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君说
早申放榜后,特写君与几位ED/EA顺利上岸的ZoomIner聊了聊。本期主人公是翠鹿芝加哥大学的Murphy。
和很多同学一样,11年级以前,Murphy对升学、专业没有明确方向,甚至他比很多同学还“迟钝”——10年级时对标化之类的毫无概念。
但他坚持了很多事情,练咏春,学法语,做社团;在专业探索方面,热衷于文化和历史的他进行了很多专业调研,最终明确把考古学作为奋斗方向。
全盘规划,选校策略,ZI的老师在这些关键节点上对他的把控和引导十分正确,而peer review让他感受到不同思维碰撞产生的惊喜火花。
申请季,他的文书从“像死人一样”生硬刻板充满力量、气质独特,被Jinbo老师反复“敲打”,他走过了一段挣扎的时光。
他这段还算顺利的幸运升学之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Murphy 芝加哥大学ED录取 考古学

上海某IB学校 SAT 1500,托福 111
咏春拳/历史/文化/法语社社长/喜欢田野调研
Q:特写君
A:Murphy
1.收到ED offer当下记得是什么感觉吗?最先告诉了谁?现在是什么感觉?
那天我像平常一样五点多起床,看到微信UChicago ED群炸了。6点左右,我没有吃早饭,和我妈聊了几句,就一个人躲进房间里查邮件。我一点开就看到页面上有一个flash乱晃的congrats,等它冷静下来,我才反应过来。我先是“哦”了一声,然后把我房间的桌子拍得震天响。
我冲出房间喊我妈,她看到我叫的那么大声,还以为家里着火了。我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她非常开心,激动得哭了出来。当时就是我笑着,我妈抱着我哭,一个哭一个笑,场面一度十分好笑。
现在想想还是很开心和激动,毕竟是一下就被梦校录取了。
2.大家都很好奇写芝大的supp是一种什么体验?
整个写文书的过程,是申请季最让我感慨的。
说说creative writing的部分。在暑假的时候,我的ED选校其实还没完全敲定,但听说芝大的文书很有意思,我就专门去看了看,然后我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题,就是“当你航行在十三世纪的海上,突然从地球边缘掉了下去…”
我的第一个想法在暑假就诞生了。一开始想的是,我掉下去变成了一个化石,然后被当时的人挖了出来,各种检查,然后导出这个13世纪从地球边缘掉下去的历史事实。
但是这个idea被劲波无情的抹杀了……他认为这个东西不能体现我的专业水平,而且内含的信息基本上在google或百度几秒钟就可以搜出来的,没有我独特的或者只有深入钻研的人才能知道的东西。否定了这个idea之后他又不断的QCS(注:ZI黑话-question,comment,suggestion)我,说实话,我当时有点不服。
我不服气,因为我觉得我把这个写出来简直无敌了,“我作为化石被挖出来”简直太新颖了。但我也考虑到劲波说的有道理,这点东西写出来观感是普通的。我就回炉重造了。这是第一次被“推翻”。
“重来”,其实我还是按照写小说的路子走的。第二个idea是我掉下去了以后,变成了一个可以操纵历史进程的人之类的,立意也改换了一下。
当时我和劲波老师意见不太统一,我也寻求了其他的一些帮助,兼听则明嘛。我找了同学,学校的年级组长,以及一位芝大的学姐帮忙看我的文书。学姐给我的反馈是,文章的立意还是要往深里挖。(但有一个问题,学姐学的是哲学,我没怎么学过哲学,这个东西我不太会写)
当时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重新倒回去写我的历史的爱好,往深了写,一条是继续在“穿越小说”的道路上前进,立意再仔细思考,因为时间比较紧迫,而走深了我可能写不出来,就还是继续深耕在了“穿越小说”上。
3.你觉得ZoomIn在你的申请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
ZoomIn对我的帮助挺多的。
首先要说,我在进ZoomIn之前,对升学唯一有的一点概念就是“申请要找个‘中介’”,和很多同学不一样,我对整个流程的东西没什么了解,比如什么ED/EA我都搞不懂,甚至我都不知道标化什么的,10年级的时候大家说要考托福,我就去考了个托福,11年级大家的考SAT,我就去考了SAT,当然后来考了几次我才知道这个是怎么回事到底有什么用。
(嗯?你初中高中都在国际学校,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的想法是觉得这种东西,只要问问别人就知道了,所以我花了比较多时间在学业上,课外的活动上,而且10年级的时候总归觉得申请很远的。就很懵。不过11年级SAT加上来了就明白清晰很多了。
所以我一来ZoomIn,老师帮我冷静仔细的分析了一波,看了我当时的条件,跟我讲了申请策略等等整个大的规划,我当时就觉得“哇,厉害!真的专业!”就很快的跟我爸妈说,我觉得ZoomIn很不错,就立刻签约了。
后来预估分出来的时候,ZoomIn又帮我整理了一次,根据标化/预估分/活动等深入规划,在申请季开始的前夕,给了我专业而明确的方向。
还有就是选校策略上。本来我自己的想法是ED I Upenn,后来又觉得哥大不错。我跟芝大第一次来电,是在暑假文书培训的时候的时候。ZoomIn去年进入芝大的学长Winson在workshop的时候当助教,我和他聊得挺投缘的,发现:哇,芝大有很多有创意的有思考力的有意思的人。芝大一跃成为我最喜欢的大学。
当时我自己的计划是把这所我最喜欢的大学放在ED II,哥大放在ED I,这样两个学校我都能申一下。但是老师给了我不同的建议:如果你真的非常喜欢芝加哥大学,为什么不在ED I 就申请它?逻辑很简单,ED II的录取席位没有ED I多,而申请的人变多了,其中一部分还是ED I没有录取到其他同等或名气更大的学校的“大牛”,ED II的竞争相对来说激烈得多。
这一步挺关键的,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固执己见ED I哥大,现在被采访的可能就不是我了。
