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将尽,岁月凋零。近日整理了一下2018读过的书,愈发觉得买的书比看的书多很多,书中的世界比自己的经历有趣很多,便越是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才疏学浅。
惭愧之下,公众号也自8月开号以来迟迟没有更新,总怕误导读者,贻笑大方。
关于看书,倒是收集到了两个很有帮助的方法论:1.对于很多难以一口气读完的书本,不妨分章节定量读完,这样可以保证规划执行的进度与效率。2.如果不设身处地地将自己投入作者的环境,或者只是阅读书的内容而非进行思考,那便是学而不思则罔了。认识的无数大牛都或正面或侧面地告诉了我独立思考和辩证思考的重要性,所谓知行合一。
总之,近日去南方旅行,遇到了有意思的事和有意思的人。陈案码字,只觉笔力锋芒大不如前,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古人诚不欺我。同理,看过得书,如果没有复盘和笔记,时间一过,便觉得文章内容,陌生不已。
周航在《重新理解创业》中提到,他发现马云带出来的人都特别重视复盘和思考,很多时候的复盘甚至都是当天当时讨论决断,当晚次日立刻改造。
这叫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于是,很主观的复盘和推荐我在2018的阅读,与君分享:
历史与感悟:
《蒋介石与近代中国》
关于蒋公的书有很多,但相对中立客观的略少。最近很爱读美国人写的历史,兼具故事性与客观性。这本书大量引用蒋的日记,其实可以发现蒋是一个特别挣扎、正统、思辨的人。那个时代也需要这样一个人来活跃于历史舞台上吧。而时代的潮流和个人的性格,也让他走上了他终将走上的道路。
关于蒋宋之间的感情,说利益关系也好说政治联姻也罢,但是一个细节:西安事变后宋美龄第一时间赶到古城,与身陷囹圄的蒋说,“不论发生何事,我自与你同在。若你不幸身亡,我绝不苟活。”虽然时过境迁,人物的心境与所处的环境终会将其改变,但在那一刻,书中的蒋与书外的我都对这位宋家小姐的勇气与决心大为感动。
可能那时的蒋真的会想,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了吧。
关于蒋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国共逐鹿东北,苏联百般阻挠,美国盟友表面功夫要做足,导致国军延误战机,最终经历抗战和美军训练的大批美械师被困东北,被共军围剿收割。其实当时多次,蒋是动了东北撤军的念头的,如果那个时候能把东北主力撤下来,如果没有把手头上最后几个精锐师投入北方,如果即时把卫立煌撤职查办……
不过历史的最大魅力,就是没有如果。
以及关于做事必留后手:抗战之后蒋就开始布局台湾,以防有朝一日需要在宝岛度日。几年的布局让台湾可以由当时相对独立的财政、土地、治安(当然包括镇压与白色恐怖),也让国民政府可以在台湾快速度过苟延残喘的日子,开启一轮看上去特别共产主义的土改。
当然土改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大家都是外来户,碰到的也都不是自己的蛋糕罢了。
《日本帝国的衰亡》
1971年普利策奖得主,威斯康星老乡约翰托兰的成名作。以大量史料为基础,从各个维度分析了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与战争。其中有二二六的热血、日美交恶的渊源、珍珠港的澎湃、日本海军的挣扎与奋勇、日本天皇的孤独、原子弹的绝望、面对战败的无力等等等等。
其中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依然是历史在无数个可能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天平:
“不管如何,美国犯了一次严重错误,使他在未来几十年中必定要付出巨大代价......很明显,莫斯科将站稳脚跟,日本人也将急于做出几乎任何让步以避免与一个面临失败的盟国一起去打一场绝望的战争。如果那时仍没有达成协议,美国也能取得宝贵时间,向菲律宾派出更大数量的轰炸机和增援部队以巩固该地。也不会有珍珠港的崩溃。那些导致十二月七日灾难的一系列难于置信的机会和偶合也不大有可能得到重复。”
当然还有故事把握时代脉搏的思考:
一个幅员广大,资源丰富,用不到担心遭他人进攻的大国,怎么能理解一个几乎无自然资源,且时刻有受恶邻苏联进攻危险的、拥挤不堪的岛国的处境呢?另外,美国本身对形成仇恨和不信任气氛也有责任,它排斥日本向美国移民,和在实际上扯起民族和肤色偏见的旗帜,使本性骄傲的日本人理所当然地感到愤怒。”
关于解放与被解放,除惨绝人寰的中国外,那些其他政客对“大东亚共荣”与白人老爷的思考:
“受到“大东亚共荣圈”鼓舞的亚洲政客有一大把。这要怪还得怪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威尔逊总统唤起了亚洲国家的民族自觉,但西方列强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不肯平等地对待亚洲人民......丘吉尔很快就浇灭了亚洲的希望......很多殖民地人民更怨恨英国人......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家认为这是一个解放和独立的好机会。尽管在日本的扶植下,他们只能做傀儡,但他们觉得,傀儡的地位比奴隶的地位更高一些。
《中国1945
依然是美国人的思路,讲1945年前后中美不同势力的角逐,蒋和史迪威真正的矛盾源自何处?美国曾有哪些机会接触延安?对重庆失望透顶的记者们是怎样看待周和毛的?如果历史重演,还会有对司徒雷登的驱逐吗?
