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总会觉得人生这么漫长,未来的选择这么多,一定能做出些什么感动天感动地的东西。结果出了社会就先感动了自己——前途茫茫,还能如此坚强。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多好,于是一直停留在“想做什么”,止步不前。但又不甘就这么苟且地活着啊,好好的一个人,为啥不能多出去看看世界,多和不同的人交流,多学习不同的知识呢?
是啊,谁都不想在人生的缝隙中挣扎生存,都想成为能主导自己生活的主人。想到这里,一腔热血又燃烧起了自己开拓自己人生道路的激情。各位,我先走一步。
——想闪闪发光地行走在人生里的二两兔酱
作者:白晶晶,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zhongchoudushu)
主播:七七,个人微信guoweijie6423
 ☝  配乐:王力宏 - 一首简单的歌
前不久,和表弟一起吃饭,第一时间询问近况,表弟哀伤地说:
“本来想这份工作继续干半年,可能会有点起色,现在还那样,没法跟父母交待,以后更不知道怎么办。”
表弟今年27岁,翻译专业,考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读书期间经常带学生当家教,让我这样的英语学渣羡慕不已。
毕业后,辗转过几份工作,最后留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培训机构,辅导中小学生英语,底薪1600元,每月前30节课时收益归培训机构,之后每课时40元归自己。
刚开始几个月,不安排课时,每天的工作是打杂,薪水1600元。
我惊到眼珠子差点掉地上,1600元在省会城市怎么生活?不吃饭?不租房?不社交?交通费、电话费等杂七杂八算下来怎么够?
最艰难时,表弟整整一年没买过新衣服,住每月300块的板房,冬天没暖气不说,还漏风,一想都心酸。
工作快2年,没发展前景,工资涨到3000元,刨去吃住基本上没剩多少。
在适婚年龄,不敢谈女朋友,更别说买房结婚。
不禁感慨,明明握着一手好牌,怎么人生路越走越窄了呢?
人生的际遇真的很奇妙,有的人一路开挂,仿佛股市里的那根红线,连连涨停;有的人一片惨绿,年岁越大,选择权反而越来越少,自身价值也越来越低,仿佛走进死胡同,形成无解的局面。
难道,一切仅仅因为运气不好?
黑格尔讲:存在即合理。
每一个令人唏嘘的命运背后都暗藏着玄机。
惯性思维的局限性
表弟所在的培训机构,除了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保障。选择它,是因为喜欢教师职业。
我曾跟表弟认真聊过:
“要不考个事业单位?你这么喜欢当老师,在高中当英语老师也很好啊。”
 “高中老师哪里那么好考?听说XX中学的老师都是研究生,好多都是留学回来的。”
“要不考公务员吧?别的不说,至少稳定吧。”
“不要,受不了体制内单调的工作。”
“复习考研吧,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权会多一点。”
“一天这么忙,哪有时间复习?”
“不然就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吧,机会多,毕竟你英语专业八级都过了,混得再差顶多是维持现状,万一出人头地了呢?”
“算了吧,大城市哪有那么好立足,自己也不是那种有闯劲的人。”
好吧,所有的出路都被堵死了。
有没有发现,让表弟没法看到希望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身具有的思维定势限制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没考过事业单位,却认为应聘条件高不可攀;没当过一天公务员,却认定其单调无聊;没着手准备过考研,却笃定自己没时间;没在大城市尝过一点苦,却告诉所有人自己不是拼搏的那块料。
用长期的思维惯性和浅显的认知,来判定世界的全部样貌,是不是有点可悲呢?
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时,没找到工作,家里人建议考公务员,他坚持认定,考公务员哪有那么容易,被录取的人都“有关系”,没有“关系”怎么可能考上?
不可否认,这个社会的确存在阴暗面,但绝大多数,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不都是靠着自己的汗水在拼搏奋斗吗?
