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精彩英语演讲”,选择“设为星标”
英语演讲视频,第一时间观看
哈佛大学招生歧视亚裔案近日开审,并公开了众多招生标准和内部资料。除学生的学术成绩外,父母教育程度和个人性格特质等200条评判标准,都在哈佛大学的考量范围内! 面试官还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有些对亚裔的评语真的是…
双语字幕版
英文字幕版
Harvard’s admissions dean testified Tuesday that weaker teacher and guidance-counselor recommendations are one reason why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as a group score lower than white applicants in the “personal rating” portion of the school’s admissions process.
The rating, which assesses an applicant’s personal qualities, has been a central focus for the plaintiffs in a trial that began Monday accusing Harvard of intentionally discriminating against Asian-Americans. Harvard’s own data show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as a group score higher than white applicants in academics and extracurriculars, but lower in the personal rating.
William Fitzsimmons, who has been Harvard’s admissions dean since 1986, said in federal court Tuesday that the lower rating wasn’t due to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having fewer attractive personal qualities than white applicants. He said one reason for the gap could be due to “somewhat stronger” teacher and guidance-counselor recommendations given to white applicants.
He said he didn’t know if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had weaker recommendations than African-American or Hispanic applicants. The plaintiffs say Asian-Americans have the lowest personal scores of any racial group.
U.S. District Judge Allison Burroughs, an Obama appointee, will decide after the three-week trial whether Harvard’s admissions practices violate federal civil-rights law. Whether the judge accepts Mr. Fitzsimmons’s explanation could play a role in her decision. Harvard says its policies adhere to Supreme Court precedents.
The trial stems from a lawsuit filed in 2014 by 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a nonprofit whose members include Asian-Americans rejected by Harvard. Lawyers for the plaintiffs have pushed Harvard to explain the racial gap in personal ratings, which they say is evidence of intentional discrimination. Harvard has said admissions officers don’t consider race in the personal rating.
The rating, according to Harvard, uses teacher recommendations, alumni interviews and student essays to consider whether an applicant will be a good roommate or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campus community. Harvard’s admissions procedures ask readers to look for “consistent testimony of an applicant’s unusual effervescence, charity, maturity, or strength of character."
A chart displayed during Harvard’s opening statement showed teacher recommendations and alumni interviewer ratings matter much more in admissions decisions than race does.
The school has stressed throughout the litigation that each applicant is reviewed independently, and patterns across racial or ethnic groups aren’t the result of any broader discriminatory practice.
The gap between white and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personal ratings was also cited in a 1990 report by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s Office for Civil Rights, which investigated Harvard for similar complaints. The report, referenced at length in Tuesday’s testimony, found Harvard didn’t discriminate against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but flagged racial stereotypes reflected in admissions officers’ comments.
