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知乎热榜
(12.31 - 1.6)
「知乎热榜」汇集了当下知乎上和网络中最热门的内容。戳小程序一键查看:
1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经纬
疑似因与导师陆琰君不合跳楼自尽?
热榜曝光次数 4,935,935
陆经纬父母发布的材料显示,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经纬几乎每年 365 天、没有节假日、无偿为导师陆琰君工作,其中绝大部分工作与学业无关,仅仅是为即将退休的陆琰君博取名利;因导师影响,陆经纬无法考博,提出放弃读博后,遭到导师中伤,并威胁无法硕士毕业。
陆经纬生前通过微信留给导师陆琰君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去跳楼了,学院章小清教授会找你谈的」,随后自杀。而同济大学校方至今没有积极回应。
该类事件屡次发生,是否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知友:王瑞恩(3600+ 赞同,法律话题优秀回答者)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美国法律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经常从合同法的角度来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教授提供授课与指导的服务,以及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务,视为双方基于合同的义务。
而根据 2016 年美国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NLRB)的一项裁决,私立学校的研究生和学校之间可被认为成立劳动合同关系,私立大学研究生属于学校的「雇员」,受到劳动法保护。(Columbia University, 364 NLRB No. 90 (2016))。
在中国,导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还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仍然存在模糊之处。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中,法院认为高等院校和学生之间在学籍管理学位授予方面存在「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如果将研究生导师视为履行学位授予职权的工作人员,似乎可以视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但本起事件中,按照陆经纬家属所述,导师陆琰君要求陆经纬承担大量和获取学位无关的工作,频繁占用学生节假日的事件完成自己布置的工作,甚至阻挠陆经纬完成自己的课业。
这种超越学位授予相关职权的行为,似乎有着雇佣的意味。然而,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并不参与调节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也无法据此主张劳动者的权利。
各位,或许你也有过被导师深夜微信布置任务、给导师跑腿干私活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导师是你的什么人,彼此负有何种义务,又享有何种权利,这些问题依然混成了一锅粥。
不是封建时代的家徒,做的事情时有超越学术范畴,却又不是雇员和雇主 - 不理清这团乱麻,类似的悲剧还有可能重演。
2
怎样看待贵州贵阳女生
在利美康整形医院接受鼻部整形死亡?
热榜曝光次数 4,735,245
知友:李俗语(24000+ 赞同)
我是全国第一个发布这篇报道的记者。
从当天上午九点半接到线索,通过微博联系并确定死者家属的位置,然后驾车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整理辨别一大堆碎片化信息(比如当时的录音、照片等),然后进行一一核实对比。
然后,我坐在事发医院附近的一个露天停车场的车里,用手机写了这条报道,交给后方同事编辑处理发布,才有了这条独家报道。
这条报道的信息量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媒体能掌握的所有重要信息。所以直到现在(答案编辑于 1 月 6 日 01:34),网络上绝大多数媒体(包括澎湃、环球等主流媒体及那些自媒体)通篇转载的依然是我的这条报道,因为大多数省外媒体今天才赶到贵阳。
我为什么不匿名?
第一,我不怕。
第二,因为至今依然有许多不明真相的人通过微博评论、私信来无脑抨击我们本地媒体不作为,语言之毒,让我们委屈和寒心。
说个大家有印象的吧:三年前轰动全国的凯里银行行长灭门案,也是我的同事去调查之后全国首发,大家才看到这个尘封多年的经典奇案。
那年周源老师在我们单位演讲,特地提到了这篇报道。对了,我这个同事的代表成名之作估计许多人都有印象:《戴套不算强奸》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下。
本地媒体报道本地大事件是个怎样的体验?
我这么举例吧:最近几年,你看到过新京报报道的北京和天津的负面吗?你看过南都报道过广州的负面吗?你看过红星新闻报道成都的负面吗?你让澎湃报道上海的负面试试?
