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土,《婴幼儿睡眠全书》的作者,一家4口暂居休斯顿,老大4岁多,老二刚出生不久。
这里是育儿资讯,个人感受的分享,点👆 蓝字可订阅我的号,欢迎常来,希望对你有启发。
小土叨叨:延续上一篇的主题,继续说说性情儿(高需求宝宝)。
这篇的作者是小A妈,现居纽约,全职工作半职带娃。小A两岁半,是个典型的高需求娃,在Spirited Child (性情儿)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四个附加特征中占了七个......
养出了熊孩子还是遇上了性情儿?   by 小A妈
我有一个两岁半的女儿,在此就称她为小A吧。在她还在医院的时候,她的哭声就可以震慑整层楼。
护士给别的小孩子洗澡的时候都比较安静,孩子最多稍微哭一下,而她则是从头哭到尾,而且都是那种可以穿透几个房间的哭声。
记得第二天第三天几乎不吃奶的时候她就一直哭一直哭,睡个半个小时不到又继续哭,家里人都认为是因为我没奶了,但是只要她吸,即使不多,奶总是有的。
第二天的晚上新换班来的护士,听说到晚上十点宝宝还是一直哭,我们问她怎么回事,她看了一下不以为然的说是襁褓没有裹好,利索的重新裹了一遍,刚要说,你看不哭了吧,结果哭声又爆发出来,她无奈的直接递给我说,那你继续喂奶吧。
说实话,尽管孕期她异常活跃(胎动一般一天三十几次算正常,七十几次可能是多的吧,我认真记录的话一般都是一百多次,到孕晚期也一直踢我),医院这么闹腾,我也从来没觉得她跟一般的小孩有什么不同。
大概是因为她是第一个孩子,而我对小儿难养也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心里想着,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吧。
说回到她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哭闹,当时医院的母乳指导说她很聪明,她似乎知道这样你的奶才会多。果不其然,从出院开始我就持续涨奶,而她直到肠绞痛开始之前也几乎再也不哭。那个时候,我以为她会是一个特别好带的孩子。
一点也不“好带”
时间快进到她6个月。
当然,经历了肠绞痛、夜醒、厌奶、小睡困难等种种新手妈妈都会碰到的问题,“好带”这一点早就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但也并未觉得她跟其他小孩有多大的不同。
当然,她的运动能力和发声能力一直领先年龄标准,无论何时从面部表情看起来的成熟度都是超过她的实际年龄的。
用奶奶的话说,她也是个开心果,特别爱笑,也希望与人交流,无时无刻不用她的大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在她快六个月时,我们从上海回到四川老家半个月,然后我又带着她去阿布扎比。一个月后,我们去了纽约。自那开始,她的夜觉一落千丈。
最差的时候一个小时醒一次,每次她醒过来我一看表都特别绝望。当然我们把这归咎于频繁变换的生活环境,也不是没有道理。
她真的跟一般小孩子不同!
我第一次真正听说她不一样,是在离开阿布扎比之前跟一个德国小男孩的妈妈聊天。那个德国小男孩比她大一岁左右,也是有名的夜醒娃。
当时他妈妈说,我非常想看着你女儿长大,因为她跟我儿子特别像,very persistent。我问她什么意思,她说very determined,要什么东西得不到决不罢休。我想,这也挺好啊。
而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孩子与孩子之间可能有多大的差别,是在我一个人在纽约,一边带她一边在家工作被逼得快得抑郁症之后。
说实话,在我生孩子前,可以在家工作同时照顾孩子那真的是我求之不得的生活。我一直秉承着孩子一定要自己带的理念,最好带到三岁再送幼儿园,这样非常有利于她的安全感的建立。
而同时可以在家工作,我也不会太枯燥。从西尔斯的书上得知,孩子六个月可以坐了之后就可以一个人玩很久了,觉得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在我一边带她一边工作了两个月后,我几乎崩溃。
主要原因还是夜醒导致我的睡眠不足,因此白天没有办法又被她折磨又工作。我当时觉得我再也不会开心起来了。
那时,我们只是短期留在纽约,租了一个非常小的房子,所以不可能让父母过来帮忙。我们的收入也负担不起保姆。
或者换句话说,那时候我的工资不如保姆高,如果请保姆我还不如把工作辞了,可是我又真的希望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
最后跟老公商量之后,我开始寻找可以让我短时间休息的方式。后来发现在所住的地方一条街左右有一家Y,是美国常见的公益组织,为会员提供健身房、健身课程以及短时间的托儿服务。
我本来也舍不得那么小就把她送幼儿园,短时间(一至两个小时)托儿服务或许正是我需要的。
当然,这个托儿服务很快成了摆设,因小A几乎从来撑不过一小时。但他们同时也提供亲子健身课程,可以带着宝宝去练瑜伽或者其他类似健身课程。
每天我都带她去那些健身课程,可是两三次课之后我就有一个重大的发现!
