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刘德华因身体原因取消演唱会,向观众流泪鞠躬。很多人感慨,华仔真的老了。
你可能不懂粤语,但一定有那么几首粤语歌,久久地躺在播放列表里。
“学友开口的一瞬,我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通缉犯会落网了!”
前两天《新周刊》微博分享了1993年张学友与费玉清合唱《偏偏喜欢你》的现场视频,神仙打架的名场面,让评论区躁动不安。有网友感慨地说:“对比之下,现在那些艺人怎么好意思叫自己歌手的?”
1993年,费玉清38岁,张学友32岁。
如果香港乐坛也赶时髦,玩一把当下超火的#十年对比挑战#,未必能赚到关注。但如果把时间的维度再拓宽一点,看看二十年前的1999,怀旧歌迷的眼泪可能会流成一片海。
那一年,黎明和张学友宣布退出颁奖礼,随着四大天王的相继退场,粤语歌坛迅速变得寂寞。
20年前,天王告別颁奖礼。
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
港乐没有终点,起点却很明确——据黄霑求学港大的博士论文所写,粤语流行曲开始于1974年。
那一年,无线电视台出品了一部名为《啼笑因缘》的年代剧,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由顾嘉辉作曲的同名主题曲也成了街头巷尾竞相传唱的“流行歌”。
这首歌,用美国流行的AABA曲式为后期港乐定了调。随后《狮子山下》、《上海滩》等影视剧的同名主题歌,也共享了“同一种形式,同一种走红”的命运。
从狮子山眺望香港。这首歌所唱的,也是一代港人的拼搏精神。/ 百度
伴随着娱乐文化的繁盛与流通,粤语流行歌得以从香港唱到全球。
仅在东南亚市场就能卖出35万张CD的初代歌神许冠杰,在哥哥许冠文的电影《鬼马双星》里献唱的同名主题曲,还一度红到了英国,成了BBC电台播放的第一首中文歌曲,也算是对得起香港流行乐无远弗届的美誉。
至此,粤语歌从鄙视链的最低端跃升逆袭,在国语歌、外语歌才是王道的港岛总算有了姓名。
为了源源不断地向影视剧市场和唱片行业输送新鲜的声音,各大选秀比赛应运而生。在英国读设计的张国荣也回到香港,在粤语歌让港岛疯狂的语境之下,他却以一首美国民谣翻唱,在丽都电视台举办的亚洲歌唱大赛斩获亚军,走上了签约演员的道路。