分享个小细节:
开车赶往现场的路上,我在构思报道怎么写。那天,贵阳 20 年一遇的大雪刚刚才化去,整个城市都是湿哒哒的。对许多贵阳人来说这场雪印象深刻。
我希望用一个大家印象深刻的报道开头,来尽量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个小姑娘离去的日子,我决定文章用「她和贵阳新年的这场初雪一同消逝了」这句话来开头,并在红绿灯间隙用手机记了下来。
因为这是个习惯性遗忘的年代,有多少人记得马航是那年那月失踪的,多少人记得天津港爆炸是什么时候?很快这件事就会被遗忘。
起码通过这段话,多年后有人想起这件事的时候,会想「哦,那个因整容死去的小姑娘,是 2019 年贵阳大雪化掉的时候走的」。
从出门到全网发布报道,整个过程用时 3 小时 20 分。
这是一个让许多同行都佩服的速度。之所以那么高效,其实得益于死者的亲友(尤其是死者姐姐的男朋友)有着极强的维权意识!!!
他们一直保持清醒,从事发开始一直用视频、照片、录音记录下了一些非常非常重要的证据,提供了许多有效信息,省了许多时间,值得每个人借鉴。
当时发掘到的新闻点(也是疑点)如下:
1. 小姑娘是怎么死的?
2. 术前的体检报告一切正常,人却死了?体检报告意义何在?
3. 不管小姑娘是在手术期间还是手术后出现的紧急状况,整容医院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在黄金时间送医?
(要知道,最终负责急救的贵医附院离整容医院只有 8 分钟步行路程,仅相隔一条马路)
4. 一个整容医院,是否具备急救的资质?!是否有针对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抢救机制以及和附近医院的联动机制?
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如果有,启动没有?起作用没有?起作用了为什么还会死人?
5. 为什么在小姑娘的直系亲属全程在场的情况下,选择一边用谎言瞒着家属,一边偷偷从手术室外的楼道(医院是十几层大厦,手术室位于四楼,总共有两部客梯)把小姑娘送到医院?
6. 为什么在送往医院急救之后,还要哄骗现场的急救人员,谎称「小姑娘的家属都在外省」(这个细节有医院的单据和录音作证)?
7. 从下午 1 点左右开始进手术室,到晚上将近七点钟这五六个小时,手术室里发生了什么?
8. 根据整容医院的抢救记录(当晚九点开具的),小姑娘当时下午 1 点 35 分开始手术,5 点 30 分开始陆续出现痉挛、大汗淋漓、皮肤苍白、血压降低等一系列紧急状况。
再根据负责急救的贵医附院的急诊记录以及当事医生的介绍(此细节有单据和录音、照片作证),小姑娘送到贵医附院时,人已经死亡。最终是「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才进行了无意义的抢救」。
9. 经过调查,当事主刀医生张某某是该院院长,在医院现场和官网,他的照片和资料都在醒目处摆放。
根据介绍,此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在遵义人民医院工作,后进入利美康,公开资料显示是医院的第三大股东。
正宗的科班出生的医届老司机,应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请他出马主刀,小姑娘的母亲特地加了几千块,只求买个安心。
但是,张院长事后蹊跷失踪,没有通过任何途径发声。目前除了几张利美康的单据上显示他是本例手术主刀医生之外,暂时还没有出现任何其他证据证明张院长是主刀医生。
……
以上疑点。至今未有具备说服力的解释。
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报道还不够,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我已经无法再跟踪本案,以上疑点待解。
我还想通过报道探究很多背后的社会问题,比如当下愈演愈烈的外貌焦虑低龄化趋势。
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我很不甘心。
今天了解到的目前最新近况是:等待一个月后的尸检结果。
希望这一个月平安无事。
不出意外的话,我即将接到让我删除本条回答的要求。
那些人只看到我们最终全平台删除了自己的报道。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我们撑到了晚上十点这个全网阅读黄金时段才删除。他们没看到我们多撑一分钟,阅读量就多了几千,就多几千人知道这个事。
感谢我的同事和领导,感谢其他同行,很荣幸和你们一起战斗过,两句话与你们共勉:
「我们一路战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只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中国没有调查记者会有什么影响?」
「没有影响。」
3
 白银连环奸杀案罪犯被执行死刑,
 该案件对后世的意义是什么?