到现在,朋友都没份像样的工作,前不久,想认真复习考公,却发现早已错过了考试规定的年龄范围。
没见过大世面,没感知过新生活,用不成熟的思维模式限定自身发展,待幡然醒悟,却已岁月蹉跎,只能抱憾终身。
自我认知不清晰
表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现在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未来的路在何方。
跟许多年轻人一样,无法清晰认识自我,是成长道路上的硬伤,而那些早早明白努力方向的人,人生显然更有乐趣。
我认识一个男生Z,跟表弟年龄相仿,不同的是,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毕业后,Z先后在几家公司工作过,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学校的氛围,对科研一如既往的热爱,这更加坚定他考研的决心,而且一定要考中国科学院,考了整整3年,从没放弃过,最后一年,终于如愿。
他说,自己对学术非常痴狂,即使图书馆空无一人,也可以整整坐一天,有时发现文献中新颖的观点,可以兴奋很久。
现在Z正在准备托福,希望以后能申请去国外读博,未来成为大学老师,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看到Z眼神中闪耀的光芒,突然发现,明确心中所爱,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生,真的很幸福。
表弟和Z,好像一条分水岭,划开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为什么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差别如此之大?
根源在于,Z比表弟对自我的认知更为清晰,对人生的规划更为明确。
在心理学中,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其中,自我观察包含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而自我评价包含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
个体的自我认知,对其心理及行为进行影响,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表现,形成不同的人生状态。
在懂事的年纪,尽早清晰认知自我,能够避免绝大多数的迷茫。
抗挫折能力不足
表弟曾参加过2次公务员考试,都以失败告终。
这让表弟认为,自己不适合考公,与其失败让别人看笑话,不如随便找份工作糊口。
回过头看,考试失败再正常不过,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都是常有的事,成功的人哪个不是经过一番“寒彻骨”,才闻得“梅花香”?
大张是我研究生同学,山东人,刻苦上进,再加上山东是公考大省,竞争非常激烈,备考期间真是卯足了劲,行测的试题都快被他翻烂了。
哪个省份有考试,只要时间不冲突,都会报名,从山东到河南,从重庆到成都,整整几个月,不是在备考,就是奔赴在考场的路上。
十几场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挫折中成长,在经验中提升,最终,大张考上天津的检察院,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
由此看出,强者与弱者的差别,大多数体现为抗挫折能力,强者遇到困难,越挫越勇,越败越战,不向世界低头,最终看到胜利的曙光;而弱者,只要失败,便一蹶不振,认为老天不公,待其不善。
所谓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往理想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一时无法克服的障碍时产生消极情绪的反映。而抗挫折能力是指个体承受挫折打击的心理容忍力。
抗挫折能力越强,面对困难越不会低头,越能在绝境中寻找希望。
李白在《行路难》中记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数次失败和苦难,能否清晰地认识它,扛过它,战胜它,成为决定人生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无法对抗人性弱点
表弟说:不考研,是因为没时间复习。

细细一想,没时间复习,怎么有时间唱歌、聊天、吃火锅?分明不是没时间,不过是为安于现状找借口罢了。
在电影《风雨哈佛路》中,女主角丽丝在贫民窟中成长,父母是瘾君子,母亲感染艾滋离世后,父亲去了收容所,孤苦无依的丽丝只能在地铁睡觉,吃别人丢弃的食物。
在母亲的棺材上躺了很久后,丽丝突然顿悟:“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生活。”
重返学校后,丽丝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甚至边打工洗碗,边复习功课,最终她用两年时间读完四年的课程,考上哈佛大学,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
突然发现,不一样的心态,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有人抱怨没时间提升,却将大量时间用来刷剧,睡觉,这是懒惰;
有人挑灯夜读,有效利用时间,唯恐没有成长,这是勤奋;
有人将工作一推再推,眼看deadline将近,才慌忙准备,这是拖延;
有人每天列好计划,高效完成任务,并留足时间纠错,这是有规划;
有人抱怨被脂肪困扰,跑鞋没穿过,健身房没去过,窝在沙发吃薯片,顺便宽慰自己一次不会胖,这是放纵;
有人风雨无阻,坚持健身跑步,练出令人艳羡的蜜桃臀、马甲线和少女颜,这是自律。
人性中隐藏着许多弱点:贪婪、纵欲、拖延、懒惰……这些短板会牵绊和阻碍个人未来发展。
不难发现,成功者具备更多优秀的品质,更懂得与人性弱点抗争,掌握生活主动权。
总体来说,造成人生路越走越窄的原因很多,以上仅仅是主要的四个方面。
究竟如何避免人生路越走越窄呢?
