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大壮钢琴课,练了俩礼拜的曲子,老师指点着如何更好的弹出情感,哪里该怎么连音,哪里断音,轻重缓急,一个一个小节地说。 坐在琴凳上的大壮,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扭头不看,听而不闻,坚决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法应付老师让改的地方--就是不按你说的弹。老师脾气很好,不会发火,但也看得出来憋火憋得要到崩溃边缘了。
上完课准备离开,我跟老师说 “我会好好跟他(大壮)谈谈的。”

其实说这话之前的十分钟我都在想一会儿怎么跟大壮谈。刚才上课之前吃过小食了,来的路上也打了个盹,不好好上课应该不是累的饿的。他也知道上课得认真听,这不是明知故犯么,于是无数对话在脑袋里预演......
第一个冲进脑袋的对话框是
批评+惩罚
“你怎么回事?之前不是说好了上课要注意力集中吗?记不记得上课不配合的后果是什么?这个礼拜每首曲子每天多练一遍!”
想了想,惩罚好像太不正面了,而且他肯定知道不应该那么做的,我再叨叨他肯定更烦了。要不换个方法讲道理?

讲道理+说教
你今天上课就是马虎应付啊。你记不记得咱们街角那块草地(政府所属),来割草的那些人每次都是敷衍了事,跟狗啃的一样。再比比咱们家爸爸认认真真割的草,哪片草地漂亮啊?你是想自己弹琴也敷衍了事很难看,还是想认认真真的很好看?
嗯,这个不错,就这么说了。
出了老师家门,上车系上安全带。我深吸一口气,正想开口。突然想到昨天看书里说的用问题诱导小朋友聊天,然后嘴里说出来的就变成是:
刨根问缘由
“刚才上钢琴课,我发现你一直有情绪啊,好像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按老师说的弹。是有什么原因么?”
大壮突然很委屈地带着哭腔说 “老师提出来那么多点要改,而且马上得改,我跟不上反应不过来,头都疼了。而且她不停说要改这里那里,让我觉得我自己弹得太烂了,啥都不行。那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曲子,现在变成我最讨厌的了。”
(说实话,我有点同意他说的。不过一节课就那么短时间,不这么做能怎么办?而且老师咱也管不了,还是只能从自己这边下手。)
然后我就完全不想批评他了。跟他说“老师的意思肯定不是说你弹得太烂,只是觉得你还可以弹得更好,只是希望你能更进一步。”

大壮,还是很郁闷的感觉。“哎,为什么每个老师刚开始的时候我都很喜欢,越后来就越凶,我就越不喜欢了,找个我能一直喜欢的老师好难啊。” (我们换了三个老师)
我:“那是因为人跟新认识的人刚开始相处的时候,因为要从零开始建立关系,一般都态度语气特别注意,特别友好,希望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等过了一段时间,大家都熟了,关系已经建立和稳固了,有时候说话就没那么注意方法和语气了。不光是你,爸爸妈妈也这样,你和小美也是。你看你对你同学比对小美友好得多吧,态度也好很多。”
大壮,“嗯”。
安静开了五分钟的车,
我继续“ 妈妈以前上学的时候,研究的就是老师和学生教和学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有一个研究就是比较亚洲和美国学生的数学学习,亚洲学生的成绩高,但是自我评价低;美国学生成绩低,但是自己觉得自己很利害。”
“哈哈哈哈” 大壮小美俩人在车里就笑炸了,“啊?怎么成绩好的反而会觉得自己不那么好,成绩不好的反而很高兴?”
我趁热打铁“ 对啊,所以你可能觉得自己很烂,只是因为老师总给你指正错误。其实你钢琴水平估计是咱们镇同龄人里最利害的,就是因为你改进得多,才能弹得更好。妈妈很佩服你付出的努力和认真,估计你也是最用功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一样,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有的老师,特别是美国老师,更注重让学生高兴,自己感觉自己很厉害。大部分亚洲老师,比如你的钢琴老师(台湾人)更注重让你不断进步,但是进步就要改正不足的地方啊,老是被指出不足,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那么好。当然,最完美的老师是又能注意态度,又能指出不足。但是这好难啊,做到完美机会不可能啊。“
俩人继续你一句我一句地笑,”哈哈哈,光自己觉得厉害,实际水平不行。“
我 “所以我们才会开那么远的车,来找能帮你进步的老师上课,而不只是让你感觉好高兴的老师。”
之后,能感觉到大壮彻底释怀了,而且很高兴我们有现在这个老师。
再之后,就是两个小话痨一边哼歌,一边不停叨叨叨到回家。
马后炮地总结一下为啥可以这么顺利地解决问题:
  1. 明知故犯,最重要的是刨出来故犯的原因。(如果人家已经知道那么做不好,咱再说教为什么不对,只能更制造敌对情绪,所以再难忍也得憋着不说)。
  2. 问原因的时候,尽量不要用质问句”你为什么...“,把场景描述和问为什么分开两句,针对性和批判性没那么强。压力减小,小朋友才更容易开口。
  3. 原因问出来了,家长更容易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想问题,把跟小朋友的对立,变成一起解决问题。
  4. 原因问出来了,解决问题也有的放矢。很多时候水到渠成的就能找到解决方法了。比空降大道理有效得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