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托就像玩王者,段位越高上分越难。想考到110+就需要对细节多加关注。
来自NYU的Spencer学姐为大家带来了她成功杀托后总结出的一份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都能够尽快分手托福,下面我们就跟着她一起“奉旨杀托”吧!

各位好,我是Spencer,现NYU 2022er,托福二战110,三战113,除口语外都拿过30。来自神奇的三线普高,通过之前的考试经验总结了出了这份干很干没有水分的干货托福版,内含听力、阅读、写作三项的分享。预祝大家杀托顺利!
下面附上我的两次成绩:

Reading
关于精读
托福阅读的文章很长,并且学术性较强,难免出现生词或者难句子。如果不是这篇错误率特别高,不需要一字一句回去精读文章。而是把重点放在自己出错的题目上,通常这些题目对应的文段才是自己有理解问题的部分。在精读这些具体文段的同时分析错题,从而找出自己不熟悉的部分。
关于小结题
小结题的话主要注意两点:
1. 文中没有出现的信息或者说法相反的内容不选;
2. 细节性的内容也不选。这里可以先浏览一遍每段的首句和末句,通常英文习惯会把本段最主要的内容放到最前或最后,用这一方法选出匹配的选项。
关于进入状态
托福阅读是整场考试的第一项,也是对总分最有帮助的一项,一个良好的开端还是很重要的。建议在进考场前多少看一些英文内容,可以是之前做过的题目,也可以是其它学术方面的文章。进考场后不要急着答题,而是扫一遍instruction,确保熟悉环境后再点击continue正式开始作答。
Listening
如果还有大于一周的时间准备,你可以做这些准备: 
关于精听
对于首考或者当前听力成绩低于25分的同学来说,积累是必须的一个步骤。在平常练习的过程中,要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听再多的文章,没有完全听懂,水平都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备考时间充足的同学来说可以一句一句地精听。听完一篇文章可能需要大量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收获。通常情况下一句话如果5遍以上听不出来通常是以下几种原因:
1. 有不认识的单词;
2. 连读没有听出来导致不能理解句意;
3. 没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导致不知道这句话在说什么。通过精听总结问题,就能够发现自己的弱点,从而强化提高。
对于备考时间有限的同学,很难每一篇文章都精听每一句话,但至少也需要总结段落的大意。可以按照老师上课讲的方法对于文章的框架进行分析,至少能按照段落或事情的顺序搞清楚文章在讲什么内容。
关于查单词
conversation中出现的单词还是相对常用的,并且也许会在多个conversation中出现,建议查出所有生词。可以按照分类(比如campus life, discussing assignments)积累下来,这些内容都是考前复习的利器。
如果是lecture,同样也是按照分类去记录,选项中的生词一定要查出来,题干读不懂的话很难做对。这样也会发现自己不熟悉的分类,之后着重练习和积累这一类型。
关于日常磨耳朵
在平时的空余时间,也建议大家多听一些内容。可以是TPO上的文章,也可以是真题中的文章,这些都是最接近真实考试难度的资料。
TPO建议大家倒着听,因为前面(尤其是个位数的)的难度已经赶不上当前考试的难度了,可能会给同学造成考试难度的误解。日常听多了,就会熟悉考场上的感觉,不至于一考听力就很紧张。
关于总结错题
每个人都是从菜变强(嗯,我秃了,也变强了),所以一开始可能会做错很多题目,不要慌,注意总结就会逐渐提高。
(emm......will......fine......)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看错题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为什么正确答案是对的,也要思考为什么自己当时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主旨没有把握好?还是忘掉了一些信息?亦或正好考察了没听懂的地方?这样下来也会发现自己易错的地方,下次做题的时候就要格外注意了。
如果是主旨把握不好,那就要在回顾文章的时候优先总结全文的central idea。如果是漏掉了一些信息,那就要调整自己记笔记或者在脑子中记的方法。如果是没听懂,那就去精听这一部分内容等等。
如果你马上就要考试了,那这些内容你可不能错过:
关于常见问题
做题速度的控制,一篇对话两篇讲座的答题时间加起来为10min,讲座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所以第一篇对话一定不能耽误太长时间。如果确实遇到了自己很不确定的题目,通常我自己会猜那个含有文章中提到过的词语的选项。
关于记笔记,有的同学认为记笔记是没必要的,会影响听的节奏。不是很建议大家完全不记笔记,除非是听力水平很高,不然难免会漏掉一些信息。可能会考察一些比较细节的内容,建议大家利用记关键词的方法,即着重记主语和谓语的首字母或前几个字母,对于全文有一定的记录但又不至于跟不上后面的部分。
细心,很多选项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中间有一些区别。不要明明自己知道讲了什么但一不小心选了迷惑选项,就会很可惜。
关于考场发挥
听力的顺序是在阅读之后,这个时候已经大致进入了英文环境的状态。可以在正式作答之前听一下instruction,把思路拉到“听”英文上面。然后一定要专注,在听听力的时候不能去想任何其他事情,一切干扰性因素都放到考试后去解决。
Writing
如果还有大于一周的时间准备,看看这个:
关于平时练习
