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学教育创始人兼CEO栗浩洋毕生的创业愿望就是“革中国教育的命”。而十年前的“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因材施教”,一直像钉子一样刻在他的脑海。19岁洞悉中国教育种种弊端,然后自己总结方法论。29岁抨击中国教育不公,并立志用流水线的方法改造中国教育体制。39岁终于凭借人工智能对中国教育进行革命。他说,看到人工智能的时候,你会坚信这就是未来的方向。
十年前的一天,近而立之年的栗浩洋在教育部的会议上侃侃而谈。彼时,他创立的教育公司正席卷全国,年纪轻轻的他也被聘为教育部的专家顾问,鹏程万里。那时,凭借出色的口才和独特的观点,栗浩洋的演讲深受喜爱。
然而这一次,他提出的“将教师打造成教育流水线上的工人,用标准化整合中国教育”观点换来的,却是台下的窃窃私语和坐立难安:在这个尊师重道的国度,这样的观点显然过于犀利。更有在教育领域沉浸几十年的资深教师拍案而起:“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怎么能说他是流水线上技术工人呢?你们做的这个事情从头到尾都是错误的,中国几千年来讲教育怎么讲?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因材施教12个字,哪一个是标准化?”
话音落地,掌声如潮。栗浩洋人生第一次被鼓倒掌,面对在座数百位领导和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场面异常尴尬。
然而他很快镇定下来,“您是教育部制定中国教育政策的专家,但是这二三十年你们做得怎么样呢?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但是中国的教育公平吗?贵州最穷安顺地区的乡镇教育跟北京怎么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面对逐渐沉默的人群,栗浩洋继续阐述他的理念,“别说北京和贵州的教育质量对比,人大附中和北京民工子弟小学的教育质量相差多少?为什么大家挤破头也要进重点?难道那些普通学校的孩子家长不是中国人吗?难道生在贵州的孩子不是中国人吗?为什么他们没有权利去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呢?”
“我们虽然是标准化的,但是我们是用全球最顶尖的数百位专家去打造最高质量的课程,可以让三四五六线甚至七线乡里面孩子学习全球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远远好于所谓千人千面的老师,你能控制住全国教师的质量吗?你连北京教师的质量都控制不好!这么失败的教育情况,我们真正给中国的教育和孩子带来了希望。”
现场再次掌声雷动,这一次是为栗浩洋喝彩。
但是“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这12个字,一直像钉子一样刻在栗浩洋的脑海。十年之后,他再次投身教育。
这一次,他发现了同时保持标准化流程和定制型学习的核心:AI。通过与发明Siri的斯坦福大学SRI实验室合作,借助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和自适应学习,他坚信教育这个传统的行业可以达到定制化与标准化的双突破。
用人工智能完成他心中盘踞十年的夙愿。
机会与革命
栗浩洋创立的乂学教育,是全球唯一一家集内容、分发和服务为一体的教育公司。中小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接受顶级名师的个性化辅导。
此前,中国的教育一直受制于地域和师资:不兴办学校就无法在当地招生;杰出的老师需要近三十年的沉浸成熟。这导致优质教育极其稀缺,一线城市辅导学校的费用动辄数十万人民币,还需要大量的人情往来和通宵达旦的排队,堪称一席难求。
2014年乂学教育的成立,目的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提供解决方案,实现教学线上化,并有效地解决地域性的问题。AI代替特级教师的一对一授课,并通过自适应学习实现比线下老师都了解学生。
那个时候,人工智能方兴未艾,远不像今日烈火烹油,栗浩洋究竟看到了什么机会?
首先,AI的普世智能只有6岁,但细分领域尽显突破性的成长。如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亚马逊的仓储机器人等单点突破取得的进步。
其次,AI一定要能在容错率比较高的领域商业运作。今日头条的容错率可以高达40%。但在汽车领域百万分之一的出错率就会导致上万人死亡。介于二者之间的教育有5%的容错率,人工智能可以扎实落地。
最后,人工智能的应用一定要找到距离钱比较近的行业。大部分AI在当时只是实验室产品,或商业模式仍需探索,距离收入爆发还有一段距离。健康现金流的教育领域是人工智能应用不多的行业。
洞察机会后,栗浩洋在不断试错过程中进一步为乂学教育找到精准定位:AI+教育,细分领域的单点突破+较高的容错率+健康的现金流。
为实现心中的梦想,深知国内人工智能研发稀缺的乂学教育借力外援与美国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简称SRI)展开深度合作。SRI堪称美国的“黑科技大本营”,开发的产品覆盖诸多黑科技领域,如SIRI、可穿戴外骨骼、智能客服、无人车、情绪侦测和反馈、间谍机器人、GPS、高清电视、B超等。
2017年6月,经过数十个月的研究合作,乂学-SRI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选择与SRI合作,栗浩洋的思考有理有据:“对于K12(美国对基础教育的统称)而言,SRI强悍的科技可谓一场革命,其核心理念就是摒弃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病,实现个性化和针对性教学。传统教育机构让学生把所有的知识点全学一遍。这好比到了医院说我胃疼,医生检查出了你是胃溃疡,但让你把药房里的100种药全部吃一遍。”
因此,传统的中国教育需要革命。这场革命乂学三步走:
革命的第一步,是在知识点全部推进的前提下,进行点对点的针对性学习,学习效率提升10倍。“这就好比谷歌的AlphaGo,把历史上的3000多万盘棋谱吸收消化完成。然后它的每走一步都类比这3000万盘棋局,然后再根据一定的算法,提升正确下棋的概率。”
