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超越动物的,不仅是大脑,还有子宫。

月经是一种生殖优势
大家都知道月经的本质是子宫内膜增厚脱落,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的子宫内膜都是会周期性增厚并脱落的,但为什么绝大部分哺乳动物观察不到月经现象呢?这就要讲到上面提到过的显性月经与隐性月经。
人类的子宫内膜是极厚的,几乎冠绝所有物种,这带来一个后果,就是脱落的时候特别惨烈,具体的情状女同胞们都很清楚,我就不描述了,这就叫显性月经。灵长目动物大多也有显性月经,但是量一般都不及人类,蝙蝠、非洲象鼩、非洲刺毛鼠是极少数几种有显性月经的非灵长目动物。
其他的哺乳动物的子宫内膜是比较薄的,虽然它们也会周期性脱落,但是出血现象就不会像人类这样明显,而且残片和血液往往会被子宫自行吸收再利用,因此一般不会有可见的流血现象,这就叫隐性月经。对于某些个体而言,仍然偶尔会有少量血液流出体外,在饲养猪牛羊狗的过程中往往能发现这种现象,但特异的个体只是少数,因此对于物种而言,它们还是只能算隐性月经。
女同胞们可能大多会认为大姨妈是一件非常困扰的事情,但事实上,这是人类的重大生理优势。极厚的子宫内膜意味着子宫得到了最好的保护,怀孕和生产对子宫造成的伤害降到了最低,这其实也就意味着,人类是一种生殖能力极强的物种,因为人类的子宫不易受到伤害,可以反复很多次地利用,从而产生更多的后代。
人类生殖能力很强?这个说法是不是很令你震惊,不要震惊,事实上就是如此,在整个灵长目动物当中,没有任何物种可以承担比人类更多的生育量。并且在所有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中,能够比人类生育更多胎后代的物种也是寥寥无几,猫科犬科在单纯的数量上会有优势,那是因为它们都是多胞胎,单比胎数的话,人类的优势仍然是巨大的。
人类的合理生育周期短至2年,或者说是怀孕时长的两倍,少数天赋异禀的女性甚至能够一年一胎,在以前不避孕的年代,生四到六个孩子的母亲比比皆是,四个可能还不到平均数,生十个以上的也不罕见,而人类女性的生育记录是27胎,69个孩子,67个存活,这位英雄母亲是俄罗斯的瓦伦蒂娜·瓦尔西耶娃。
但人类近亲黑猩猩的生育周期不低于4年,平均达到6-8年,即便雌猩猩无灾无病得以善终,终身也很难产生超过4个后代;大猩猩的生育周期较短一点,但是平均也有3-4年,所以即便他们几乎没有天敌,但种群数量却始终是问题;猕猴可以3年生2胎,看起来不错,但是猩猩的怀孕时间是与人类比较接近的,但猕猴的怀孕时间只有5个月,按比例来看,相当于生育周期是怀孕时长的3倍。
其它非灵长目动物的生育强度其实也远低于大家的想象,经过选育的专门用来繁育的母猪一生能生到12胎左右,牛一辈子也能生10头出头的小牛,但这种生育强度一般会辅以精选母畜、人工授精、幼崽提前断奶甚至使用催情药物等各种措施,上述数量就是极限手段下的极限值了。而普通的猪和牛会低得多,事实上现在繁育都专业化了,一般的猪、牛也很少让它生,猫狗这些大家认为很能生的动物一生极限不超过10胎。当动物这样生育之后,基本上都废掉了,会严重短命,越往后幼崽夭折率也会越高,而这一切还都是在精心饲养的情况下。人却不同了,那些能够生到6个甚至10个孩子的女性,往往都是非常健康而高寿的,只要营养跟得上、护理没问题,人是根本不存在生废了这一说的,因为人类的子宫被厚厚的子宫内膜保护得很好,本就是能够适应极高强度的生育的。
对于野生哺乳动物,人们也往往过高估计它们的生育能力,仅仅因为它们的群体中每年都有雌性发情,人们就误认为它们一年可以生一胎,但事实上,它们可能很多年才能生一胎。你如果常看自然类节目的话,你就会发现,大型食草动物群体里的幼崽数量总是低得可怜,往往连总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比起非洲、中东、南亚那些自由生育的人类族群中的小孩比例少多了。很多动物都是没有更年期的,如果它们的雌性真的每年生育的话,理论上一年内的幼崽数量应该常年保持在成年个体的一半左右。你或许认为它们的幼崽被捕食太多导致了幼崽的少见,那你可以再去任何一个动物园看看任何一种群居饲养的动物,幼崽数量比例照样非常低。
