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几分钟就觉得无聊,然后顺手就摸向了手机、说好去查要看的资料,但是点开了一篇又一篇种草文章,最后打开了淘宝……注意力总没办法集中,是有注意力缺陷症吗?
文/Taka,来源:重构自己(ID:gh_32f4561cab50)
1
分心不是你的错
我们一起先来重新认识下自己的注意力:
「注意力」这个小猴子,天生爱动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大脑的处理能力非常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过滤」机制,帮我们判断哪些是值得优先处理和重视的,也就是注意力的选择性
那什么东西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呢?这个选择标准就是在人类进化中不断形成的,已经成为我们的本能了。比如:
  • 人脸比风景有天然更高的关注度(比如路上看见漂亮的女孩子男孩子)。
  • 颜色鲜艳、明亮,对比度高的事物有更强的刺激(比如黑暗中的闪光灯)。
  • 声音响亮,快速移动的事物(比如巨大的碰撞声响,奔驰而过的车辆)。
  • 大脑对新鲜事物反应更强烈(比如每几秒变化的电视屏幕和广告)。
我们的注意力天然会被这些事物吸引,这只小猴子就是喜欢不断变化的刺激,自己没事就爱乱跑乱跳。所以分心才是常态,反而是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需要额外的精力
分心对我们并不是坏事
但是分心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它就像个敬职敬业24小时不换班的门卫叔叔,在发现有任何危险的时候赶紧提醒我们躲开。这样就算在路上看到好看的小姐姐,也不会专注到一头撞到电线杆上了。
分心其实就像疼痛一样,是对身体的一种预警,虽然有时候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但真没有也是要出大事了。
所以不要一提到分心就觉得所有表现不好都是他的错,要想尽一切方法把他赶出去,人家也不想背这锅啊。
外部环境的影响
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用尽所有方式抓取我们注意力。随时都在响应的微信,不断弹出的广告,爆炸的网络信息,都让让本来就爱乱跑的注意力更加无忧无虑撒开了野
经常 Taka 本来是要看一篇文章,马上就会被其他不相关的内容给吸引过去,不断点开不断看,1个小时过去都不知道自己刚开始在看什么了。
关键是这些事情还会带来强烈的愉悦感和快感,所以我们会越来越喜欢去做,不断重复就很容易成为习惯,所以你看从来没人教你「如何坚持玩手机」,「怎样长时间看电视」吧。
当我们现在已经习惯大量的信息刺激,获得快感。而需要专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当然没有这么多高强度刺激,就会很快觉得厌烦和无聊
所以我们现在要清楚: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你的错,他天生就爱玩。在你的注意力跑掉的时候,是身体构造的生理原因决定的,外部环境也让分心变得更加普遍。
我们想要控制注意力,就要接受这些固有的规律,来驯化这只小猴子,了解、引诱、奖赏,让它乖乖帮我们完成任务,就像养(伺候)只猫一样。
2
注意力专区
上面我们有讲到,其实注意力就是大脑对内外部刺激进行过滤和处理后的表现。所以想要集中注意力,我们需要理解「刺激」和「注意力」之间的关系
露西·乔·帕拉迪诺根据运动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分析,提出这个「注意力专区」的方法,给了 Taka 很多启发。
图片来源:《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
无论是「缺乏刺激」还是「过度刺激」,其实都会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比如你在平常上课的时候,因为没有太多难度的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很低,缺乏动力,听几分钟就开始走神无聊犯困,注意力自然会转到其他方面。但如果课前老师说下课的时候要进行测试,相信你整节课会变得特别无比集中。
如果因为时间太紧或者难度太大,产生过度刺激,出现「应激」反应,生存的本能觉得好像出现了危险,于是下意识地会选择逃跑,所以我们就会玩手机上网,做这些能获得愉悦的事情。
而只有在刺激适中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处在充分集中精力的「注意力专区」,学习看书的效率都会非常高。
这个状态也就是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提出的「心流」:一个人能心无旁骛的全情投入到某项活动中,通过努力完成挑战,完全忘记了时间,但是能带来持久的幸福体验。
注意力其实是在不停地变化跳跃,然而通过训练,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注意力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最佳区域,实现最高的效率,充满成就感。
有哪些实用的训练方法呢?为了避免大家关掉页面就懒得行动, Taka 做了一份3周训练计划。
3
3周训练计划
练前须知:在我们开始训练之前,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需要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储备,集中注意力是很消耗能量的。
就像进化论在护肤中强调了无数次,要做好「清洁防晒保湿」的基础护理,其他美白抗衰才可能有效。如果你长期熬夜犯困,第二天还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那 Taka 也敬你是条汉子。
所以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饮食健康,适度的锻炼。这些事情无论对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注意力的训练都是最基础的一步
第一周:减少干扰+自我觉察
第1步:减少外部干扰