Harvard’s admissions readers, who evaluate students’ applications, “quite often” described Asian-American applicants as shy, science- and math-oriented, and hard workers, the report said. One reader, for instance, wrote of an applicant: “He’s quiet and, of course, wants to be a doctor.”
招生涉及200个变量
与本案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哈佛每年究竟是如何从数万份申请中筛选出几千个录取名额的?其中是否存在原告“学生公平入学”组织所说的对亚裔的歧视现象?
在本次庭审中,法庭的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名普通高中生可能被录取为哈佛学子的各种因素: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意向专业、个性评分、族裔、家庭背景、地理位置等。根据哈佛在庭审前的一次入学数据分析,这些变量多达近200个。
已在哈佛大学担任30年招生主任的菲斯蒙斯解释称,他们的工作就是要确保这些因素以公平的方式发挥作用。
哈佛大学也将一些学生的材料作为证据提交给了法庭。例如,一名来自越南的学生,考试成绩只属中等,但同样被录取,原因在于他表现出了“富有感染力的快乐个性”。另一位被录取的学生分数也不高,除了她曾在一个管弦乐团担任第一小提琴手和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所显示出来的领导力外,更重要的是老师们的评价。老师们评价她是一个“谈吐得体、雄心勃勃、幽默风趣的人”。
据报道,庭审中揭秘的一些情况虽然支持了哈佛“最挑剔”的精英学校的名声,但另一些因素,特别是个性评分中的主观成分,也显示了录取决定“有点任意”。
哈佛将申请人分为14个不同类别,并给每人评出1至6的等级。1代表录取概率最高,而6则不可能录取。这些评级不只是依据“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分数等客观指标,也包括个性评分,如性格特征、面试感受等主观判断。
法庭文件和庭审证词还揭示了哈佛的一些招生特别渠道,如“额外考虑”提高了申请人的录取概率,“院长关注名单”是有势力的申请人的花名册,“Z名单”则是学业一般的学生通往哈佛的一种后门。
亚裔分数门槛最高
15日以来的庭审也证实了哈佛在招生中确实对亚裔提出了更高的分数要求。
这也是原告“学生公平入学”组织在2014年起诉哈佛歧视亚裔生的一大指控缘由。指控称,亚裔美国人虽然拥有最高分数,却只有最低的藤校录取比例,这显然不公平。
菲斯蒙斯在法庭作证时承认,亚裔生需要有更高的分数才能被录取。他说,对于非裔、印第安人和西裔生,如果在总分为1600分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中获得1100分,就可以被录取,但亚裔生则需要高出250分,其中,女生要达到1350分、男生为1380分。
原告律师洪斯称,“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菲斯蒙斯则反驳称,校方瞄准某些群体是为了“打破循环”,以吸引那些通常不考虑申请藤校的人提出申请。他还称,哈佛会以低至1310分录取人口稀少地区的白人学生,但不会以这个分数录取同一地区的亚裔。
原告方首席律师莫塔纳指出,在如勇气、可爱等个性评估方面,哈佛给亚裔生打出的分数要较其他族裔低得多,这是“让种族偏见的狼从前门进入”。
哈佛大学一份2013年的内部研究显示,如果录取时仅考虑学术成绩,新生中亚裔的比例将达到43%,而非裔只有不到1%。但哈佛10年来的招生情况显示,亚裔平均只占新生整体的18.7%,非裔为10.5%。
报告显示,在加上其他因素后,亚裔是录取比例下降的唯一族裔群体。根据报告,在加上是否喜爱及擅长运动、校友传承等因素后,亚裔申请人获录取的比例将下降至31.4%;如再加上课外活动及个人评分,亚裔申请人的录取比例则继续下跌至26%。
菲斯蒙斯否认个性评估是对亚裔的“惩罚”,强调这只是哈佛“全面评估”中的一部分。
辩方律师威廉·李也否认歧视指控,称族裔只能帮助有潜力的学生,因为校方从不认为申请人的族裔是负面因素。
金钱血统是敲门砖
根据庭审,尽管哈佛声称其录取是依据“全面评估”,但在实际中,许多特殊因素,尤其是金钱和血统等,则备受青睐。
哈佛大学教授拉杰·切堤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哈佛只有3%的学生来自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家庭,而50%的学生来自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家庭。
世纪基金会进步智囊团的学者理查德·卡伦伯格在庭审作证时说,哈佛大学的高收入学生人数是低收入学生的23倍。他认为,如果取消对富人和良好关系的偏好并采取“种族盲目”的招生方式,哈佛可以实现种族和经济多元化。
在庭审中,原告方律师出示了多份电子邮件,显示出哈佛招生与大额捐款的关联。这些哈佛内部电子邮件显示,校方高层会对那些与主要捐赠者有关系的学生作出特别批注。在2014年的一封电子邮件里,一个网球教练感谢哈佛为一名学生进入哈佛“铺上红地毯”,因为这个家庭捐赠了110万美元。
此前一年,哈佛招生主任还因录取了一些很有“油水”的学生而获得该校研究生院院长的赞扬。被录取的一名学生与一个捐赠者有关系,而那个捐赠者承诺出资盖楼和设立奖学金。
菲斯蒙斯断然否认这些指控。他称,哈佛并没有隐瞒他们考虑的因素,那些因素都在招生材料中提及,如课外活动及校友传承等。
菲斯蒙斯称,考虑录取捐款者亲人对于哈佛长期的财政很重要。他说,“为了提供奖学金,我们需要获得必要的资源,这对于学校的长期实力而言很重要。”
菲斯蒙斯称,他们会制定一份特别潜在的申请人名单,并予以密切关注。每年的名单上都有“几百人”,其中有大额捐赠者推荐的人,有哈佛大学教授和校友推荐的人,还有他自己在美国各地为哈佛大学招生时遇到的人。
在被问到“名单上的每个人是否都会被录取”时,菲斯蒙斯回答说,“几乎。”他同时补充说,每个人的申请过程都是一样的,要经过由40人组成的录取委员会的审查。
但是,哈佛内部电子邮件显示,一些捐赠者的亲属表现很糟糕,但最终也都被录取。
主审法官也曾被拒
本案的主审法官阿利森·戴尔·伯勒斯也曾被哈佛拒绝过。
据报道,伯勒斯法官不仅是哈佛的毕业生之女,她自己也曾申请过哈佛,但被拒之门外。根据哈佛大学的记录,伯勒斯法官的父亲沃伦·伯勒斯于1945年在哈佛学习,1947年毕业。
伯勒斯法官的这一经历在庭审中一度引起关注。10月22日,有人群发电子邮件称,伯勒斯法官对哈佛心存偏见。邮件说,“联邦法官隐藏了她自己遭哈佛拒绝的痛苦经历。”
当天一开庭,伯勒斯法官就将涉案律师叫到法庭前方,就群发邮件问题进行了讨论。虽然这种讨论是不公开的,但看得出引发了相当程度的争论,不过,也传来几阵咯咯的笑声。伯勒斯法官在庭审中并没有谈及被哈佛拒绝后的感受。
在媒体的追问之下,双方律师都表示,他们不希望伯勒斯法官回避本案的审理。他们称,自2014年11月立案以来,伯勒斯法官一直负责处理本案,她的回避将使案件进程受到严重干扰。
事实上,在群发邮件发生之前,伯勒斯法官就在庭审前的程序中披露了自己的经历。在被哈佛拒绝后,她进入了米德伯利学院,并于1983年毕业。
不过,报道也指出,要找一位没有上过哈佛大学的法官并非易事。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的13名法官中就有9人上过哈佛。
另据据哈佛学生校报Crimson整理,哈佛入学部门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有招揽、面谈、审核资料、小组投票、决定等五步骤。
图为近日至校园参观的高中生在总图书馆前听哈佛学生做介绍。(记者唐嘉丽/摄影)