如果真的每头雌性每年都发情的话,那些非领地性食草动物的雄性何至于为了交配权打得你死我活,作为一头比较弱的雄鹿,你只需要让鹿大哥先挑,趁它干活的时候你再去找头丑一点的雌鹿下手就行了,见缝插针机会总是有的嘛,因为成年雌雄的比例理论上必然是接近一比一的。但事实上较弱的鹿、牛、马、羚羊并没有太多机会,因为有些去年甚至前年生育过的雌性是不发情的,实际情况就是僧多粥少,所以往往会出现多名雄性竞逐一名发情雌性的情况,哪怕很多雌性会与多名雄性交配,但还是有一些雄性捞不到任何机会。在生育季,你也会发现大部分适龄雌性事实上是不产仔的,因为它们的身体特别是子宫需要休息,部分雌性可以长期不发情,部分雌性虽然也会发情但是难以受孕。
(人们对大型食草动物的交配机制存在重大误解,以为经过打斗产生的胜者享有一夫多妻,就是男权社会,这是典型的本位主义思维,将人类伦理粗暴套用在动物身上产生的错误解读。事实上,动物的一夫多妻和人类的一夫多妻存在重大本质不同,尤其是食草动物那种表面上的一夫多妻,其垄断程度和垄断时间都是很微不足道的。它们每个发情雌性所经历的雄性数量是不少的,既不能提供资源、也不能暴力控制雌性的食草动物雄性,其实是垄断不了性资源的。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共用张昌宗、赵飞燕和赵合德共用燕赤凤,形式上也是一夫多妻啊,但你绝不能因此认为男宠是她们的主人,因为换得太快了,食草动物也是如此。而且从体力上来讲,一头雄性也很难满足多名雌性的性需求,事实上还能勉强满足,是因为其实大量雌性在某个发情季是不发情的。这个话题我将来会专门来讲,与人类社会早期形态也有很大关系。)
综合看起来,以胎数而不是以个数来论的话,人的生育能力其实高得可怕,在自然生活、坚持劳作的状态下,就可以达到牲畜们养尊处优、克扣幼崽、人工授精加灌食春药才能达到的生育强度。可见,人类征服自然并不仅仅是因为智慧,其实也是因为繁殖力,在大型动物当中或许是无出其右的,而且为了配套,进化出了同样无出其右的大姨妈。
但人类繁殖力的提升本质上还是因为智力带来的生态位的提升,营养和安全是核心因素,就说显性月经这件事情,就不是一般动物负担得起的,它们既承担不了每个月的营养损失,也冒不起血腥招来捕食者的后果,但这些对人类来说,则都是小问题。
按照进化论的一贯套路,我们可以假设,在很久很久以前,灵长目的共祖其实也是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倾向的。当先祖还不会使用棍棒、石头等工具的时候,和其他动物并无显著的区别,经常会挣扎在死亡边缘,谁体现出显性月经基本上就是在找死。但当人类学会使用工具之后,就具有了明显优越的地位,此时那些能来大姨妈的女子因其更强壮的子宫和更高的繁殖能力,能更有效的把食物优势转化为人口优势,就把没有显性月经的姐妹及其后裔淘汰掉了。
渔猎大丰收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繁育周期是由食物的丰歉决定的,当动物由野生转为家养之后,连发情期都延长了,很多甚至可以延长到全年发情。第二,显性月经虽然是重大生殖优势,但却并非是任何物种都可以负担得起的,这可都是蛋白质的净损失,实在是太奢侈了。可见对繁殖这件事情来讲,经济基础的力量的确是决定性的。
大姨妈的周期为何是28天,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的确和月亮有关,但是却不是引力、光照那些虚无缥缈的因素。正确答案是,月亮的周期决定了原始人的食物丰歉周期,特别是肉食的丰歉周期,因为早期获得肉食的方式只有渔猎,而渔猎都高度依赖于月亮。
先说捕鱼的事情。直到今天,沿海渔民出远海的捕鱼的周期都基本上是一个月,无论单次时间长短,上半月出海,下半月回家,农历十五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农历十五及其前后几天必然是鱼最多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每当涨潮的时候,就是鱼儿最活跃的时期。
鱼类的活跃程度与潮水的大小直接正相关,潮水的大小不是说最高潮的水位高低,而是说高潮位和低潮位的差值,学名叫做潮差。每当涨潮和落潮的时候,海水受到搅动,大量埋藏的营养物质翻腾上来,并且水中会含有更多的溶解氧,因此是鱼类最佳的进食时间。望日大潮之时,也是潮差最大的两个时期之一,因此海水的搅动也是非常剧烈的,所以必然也是鱼类非常活跃的时候。
另一个时期是朔日,朔日也是大潮之时,并且在很多地方朔日潮比望日潮还要稍微更大那么一点点,所以农历初一前后鱼类其实也是非常活跃的。对于近海短期捕鱼而言,朔日往往也是丰收日,甚至有人只挑初一和十五两天出海捕鱼,但是人类在朔日能够捕获的鱼几乎一定是赶不上望日的,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月光。
