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在哪个国家,孩子的教育都是家庭的头等大事。西姐在英国生英国长,现在已是4年级的小学生,从上学起辗转换过三所学校,从公校到私校、从步行5分钟到校车1小时,举家搬迁。中间的周折和思考,写下来跟大家分享。
我是从中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出来,一路上经历了大量的考试、排名、PK,让我对知识输入型的生产线教育非常不屑。能让孩子们在英国上学,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是一件充满好奇和让人兴奋的事情。西姐上学前,我想象中的英式教育是个性化鼓励型教育,因材施教。当时对于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认识只限于免费教育和昂贵学费的区别。我对孩子们没有太高期望,只希望她们能够快乐、自信、善良。所以在最初的学校教育上选择了学区房+公立小学这个路线。
西姐上的第一所学校是在Ofsted评为outstanding
的一所公立小学。公立学校的录取是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和分配的,分配原则一般是按照
弟妹优先
和就近入学(所谓的学区房,可租)的标准。公立教会学校有一定的自主招生权利。所有的公立学校都会有英国教育标准局出具的学校报告,以及评级信息,可以在官网上查到。参见
Ofsted评估报告的正确打开方式 。
择申报学校的过程我把它称为四步走第一步,查看ofsted报告。我家步行10分钟可到的有3所公立小学,我先在政府网站上查看了这三所学校的ofsted评估报告进行对比。英国的小学被评为4个等级:Outstanding杰出, Good良好, Requires improvement有待提高, Inadequate不合格。除了看学校等级,我对报告中给出学校的free meal的比例学生种族组成比较关注,因为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校在校生的家庭成分。
第二步,是查看学校的教学质量。查找英国小学的成绩有很多种方法。当年用过的locrating现在查看学校信息需要另外付费成为会员。https://www.schoolguide.co.uk这个网站还是可以参考的。网站按照数学,英语,写作三个主要科目给出了小学6年级毕业考试达到和超过英国大纲标准水平的比例。
第三步,预约访校日。在入学前一年的11-12月,我打电话约了这三所学校的参观日进行实地考察,看了各个学校的实际环境,教育理念、在校生风貌和课后班安排情况。
第四步,预估学区范围。由于多数学校都是以弟妹优先权大于居住距离为准则,如果某一年有很多在校生的弟弟妹妹申请入学,当年的实际学区面积往往会相对减小。所以调查一下近几年的学区范围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可以使用http://www.schoolcatchment.co.uk这个网站查找公立小学的学区,当然最保险的是打电话给区政府询问近几年的实际录取学区
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我把心意的学校排个序了(最多4所),在入学年当年1月报名截止日前在线填写入学申请提交到了政府网站。在4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了区政府发出的分配录取结果邮件通知,不出意料,西姐顺利的进入了这所离家走路不到5分钟的公立小学。
雪后西姐的小学像童话般美好
西姐的学校不大,学前班到6年级一共7个年级,每个年级分为两个班,每个班30个孩子,由一个班主任老师和一个助教管理。西姐在上学之前,上的私立幼儿园属于混班散养性,没有教授过任何的字母拼读。所以在进入小学以后开始学习phonics拼读的时候,我给西姐加入了Kumon英语的补充练习。我的想法是,自己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发音上能帮上忙的有限,虽然学校也组织培训了家长如何在家辅导字母拼读,但我还是决定不帮倒忙,而Kumon的拼读练习从单音到混音到短句都有CD跟读,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关于Kumon我多说两句,大家对Kumon系统褒贬不一,我个人对Kumon英语系统在初识拼读上还是很赞赏的,尤其是家里没有英语母语环境的情况。(文章链接:【英伦育儿】Kumon全接触Kumon数学科目重复方式比较机械枯燥,西姐和南妹尝试了但都没有继续。(文章链接:【英伦育儿】谈孩子学习Kumon数学和英语之长短)西西是个非常非常喜欢看书的孩子,对Kumon英语完全没有排斥,反而每天很期待,经常求我把练习里阅读理解中小片段的整个故事找给她看。平时最爱去的地方是图书馆、书店,一本书反反复复看10几遍。Kumon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扩大了她的阅读范围,从学前班9月入学到第二年1月生日前,西姐从牛津树系统1级升到13级,我记得她5
岁生日礼物,我送了她第一本无图书。(关于英国小学阅读进阶教程详见文章:
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那些事儿)
西姐的学校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上都采取分组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因材施教。英语分为3个组,几个比较吃力的孩子在非母语组由助教负责;大多数孩子在标准组;还有一组是同年级两个班进度快的几个孩子单独一组,西姐就被分在这一组。西姐对阅读和写作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学前班的时候写了很多配图的小故事,被老师贴到学校的展览橱窗里。我对西姐的学习上采取尽量少的干涉,只是在她感兴趣的点上投入了更多的资源。除了每天Kumon练习以外,一周两次图书馆,还有一本写作练习册引导她写小故事。