陈百强、张国荣与钟保罗,那时候的“小生”长这样。
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四年的沉寂期。直到转投华星唱片后,才凭借一曲《风继续吹》漂亮翻身,以能在红馆连开12场演唱会的人气,打破了谭校长制霸乐坛的局面。
以翻唱日本歌为主的八十年代,是张国荣、谭咏麟、陈百强和梅艳芳四分天下,而谭张争霸衍生的不和花边,也成就了古早期难得一见的饭圈互撕。1986年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现场,张国荣的演唱被台下谭迷集体嘘声喝倒彩,于是颁奖典礼后,双方粉丝数千人场外殴打成一团,爆发了乐坛绝无仅有的一次全武行。
脑补过度的饭圈文化,倒逼两人痛下狠心官宣退出,谭张争霸以偶像们的举手投降而终结。来自当事人的最后回应,便是2017年谭校长在某音乐综艺上,唱了一首哥哥的《沉默是金》
哥哥和校长同台。
不同于八卦杂志的热衷引战,乐迷们更愿意相信歌者之间的惺惺相惜,像是城歌《狮子山下》中唱的那样:“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和娱乐圈人多到饭碗要靠抢、资源要靠钱来砸的今天不同,当年香港乐坛非常流行前辈提携后辈,众人平等追梦。张国荣为张学友铺好了通往宝丽金的路,还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经纪人。而两人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张学友写给张国荣的悼词中也得到注解:“没有了他,我好像失去了明灯,前路少了指引,黑暗中不再有人照明。”
张国荣与张学友。
怨只怨,人在风中聚散不由我
三王一后的黄金时期,结束于八十年代末。美其名曰“为了给新人给多机会”,谭咏麟梅艳芳先后宣布不再领取音乐奖项,张国荣更是帅气封麦,直接退出了歌坛。
但等不及期望中的遍野春花,台湾流行乐的迅速崛起,让骄傲惯了的香港乐坛慌得一批。作为应对危机的特殊手段,谭张梅陈的辉煌之后,香港乐坛再次打造了“四大天王”以延续香火
为了打破语言壁垒实现两岸三地的大流行,香港音乐人甚至不惜撇下港乐的灵魂——粤语,更多地启用国语歌。
张学友《吻别》专辑。
大胆变革的回馈也很丰盛:张学友以迈出400万张的《吻别》打破销量神话,成为亚洲歌手的带货楷模;郭富城独树一帜的唱跳风格,也让日韩东南亚乐坛献上膝盖,亚洲舞王1.0得以诞生。
四大天王的强劲势头,带来了全民疯狂的追星潮,也带来了持续十年之久的屠榜期:1990年至2000年,劲歌金曲颁奖礼最受欢迎男歌手的华冠就在四大天王之间来回流动,而刘德华以5次获奖成最大赢家,4次获得金曲金奖的黎明紧随其后。
四大天王同台,以及乱入的梁朝伟。
有人说港乐式微,转折起于2000年前后:张学友和黎明宣布不再领取任何乐坛奖项,王菲为李亚鹏归隐尘世,北上返京结婚生子,不再过问江湖世事;张国荣、梅艳芳、黄霑等港乐巨匠的相继离世…...这连续剧一样的动荡,让人心生隐忧:尔衰之后继者谁?
然而以寡头之势、以垄断之姿畸形发展的香港乐坛,早在开篇就埋下了狂欢终将落幕的伏笔。
在大众的认知里,四大天王的时代,是香港乐坛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们成就传奇,也因为光芒太盛,压缩了新人的成长空间,消解了良序发展应该拥有的诸多可能性。
电影《缝纫机乐队》中的一些情节,表现了一群东北摇滚青年对香港摇滚的追忆和缅怀。
从四大天皇到四大天王,持续三十余年的辉煌之后,香港乐坛跌落至无人可继位的空窗期。
陈奕迅和容祖儿等人虽然快速成长,也有了传唱度颇高且足以傍身的作品,但其实力和影响力终究与天王级相去甚远,更别提带领港乐再上一个台阶。
同样被刘德华奉为歌神的陈奕迅,因为国民度高观众缘好,顶着无冕之王的名号混迹乐坛多年,可和许冠杰、张学友相比,他缺少的不仅是官方奖项的敲章认证。
1999年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现场,陈奕迅以综艺咖的姿态,对张刘黎郭无缝切换的模仿,大概是他歌手生涯中最接近天王的一次。
1999年,陈奕迅搞怪模仿四大天王。
除了造神注定带来的断层,为求生放弃风格、为保量放弃保质等都是港乐落寞的元凶。
1995年的原创歌曲运动,企图以抵制改编歌曲的方式来拓宽本土原创市场,而这一拔苗助长的行为,导致了港乐的高度同质化,90%的流行乐都成了苦情歌。
而比内因更摧枯拉朽的,是身处时代洪流中不可抗拒的外力。作为港式文化中一条重要分支,港乐的沉寂,更多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无奈。
2000年,谢霆锋、陈奕迅同台领奖,获奖歌曲是《活着viva》和《K歌之王》。此后将近二十年,陈奕迅成了香港的“K歌之王”。
半张废纸也能化蝶
黄伟文给谢安琪写的《年度之歌》里有一句“流行是首窝心的歌,突然间说过就过”,大抵可以反映乐迷对港乐落寞的心境。
2019年元旦,香港会展中心如期迎来了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礼。十四年没有出过音乐专辑的古天乐,凭借一首和谢安琪合作的《(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浴室》击败陈奕迅和张敬轩等4人,荣获“我最喜爱的男歌手奖。”
“半首歌王”登台领奖时,也忍不住自嘲:“这个世界有奇迹,我都可以上台领奖!我真的很喜欢唱歌,只不过我不会唱歌。”
不会唱歌的古天乐领奖,似乎是在给粤语歌已死的断言加码。
古仔获得“我最喜爱的男歌手”奖

在港乐落寞的21世纪,谭咏麟叶世荣卸下一身金光,下乡商演堪称走穴大户。
张学友从娱乐版跨界社会版,成为逃犯克星。
刘德华还在专注唱歌和演戏,却因为身体抱恙不得不哭泣退场。
黎明当了爸,忙于拍马震之类的烂片赚奶粉钱,偶尔和年轻人玩玩脸书。
郭富城从亚洲舞王变成了金马影帝,娶了网红,副业是在微博上营销恩爱人设。
谢霆锋那双敢举起吉他砸到粉碎的手,最终也洗掉了激情,囿于厨房与爱人之间…...
最近,阿Sa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她与四大天王的合照。
当然,今时今日的香港,依然还有很多人在坚持做音乐。
有十三年声线不改首首入魂的Kay妈,有一边拍电影一边写歌的麦浚龙,有越唱越红成为师奶杀手的周柏豪,有心无旁骛做实验音乐的梁基爵,也有不走寻常路的独立乐队MLA…...
作为港乐迷,大抵还是有信心喊上一句“华语乐坛未死”。外人的唱衰,在港乐迷心中,或许正是新的开始:浮沉进退都是常态,不是吗?
24年前作曲演唱了《一生所爱》、已经68岁的卢冠廷,今天依然坚持不懈地创作和登台唱歌。面对今时今日香港乐坛的境地,他只说了一句话:改变不了世界,就唱到100岁。
作者 | 笺语
图编 |苏炜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推 荐 阅 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在这些人眼里,天下全是免费的午餐
挤到没人性,你还说一线城市不够大?

【新周刊繁象原创年货推荐】
▽点击下图了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