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同事说,18年的《奇葩说》已经落下帷幕了,而我却因为忙到飞起,完全无暇关注
不过,前几季的《奇葩说》我是关注过的。其中的一个小插曲,让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一个清华学霸,本科读的法律,研究生读的金融,博士又研究了新闻传播,却一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
高晓松很直接地戳破了他的“窘境”:
你想了一辈子,其实啥也没干。
你就是北京话说的,干什么成什么,我啥也没干,所以我啥也没成!
蔡康永则说:
你因为别人所说的话,赌上了自己的好几年……
其实,不止是在中国,很多国外名校的学生,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善于学习,却疲于思考、困于思考。
Julie Lythcott-Haims,曾是斯坦福大学的新生教导处主任。
她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指出,即便是在斯坦福这样的世界名校,也有很多学生只擅长学习,却不会思考,更谈不上独立、批判性的深入思考。
所以,她在自己的新书 How To Raise An Adult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针对“如何教会孩子思考”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好方法
在她看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他的批判性思维,最好的方式就两个字:对话。
对话中锤炼思考
看到“对话”这两个字,大家是不是有些小吃惊?
如此高屋建瓴、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批判性思维”,真的通过对话就可以搞定?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很宏观的概念,已经被讨论、定义2500多年了。但它到底是什么?
其实,往简单了说,它其实就是一种质疑后的反思,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都希望孩子知道如何思考,他们自己能把事情想明白、自己解决问题;不希望他像一个机器人,听从别人的命令,根据别人的指令行事。
就像Julie所说的:(孩子)要有把控事情的能力,懂得审视,头脑里有明晰的概念,并能够据之进行推理。如果遇到的是一个问题,他们有能力做决策找到解决办法。如果遇到的是一个概念,有能力决定赞成、反对的程度及理由。”
当他具备强大的批判性思维,面对四面八方涌来的大量信息,第一反应不是毫无原则地被动接受,也不是毫无理由地抬杠,而是主动甄别、筛选再批判性接受。
但这项能力并不能与生俱来,它需要后天、从小刻意培养和练习。而对话是练习和观察批判性思维结果的最佳机制
对话,不似单向的接收信息,需要双向的信息交流。真正有效、有建设性的对话,不应是一方主导一方服从,也不是双方对立抬杠,而是需要双方的积极参与,各自贡献独立的智慧和意见。
孩子还处于婴幼儿时期时,我们自说自话唱独角戏,单向向他们灌输信息是合理的。但等他们2、3岁以后,可以进行对话时,正是我们激发、培育他自主思考能力的好时机。
与直接告诉孩子答案相比,“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对话,才是培育孩子批判性思维的极佳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世界名校,都在采用交流、讨论的课堂方式来学习的原因。
我在之前的文章—>什么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四个哈佛学生的“终极追问”,答案一点也不意外中,就提到过这个观点。(有兴趣的亲,可以复习下
其实,除了课堂学习,对话培养批判性思维,这个过程应该是融入在生活的点滴之中的。
我和小川,就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理论”很久,乐此不疲
比如,有一天他忽然拉着我聊起了“钱”的问题。
小川:妈妈,隔壁谁谁的妈妈不上班,你为什么要工作?我也希望你不上班。
那你觉得妈妈为什么要工作?
小川:为了赚钱吧。
一部分原因是赚钱,那你觉得赚钱是件好事吗?
小川:是啊,因为有了钱,就可以买吃的东西、买衣服,可以给我买玩具……
但,我们是不是要用尽所有办法,尽可能多赚钱?钱是不是越多越好?
小川:嗯……是吧?钱越多,我就能买越多的玩具啊。(有些犹豫)
有更多的钱,我们可以买更大的房子,更多的衣服,更多的玩具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了赚更多的钱,我和爸爸要怎么做?
小川:(想了一下)是要工作更长的时间,更晚回家,周末也不能陪我玩了吗?
非常有可能。你愿意吗?
小川:我不愿意,我不要你们赚那么多的钱,我不要那么多的玩具,我要爸爸妈妈陪着我。
就是这个道理。我和爸爸工作可以赚钱,但赚钱并不是我们的根本、唯一目的。钱只是一个媒介,我们可以用来买更多、更好的东西,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如果为了赚钱,完全顾不上生活,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就失去了赚钱的意义了。
小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来,赚钱不是一件完全的好事。
......
小川的想法虽然依旧简单、单纯,但我乐见其成,他的思维方式会慢慢发生改变。
在我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他努力思考,把自己最初的想法“赚钱是件好事”,又深入了一步。他从“要赚更多的钱”的极端情况,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得出“不能只有钱,还要一家人的生活”的结论。
我们之间这种类似的对话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他这段时间,经常跟我聊“好胜心”。
之前,他一直觉得:
人要有好胜心,有好胜心才会想赢,想赢才会努力啊。
现在,他忽然有了新的想法,觉得:
也不能太有好胜心。好胜心太强,会难为自己,太累。
大家可能会觉得,孩子这样会不会把自己搞蒙了?把自己困住了?
但,从我的角度看,这恰恰是个好的开端。
因为,批判性思维,就是让孩子发现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让他去推理、去判断、去分析,最后得到自己的答案。
现在,这个6岁的娃,已经开始琢磨并发现,世界上很多东西,比如钱、好胜心,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有时需要取舍,有时需要平衡。
多赞的一件事!
对话阅读中扩展思考
日常对话,是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好契机。但,它不是全部。毕竟,生活中涉及的话题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干瘪瘪地去跟孩子对话、讨论,效果不怎么太好。
这时候,就需要引入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利器——对话式阅读(dialogic reading)。
对话式阅读,不同于日常对话,是让我们和孩子,就着正在阅读的材料,进行对话。
当然,这种对话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聊,而是需要我们步步为营,一点一点通过语言来引导孩子思考的对话。
对话式阅读怎么进行?