所有的偶然也都是必然。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留下看客的叹息与迷离。
其他书目:《宋氏家族》
====================================================
创业与事业:
How Google Works
前谷歌CEO和产品官的力著,伴随了谷歌全速发展和创新(地图、Gmail、Earth、Ads等)革命性产品的思考维度。虽然我在另一篇文章里把贵司的食堂吐槽的体无完肤,但是对smart Creative的理解和谷歌开放创新文化的敬仰是在下一直佩服的。
书中系统的分享了谷歌对文化、战略、人才、决策、沟通、创新的思考。因为作者来自谷歌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的信息维度与决策逻辑也不是外部人士雾里看花能够理解的。虽然收了很久才开始阅读,但是可以说是自己2018看的最棒的商务管理类书籍了。
一些书摘:
关于决策:If you want to change people`s behavior, you need to touch their hearts, not just win the argument.”(如果想要改变人们的主张,你需要感触他们的内心,而不是仅仅赢得辩论。)
关于人才:Many People, when considering a job, are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ir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 company`s track record, the industry, and compensation. Further down that list, probably somewhere between “Length of commute” and” quality of coffee in the kitchen,” comes culture. Smart Creatives, though place culture at the top of the list. To be effective, they need to CARE about the place they work.”(很多人在考虑工作的时候,优先考虑他们的职责与职能、公司的历史、行业与薪水,在这之后,可能还有上下班的交通拥堵与办公室咖啡的质量,其次才是公司文化。Smart Creative则会把公司的文化优先考录,因为他们真正关心他们工作的地方
关于文化:Culture stems from founders, but it is best reflected in the trusted team the founder from to launch their venture. So ask that team, What do we care about? What do we believe? Who do we want to be? How do we want our company to act and make a decision? …… The difference, though, between successful companies and unsuccessful ones is whether employees believe the words.” (公司文化自创始人而来,但最终反映在创始人组建的团队中来。因此可以问问团队的成员,他们关心什么?他们相信什么?他们想要成为什么?他们希望公司如何运行和决策?……成功公司和非成功公司的显著区别就是员工是否真正相信公司的诺言。)
《重新理解创业》
易到创始人周航对创业的再理解和思考。从易到率先进军共享汽车行业开天下之先,到千车大战中因为对估值、资本、竞争的理解不同而败下阵来,再到卖身乐视的“起死回生”,再到违背初心被动“生态化反”,以致于出走易到重新思考和定位创业的本质。
这个年头,能够正视自己失败并扒开血淋漓的伤口细数失败往事的走心创业者屈指可数,而易到曾经所在的风口与自带流量的乐视收并购也显得格外引人关注。毕竟是见过大钱打过大仗的人,思考维度与理念显然比路边地摊和飞机场报刊亭那些不走心或者喊口号的作者有格局上的不同。
一些特别实诚但是咋一听可能没什么感觉的感悟:
“使命要大 战略要小 围绕初心坚持减法。“
“用户第一,产品围绕用户需求为导向。“
” 问题驱动(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不是概念驱动。“
” 最好的营销是口碑营销,而口碑营销的基础是优秀的产品。“
《万科局中局》
几经周折峰回路转,复盘门口的野蛮人的故事。作者中性客观、笔力犀利不失温情,且查阅大量一手二手资料,客观全面描写了利益各方的心态与博弈。完爆各大论坛商战小说几十条街。
其他书目:《YC创业营》《爆品手记》《埃隆马斯克传记》《腾讯传》
====================================================
文学与生活:
《刀锋》
毛姆的代表作,讲述一个男人不断找寻自己的故事,也以笔下文字记录了一战二战之间的几幅有趣肖像:掮客、资本家、大小姐、军士、矿工、神父、农妇、情人、隐士、管家、警察、荡妇……阅人无数,下笔方能如此有神。明年一定要看他另一个找寻自己的故事,《月亮与六便士》。
故事的最后每主角都得其所想,每个人都成为了可能更好的自己。找寻自己的人,早早的找到了自己。可能是近日与主角有些共鸣吧,所以并不觉得他放弃一切的生活匪夷所思,反而心有戚戚然。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理想主义者:我只是认为我们把理想放错了地方,我认为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是自我的完善。
《三体》
已经脱离科幻小说的范畴进入到文学巨著的史诗,可能我还没有那么深的感悟,但是听矮大紧老师点评江山,不得不佩服大刘冷厉的笔法和精彩的布局。希望他可以继续“给时光与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几个书摘:
死亡是一座永恒的灯塔,不管你驶向何方,最终都会朝它转向。一切都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自以为历尽沧桑 其实刚蹒跚学步 自以为掌握了竞争的秘密其实远没有竞争的资格。”
 “有时下夜班,仰望星空,觉得群星就像发光的沙漠,我自己就是一个被丢弃在沙漠上的可怜的孩子……我有那种感觉: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的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一只蚂蚁。这想法让我的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于泰山;有时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得一提。反正日子就在这种奇怪的感觉中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人就老了……”
其他书目:《异乡人》《感谢生活》《无梦之境》《赠我一杯烈酒》《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需重温)
====================================================
文章的最后,写下2019的书单,其实很多书早早打开,或者久仰大名,只是凡事庸碌,思维不畅,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里领略书中精髓、畅游作者的理想与精神世界。
总之Flag 立下了,也欢迎读者小伙伴推荐分享读书体会。
2019书单:
《原则》
Writing Without Bullshit
Bad Blood
《All in
《The Airbnb Story》
《乔布斯传》
《成为史蒂夫乔布斯》
《稀缺》
《自控力》
《秒速五厘米》
《万历十五年》
《永别了武器》
《月亮与六便士》
《刺杀骑士团长》
《革命时期的爱情》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