 1  培养发散性思维,多维度看待世界
人生具备多种可能性,惯性思维通常会被习惯、环境、自身阅历、自身知识限制,无法全面认识世界,并对未来产生迷茫。
条条大路通罗马,培养发散性思维,多维度看待世界,寻找一条最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道路。
在多维度看待世界的同时,要勇于尝试和突破实践出真知没有足够多地试炼,不要轻易放弃。
在最该拼搏努力的年纪,尽可能多试错,在教训中积累经验,在经验中巩固提升,千万不要故步自封,更不能停滞不前。
 2  尽快清晰认知自我,尽早做好人生规划
对自我认知不清晰,是造成迷茫的最主要原因。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最难的事是认识自己。那么,如何能够清晰认知自我呢?
多读书,尤其要读一些思想性或者表达新思想的书籍,同时不断思考复盘,吸收你认为正确的思想,拓宽自身看待问题的视角,更好认知自我。
多行走,每年制定出行计划,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塑造宽广的胸怀和眼界,有助于了解自己。
多提升,只有不断学习提升,才能了解未知的世界,接触更为优秀的人,择善而从,并以他们为参照,明确自身所知、所想、所欲。
在清晰认知自我之后,尽早做好人生规划,明确人生方向,为之不懈奋斗。
 3 正确认知挫折,增强心理建设
辛弃疾在《贺新郎·用前韵再赋》中记载:“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逃避和惧怕不可取,只会让你束缚手脚,丧失前进的勇气。
正视挫折,接受挫折,是提高抗挫折能力最为关键的一步。
尼采说:“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面对挫折和苦难,调整好心态,用平常心看待它,踏平它,你会突然发现没有什么能够打败你了。
强大的心理建设能力,也在不经意间形成。
 4  学会对抗人性弱点,不断成熟心智
对抗人性弱点,核心是要学会与欲望作斗争,需要你明确弱点产生原因,理性认知后果,采取有效措施。
如果你身体脂肪含量已超标,忍受不住美食诱惑,想想这些高热量食物会带来哪些危害,想要避免危害发生,必须克制欲望。
如果你拖延,那就延迟享乐时间,约束自己完成工作再打游戏,慢慢学会自律。
与人性弱点抗争,是心智不断成熟的旅程,背后有别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但咬牙坚持后,一定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俞敏洪说:“一个人的生命和思想应该像一条河流一样,开始起步是小小的、窄的细流,逐渐走向开阔,生命变得丰满,最后像大江奔腾一样宽广,像大海一样浩瀚,这样的人生和思想才是值得拥有的。”
谨以此文,献给正在人生路上不断奋斗前行的你。
赠书:解码者:艾伦·图灵传
今日话题,“你曾经因为什么事情,放弃了自己制定好的人生规划?”
参与话题讨论,留言区随机抽选一名小伙伴获得赠书,次日10点开奖。
*作者:白晶晶富书签约作者,奔放的大白羊,曾是国家公务员,辞去公职后,法学博士在读,爱美食,爱八卦,爱写故事,能朝九晚五,也能仗剑走天涯,简书@我叫白晶晶。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原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转载请联系“富书”。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