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发了条微博,Diss了一下这部刚要上的翻拍片。
最近几年的翻拍片胜少尬多,还出现了像《麻烦家族》与《深夜食堂》这种飓风级的烂片。我之所以不看好《来电狂响》,主要在于原版的《完美陌生人》太优秀,这种唠嗑片儿在国内也鲜有成功的案例。
更重要的是导演选择用的是喜剧调性,而原版是一出暗黑正剧,所以我基本就不报什么希望,这周我本打算看《云南虫谷》的。
但是!
前几天电影首映,我几个朋友看完后在朋友圈聊了几句感想,竟然评价还不错,这就又勾起了我的馋虫,给了我一个放盗墓片鸽子的理由。
虽然昨晚上冷的邪乎,我还是扎进了影院去看《来电狂想》,可能是因为不抱什么预期,看完后居然居然觉得还行,算是被小小的打了下脸。
自从2016年的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广受赞誉后,陆续出现了多个国家的翻拍版本,法国,德国,西班牙,希腊,韩国等等,遍布整个欧亚大陆,比《十二怒汉》只多不少。
这一方面在于《完美陌生人》的剧本确实出彩,同时形式方便,就是一屋子人唠啊唠,更重要的可能在于:
手机问题,是个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困境。
十多年前冯小刚在《手机》里就探讨过这个问题,果粒老师还贡献了一句著名的台词:
那时候的手机也就打电话发短信,现在看来就是石器时代。十多年过去,现在的智能手机按照麦克卢汉的话来说,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它极大的延伸了你,同时也在反过来吃掉你。
《完美陌生人》是道融合了“真心话”与“大冒险”的送命题。不过呢,大部分中国观众应该不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的结局堕入了一种彻底的虚无:人与人之间,原来都是假的啊!我们的传统集体潜意识里接受不了这东西。
我们喜欢“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哪怕是一种面子上的融合,也不接受血肉模糊,哪怕它是真的。
所以《来电狂响》会被改成一部喜剧就不奇怪了,我之前Diss它的出发点是从艺术品质的角度来说,其实从市场接受度来说,八
分娱乐加二分反思,这个比例是很理智的。
同时这种安排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就是喜剧与正剧该怎么融合,原版的《完美陌生人》里也有笑点,但大多是自然碰撞,而《来电狂响》必须人为的加入一些搞笑段子,喜剧本质上是一种夸张,而反思是深沉现实的,怎么又可乐同时又发人深省,这道题不容易。
先来看看人设。
与原版一样,同样是七人组,三对儿加一个落单的。
其他三对与原版能隐约对上,佟大为是老司机,女心理医生不变,乔杉对中年男,马丽这个人设做了比较大的改动,原版中是那个同性恋胖哥哥,我一开始还以为难道国内版变成了个拉拉?从马丽的扮相上来看确实像,我觉得可以改名叫马东。
《来电狂响》的叙事进入非常快,几个镜头把几拨人稍微一带,就开始聚会了。(歪楼:以现在北京的房价,片中的房子至少值1500万)
商业电影有个最外显的一个标志:“迅速贴标签”,每个到达聚会的人都被先行植入了一种人设,马丽是女强人,乔杉是油腻中年男,霍思燕是不甘寂寞的家庭主妇,佟大为是花心萝卜,奚梦瑶是傻白甜,心理医生夫妇是幸福家庭。
戏剧的一大张力就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把每个人身上的标签撕下来,显露出真我。其实《完美陌生人》里也是这么做的,但很显然原版做的更加细腻低调,没有那种“穿着戏服”出来亮相的感觉。
而《来电狂响》则完全标签化,乔杉这身衣服和眼神,就告诉了你他是个什么人。
虽然造人设上有些刻意,但乔杉可以说拿了全片最大的彩头,大部分的笑点都在他身上
他浑身上下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浓郁的大保健气质,在戏中他说自己经常吃什么牡蛎精华以提升男性魅力,连出汗都是海鲜味儿的.....我觉得自己从小吃海鲜长大,可能也是这个体质。
应该说这次的改编还是挺接地气的,加入了不少现实话题,比如网络直播、婆媳矛盾、养老、离婚什么的,国内观众看了会比较有共鸣,看得出编剧花了些心思。
除了话题本土化,《来电狂响》在形式上也有些创新,最大的改动是加入场外因素,原版中镜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公寓,而《来电狂响》里把电话那头的人安插了进来,比如乔杉的老妈、佟大为的小三等。
不过镜头一划向室外,我就有种支付宝暖心小广告的错觉。那条快递小哥的线我实在是没看懂,跟故事好像一点儿关系也没有,纯粹是为了鸡汤而鸡汤。
但在喜剧框架之下,原作中的三四个高潮点,基本都失色了。《完美陌生人》里父亲对女儿说的那段话相信很多观众都记忆犹新,中肯暖心,又不失一个父亲的责任。
但《来电狂响》中一个大致相同的桥段,完全搞成了陈词滥调,我觉得还不如直接删掉算了。
另外女孩知道老司机劈腿并让别人怀孕后,抹上口红,转戒指然后扬长而去是全片最大的高潮。
新版中饰演女孩的是奚梦瑶,导演肯定是想往这个调子上靠,但是氛围的营造差太远,奚梦瑶的表演也是灾难级的,她是个模特啊,她根本不会演戏啊!为什么要选她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为什么?