建议可以使用翻译范文的方法去练习,看着中文来自己翻译出英文内容。翻译不在多,在精细,每天最少一个主体段,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之后要对照英文范文,找出以下两点:
1. 自己错误的地方,包括语法错误、用词的不恰当、论点的不精确等等;
2. 文章中写的比自己好的地方,包括一些精辟的用词和短语、万能句型等等。在下一次写作中,要尝试将翻译中的问题避免,把积累的内容应用到作文中去。
关于看范文
如果感觉一些不熟悉的题目不太好找论点论据,就大量看范文,很多论点其实是通用的。看范文可以浏览,大致知道使用了什么分论点和例子的大体内容即可。包括市面上范文书中的分类和17 & 18年的真题回顾,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元素。
相对而言比较新的题目参考价值会大一些,更贴合近期的出题思路,尤其是三选一的题目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
关于综合写作和独立写作的框架
综合写作:
1. 开头段引出信息,阅读和听力分别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并点出来二者是对立的。
2. 三个主体段,每一个对应一个点,听力内容需要尽可能写的详细,阅读部分一句话带过。
3. 结尾段,如果有剩余时间就写,没有就可以不写,不会影响分数。
独立写作:
1. 开头段引出论点,建议先说一定的背景信息,然后提出自己支持的论点
2. 三个主体段(实在写不完就写两个),每一段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拿出一段来作为让步段。
3. 结尾段,建议要写,一句话重复总论点即可。
如果你马上就要考试了,那下面这部分你要重点关注
综合写作:
1. 不是很建议完全不写阅读部分,即便是一句话带过也要说一下的。在主体段的写作过程中要提到“reading”、“lecture”或者同意转换,表述清晰这些内容是由谁发表的,而不能只写信息而不写是谁说的。
2. 听力的观点一定要越详细越好,把自己记住并且确定的细节全都写上去。但如果自己不是很确定这个信息,就不要贸然猜测,以免写上错误的信息。
大家在听完听力后先不要直接开始写作,而是补全笔记上空缺但当时还记着的内容,后面写作的时候就不慌了。如果直接写作文而忘记了一些信息,后面就不太好想起来了。
3. 一定要出现opposing, contrary等等表示强烈对比的词语,因为99.9%的情况下听力和阅读的观点是相反的,所以要体现在每一段中。首段需要说二者最主要最中心的相反处,每一个主体段也要体现出来听力是反驳了阅读的观点的。
4. 注意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尤其是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难写的term,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学术性词汇是会在阅读原文中出现的,所以照抄阅读原文时要小心,不要拼错字。
5. 建议使用阅读或听力原文中的词语,避免由于转述导致的意思偏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独立写作:
1.如果发现自己快要写不完了,就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哪怕前面少说一点细节性的信息(在逻辑完整的前提下),也要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尾。如果实在写不完三段,可以写两个主体段,但每一段的内容都要丰满。
2.不要一大串句子全都连在一起,中间不加标点,这样表述可能会不清晰,看起来也会很累。要适当使用逗号、句号、逻辑连词等等。
3. 如果在举例子的时候说一些科学性的知识,建议还是使用自己确定的信息,如果有常识性的错误有可能会被认为逻辑不当,不建议大家去编科学原理,但生活中的例子可以现场想。
4. 逻辑性要强,每一句话都要和前后文形成联系,所有的句子有一定的逻辑连到一起组成这篇文章。按照英文习惯,会摆出论点—展开(即对论点进行解释和补充)—用例子或说理去支撑—将例子和论点联系起来的总结。
5.建议如果有时间还是写一下让步段,这是体现出一个两方面都思考的过程,让自己的论点更具有说服力,文章更完整客观。让步段不一定需要举例子,只要用让步+驳论来回到自己的论点上即可。
6. 文章的布局,建议每一个主体段的篇幅差不太多,尽量不要出现一段特别长另一段特别短的情况。如果一段特别短的话就要考虑是不是展开的内容不够,或者例子没有足够详细到可以支撑论点。
7.在拿到题目时需要先分析key word,抓住题目问的是什么,不能偏题。论点和展开要不断与题目中的kw进行联系,时刻提醒考官“我没有跑题”。另外也不是很建议大家写中立的观点(问同不同意),有一个自己明确支持的一方比较稳妥。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杀托干货,希望大家都能够尽快分手托福,早日申请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 TestDaily是由damo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创立的北美留学备考新媒体,专注于为北美留学生的备考和申请提供优质的信息和服务,至今已经服务超过20万人次。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北京新东方、北京睿途教育,正式出版《大漠点词》、《申请手册》等多本书籍,并开发出多种广受好评的互联网备考产品。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