对于远海捕鱼而言,晚上必然是不会休息的,这时候月光就是必须品,如果没有月光,渔民事实上是很难作业的,因为根本看不见,就算离船不远就有大鱼群你也看不见。如果你初一晚上在海上捕鱼,鱼虽然很多,但你完全看不见,这有什么用呢;十五晚上就不同了,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接近水面的鱼群是看得非常清楚的,甚至比白天还清楚,因为白天鱼鳞的反光会被其他强光掩盖掉。
有些人还提到过鱼群喜光的因素,这个因素也是存在的,但是应当比较微弱,因为有趋光的就有避光的,如果某些种类真的十分喜光的话,它就会主要在白天活动了,其实与月光的照耀反而没太大关系。
上面讲的都是海鱼,那么淡水鱼呢,毕竟早期人类并非都居住在海边,也几乎没有能力远海捕鱼。如果是大江大湖的话,其实潮水的因素仍然是存在的,并且比较明显,这个是基本物理规律决定的。有些人认为只有海水有潮汐,而淡水是没有的,这是不正确的,只不过小河小湖往往观察不到而已。
理论上来讲,如果是纯孤立水体,的确不会因月球微小的引力产生明显可见的潮水,就像你用最精密的仪器也测不出盆里的潮水。但大江大湖并不孤立,它们下面连着巨大的地下水系,在淡水资源中,地下水占到了22.4%,江湖沼泽等地表水只占到了0.45%,地下水的些许波动就足以导致上下水体连接处地表水位的明显变化(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水,占到了77.2%)。而且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并不止导致海潮,它们还导致地潮,也就是地球岩石土壤的轻微形变,事实上很多地震就是这么诱发的。另外,大江入海口的潮汐也会引起江河的江潮,往往可以上溯数百公里,虽然江面仍然远远高于海面,但是势能差的变化已足以使水流减缓壅积。
当涨潮时间到来的时候,地下水一方面受引力引动,另一方面,地壳受引力而挤压,像海绵挤水一样将地下水迫入地表,因此大江大湖也能观察到潮汐现象。比如北美的五大湖和中国的长江都有明显可见并且和海潮规律基本一致的潮汐现象,还会有当地人专门挑在涨潮的时候去钓鱼。虽然大多数小河小湖的确观察不到潮水,但那仅仅是因为它们与下面的地下水不直接连通而已,无论是写于镇江的“潮平两岸阔”,还是全国多个叫“潮湖”和“湖潮”,都明白告诉我们,江湖亦有潮汐。所以理所当然的,江湖中的淡水鱼也会受潮汐的影响而体现出周期性活跃的特征。
而且月光对淡水鱼捕捞的影响还会大于海水鱼,因为钓友们都知道,白天从来都不是捕鱼的最好时候,尤其是在夏天。白天白条、小麦穗这些小鱼闹窝子太厉害,鲫鱼和鲤鱼反倒不爱开口吃东西,大鱼往往都是晚上再出来活动,因此钓鱼发烧友都热衷于夜钓。虽然初一和十五前后鱼都不少,而且很多鱼都是畏光的,初一出门的鱼可能反而会略多一点点,但是与上面相同的道理,黑灯瞎火的,原始人怎么操作才能捕到鱼呢?鱼鳞的作用同样也存在,它们的反光作用简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这些在白天毫不起眼的微光,在皎洁的月光下却显得无比醒目。
综上所述,望日前后就成了人类捕鱼的黄金时期,无论是海鱼还是淡水鱼,其实对打猎来说也是如此(打猎的具体情况容我放在下一章再讲),总之,月圆前后就是原始人可以获得最多肉食的时候。这种蛋白质周期是如此强大而持久,因此必然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最有效配合这个自然周期的生理特征就是优势特征,必然在生存竞争中积累显著的优势,而不具备此优势特征的人会在漫长的历史中被逐步淘汰。
那么对女性的生理周期而言,怎样配合才是最有效的呢?有些人可能会说,保暖思淫欲,把排卵期安排在蛋白质高峰就是最有效的,这听起来似乎也有点道理,但是并不正确。最简单的理由就是,男人们都连夜出去打鱼打猎了,女人们和谁啪啪啪呢?而且在彻夜劳累并且饱餐一顿后,最正常的生理反应是赶紧闷头美美地睡上一觉,谁还会有闲工夫做爱呢?吃饱了就犯困,简直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基本规律,不然人们也不会用“饥渴”来形容性欲勃发的状态了。而且,女人可能会因轻度的劳累而产生性欲,但男人在这方面从来都是需要养精蓄锐的,既然交配往往是由雄性而非雌性发动的,那么,一个女人并不劳累而男人十分劳累的时间段,显然不是交配的好时机。