除了奚梦瑶明显掉链子,其他六位相对都比较合格,霍思燕稍弱,不过那场她要掀起裙子乔杉捂着不让的戏,还是有些力量的。
其他数马丽表现最好,她的人设完全变了,同性恋不是身份,而改成了个误会,加上了一段被要挟的插曲。马丽虽然是谐星出身,但她拥有演正剧的实力。
佟大为前面不功不过,理财产品那个梗有点意思,结尾那场自白设计的不错,虽然有点为渣男洗地的意思,但情绪上是对的。
但,结尾实在是太过无力了
在闹闹哄哄了一个多小时后,让马丽出来说了一段醒世恒言,痛斥手机对生活的侵害,满屏都是说教的意味。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风险,你要追求娱乐效果,后面反思的部分就容易变得尴尬。
导演可能怕结局国内观众觉得堵,最后又杀了个回马枪,把汶川地震的画面都搬出来了,秒变手机感动中国,此时响起《我爱我家》的片头曲毛阿敏唱的《诺言》,这个急转弯我实在是.....
真人真事确实挺感人,但这电影到底想讲个啥?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字幕表出完还有个小彩蛋,所有人对着屏幕说:“你敢玩么?”,是不是有点挑衅?
聊完电影再扯几句其他的。
父母生你养你,孩子是你生你养的,这里面都有天然血缘关系,但唯有两性关系最难搞,哪一方挂了,另一方就是法定第一顺位继承人,但却是没有血缘纽带的枕边人,所以老话才说“至亲至疏是夫妻”。
这道玩命题之所以让全世界观众感兴趣,就在于这种又远又近的关系。其实这种困境的存在,也就不过一两百年,在以前婚姻更多的是个财产制度,直到浪漫主义思潮兴起,忠贞才被列为婚姻的必选项,现代人也普遍接受这一条。
爱我,你就要忠诚于我,无论身体还是精神。
但“手机真心话大冒险游戏”就捅破了这个信条,《来电狂响》有句宣传语,叫“没有一部手机是无辜的”,这当然说的极端,但也从侧面说出,每个人都多少有一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哪怕是最亲近的爱人,手机作为和现代人最亲近的“器官”,很多时候就变成了个隐私火药桶。
你如果问我,我在现实中是不会玩这种人性游戏的,即使最后所有人手机都没响,也并不能说明任何事,我相信《绝望主妇》里的那句台词:“人人都有一筐脏衣服”。但我坚决反对把脏衣服摆在桌面上任人褒贬。
每个人都有保留隐私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承担”不说“所付出的代价。
我有时候想,其实人类的精神生活好像从本质上来说没什么进步,或者换句话说,技术的进步太快,我们的身体还没来得及进化成精神要求的样子,太多欲望在里面滋长,大多数时候却只能放在隐秘的角落。
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狂欢,也是诅咒。
怎么突然沉重了起来,这样不好。这个问题也没答案,大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果不和原版对照的话,作为一部独立的喜剧影片,《来电狂响》是合格的,我可以给6.8甚至7分。如果非得卡原版《完美陌生人》的水平线,那可能只有6分了。
但看电影不是评奖,本片我还是推荐给喜欢看喜剧的朋友,是部可以乐呵乐呵的爆米花电影。
现在能在影院里不那么尬的笑出几声,就算不易!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今天不推小铺的东西了,帮朋友个忙,他们公司出了《龙猫》的正版授权钥匙扣,龙猫全家都有,长这样:
小东西,虽然是正版,但很便宜,感兴趣的同学扫下面这个二维码,包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