在国外,对话式阅读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体系,每一步都有章可循。我拿经典绘本Elmer花格子大象为例来细细说明。
第1步:通过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
我:谁想要变成灰色?
娃:艾玛
第2步:评估孩子的回答
我:是艾玛。是什么样的艾玛?什么颜色?什么性格?说得再细点~
第3步:通过增添信息,扩展孩子的答案
娃:是花格子大象艾玛。
我:是花格子大象艾玛,是身上有黄色、橘色、红色、粉色、紫色、蓝色、绿色、黑色和白色格子的艾玛。
第4步:重复提示,确保孩子理解了扩展的答案
我:所以,是谁想变成灰色来着?
娃:是花格子大象艾玛,它身上好多颜色,有黄色、粉色、橘色、黑色、白色、紫色、蓝色、红色~
第5步:鼓励并肯定孩子的回答
我:哇,颜色记得很精准啊,一个都没少!
有效的提问
是对话阅读的好开端
一来一往的对话过程固然重要,但我们的问题引导, 才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制胜”关键。
所以,想要激发孩子去思考和质疑,我们先要学习如何有效的提问,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选择:
  • 填空式提问
这种提问,就像填空题一样,让孩子来补充空白的部分。读英文绘本时,我很喜欢用这种提问来帮娃增强他的韵律感。
我:Elmer lay down and rolled over and over___
娃:this way and that way and back again.
  • 回忆式提问
这类提问涉及的是孩子已经读过的书的内容和情节,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和事件。
我:艾玛用了什么方法,让自己变成乐灰色?
娃:它找到了很多浆果,浆果是灰色的,他躺在浆果上,用汁把自己染灰了。
  • 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主要指的是waht/why/how引导的问题。
我:艾玛为什么想要变成灰色?
娃:艾玛不想跟别的大象不同,它觉得这样太累了,也害怕其他大象笑话它。
  • 联想式提问
这类问题,将书中的内容和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尤其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两个方面。
我:如果你是艾玛,你会因为自己跟朋友不一样而难过吗?
娃:我觉得我会呢。
我:你觉得你和大橙子(小川的好朋友)一样吗?比如你们的长相、爱好?
娃:长得不一样啊。我喜欢溜冰,大橙子喜欢踢足球。
我:你们在一起玩的开心吗?
娃:很开心啊。我可以教他溜冰,他教我踢足球。噢!我明白了,大橙子喜欢跟我玩,是因为我是我。如果我和大橙子一样,那玩起来估计就没意思了。
一本绘本或是故事书,如果我们只是带着简单孩子读一读,他最多只能沉浸故事,体会艾玛的情绪,很难联想到自己。
但,如果我们稍加引导,孩子就会把故事和自己联系起来,思考很多他以前不曾想过的问题。
这就是对话式阅读的好处,让孩子不是被动接受书中既定好的内容,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自己的想法、感受,不断去判断。
除了上面这些,我还有几个关于“对话式阅读”的小建议,想分享给大家。
想要跟孩子顺利地进行对话式阅读,
首先,要选一本适合的书
孩子感兴趣的角色、情节、内容;
包含可以探讨、可以发问的内容;
其次,对话式阅读,是双方的互动
这就像是学钢琴,没有人能够光靠“听钢琴曲”,学会弹钢琴。必须要实打实的练习。
所以,对话式阅读,一定是孩子和家长的双向互动,而不是家长说、孩子听。
再次,对话式阅读要以孩子为中心
在对话式阅读中,孩子是阅读的主体。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聆听者、提问者和观众。
最后,对话式阅读适用于所有阅读题材、所有孩子
很多人觉得只有故事才能让孩子复述,只有故事,才适合跟孩子谈话。
这,是个天大的误解。之前,我在长大后只看得懂小说,因为小时候这类书没读好 | 小偷阅读法详解中,就提到过,科普文章也很适合用提问来导读~
所以,对话式阅读适用于包括故事、科普文等在内的所有阅读材料,并且,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
最后,再再再啰嗦一句,想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我们要做的其实不难,用好的问题引导孩子来对话。
多问孩子几个“你的想法是什么?”,少说几句“听懂了吗?”、“理解了吗?”,慢慢提升孩子的思辨能力。
参考资料:
1.http://www.criticalthinking.org/pages/defining-critical-thinking/766
2.https://iowareadingresearch.org/blog/dialogic-reading-having-a-conversation-about-books#Translations
3.https://www.childtrends.org/programs/dialogic-reading
4. Dialogic Reading PDF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itical_thinking
6.https://www.skillsyouneed.com/learn/critical-thinking.html
川妈说说
爱因斯坦这句话,说出了我对孩子最深沉的期待。我们的孩子,不应该是书篓子、数据库,而是有思想、会思考、有主见的独立人。
过去是这样,未来更要是这样。还有一种更严重的情况需要加倍小心。
还记得之前提过的“奶嘴乐”战略吗?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费尔蒙特饭店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对全球化。


参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如何化解这80%的普通人和20%精英之间的矛盾?消解他们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流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细思极恐。虽说没有人刻意,但现实中有些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的确在悄悄带走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让我们放弃思考,被牵着鼻子跟着笑啊、哭啊,闹啊,人云亦云。所以,更要堤防它们对孩子的腐蚀。
推荐阅读
我是川妈,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想再多了解我们一点,请戳这里:曝光一个假网红!竟然做了这三件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