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第337位讲者 严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严飞,作为一名社会学家,我的分享主题是——生活中的社会学。

前面听了朱则丞小朋友关于小学生课后班情况调查的分享,我想到另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
那就是,
为什么小朋友会去到不同的学校?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上公立学校,有的小朋友读私立学校,而有的小朋友只能去打工子弟学校?
这其中有怎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呢?

这个问题就像朱则丞小朋友做的课后班情况调查一样,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社会调查问题,这些问题看上去很小,实际上却对理解我们整个社会的运作有很大的帮助。
01
小朋友做的社会调查
让我们来看看朱则丞小朋友做的社会调查,他问了一个基本问题——同学们都在课后参加哪些课外活动?

他列出了四大选项,设计了课外班情况调研表,在这份调研问卷里,他列出了很多关键的背景因素,这在社会学中被称作“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是怎么控制的?比方说朱则丞小朋友在问卷中设置了“年龄分布”。小学一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填写的答案有明显分歧——低年级学生更倾向户外运动,而高年级学生由于有升学压力,更倾向于课外辅导班。
除此之外,他还列出了“不同学校”。是民办学校还是其他的国际学校或者公立学校,这背后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朱则丞小朋友并没有列出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性别因素”,或许女孩子会更倾向于在课后进行安静地阅读,而不是去开展户外体育运动;还有“职业因素”,由于父母的职业及家庭年收入不同,孩子们也会倾向于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越是精英家庭的孩子越会倾向于参加海外交流和研修。
所以,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地列出我们所要的选择项,还要列出那些基本的背景,或者说,基本的控制变量。这包括,民族、城市、居住地、性别、家庭收入、学校类别等等。
当我们把这些基本的变量和问题组合后,就能得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问卷。如果再将这样的调查问卷和其他国家同龄小孩的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就又能看出不同国家体制下的文化差异,社会环境差异,这也非常值得讨论。
在调查问卷设计好后,我们还要进行发放。朱则丞小朋友第一轮发了61份问卷,主要面向自己的同班同学。实际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最理想的问卷发放方式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意味着每个被抽样者都有同等被抽到的概率,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整个问卷的偏差,从而更具有代表性。
拿朱则丞小朋友做的课后班调查来说,我们首先要统计全上海有多少所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再在其中进行一个分层的随机抽样,在每所学校里找到合适的一至六年级,再从其中找到合适的班级进行分层抽样。这样的抽样会更具有代表性,得到的数据也更加真实有效。
抽样之后就是问卷的回收,一般而言,纸质问卷的回收率在70-80%,而在朋友圈及微信群里发放的电子问卷,回收率在20%左右。很多时候你需要在微信群里发个小红包,请大家去填写问卷。问卷回收之后我们就要得出结论制作图表。
02
一项标准的社会调查
如何做一项优秀的、标准的社会调查?

步骤一、提出问题。
生活当中有哪些值得去做社会研究的问题呢?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社会现象去发现,比如今天在座的很多家长,大家是坐公交车和地铁来的,还是开车来的?如果是开车来的,大家开的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车牌又是什么?这些是浮在最表面的社会现象,但我们可以去解读其背后的深层差异。
我们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如何应对?会不会改变?这些就是社会研究要去做的。
步骤二、查找资料

首先,资料的类型包括杂志、图书、报纸及上网搜集。拿报纸来举例,比如《人民日报》,从1949年建国后就有,从它的第一期到今天,每一期报纸都有电子版。我们可以从它的电子化数据库里任意搜索一个关键词,例如“教育”,从而可以看看,在漫长的七八十年岁月中,这种社会现象在历史的维度上出现了哪些变化。
其次,我们可以按照“作者是谁(身份)”来查找资料。这包括正式的官方档案,非正式的个人记录(比如爸爸妈妈记录的小朋友成长日记),还有公开出版物。

下图是清华大学图书馆保留的一张五十年代的学生注册卡,每一位学生到校报到后都会填这张表,上面会涉及他们的家庭成分,出身背景(解放前是什么背景,解放后又是什么背景)。

当我们把大量的清华学生的注册卡收集后,我们发现并得出一个特别好玩的结论:在1949年建国之前,接受高等学校教育的学生,更多是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但在1949年建国以后,更多的学生是来自于工人农民阶级背景。
那这里面就会映射出一个社会变迁,反映出历史转折背后的社会现象。
我们会发现,通过资料的收集,再进行合理的数据统计分析,会为整个社会的变迁提供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社会学研究。
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社会学调查问题,但其背后展示的,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前进发展的图景。
步骤三、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在社会科学领域分为两部分:1、定量研究;2、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就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在回收问卷的基础上,对一个社会现象做出图表来进行分析。而定性研究就是进行小组访谈及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交流和观察。
定量研究
在我们做定量研究抽样调查的时候,会涉及很多社会学的概念,比如说平均数、中位数、抽样方法。并且很多时候我们会形成刻板印象。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有谎言、恶意的谎言和统计。”
事实上,很多时候统计和数字是不会说谎的,但做抽样的方式,通过什么方法去获得数据,这会导致最后的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

这是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之前的民意调查趋势。在总统竞选之前,所有的民意调查都显示另一位候选人希拉里获得多数的支持,特朗普获得的支持数量很少。直到竞选当天,大家都以为希拉里会稳操胜券,但最后的结果却大跌眼镜,特朗普高票当选。
这就意味着,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当中,被调查者隐瞒了自己真实的倾向。就像朱则丞小朋友做的课外调查问卷一样,倘若一个班上大部分的同学都在上辅导班,有一位小朋友即使没上辅导班也会填写自己上了,因为他担心如果自己不填写,会受到来自同辈的压力。
这就是统计调查里的一个陷阱,也是一个误区。
同时我们还发现,统计数字之间也会说谎。

比如说这张图展示的是美国原油进口量和每年鸡肉消耗量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这意味着两者之间是高度相关,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关联。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和真实生活中的相关还是有差距的。
除了定量研究,还有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对话等等。比如小朋友可以问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小时候的课后活动是什么?他们在这个年龄的时候读什么书籍?
小朋友还可以去做一个小小的家族史研究,问一问,我们家一开始就住在这里吗?我们是从哪里搬到现在的小区/城市的?为什么要搬家?我出生的时候,爸爸妈妈多少岁?爸爸妈妈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少岁?

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家族史。
所有的小朋友都把家族史的调查合并在一起,你就会发现其背后是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轨迹和脉络。
步骤四、得出结论,写成报告
写成报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看看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再去做补充访谈,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我们会发现,在做社会调查的时候,虽然你问的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问题,但把这么多小问题结合起来,放在一个大的数据层面去呈现,你会发现其背后就是整个中国社会变迁发展的轨迹。
这就是社会学或者说社会学者要做的事情,通过科学的社会学调查方法,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进行理论化和抽象化,去帮助整个社会更好地运作和发展。


 造就少年

评论区互动话题
你做过/接受过社会调查吗?

文字 | 方芳
校对丨其奇
天真~热,这周的下午茶,造姐替你买单了!
每周评论区
单日被赞最多的评论者
会获得造就七日份下午茶一套
期待你的精彩评论哦
  点击阅读原文,看「造就FUTURE」更多演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