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asmine
转载来自 / 她们的故事
在Choate Rosemary Hall夏校上课三周了,那天Biology考完试,提前交了卷走出来,坐在大木桩上涂防晒霜时(场景诡异),突然感慨万分。
喜欢这里的生活,喜欢这里的课程;感慨学习中高效的快乐;感慨压力一扫而空的舒畅。
先灌下一碗鸡汤。
我们的课程表
学习带来些什么
作为一个在上海长大的孩子,感觉学习思路还没有完全打开。这次夏校的课程是完全不同的体会。
以生物课为例。
这里的生物课,是没有教科书的!学些什么?老师上课会坐在讲台上(😂)口述。教材?有时会在网站中上传(比如《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s上的)文章,让我们自己回去看,上课答疑 (当然,这种并不多 — 毕竟是晦涩的长达六页8、9号字体的科普文章,我硬生生看了两遍,还要边看边查资料、划重点、记笔记)。老师上课的ppt上除了标题没几个单词,几乎全是图片 — 所以如果上课不认真听,回去连ppt都看不懂… 课程内容覆盖面很广,深度足够,一节课的知识点能回去查资料、自学好久。
第一次生物考试大部分都是问答题。除了要求列出达尔文的五个观点和讲述氢键是什么,其他几乎都是考验理解的问答题 — 比如给出一个实验的例子,让你提出改进的方法等等。第二次则更多注重于知识点,但仍然注重考验理解和逻辑关系。
平均15分钟一张,到时间老师会来赶人...
没有压力,不可能的
Architectural Design,没有压力?
建筑设计
第一节课,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老师发了打印好的5周的课程安排以及学习目标。
其中包括了一些建筑有关的key terms,presentations,discussion,纸上&数位板上&电脑上的绘画设计等等。作为一个有数位板但没有下过决心好好学的人,瞬间后悔。
这真的是建筑课教室!每个座位iMac+Wacom数位板
想要Honor,没有“老本”可以吃了。怎么办呢,赶紧努力呗。上课老师讲解SketchUp的使用,自己能理解但十分不熟练,就把这个软件从学校电脑里拷了下来,到图书馆把iMac的鼠标拔下来插在自己电脑上画画,跟着YouTube上的教程自己学习。老师上课问谁愿意volunteer做一个简要的「场景」(SketchUp的一个功能)的展示,在完全不了解(以及第二天要考试)的情况下自告奋勇;坐在学生活动中心,蹭着空调,找教程,然后跑到图书馆自己画,截图,做PPT… 
建筑课的课程安排
Biology,没有压力?
生物
深刻记得突然开始讲化学的那节课,一小时二十分钟下来,头晕目眩。在从科学中心(单独的一栋楼)走到餐厅的路上,懵了。要是接下来这个节奏下去,要完了啊…
回到寝室之前,就已焦灼地做完了其他科目的作业。
有个习惯,每天都把课上的笔记重新记录在OneNote里,一方面重新回顾,一方面备份,复习起来也比较方便。那天还没买拖线板,没有台灯,桌子很昏暗。盘腿坐在床上,把杂乱的笔记本上的一个一个知识点搜一遍,最后终于理清了逻辑关系。那一瞬的舒畅,是久久不能忘却的。  
此外,强烈推荐一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一个网上免费的公开课平台,内容与老师课上讲的内容重合不少!
笔记
Computer Programming,没有压力?
编程
编程老师人超级好,教学方法也很特殊 — 除非当我们的程序遇到了奇怪的问题时会告诉我们去检查特定的一行外,上课经常就是给我们看一个效果,或是告诉我们一个函数的名称,让我们自己去研究怎么写。说实话,这个课程想要常规地听懂&完成作业,认真一点并无大碍。然而,想要Honor,这个语言又从未接触,怎么行呢。
老师会很耐心的引导大家。记得那次的Project,我在完成了基础版后想要改进一下,想实现一个效果却无从下手时,老师建议我去看一下官网上的教程。我在浏览了网页后,找到了一个十分基础但有启发性的例子,花了近2个小时把里面的一个一个函数查询、理解、记录,然后自己再设计更复杂、更美观的。这样的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效果是出奇的好。
当时,看着屏幕上复杂的例子以及少的可怜的解释,十分崩溃。但是转念一想,就当锻炼一下自己(借口),顺便还能project拿高分(这才是重点哈哈哈哈),一举两得。这个project,理论上只应该花2*70分钟 (学校认为高中的每一门主课上,每天花的时间应该在70分钟左右,周五周六两天,周日理论上不写作业),但那4、5个小时上去,感觉学到不少。同时,作为一个非常满足于记笔记的人,顿时对在(一个设计良心的)官方网站上自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0分钟热度)

此外,也很享受这里的生活。除了每天5hr的课程+体育,其他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当然晚自习时间还是要好好学习的)。
这里,每天吃饭、前往各种楼的路上时就当是练口语了,和世界各地来的同学们聊天,可以说很开心了。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加州来的同学,我们常常聊到各自的平日生活,并十分惊讶于生活的差异。比如,我无法想象她学校的n栋各个学科独立的教学楼和巨大的草坪,她无法相信我们周末的繁忙…
总之,这里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体验,很向往这样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公众号“她们的故事”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她们的故事”
FindingSchool小程序最新推出FS评级】功能,方便您查看最新的FS寄宿榜单走读榜单,以及更多独特榜单。通过1个总评级8个分项评级,从不同纬度了解热门学校。
点击下方FS小程序,即可尝鲜使用

使用小贴士:

1. 进入小程序后点击【添加到我的小程序】,随时随时方便打开。
2. 如需查看不同学校评级,可在左侧快速跳转栏进行切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