科院的科学家来担任顾问。
如此可见,主创团队是下了番苦工。
具有“上帝的喷灯”之称的行星发动机参考90年代末的气塞式喷管。
内部结构都给你画得明明白白。
《流浪地球》最核心、还原难度最高的内容,是浩瀚的宇宙和末世的地球。
太空的浩劫。
冰雪覆盖的荒芜地球。

让人惊喜的过年地下城,井盖、墙上的广告贴纸、路标、捏泥人儿、舞狮、装饰灯、撸串儿的苍蝇馆子、兔女郎……极具真实感。
可见电影团队并不满足于静态的海报式呈现,而是实打实地要在影片中动态展现出来。
脱胎于小说,又不限于小说。
电影《流浪地球》是一个科幻硬核外壳下的,温暖故事。
人类依靠有限生命,愚公移山般对抗宇宙洪荒的精神。
科幻的背景和宏大的叙事的背后,人性的闪光和亲情的羁绊。
这才是影片最重要的部分。
如此硬核,又如此温情。
《流浪地球》在你心中究竟是不是一部好的国产科幻大片,还需要你亲自评判。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国产电影,在尝试,在追赶,在努力。
如果质量过关,它必将会是中国科幻电影即将迈入硬科幻时代的关键一步。
曾有恨铁不成钢的影迷如此无奈地嘲笑道:我们有穿越剧,国外也有,只不过,我们是往以前穿,而国外是往未来穿。
那么今天,我们除了可以拍历史,拍宫斗,拍四大名著,拍神话故事,也可以拍未来,拍科幻了,拍大片了。
电影主创曾说:我们很可能就是前浪、结局就是死在沙滩上。但是中国科幻电影还是得有人去做。
“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科幻电影,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输了是烈士!”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