热榜曝光次数 4,156,625
知友:Moriarty K(9000+ 赞同)
文章比较长,因为对这个案子我一直想得蛮多,所以写的也比较多,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高承勇死了,这对于受害人家属来说是唯一的告慰,其实有关于此案的意义我想过很多,其中 2001 年那位幸存女士,让我记忆犹新。
当时她夜归回家遭到高承勇,但警觉的感觉到了自己遭到尾随,于是及时迅速锁门、打电话报警,导致高承勇没有溜门成功。
哪怕是她打电话的时候,高承勇都还在窗外转悠,不时冲她微笑,这透露着一个连环杀手对于已选猎物的依依不舍、最后的留恋和欣赏。
想一想:高承勇是不是和上楼的警察、幸存者的男友下楼时插肩而过呢?有多少人能够有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呢?这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
在我看来,最大意义的有两个:
1. 「任何人都可能是连环杀手」
高家是个什么样的家族?
高氏据查是源于山东,祖上因为戍边迁到了甘肃青城,清朝的时候高氏第九世先祖高秉信发起修建高氏祠堂,高氏祠堂的匾额是一个姓高的族人所题:
经历过时代巨变,高家祠堂一度成为供销社的仓库,文革之后重新修葺开放,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城镇最重要的人文景点。
可以说,在高承勇落网之前,高氏祠堂是令青城镇所有高姓子孙自豪的地方。说来有点违和,高氏祠堂的墙上写有高氏一族的家训,其第一句话是这样的:
我高姓子孙要善己也要善人,要善家也要善国,力争做一个德行兼备的人。
总的来说,高家蒙光帝御赐牌匾,祖上出过七名文武进士,这是一个强调大忠大义大孝的宗族。
而高承勇,是高氏第十八世子孙,按道理,从小受到良好家教熏陶的他不说非得成为祖上让子孙自豪那样的人物,也应像当地其他高氏子弟一般做个守德之人。
在高氏祠堂管委会主任、现任高氏一族族长高老先生看来,高承勇现在却令他很尴尬。
面对许多刨根问底的记者,高老先生无法解释笃信「孝悌礼义」的高氏宗族里为什么会出这种人,他只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高氏家族传了 250 年,如今出了个高承勇,是个耻辱,他的行为令宗族蒙羞」。
高承勇是平时是个什么样的人?
  • 陌生人眼里的实在人
一位当年在胜利街货场当过站工的姓梁的出租车司机曾向媒体表示:
「当时,高承勇身材微胖,穿一条黄军裤,腰系一条发红的牛皮带,头戴现在娃娃们军训时戴的那种帽子,破破烂烂的,但是性格很好,见了人就会嘿嘿地笑,不怎么说话。在大伙印象中,他是一个实在人,谁能想到他是杀人凶手呢。」
梁师傅说,在 2003 年到 2005 年左右,他又见过高承勇一次,当时高承勇说自己也曾买了一辆车跑出租,但是干了大概一年左右他觉得不挣钱就卖掉了,然后又开始打散工,那次见面之后,梁师傅的人生与高承勇再无交集。
  • 童年玩伴眼里的老实人
张志武是高承勇从小的朋友,在他眼里高承勇一直是个「稳当人」,要不是网上有警方抓捕他的照片,张志武怎么都不敢相信是高承勇犯了案。
2016 年五一期间,高承勇和妻子曾经回家一次, 张志武还特意留夫妻俩吃了顿饭。
他记得很清楚, 那天妻子做了臊子面,高承勇很高兴,吃得满头大汗。
  • 妻子眼里的称职丈夫
与高承勇一家同住一个单元楼的邻居孙阿姨说到,她经常和高承勇的老婆顾仪聊天。
「小顾(顾仪)的弟弟几乎每天都带着儿子来这里吃饭,一天三顿。 他们租的房子是一室一厅,38 平方米,月租 400 多元。听小顾说,好像是小顾的弟弟负担房租。小顾的妈妈在附近种菜,也经常给他家送菜,他们两口子关系挺好的,小顾还常夸她老公,说在外面干活很辛苦,很顾家。」
