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孙锺玲(右)与黄滨在福音大会中献诗。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渴望成长
/孙钟铃
《生命季刊》第11期
编者按:本文为孙锺玲姊妹开始参与“海外基督徒跨世纪聚会”时写的见证。下面是黄滨姊妹、孙锺玲姊妹演奏的圣乐:如鹿渴慕溪水。
这几天来,我在清晨天未亮以前就醒来,无法再入睡,我知道是圣灵在催促我写出这个见证。我要感谢天父藉以参与“海外中国基督徒跨世纪聚会”音乐事奉的呼召,拯救了我面临的信仰危机。我这句话实在是包含了我整个信仰的心路历程,我很想在此与弟兄姊妹们分享。
我相信差不多每位基督徒在信仰上都会经历三个时期:孩童期、青春期与成熟期,我想我也不例外。
我于一九七九年信主,八零年就来到美国留学念音乐。那时先生与我虽然都是穷学生,但每时每刻都沐浴在主恩之中,生活得充充实实、乐乐融融。担保我们来念书的我先生的叔叔一家,对我们百般爱护,并为我们作出基督徒的好榜样。那时我就有机会在教会与芝加哥中国基督徒合唱团参与事奉,我经常有发自内心的感恩,因为我觉得我所信奉的这位神是又真实又慈爱的。这就是我在信仰的孩童时期,得到神无微不至的看顾。
我自小酷爱音乐,来到美国这片学习音乐的沃土,我马上全心投入了我的学习,虽然我的年纪比美国同学们大,但我有更强的学习欲望,我好像想把以前在大陆因文化大革命而失去的时间一口气补回来。可想而知,一个人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不惜放上自己所有的精力时,这种东西无形中就变成了偶像。
当时,我认为古典音乐是由历代最优秀的音乐家所创造的,其深奥之美是我一生也学习不完、一生也享受不尽的,而我在事奉中弹奏的音乐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够得上古典音乐的标准,太幼稚,因此我常常不作准备就去弹,这种轻慢神的态度,实在是得罪神。
我相信我们基督徒如果不及时对付自己的罪,罪会腐蚀我们。由于我慢慢滋长起骄傲的态度,我再也无法很好地与弟兄姊妹们同工,以致于我在音乐上的事奉,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地步。这时我心中又很不平安,觉得自己是被神弃绝了。撒旦魔鬼对一位濒危的基督徒是不会等闲视之的,此时它们像猛兽一样扑来要将我吞灭。回想起在过去几年时间中,我在灵命低潮时,竟然已到了怀疑神的存在的地步。在那段时期里,虽然外人看来我是事业有成,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和承认,但有谁知道我的内心在过着地狱般的生活,心中充满恐惧,唯恐有什么灾祸会临到我家。记得去年年底在我生日之前一晚,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惶恐,第一次向我母亲和先生哭诉。我想转变我的生命,但是我多么无力啊!当场我的母亲为我作了祷告。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一直在为我祷告,还不时送我一些圣经章节和有关文章来念,她由澳洲来此探亲,真是神为我送来了天使。
几个月前,生命季刊同工给我来电,提起让我在“跨世纪聚会”中担任司琴之事,让我很震惊,当时我真想告诉她我还没有准备好。但正因为这一重任当头的催促,使我振作起来认真考虑我的信仰问题。我试着向神承诺:我要把弹奏圣乐看为最重要的事。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多么严肃的承诺。自今年以来,我的双臂相继受伤,各方求医就是医治无效。什么时候我忘我地去练习古典音乐,而使圣乐退居第二位时,我就感到手臂疼痛难忍。用冰冷冻,又用腊热敷,再加上中西医各种疗法,留下被烤焦的皮肤,但都没有什么效果。我一筹莫展,此时我才真正向神献上自己。
我开始认真练习起圣乐来。就在这时,圣灵像鸽子一样降临在我的四周,我被感动得流泪。我这一生第一次领会到圣乐的美和力量,这是需要我用一颗谦卑和安静的心来表达的。由于尝到了与神同在的甜头,钢琴变得很有吸引力。我每天的弹奏变成了我与神亲近的时刻。我以自己一贯练琴求精的态度来练习圣乐,发现其实圣乐是需要化下功夫钻研的。原来神让我受了那么多年的音乐训练,是为了能好好地被祂所用。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我的手臂好转了,现在已经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了,我母亲惊叹说:“这是一个见证呀!”我现在才明白,要献身自己在圣乐的弹奏上,实在是神在我身上的旨意。
神是圣洁的,我只有以纯净、单一的心事奉祂才能得到祂的悦纳。我的决志为我带来了福份,我心中有了平安和喜乐,这种福份不但一生享用不尽,更是得到了天国的盼望。
我现在要说,我渡过了一段艰难的信仰上的青春反叛期,但慈爱的主亲自把我挽回,我现在像是浪子归回父家一样,抱着对父无限的感恩,正在操练自己整装待发,希望我能在将来的事奉道路中,把自己最好的向这位值得我们称颂的天父献上。
孙锺玲 钢琴家,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
=================
如果您是在朋友圈中看到这篇文章,请点击手机屏幕的右上角,然后“查看公共帐号”,点击“关注”即可。
您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回应或评论。“生命季刊公共微信平台牧师团”将为你解答疑惑。
生命季刊微信:cclife2013gmail
生命季刊网页:www.cclifefl.org
击点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看到生命季刊的视频短片及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