革命的第二步,是系统通过学生画像和内容测写智能化侦测学生的水平,为学生量身打造与众不同的教学体系。“过去一个孩子如果初一、初二都不及格,到了初三会让他留级。但用了乂学的智能体系,我们会让这个学生把之前的内容学完,再学习初三的知识。这时,他已经信心满满、基础扎实。很多小孩子被放弃是因为教育者的懒惰,没有追根溯源地量身打造教育体系。”
革命的第三步,引擎还会自动校正每个题的难度系数标签。智能体系里每个题有100多个标签,机器的深度学习,会不断的改变每个题的标签和每个用户的学习路径。
目前,乂学教育月销售额近1000万,学生三个月平均提分超过10分,栗浩洋初步验证了人工智能的力量。乂学教育也于2017年3月15日宣布,获得由国科嘉和、景林资本和新东方教育集团1.2亿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疯狂”与“超越”
了解栗浩洋创业经历的人,对他的第一评价往往是疯狂,知名自媒体人金错刀曾梳理过栗浩洋数次创业的不凡旅程:
21岁挣到第一个500万,大规模扩张下企业巨亏,外借60%利息的高利贷。
25岁身价千万后毅然离职,从5000月薪的销售干起。挤公交车住如家。
27岁执掌教育公司,在全国近4万家教育机构10年死掉80%的基础上,从教育领域的第4万名干到第一名,并且在全国1000多城市开辟了2700多家学校,目前市值80亿人民币。 
37岁第四次创业,投身竞争激烈的社交领域。所创公司朋友印象一年内估值从6000万到13亿。被腾讯先后封杀6次后接到软银中国的投资。
年近不惑,为了心中萦绕近10年的“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因材施教”,他创办乂学教育,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大脑来代替最资深的老师进行教学,创造了据说当时创业史上最大的3100万人民币种子轮。
疯狂的背后,隐藏的是创业路上20余年风雨兼程的扎实积累。在这样一个选择再出发的时间节点,栗浩洋与Xtecher分享了他独特的创业心经。他说“想一件事要想的很明白,并一定要总结出成型的方法论”才会行动。
不踩风口。任何一个风口都会在短期内消失,我比较喜欢做长久的事,教育就是一个很长久的行业。做朋友印象的时候社交产业也就五年一个周期,我就在想如何做一个百年的社交软件。甚至我会花几年的时间去想这个事情,直到想通了才开始。
组建超豪华的团队。这个团队未来会覆盖很多你想要做的事请。我比较善于组建这样的团队和寻找出色的合作伙伴。要打江山,就要把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全配齐。比如我们现在的团队,有一个首席学习官(CLO),他不但是一个特级教师,而且他所主编的教科书卖到2000多万册,他有非常扎实研发经验。常规上讲,特级教师会讲课,但他不会培训老师和研发。而且他只能教好学生,他教不了差学生。怎么样去挖这样的人才其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就像我们找到SRI一样。
对产品痴迷。为了把这个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你要非常疯狂。我现在在公司只管战略和研发,做乂学的时候我是亲自带队研发的。我们把知识点拆成纳米级,非常高效地学习知识点。比如,你可能做1000个阅读题才有一个比拟题,这类题出现比较少,如果你不会,肯定会做错。如我发现比拟这个知识点不会,我一下子连续给你做二十几道,你永生不会忘,这道比拟题的正确做法,因为你已经形成了惯性。我们已经颠覆了过去线性学习模式,和全面推进模式,去点状地精准打击。我们的核心打法就是该炸的地方我扔三个炸弹,而不是整个湾区扔300个炸弹,可能都没有炸死你想炸的人。
持续的投入,得到投资回报。他过去总是被投资人拒绝,但现在却被追着跑,最关键的原因是“产品够尖锐,能够一针捅破天。”创业多年,栗浩洋始终认为“深”这个字是致胜的法宝,任何两个人之间如果一个人要取胜,一定是赢家的深度超过另外一人,你表面的雕虫小技只可能胜在一时,但绝不是制胜的法宝。 
现在很多创业者很少深入地去做竞品的分析,三五十家远远不够。但是你能做到100家甚至200家的深度分析,你产品的深度是难以超越的,这才是你超过对手的时候。
现实与思考
才思敏捷的栗浩洋讲起话来总是激情澎湃。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他都显得特立独行,但张弛有度。坚持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的他,始终不肯放弃梦想,这就像他疯狂的个性,不疯魔不成活。
生活中,他是业余的心理学专家,大二伪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并重构了自己的需求理论模型;也是高颜值爱好者,狂热的衬衫控,收集500多件不同式样衬衫甚至不惜要在自己脸上动刀整容。他尝试过自杀体验,他最想干的事情是去监狱蹲两个月。 

生活中的栗浩洋,不疯魔不成活
Xtecher问栗浩洋,你有没有觉得像一个轮回一样,19岁的时候感觉中国教育有种种弊端,然后自己总结方法论。29岁抨击中国教育不公平,并立志用流水线的方法改造中国教育体制。到了现在39岁,终于凭借人工智能对中国教育进行革命?
栗浩洋说,这其实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过程。“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这三个词在他脑子里印象特别深。
传统教育不可能实现。过去一对一的教学说是个性化教育,但是由于老师质量非常差,他没有办法去进行。就像一个新司机,只能被他带着你乱兜圈子。老教师资源太有限了,没有办法对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授课。
中国的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国情,但真的就没有一个办法能够让学生在享受卓越教育的同时得到量身定制的培养吗?
他说,“当看到人工智能的时候,你就会坚信这是未来的方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