孙阿姨还说她曾经和顾仪聊起过 2000 年棉纺厂家属院里发生的那起强奸杀人案:「我说白银以前有个杀人狂,这些年再没见杀人,小顾说,那个『坏怂』可能是冬天伪装起来出来害人」。
让顾仪想不到的是,她所说的那个「坏怂」, 就是她的丈夫高承勇,以至于高承勇落网后,顾仪曾哭得死去活来,说不想活了。
  • 同村人眼里的教子楷模
高的两个儿子先后考上大学,这在高家人眼里本就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骄傲的事情,甚至高承勇老屋隔壁的邻居都觉得脸上很有光彩,而高承勇的大儿子读完本科后又攻读了研究生,如今在一家科研单位就职 ,二儿子本科毕业也找了个很有面的工作。
这样的子女,让同村里很多人都羡慕高承勇,说他会教育孩子,甚至一些村民都以他为教育孩子的榜样,每当孩子闯了祸,就找他借鉴经验。
看看吧,好父亲、老实人、顾家丈夫、实在人……什么好话高都占了。
奇怪吗?
不奇怪。
和多数连环杀手一样,高承勇有他自己不为人知的面具:
时代广场绞杀者理查德·科廷厄姆被捕时带着一副眼镜,打着整洁的领带结,胡子也刮得很干净,是个提着公文包的高端技术员。
罗斯托屠夫安德烈·齐卡提洛曾经当过大学老师,发表了很多好评如潮的政治论文。
虐杀 12 名女子的克里斯托弗·怀尔德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业余赛车手,同时拥有两家大型建筑公司,慈善捐款数目无法计数。
野牛比尔原型之一的加利·海德里克堪称是个投资大亨,商学奇才,然而家产无数的他专门在费城买豪宅当地窖装受害者尸体。
……
哪怕你遇到他们,也不会把他们和变态两个字联系起来。而我们生活中的多数人,其实都是如同梁师傅一般的人。
我们从高承勇旁边走过,也完全想不到他就是制造白银市一度恐慌的罪魁祸首。他就是彻底的陌生人,偶尔瞥见一眼,他会友好的对你打招呼,或者友善的笑一笑。
可怕的是就在我们没有感知到他的时候,或许高承勇们已经调动了所有感官对你仔细品味过、选择过,并以你为目标开始掉头跟在你身后的拐角处了。
我们可能在地铁站和他们擦肩而过,也可能是图书馆、咖啡厅……或者任何地方。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和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就像 2001 年那位幸存女士一样,保持应该有的警觉总没错。
2. 凸显了刑事技术的重要性
白银案迟迟未破,和当时刑事技术的落后脱不了关系,当时高承勇并不是没有留下证据,他留下了足够多的证据,但警方碍于刑事技术的局限性无法很好的利用这些物证。
回顾一下本案破案的关键:
高承勇的一位远房堂叔因为行贿被抓,按照相关规定,警察通过采血获得了远房堂叔的 DNA 信息,并将它录入犯罪人 DNA 数据库中,随后,警察又通过比对,发现犯下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与这名行贿者属于同一宗族。
经过「这一滴血」的提示,警察在这个家族中全面排查所有男性成员的 DNA 及指纹,最终把隐藏了 28 年的凶手揪了出来:
科普一下这个 Y-DNA 染色体检验技术,首先得知道【人类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你长得像你三叔四伯 blabla,这都是遗传信息在起作用,而人类染色体总共有 23 对(46 条染色单体),其中的 22 对被称为【常染色体】,剩下的 1 对染色体为【性染色体】。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