45分钟的课程时间内,无论我给她带什么玩具或者吃的,她几乎只能安静几分钟,其他时间都是无休止的要我抱,或者爬来爬去让我无法练习!
而其他孩子,无论是比她大还是比她小,基本可以自己玩整个课程,再不济也基本可以消停至少30分钟。
我傻了眼。原来孩子不都是像她这样的!!!
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一个人带她,因为外国的妈妈们都是这样的,我却被她折磨的几乎抑郁,搞得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失败非常无能的妈妈,却忽然发现,可能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她真!的!跟!一!般!小!孩!子!不!同!
我的娃为啥分外执着?
当时我还给她办了一个附近的室内玩耍场地的会员,因为纽约冬天非常冷,而她又正好到了学爬的年龄,每天把她带到那里去玩几个小时,跟其他妈妈聊聊天也是我另一种解脱方式。
说是解脱,也不轻松。
我看到其他同龄的小孩子,
  • 如果是女孩的,要么自己定在一个地方,要么粘在妈妈或者保姆身边,一玩就是好久;
  • 如果是男孩的,基本就是一个人四处玩,只有摔跤了碰了才会找妈妈。
  • 而小A,我总结是兼具男孩和女孩的“缺点”
    一方面跟男孩一样哪里都想去,根本定不下来。
    另一方面又像女孩一样一定要粘着我,从六个月分离焦虑开始几乎就不能离我超过一米的距离。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我满场转,几乎无法停下来。
说到执着,所有的爸妈都说小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是最累的,因为需要你拉着他到处走。
可学爬期的她,我却恨不得让她马上学会走路,因为她认为自己还不会爬,却哪里都想去(其实当时在她面前放个手机或者钥匙,她已经会三下两下就爬过去)。
我必须把她抱到她想去的地方,不然小A一定会一直闹到你帮她为止。除了累得不行以外,并未觉得她有什么不同,直到后来看到学爬期的其他小孩,只会闹一闹,如果爸妈不理他不帮他也就算了。
当然,那个时候我也曾隐隐的想,会不会是因为我太迁就她?
焦灼的入托过程
时间再次快进到她一岁半终于进入day care(为方便起见暂且翻译为日托所吧)。
对于入园的过渡,我必须承认我是准备不足。
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奶奶和保姆都带过她出去玩,另一方面是因为每次跟她提起要去读书了她都一脸兴奋与期待,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像大孩子一样读书了。
我一厢情愿的想着,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焦虑,要跟爸妈分开这一点能不提就不提吧。她那么喜欢跟别的小孩子玩,肯定没问题的。
事与愿违,虽然这里面也可能有老师的因素,这是后话。
第一周,老师告诉我她越来越好,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可是第二周周四的中午,我收到老师的留言,告诉我她一个上午不吃不喝,一直哭闹要妈妈,让我当天去提前将她接走。
我到学校时,她终于哭累睡着,老师带着他们学校的幼儿心理顾问跟我详谈她的情况。他们两个告诉我,她非常strong minded,说好听点是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说难听点就是非常固执。
那是我第一次正视在她六个月时听见的她非常执着的说法。
顾问告诉我在她陪她观察她的时间里发现她非常聪明也非常有主见,也正是因为这个,她知道只要自己一直哭一直哭,就可以把我哭来一样。
在那一刻我几乎就要退缩,已经在脑海里搜索当时看的日托所合同条款,在想如果让她退了会损失多少钱。
但是老师们坚持认为她已经具备上日托所的条件,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跟我在一起,所以他们建议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或者我老公可以陪她上学,每天逐渐缩短陪的时间并逐渐延长她在学校的时间。
几乎所有人听说这个提议都觉得不可行,因为一般的学校都认为,爸妈留下来时间越长,孩子越难分离。
现在回头看,我真的非常感激他们的建议。
记得当时顾问告诉我说,她会没事,但你至少要等到十一月才有可能看到她到学校不哭的那一天。
但事实是,我们提前完成了再次的过渡期,且不到一个月时间,她到学校就不哭了。但是据我所知,他们那一年,应该也就她有这个特殊待遇。
而今年升班,同一个学校不同的老师,有一些同学是相同的,按理说老生应该是不会有太大困难,而她却是无论新生老生中,哭得最厉害的。
开学快一个月了,虽然不哭,但每天早上也是跟猴子一样缠在我身上不肯下来,起床第一句话是不上学,第二句话是我要去Valerie的课(去年的班)。这样小的改变,对于她,却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适应的大变革。
在她的学校,我也得以观察更多与她同龄的小孩。记得有段时间她放学后总是会碰到另外一个小女孩,她们一起在学校的图书室玩,到那个小女孩爸妈要让她回家时,即使她不愿意,在父母把她硬抱起来要走的时候也就是闹一下就算了。
而我则清楚的知道,如果我想用“暴力”在小A不愿意的情况下直接将她抱走,她一定是用尽全身力气挣扎,到我不得不把她放在地上为止。
即使小A爸爸也没有办法在她不愿意的情况下强抱走她,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让她一直哭到肯走为止。
打开新世界大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特别感谢她的日托所让她变得独立(相比之下),也让我重获了自由。尤其要感谢的,是他们的幼教顾问。
每次在我因为她的各种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总是能从她那里得到宽慰和指导。而她也总是告诉我,我女儿各种发展阶段的确快于别的小孩,很多东西在她身上可能会不一样
她给我推荐了一本叫No Bad Kids: Toddler Discipline Without Shame,中文译名好像叫《有边界,才自由:如何养育自信又自律的孩子》。
我从这本书上学到很多,但同时也发现很多招对我女儿并不管用,或者说,即使有帮助,作用也很有限。
但我却在这个作者的博客推荐中找到了一本救命的书,书名叫Raising Your Spirited Child---A guide for parents whose child is more intense, sensitive, perceptive, persistent and energetic,中文译名叫《家有性情儿——如何养育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当初想去找这本书看,是看到persistent和energetic两个词,执着与精力旺盛。
养她到现在,即使不知道spirited child即性情儿这个词,她的体力惊人、执着到底的特点是稍微跟她呆久一点的大人都会发现的特质。
真的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买了这本书,却发现真的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以前,即使我认识到女儿与一般小孩子的不同,但内心深处也总是有顾虑:
  • 是不是因为自己太随和、太迁就?
