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开始,就进入典型的夏季气候。中午气温较高,加上空气湿度越来越大,人们会觉得像在蒸笼里一样。
此时,多数人容易头昏懒散,所以,芒种养生更要注意“防”。起居上应晚睡早起,饮食上要清淡,生活中注意预防中暑、空调病和肠胃炎。
夏天最难熬的时候到了,你做好准备了吗?国家级中医教你防暑、防湿,另外还要注意预防两种情况,帮助你防百病!这套为你特别制作的芒种养生攻略,请一定要收下!
芒种: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另外,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而“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
今日芒种,养生重在“防”
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炎热的气候逐渐开始了。但是也要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认为,芒种时节调理养生,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防湿邪”。
▲图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
当然,芒种养生,除了李乾构教授提醒的“防暑、防湿邪”之外,还需要注意预防两种情况:防治热伤风防冬病潜伏
这两种情况防好了,才能帮助我们预防疾病入侵,安然度夏~
防暑:要防夏打盹
就如春困、秋乏、睡不醒的冬三月一样,“夏打盹”是人在夏季的一种生理表现。而防暑最重要的就是要防夏打盹。这里就需要做好两件事:
1
补钾:稳定血压
夏季炎热高温,人体大量排汗,钾元素会随汗液大量排出。
而人体一旦缺钾,不仅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也会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四肢酸软无力,严重时还会伴有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
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为了快速补钾,可以喝些果汁或糖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既可以预防“夏打盹”又可以防止血压上升和血压过低。
2
午睡:养护心脏
夏天日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减少,而午睡是适当的补充。“午睡一刻钟,夜补一小时”,既能预防“夏打盹”,还有利于养护心脏。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教授郑清莲表示,中医认为,午睡是养心好方法。在中午阳气偏盛的时候,需要休息来养阴,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
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不注重午休,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甚至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
当然,午睡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为宜。因为白天睡得时间过长的话,晚上就会睡不着,造成不良循环,影响健康。
防湿:要健胃补脾
芒种时节通过饮食防湿邪是个好方法。饮食上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以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下面推荐三款排湿养生汤,能帮助健胃补脾、祛除湿邪~
1、薏仁红豆汤
清热利湿
【材料】:薏仁、红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
【做法】:薏仁、红豆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加红枣、白糖煮30分钟至豆烂即可。
【功效】:清热健脾,利湿养肝。
2、五味枸杞饮
滋肾阴、助肾阳
【材料】: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
【做法】: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
【功效】:滋肾阴、助肾阳,适用于“夏虚”之症,是养生补益的有效之剂。
3、丝瓜粥
凉血通络、润肌肤
【材料】:鲜丝瓜1条,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鲜丝瓜去皮和瓤,粳米放入锅内,鲜丝瓜切成2厘米长、1厘米厚的长条块,放入锅内加入清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润肌肤。
防治热伤风
天气炎热,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受凉感冒。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空调病就属于“热伤风”。
预防“热伤风”,要锻炼强身,并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饮食:葱蒜有防治感冒功效
日常食物中,适当食用大蒜、姜、葱、食醋,也有防治感冒的功效。同时,寒凉蔬菜配点大蒜,可以中和寒气。
对于不幸染上“热伤风”的朋友,病情较轻时适当服些感冒药,二三日即可痊愈;病情较重的可用中药(如香薷饮、三仁汤等)治疗。
防冬病潜伏
一些冬季常发疾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体内。为了预防冬病复发或加重,夏天就需要特别注意!
1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
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宿室外,不睡地板,最好别穿短裤短裙。
2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在夏季应防风寒,除上述禁忌外,还要少食甚至禁食冷饮。
3
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
除上述禁忌外,别过多食用瓜果及冷食。
4
头疼病
有一种中医称为“头风病”的头疼病,患者别用冷水洗头,洗头后不要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吹。
芒种节气期间,养生就重在“防”字,做好防暑、防湿、防治热伤风和防冬病潜伏的准备,才能让我们安然度夏,利于防百病入侵!
这份为你特别制作的芒种养生攻略,送给你,请一定要收下!祝愿夏季安康,远离百病!
(注意:本文所用为基本方,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指导。)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养身参考
手指一点,精彩文章瞬间可得!

本文由养身参考整理发布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