其中这个【Y 染色体】只会存在于男性体内,它遵循非常严格的【父系遗传原理】:儿子的 Y 染色体只能来源于父亲
同时,Y 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主干有 95% 以上的部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正因如此,一个家族中的男性,通过遗传获得的 Y 染色体都和老祖宗十分接近。
换句话说,祖宗十八代,一脉相承,每个姓氏都有 Y 染色体的特异性标志,就像【条形码】一般。
Y-DNA 检测,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分析出不同家族的 Y 染色体差异,并把全国一个个地区、一个个姓氏的亲缘关系进行整理、归类,如果「一锅汤里(某家族)出现了一颗老鼠屎(犯罪人)」,只要根据基因数据库查出是哪个地区、哪个家族,那么「老鼠屎」就可以被抓出来了
刑事技术的重要性,在本案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使悬案变得真相大白的关键。
本案能够启示后人的,主要是两点:
1. 提醒了所有人要有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2. 让公安队伍内的工作者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现代刑事侦查技术的重要性,破获疑难案件时采证应该仔细,面对长期未破的案件不应该放弃,而应该结合先进的刑事侦查技术加以查破。
就像高承勇租住的棉纺厂家属院一样,普通人的生活总是很慢,也很静。
案件发生了,大家惊惶一阵,热议一阵,但总要开始新的生活,终究谁也不忍心去揭露那份潜藏的罪恶与忧伤。
作为一个犯罪心理学习者,我由衷的希望所有人可以多一份保护自己的意识,不要高估了人性。
站在向阳的地方,更能看清这世间的种种罪恶。
4
 死亡是一瞬间的事吗?
热榜曝光次数 44,544,385
知友:张大倩(17000+ 赞同)
死亡是漫长痛苦的过程。
虽然我还没有死过,但曾经做临床医生时候,目睹过许多死亡。也送走过很多病人。
从来没有一个是像电影或者电视剧中那样,安详的带着笑意死去。几乎所有人,包括那些早已在死亡之前失去意识的患者,都会不断抽动身体,发出哀嚎,那种哀嚎让人毛骨悚然,不是从嗓子眼里发出的,而是从身体里,每一个细胞,每一块组织。
当然,死亡也是有味道的。这是我们年轻的校医室可以察觉到的,每个人的味道都不同,患者进入垂危阶段,病房里就会弥漫一种很难闻的气味,不是臭的但是闻起来特别让人噁心,随时都要作呕的那种噁心,带来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
患者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非常恐惧的,由于我所在的科室大都是癌症晚期病人,因此许多病患都在心理上有预料,但他们依然非常恐惧,那种恐惧表现在眼神中,难以形容。
大多数死亡,不是一瞬间的事。患者会开始嗜睡,好像有几个星期没有睡过一样,叫不醒,打呼噜,声音很大,呼吸很沉,然后心率会变快接着再变慢,然后血压会进一步下降,这个过程有人会持续两三天有人只需要几小时,接着身体会有轻微的抽动,大口呼气,身体变的非常软,但是很沉,很难挪动。
这是发生在医院中的常见现象,医生不应该在家属面前流眼泪,但心情会非常沉重,低落会持续很久,面对这个过程总能反思很多。不是矫情,而是因为死亡不是简单的一瞬间。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4,119 个回答:死亡是一瞬间的事吗?
5
 你知道哪些反常识的知识?