事实上,最佳的配合方式是将经期安排在蛋白质高峰之前一点点,大姨妈的失血会令人虚弱,对营养状况总体不良的原始人而言更是如此,此时没有任何东西比香喷喷的肉更有帮助了。不要只想着你来大姨妈的时候胃口好不好,胃口好不好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此时需不需要营养,而且如果你不吃热的鱼肉的话,多半就只能明天白天起床去摘生冷的果子吃了。在一整个月中,恐怕最需要吃肉的时候就是经期中后期或刚结束那几天了,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因为所有的中医理论都不提倡行经之前进补,那样反而会加大流量。
所以,自然而然的,最佳受孕时间就是朔日前后了,而且这几天的晚上都黑灯瞎火的,男人并没有什么事情好做,满脑子都开始想啪啪啪的事情。但白天是做不了这事的,白天女人还得出门摘果子呢,等着女人摘果子回来,天然就是造人的时刻了。所以,人类的自然天性就是在黑暗中做爱的,有些人喜欢用害羞来进行解释,这是说不通的,害羞并不是天性,而是由习惯在后天养成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所有的动物交配都不害羞。
每次失血之后就能及时吃到肉食的女人,长期来看会更加健康,并且生养更多健康的后代,这个因素看起来比较薄弱,但是却足够坚实。长达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的原始社会,足以将些许微弱的优势放大为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个进化优势不断积累强化,就形成了非常稳定的月经周期,严格与月相相一致,且月满则亏(行经),28天也就成为了人类女性的基因密码。
世间万物有利必有弊,大自然是非常公平的,在给了女人大姨妈这个天大的麻烦同时,也给了女人超厚子宫内膜这个天大的优势。只不过,现代女性生育意愿降低,不愿意再利用这个优势而已。
人类的很多文化遗俗其实都在暗示着月亮、肉食和经期的关系。比如中国古文字“月”通“肉”,现在一般解释为象形文字本来两者就比较相像,写着写着图省事就写成一样的了,这种狗屁解释等于没有解释。事实上,因为月亮和肉食的强相关,两者在原始人的脑海里建立了非常明显的条件反射,我们可以推测人们尤其是儿童对月亮的喜爱,在那个语言文字系统尚不发达的年代,将这两个高度关联的事物用一个字来表达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还有东西方都广泛流传的月圆之夜怀孕对孩子不利的说法,听起来很迷信是不是,其实迷信背后往往都有科学。月圆之夜怀孕说明在该来例假的时候却在排卵,那么该女子的生理周期就倒置了,其实哪里是月圆之夜怀孕对孩子不好,而是能在月圆之夜怀孕的母亲本身身体健康状况就比较差,当然就不可能生出最健康的孩子。
当人类脱离渔猎生活之后,上述因素就消失了,因此人类女性的生理周期就像一条断了缆绳的船,开始随意漂移。一方面是整体平移,是否在月圆之夜行经变得不再重要,因为营养不再与月亮相关;另一方面是周期长短的变化,不再严格按照28天来循环,有的人多几天,有的人少几天,但无论如何,统计中值仍然牢牢地钉在28天这个数字上。有趣的是,中医古籍中大量记载女性生理周期是一个月,但是却极少记载时间变长或变短的情况,因为那时脱离渔猎社会不久,漂移尚且轻微。
现在很多资料称女人是没有发情期的,这是错误的,不过是女权分子为了体现女人的性自主性编造出来的,或者是宗教背景的学者为了强行论证人和动物的不一样。女人当然是有发情期的,而且一个月有两次,有经验的男人都应当明白,以便更好地关爱女性:一次是在排卵期,这是由雌性激素推动的,而且是有利于受孕的发情期;另一次是经期前后,这是由孕激素推动的,但更重要的是由组织器官充血导致的,这显然是不可能怀孕的,并且反倒有可能因不卫生而致病。绝大部分动物并不会有第二个发情期,因为它们只有隐性月经,并不存在充血的问题,人类的第二个发情期显得进化不是太成功,因为这是一个有害无益的发情期。但从进化的角度而言,与一个更强健的子宫相比,一个多余的发情期似乎只能被解释为不得不承担的后果,因为充血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
由于多位读者的建议,本公号将缩短单篇文章篇幅,加快更新频率。本系列分为3篇,分别是:
多生孩子才是王道
男人也有生理周期

回复关键词“性致”可查看本公众号“性致”系列文章合辑。
欲立即阅读全文,请加入知识星球。本公号被和谐内容也可在星球查看,欢迎大家来讨论。
小号你懂的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