●每年购买逾10万份资料筛选

哈佛每年向大学委员会和ACT公司购买超过10万份学生SAT和ACT成绩单和联络资料;有些优秀的学生早在上高一时,就可能收到哈佛大学寄发的学校介绍信息。招生人员每年到全美逾百城市,租下酒店等场地举办招生会议,介绍学校和申请程序。


哈佛招揽对象常针对低收入、少数族裔,和人口较少的偏远地区学生。招生人员用电话或电邮联络学生,也邀他们到校住学生宿舍一晚,体验哈佛生活。


●优秀运动员大大加分

招揽优秀体育运动员至哈佛校队也是招生工作之一;在法庭上公布的文件中显示,优秀运动员在哈佛招生中大大加分。在学业成绩与一般申请同分的状况下,运动员被哈佛录取的机率远远高过非运动员。


第二阶段是校友面谈;每年约有1.5万名哈佛校友负责这项工作。他们事前只知道申请人的姓名、电话、电邮和上哪个高中。哈佛“面试守则”要求校友根据对话过程思考学生的“潜力”(potential)、“最大成长”(maximum growth)和“方向”(direction),以及学生的“智力”(intellectual )和“能力”(capacity),在个人、课外活动、学业、整体成就等项评1-4等级,并写个人评语。校友面谈评语标准难定,通常被校方当作参考。


在审核申请资料部分,哈佛依地理区域分派人员审阅资料。第一批审核者记录每个申请者的国籍、种族、校友子女身分、运动员、社经背景、SAT/ACT成绩,并按哈佛设定的分等标准在学业、课外、运动、个人素质、推荐信等项目打分数。


若想在学业类别被排名“1”(最高分),申请者必须是“潜在的重要学术贡献者”、“极具潜力”、“接近完美的分数和成绩”,若获得全美或世界级的竞赛认可会很有帮助。


●学术被评3级以下 录取希望小

学术被评为“2”的学生通常有700分以上的SAT、至少有33分的ACT;若SAT成绩在600-700之间、ACT得29-32分就归类至“3”;SAT在600-650之间、ACT在26-29之间者为“4”;SAT 得500多分、ACT得25分以下者是“5”,被录取的希望很小。


在课外活动中排名“1”的申请人,是具“全美成就或专业经验”程度者;若是学生会主席、校报编辑、音乐会首席者是“2”的人选。


如何给“个人评分”,是哈佛官司案主要的争议点。依哈佛文件资料,“真正优异的品格是面对生活中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时,表现出巨大的勇气;表现领导或激励周遭人的独特能力;展现对他人超乎寻常的关注与同情;获得推荐者无条件和坚定的支持”。


因为“学生公平入学”(SFFA)声称哈佛系统性地在个人评分上给亚裔申请人低分,使得哈佛今年在内部文件中,增加指示招生人员禁止招生人员在此评分中考虑种族因素的条文。


在“学校支持”(即推荐函)评分中,若师长写下“从事此职以来最好的一个”,或“近几年来最好的一个”,该申请人可在此项获排名“1”;若是“所碰过最好的之一”、“今年最好的”,则获“2”的排名。


多数申请人的资料有两人审阅;第二个审核者通常在内部的数据库中核实学生的申请材料。若是有需要,会请哈佛教授审核有关学术研究或艺术成果。


在审阅和排名后,得分最高的申请者资料会经两个招生委员会复审。通常,获得1和2排名的申请人可获得委员会审核。第一名审阅员可根据情况,把获得3+排名者送进委员会,但淘汰掉3及以下排名。


第一个委员会有五至八人,由招生部主管和职员、教授、关注各地域申请者的代表组成;委员会复查时的讨论可能很漫长,他们对每个申请案件投票,并推荐给第二个较大的招生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的大多数人必须对申请人投认可票,该学生才会被录取。

防止未来失联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备用号
想第一时间接收英语演讲文章&视频?把精彩英语演讲设置为星标就对了!操作办法就是:进入公众号——点击右上角的●●●——找到“设为星标”点击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英语演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