这样一直到了上1年级,我发现Kumon的练习加多了很多复杂的语法内容,和学校教授的英语有了太大的差距,西姐对Kumon的兴趣也开始降低。为了在英语方面给西姐提供更适合的引导,我给西姐请了一个私人家教,停掉了Kumon英语的练习。这位老师是位退休的小学校长,爱孩子也很知道怎么跟孩子交流,平时上课形式也非常多样化,一起读书讨论,一起做蛋糕写菜谱,出去郊游写诗,编写舞台剧本,总之内容覆盖了是与考试无关的所有英语相关内容,这正是我想给西姐提供的。很快西姐和英语老师成了忘年交,她把英语学习当做玩儿,每周都盼望着去上课。
西姐是班上唯一的中国人,但和同学们非常融洽,不仅交了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还被全班选举当了student council(学生代表)参加讨论学校的各项建设。西姐的同学们也都住的很近,都是周围几条街的邻居,家长们非常熟络,经常会组织playdate,每周会向区政府申请封闭一段街道让孩子们上街玩耍。英国的小学生活是轻松的,每天9点到3点上学,完全满足不了西姐的求知欲。西姐兴趣广泛且能量无限,下学后的空闲时间多是放在了各种各样课外班上,学前班和1年级这两年时间,课外活动一度达到每周13节课,涵盖芭蕾,游泳,绘画,戏剧,演讲,滑板,童子军,音乐启蒙,小提琴,体操,球类,中国文化,桥牌等等,等我单独开一篇写写那些课外班。在这样一个宛如大家庭的环境里,温暖惬意让人松弛,西姐每天高高兴兴,无忧无虑。期间西姐年级有1、2个小朋友转学到了周边的私校,我百思不得其解,放着outstanding的学校不上,别人想上还进不来,你却退了学花钱去上学?不能理解!
一切看似平静和谐,却开始有不和谐音跑了出来。在1年级末的家长会上,我才发现西姐在英语方面突飞猛进的同时,数学却是一塌糊涂。本来作为理工科高学历父母,对西姐的数学之前是完全没有担心过的,也许是对英语过于投入,或是年龄尚小对数学还没开窍,西姐的数学在班里是最低组别的,连只会夸人的班主任也委婉的建议我们在家里多用些实际例子给西姐建立数学概念。而在英语方面,班主任很高兴的告诉我,西姐已经达到至少3年级的水平。可当我问起西姐在英语课上学什么,老师能给西姐提供怎样的学术支持,班主任面露难色。她非常诚实的告诉我,学校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把后进生提高到大纲标准线上课堂分成3个水平授课已经是尽最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了曾经学校有过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me,可以允许单科突出的孩子单科目跳年级上课,但是由于财政教育经费严重消减,这个项目已经不再执行了,建议我校外寻求匹配资源
这一次家长会让我很是沮丧,也打破了我对学校的幻想。我天真的想法是学校管学习,家长管全面发展。公校在课后班上活动甚少也就算了,如果说在学习上也帮不上忙,那还要学校干嘛呢?这让我开始认真审视西姐所在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西姐需求的吻合度,也对学校毕业生去向做了些研究。当年6年级两个班60个孩子,只有3个考去了grammar school(文法中学),剩下的孩子全部大波轰到了周边的Comprehensives school普通公立中学)。文法中学类似国内的重点中学,通过小升初11+入学考试进行择优录取,为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而普通公立中学则以掌握技能为重点,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这样的教育系统在孩子们年仅12岁的时候,就把他们分为两大类,走向不同的方向,一直受到英国民众强烈质疑。BBC最近拍摄的纪录片<Grammar Schools: Who Will Get In?>就展现了小升初考试的残酷,以及孩子们进入两种学校后的不同命运。
能否考上文法中学,跟学校是否是outstanding和他的教学成绩报告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6年级末进行SATs考试是用来评估学校的教学水平的,得出的教学成绩报告与教学大纲做对比。而有多少个孩子上文法中学并不是评估学校好坏的标准,所以很多学校并不重视。11+考试在6年级刚开学就开始进行,不仅比SATs考试提前一个学年,难度也比SATs大很多,题目形式和学校授课的风格完全不同。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了6年级的课程,有些考题为了拉开差距还涉及到了7年级、8年级的水平。所以,只靠学校教学是完全不可能考入文法中学的!
渐渐搞明白状况,在西姐进入2年级新学年的时候,我开始认真考虑换学校的问题。虽然西姐只有2年级,但资源和需求的不匹配,毕业出路的渺茫,都让我觉得必须改变。当时的几大痛点:1.西姐偏科严重,学校资源不匹配,2学校整体学术水平不满意,3西姐南妹的课后班安排冲突。上私校第一次提上了桌面。当时我对英国私校了解不多,只听说小班教育,更个体化,学术上比公校超前1年,活动丰富兴趣班众多...我连周边有几家私校都不知道,更不要说该如何去比较,去选择。而距离常规私校7+考试(二年级考试,3年级入学)只最多有4个月了,报名还来得及吗?准备还来得及吗?
未完待续

◇◆◇◆◇◆◇◆◇◆◇◆◇◆◇◆◇◆◇◆◇◆◇◆◇◆◇◆◇◆◇◆◇◆◇◆◇◆◇◆◇◆◇◆◇◆◇◆◇◆◇◆◇◆◇◆
此文为“英国养娃那些事儿”原创作品

作者马佳

欢迎转发分享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