选校策略给我的启发就是:好吃的东西不能放到最后吃,否则你不知道最后这个好东西还在不在。如果坚定了一个方向,就向着目标直接前进。如果ED I选了一个不是那么喜欢的学校,很容易变成“我后面再努力吧”的心态,写文书也不会全力以赴,那样写出来的东西招生官一定是看得出来的。
当然ZoomIn给我最大帮助还是文书方面,这种“授人以渔”教我怎么钓鱼的方法是非常好的。通过文书培训和一系列跟进辅导,提升我写文书的技术,peer review的技术。搞到现在,有同学拿他们的文书来咨询我的时候,我QCS他们,感觉自己像半个劲波。
总之,我觉得ZoomIn的QCS模式是非常有道理的,对我帮助很大。因为它确实帮助了我往深里挖掘思考,而且是我自己在挖,认识自己,最后挖出来的东西就很清楚,我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过程也是别人不能代劳的。
△ Murphy在ZI workshop上
4.回首过去两年半的高中,有什么觉得是自己做的特别好的?有什么是不幸踩到坑的?
其实我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还挺幸运的,“弯路”走得并不多,算得上弯路的可能是我标化上花了非常多时间,但总体是一些非常好的契机让我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讲到契机,有这么几点:
第一是坚持练咏春。我从12岁开始练咏春,即使高二的时候很忙很累都没有放弃。正因为有这样坚持,在申请季中我才百折不挠。而且对于这个坚持长久的爱好,我有很深体会和感悟,在很多学校的文书里我都反复写到这段经历和想法。
△ Murphy练咏春
第二想讲讲学校里的社团活动。和很多人一样,我10年级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所以出于兴趣,我加入了法语、计算机、桌游、自行车、公益社还有社团部等等N个社团。后来突然发现忙不过来,就及时调整了一下,落脚点放在了法语、桌游和社团部三个。这是我体验过后最感兴趣三个活动。
其中法语社是我初中的时候二外就学的法语,有基础,又特别喜欢法国悠久又与时俱进的历史文化,所以最后一年,我在法国文化社当上了社长,这是体现我领导力很重要的一个活动。
这里面我想讲就是,从我的经历来看,你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真的想去做的活动,并且最好是你想做,有能力做,而且能当社长的地方,因为这样你才可以真正参与并负责这个活动。
为什么会选择“考古”这样“冷门”的专业呢?
如果你跑过去问初中的我,要是我回答你我想以后当考古学家,那你肯定找错人了。
考古专业是我10年级末11年级初,经过一系列自我审视之后确定的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某一天我在外面散步,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丽,觉得以后一定要从事在外面到处跑,尤其是在自然中工作的职业。以及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历史,10年级的时候我曾经想要学历史学,也因此自学了一些历史理论,发现纯学术研究我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喜欢历史,想在自然中工作,顺理成章的,那不就是考古吗?
开始系统性的学习考古,是从11年级开始的。我上了一些网课,读入门书籍,并且在11年级的寒假自学了考古的系统知识。11年级下学期我开始给人做讲座,后来规模越做越大,最后受邀到我们学校的读书节讲座。
△ Murphy在读书节上讲座,图源:公众号贰拾陆度
在我很喜欢的电影《编舟记》里有一句话:如果年轻的时候能找到真正想做的东西,那真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我觉得这种找到兴趣和真正热爱的东西,真是非常幸运的。
不幸踩得“坑”大概是在标化上花了太多时间。我考了很多次SAT。ED录取后,我发现我们学校拿到offer的1480-1520这个分数段的同学比较多。即使标化不是顶尖的同学,如果有自己的特色,也能非常突出。标化决定论是很“蠢”的。
所以后来想想,自己当时过于注重标化了。其实可以花更多在别的东西上,比如自学专业知识或投入社团活动。标化说到底最后只是一个指标。
5.提前上岸了,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有什么对还在申请季的同学们说的?
ED上岸以后,我没有多么放飞。芝大非常看中人的持续学习能力。所以我ED录取了以后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继续在学校里面好好上课,好好参与课堂讨论,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不用再花时间在RD的文书上面,可以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打算的话,我还是要继续深化我的爱好。我之前看的考古学的东西都是中文的,国外的考古学还是有挺大区别,比较注重发掘技术和时代背景。美国的考古学特别侧重在人类学方向的考古发掘。我还要往这个方向继续了解。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
想对还在申请同学说(也是我一直说的):说白了,这只是个本科申请。它不能决定你从此一蹶不振或平步青云。学习是一辈子的。不管现在申请结果如何,你都要继续向前进。
对我来说,能进芝加哥大学是非常幸运的,但不意味着我的人生就“开挂”了,还是要脚踏实地迎接今后的更多挑战。
摆正心态,这只是人生中无数发生的事情中的一件。

更多美本申请问题,扫码添加特写酱咨询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