  • 是不是因为我给她太多自由?
  • 是不是我在睡眠训练上总是无法狠下心来?
直到看到这本书,我才彻底摆脱了自责,真正的开始理解我的女儿,并重新审视以前所看到的各种育儿理念。
包括《有边界,才自由》这本已被美国幼儿教育普遍接受的书在内,大多数的育儿理念都强调孩子的共性,虽然对共性的理解不尽相同。
而Spirited Child这本书却用事实与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有很多孩子天生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他们不是不正常,而是在某些性格特质上比一般小孩更强,而导致现有的主流育儿理念在他们身上并不适用。
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
  1. Progress, not perfection。
    意思是说对于性情儿这样与众不同的孩子的养育,目标是进步而不是追求完美;
  2. they do not cry, they wail。
    他们不会哭泣,而是哀号。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接受了孩子的不同,也接受了自己能力的边界。
更重要的是,因为对孩子全新的理解,制定针对他们的特定改善方式,我可以更平和的心态,和更有针对性的技巧,来面对每天的问题,而孩子行为的改善更是明显。
重新认识你家的性情儿
我很庆幸自己偶遇了这本书,却因为这个理念在国内鲜有人提及而非常沮丧。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跟我以前一样的妈妈,在用尽全力之后还是有着深深的无力感甚至自责;更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因为父母和家人的不理解而被贴上熊孩子的标签,而跟家人的关系进入恶性循环。
我知道,家有性情儿是一件多么艰辛的事情,如果同时还有一堆人告诉你你做得不对做的不好,那真的是连希望都看不到了。
小土补充:借着小A妈的文章,说说书里性情儿的评判参考。我理解上spirited child “性情儿”是中文翻译的一个说法,和我们平常说的高需求宝宝是类似的意思。
1 强烈的情感 
声音洪亮,行为夸张,(性情安静、善于观察的孩子也有可能是性情儿)情感强烈,波动也大,可能上一秒很高兴,很快又翻脸。
2 意志坚定
如果一个想法或行动对他们十分重要,性情儿会“锁定目标”,坚持到底。要想他们改变注意非常困难。
3 敏感性
对轻微的声音、气味、光线、情绪变化做出迅速反映。像是衣服料子不同,可能就拒穿
4 知觉敏锐
很容易被细节吸引,比如去一个地方,不断被路上细微的东西吸引就不肯走了。 
5 适应性
不喜欢变化,无法轻松从一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可能在玩的时候要去洗澡非常费力,但同样,洗完澡再想出来,也非常费力。
上面5种是比较主要的,此外性情儿还可能:
缺乏规律
精力超级旺盛(体力充沛,睡眠少等)
回避新事物
比较容易有情绪
上面说到的这些特性,其实很多孩子也都有,但是性情儿可能程度都会是顶级。
虽然性情是天生的,但是家长如何养育同样会发挥作用,这个主题,就下次再说了
关于这个号
谢谢关注,我是《婴幼儿睡眠全书》作者,新浪微博 @小土大橙子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大宝4岁多,二宝刚出生,四口之家现居休斯顿。 
安睡是最好的礼物,这里是近3年的老号,有丰富睡眠及养娃资讯,我的号和睡眠课帮助很多家长改善了睡眠状况,也期望对你有所启发。
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一起成长的过程,一起加油!
如需联系请发邮件 [email protected]  ,下图是号里关键词,回复可以查询文章
延展阅读
睡眠课用淘宝APP扫上面的二维码(含书附群及答疑)
正如固执的宝宝可能能比较有毅力,坚持目标不会轻易放弃。
一些所谓的“缺点”,如果善加引导,换个角度看,可能反而会变成优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