这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毕竟在我们注意力本来就经常分散的时候,营造一个尽可能干扰少的外部环境能减少触发分心的几率。
1、用半天的时间清理你经常需要学习和工作的桌子,以及电脑桌面。
2、离开宿舍、离开床、离开聊天的环境,寻找一个尽可能不受打扰的空间,如果实在没有,带上降噪的耳机。
像 Taka 在写东西的时候有个怪癖,就是经常不带手机,然后把需要的资料网址全部打开,断网跑到公司会议室的小黑屋,里面只有一张桌子3把椅子,2、3平米的空间,四周只有光秃秃的白墙,效率那是要飞起来的。
3、在这周需要专注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段,把手机放的远远远远的,藏起来看不到。相信我,除了一些特别需要 on call 的职业,离开手机两个小时,地球还是转的。
给分心的行为增加行动成本,也能够克制住很多一瞬间的想法冲动。
比如大家都知道饲主非常爱吃辣条奶茶这些高 GI 食品,为了克制自己一不小心又跑去买奶茶,就直接把大众点评和外卖的 APP 给卸了,果然这个月几乎没喝了,因为每次想买都觉得太麻烦。
第2步:心理调节
在做好第1步的「预防」工作之后,我们就需要真正开始面对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了。
在发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最容易开始烦躁焦虑,焦虑或者痛苦的情绪。它们就像是内心的噪音在你耳边唠唠叨叨,让你很难保持专注和原有的计划,只想要逃避到舒适轻松的玩手机刷网页里去。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进行「自我觉察」,也就是心理学里说的「正念」:当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停下来,先「意识」到自己开始分心了。
然后观察自己脑海里飘过的所有想法,不带评判和责备,全部接受只是「看着」这些想法来来去去,你也可以顺手记下来,这样能让你从负面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第二周:改变状态+树立信心
第1步:围绕着「注意力专区」改变状态
在「自我觉察」之后还需要进行判断,你的注意力涣散是缺乏刺激导致无聊的分心?还是刺激过度想要逃避的分心?
1增加刺激如果是刺激不足,可以给自己加码、加难度, Taka 有用过这几个方法:
  • 看书看不进去的时候,拿着笔写写画画,或者给自己提一个关于这章想要解决的问题;
  • 刚开始进入不了复习状态犯困的时候,Taka 直接开始抄书上的公式和知识点;
  • 换一个新的环境,比如安静的图书馆咖啡厅,又会出现有新的刺激。
2、减少刺激如果是压力过度了,就需要进行放松,降低肾上腺素的应激水平。
  • 呼吸大法用腹式呼吸,放慢呼吸的频率和速度,注意力跟着呼吸在身体里流动,保持2-3分钟。
  • 在自然环境中恢复注意力散步,听舒缓的音乐,伸展身体。
  • 深度放松应激状态下一般能感受到身体是紧绷的。可以从脚开始,慢慢移动脸部,突然将肌肉紧绷起来,保持3-5秒,再完全放松,能够彻底放松身体的紧张感。
第2步:树立信心,每天一个「番茄」
1、把需要专注完成的一个大目标,不断分解出10分钟就能完成的任务,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做
2、然后采用「番茄工作法」,给自己设立一个时间限制和明确的目标,比如倒计时15分钟,2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我就要看完这一章。如果在过程中发现自己走神了怎么办?记得上周的训练嘛,自我觉察然后再回到你的目标上,坚持完成这个番茄时间。
不要贪心,每天只要求自己完成一个「番茄」就够了,熟悉之后再逐步增加。
通过这样小小的成就感,让自己享受带来的愉悦感,给大脑建立一个新的奖赏回路,反复重复加强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专注了。
第三周:专项练习——冥想
这周的重点就是专项练习,冥想大概算是提高注意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了。其实冥想的本质目的就是将跑马的思绪拉回来,专注在当下,恢复对身体,思想和情绪的联系。
0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8周的冥想训练,被试者的大脑左侧海马灰质厚度增加,与注意力调节相关的脑部活动区更加活跃,Taka 翻译下人话就是长期的冥想练习能改变大脑,提高我们对注意力的控制
除了能够集中注意力,Taka 还发现在冥想之后,能减轻压力和焦虑的情绪,有时候中午没时间睡觉了,冥想10分钟也能够恢复疲劳的精神。
练习的方法很简单,用你觉得舒服放松的姿势自然坐在椅子上,然后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感受气流从鼻子一路到达腹部,然后又从什么样的路径中呼出来。
如果过程中脑子里出现任何想法,非常正常,再重新回到呼吸上来,不断重复这一个过程。
每天可以从5分钟开始,当你觉得特别轻松的时候再逐步增加时间。
上面这些就是训练计划的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始实践起来,慢慢地和注意力的小猴子和平相处,驯服它而不是打败它,逐步培养出现在大家越来越缺乏的专注能力。
参考书籍
[1].露西·乔·帕拉迪诺,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Jean-Philippe Lachaux,注意力:专注的科学与训练, 人民邮电出版社
[3].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介绍:Taka,
十万萝莉总教头,致郁系毒舌,拒绝套路
本文经公众号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重构自己。
 今日话题&好书福利
今日话题
你提升自控力的方法是什么?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今日福利赠送磨铁图书出品的畅销书
《自控力》

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

只需10周,成功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