热榜曝光次数 133,019,092
知友:二氧化硅(8800+ 赞同,知乎编辑推荐)
非牛顿流体也可以受力变软。
随着现在科普文章越来越多,非牛顿流体也走入了大众视野,相信大家肯定有看过这些。
图片里面我们看到的是,拉马尔大学的学生正在用玉米淀粉制作非牛顿流体。一个超级大的池子里装满了非牛顿流体。
学生快速从上面跑过去,真正的实现了「轻功水上漂」一般。但如果要是直接站在上面就会沉了下去。
非牛顿流体的科普越来越多,但是也越来越错,导致了我们误以为非牛顿流体就是:受到外力后就会变粘稠变硬的液体。
其实非牛顿流体有三类:
第一种非牛顿流体就是我们日常网络上见到的,被称为胀塑形流体。这类流体通俗的讲就是,你搅拌它的速度越快,那么它就会越粘稠。
就像上图的人们在胀塑形流体上飞奔而过,而不会沉下来,但是如果人们静止在上面,就会像沼泽一样慢慢的把人们吞噬进去。它可以算是非牛顿流体中的硬骨头,遇强则强,吃软不吃硬。
玉米淀粉糊做的胀塑性流体
第二种非牛顿流体却恰恰和我们第一类相反,被称为假塑性流体,当它受到外力后变得越来越稀。
意味着你去搅拌它,他就会从粘稠状变稀的。由于这一类的流体科普很少,所以我们就很容易忽视他们,其实这一类非牛顿流体反倒在我们身边最丰富而我们却不曾发现。
女生们涂化妆品的时候,用手快速涂抹,这些化妆品会比慢慢涂抹要涂得开。
喝小杯酸奶的时候,用吸管或者勺子快速搅拌,本来粘稠的酸奶会变稀,如果觉得不明显,这时候你可以立马将吸管或勺子拿出来,就会发现酸奶会以比较稀的状态流下来。
其实你身上穿的衣服也会利用到假塑性流体:
这种工艺叫做丝网印花,简单的说就是把浆料刮一下,浆料透过网上镂空的部分就到了衣服上。
你们衣服上的花纹图案、商标标志等等,很多都是它做出来的,听上去很简单,好像和我们假塑性流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它却离不开它。
因为浆料一般都是很稠的,如果很稀的话就会自己渗过花网,而且印出来的花纹还会不清晰变得模糊,因为花纹渗开了。如果很稠,浆料不会全部渗过花网,图案就会有残缺。
所以用假塑性流体做浆料的话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不刮压的情况下不会自己渗透进去,刮压后的浆料变细,可以渗透花网到衣服上,而当浆料到了衣服上的时候已经不在受力了,那么又会变得粘稠,这样就保证了我们的花纹也是清晰的了。
印花出来的商标图案
印花出来的商标图案
最后一种非牛顿流体被称为塑性流体。可以理解为本来是固体,但是受到一定外力后会流动,变成液体。
其实塑性流体我们每天都会接触,那就是我们的牙膏,大家看了我的文章后刷牙的时候可以观察下,挤牙膏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压力作用在牙膏上,才能挤出牙膏。
如果力量太小牙膏就不会出来。所以当我们把牙膏拧开,管口倒置下来朝向地面,牙膏也不会掉出来。而作为牛顿流体的水的话,便会流淌出来。
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流动特性图
du/dy 为剪切速率,τ为剪切应力。每一种流体都有自己的特性曲线。牛顿流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为常数。
所以我们无论怎么搅拌水杯里的水,水都不会变粘稠或者变稀,只会保持原来的黏度,因为水属于牛顿流体。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2,284 个回答:你知道哪些反常识的知识?
「知乎热榜」汇集了当下知乎上和网络中最热门的内容。戳小程序一键查看:
有人说,2018 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时代。
2019 年,充满着机会、挑战。
经济好,可能你不好;经济不好,肯定也有人很好。过去几年都在说,风口来了,猪都会飞。如果你能把握好,风口也许是巨大的机会。
如果没能趁着风停之前找个栖息之地,那么一定会死的很惨。因为风过去,摔死的一定都是那些猪,猪不会长出翅膀来。
所以自身的实力重要,人生的选择也重要。
那么,2019 年你的人生赛道会怎么样?面对拐点,你将如何选择?四平八稳还是跌宕起伏?
点击「阅读原文」或识别下图二维码跟韩寒、沈腾一起来测测你的 2019 人生赛道吧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