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出身农民工家庭,

就读上海郊区希望小学,
17岁考入录取率5%的英国名校,
之后全额奖留学北美,
她如何跑赢命运?
林兰兰的成长经历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中国孩子在国外比较害羞……但人应该有一颗接受挑战和新事物的心。”
从加拿大回国过暑假的林兰兰坐在上海杨浦区的别墅里,自信阳光的说。
这个区域曾经是兰兰的家。2000年,4岁的她被父母从河南周口农村接到上海,租住在这里,当年这是一片破旧民房。
兰兰爸爸收废品,妈妈做保洁,她和姐姐林庆庆,弟弟林创创,一家五口挤在只有9平方米的房子里,周围都是外地来务工的人。兰兰形容大上海的这个角落,“没想到比老家还要破。”
然而她很开心能回到父母身边。只是作为家里老二,她觉得自己是不太受宠的那个。
她一直希望做一件让自己自豪,也让父母骄傲的事情。
2014年,兰兰从上海的中专,全额奖考入录取率只有5%的世界联合学院UWC(英国校区),之后被加拿大排名前三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全额奖录取,这所学校出过7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加拿大总理。
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让和她类似的很多同龄人看到希望。
林兰兰的UWC面试故事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家庭条件,未必决定孩子一生
通常孩子接收什么教育资源是家庭决定的。家庭让孩子学琴就学琴,学游泳就学游泳,基本都有父母的期望在,也决定了孩子有限的时间花在哪里。
但兰兰的父母,和上海500万农民工一样,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孩子吃饱就行了,根本没想过规划什么教育资源。
兰兰小时候要带弟弟,8岁才上学,但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学得很努力。
(兰兰和父母、姐弟)
在破旧机场改造的希望小学,兰兰和同学们接受最基础的教育,课后就在尘土飞扬的马路上玩。
小学三年级,一个叫做“久牵”的志愿者服务社来到学校,说要招募一个合唱团。毫不怯场的兰兰马上报了名。这一次主动选择,为她带来一片新天地。
久牵的创办人张轶超,今年41岁,毕业于践行“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大学。张老师在国际学校教书,眼看着教育产品越来越“有用”,越来越贵,各种升学服务卖出天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内心不愿意成为一名靠教育“赚大钱”的老师。
他在2002年创办久牵,免费为农名工子女提供课外教育资源,包括英语、钢琴、小提琴、舞蹈、合唱、天文、音乐、绘画、电脑、历史、诗歌……等各种课程。久签的志愿者毕业于国内外名校,包括投行、咨询公司的白领们,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免费给孩子们上课。
兰兰所在的合唱团,叫做“放牛班的孩子”,因为张轶超看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后受到启发,发现音乐可以涤荡人心,让孩子们快乐而积极的生活。
成年后的兰兰回忆说:自己在父母那里受到的教育有限。她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待人生和世界的观点,几乎都受到张老师的影响。
张轶超认为教育应该是开放式的,成年人提供资源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所有的培训不要以考试考级为根本目的,而是要从孩子内心原动力出发。张老师给孩子们的首要教育是:要懂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懂得坚持和珍惜,勇敢挑战自己。
久牵先后有8个孩子考上UWC,到海外去留学,兰兰是其中一个。
(兰兰小时候和久牵的同学们)
当年UWC面试时,兰兰抽到的小组讨论题目是:假设一场大灾难来临,一个村子都要遭殃,你作为村长只能救一个人,你会选择救谁?
选项里有10个角色,有的人说要救医生,有的说救年轻人……而兰兰说,她要救音乐家。
因为在灾难面前,人心需要被安抚,音乐能带给人力量,而音乐也是她的挚爱。
这个答案,不得不说有张老师的痕迹,也让面试官看到了兰兰的视野和内心。通常一个人在不富裕的生活里,会更关注能带来实际利益的东西。而兰兰在久牵的影响下,直接跨越了生活上的苟且,把目光看向一个充盈美好的远方。
这样纯挚的少年热情,不夸张的说,在很多每天赶着上补习班、兴趣班的孩子身上,已经被磨平了。
而UWC欣赏的恰恰是能够带着善意和热情,甚至理想化的目的,从各个角度改变世界的人。
兰兰(第二排左三)在UWC英国
所以,和家庭经济条件同样重要、甚至比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一路上遇到的人(包括父母),这些人有什么样的视野、价值观和专业度。
昂贵的培训,未必遇到好的老师,这很悲哀。而更悲哀的是做父母的花了钱,觉得不甘心,会不自觉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把自己对名校和成绩的渴望,变成孩子成长的一道枷锁。少年人梦想已折翼,未来又在哪里呢?
(兰兰近照)
自我价值,是学习动力之源
放养教育,也能培养考上名校的孩子,只因为孩子天生自律么?
久牵的张老师讲了一句让我们很感慨的话,他说不希望久牵的孩子觉得,她们在接受施舍和同情,她们应该相信自己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并且为之努力。
因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这份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是教育真正宝贵的收获。它让兰兰和同伴们虽然在马路上遭遇歧视,但她们仍然相信自己有一天会对世界做出不一样的贡献。
(林兰兰、久牵的孩子和周笔畅)
兰兰记得,她们的合唱团第一次到上海中福会少年宫演出,在那个“城堡一样”的建筑里,台下坐着不同肤色的人,大家都在认真听她们唱歌,让她们感觉非常自豪。

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发光,这让她们更加努力学习,希望有机会影响更多人。久牵的志愿者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也是通过一番努力,成年后成为校长、投行家、咨询师和艺术工作者的。
和这些志愿者们朝夕相处,让兰兰和同学们看到实现人生价值的多种可能性。
久牵的同学们,有的成了烘培师,有的在公益组织教书,有的考大学做了老师……孩子们都尽可能在有限的选项里,选了自己喜欢的道路。
兰兰小学时受到的教育有限,没怎么接触过英语教学。初中到了一所公立中学,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被单独分到一个班。入学时学校进行了一场英语测验,兰兰连蒙带猜只考了30分,却是她们班最高的,被选成了英语课代表。
受到鼓励,兰兰很努力的学习英语。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在上学路上也一直温习语言。久牵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兰兰抓住机会就练口语。她说自己最大优点是“不怯场”,讲不好也敢拉着老外聊,练着连着就进步了。
中考时,满分120的英语卷子,兰兰考了110多分,属于很高的分。
在UWC面试时,招生官看到她的英语成绩,问她是怎么突破的。最终,兰兰的学习能力打动了招生官。因为UWC的IB课程也很难,学校非常需要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
(兰兰在UWC英国)
来到英国UWC,兰兰发现自己的基础比同学们差好多。她初中没学过物理,而IB的物理课程很难。除此之外,学校里还有各种课外活动、义工活动等,兰兰不希望因为要追赶学习,让同学给她贴上“沉默的中国人”的标签,所以她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尽管吃力,但她始终相信,既然她被选上了,应该是有能力胜任的。而且,UWC的老师非常耐心,还有师兄师姐可以求助,只要你敢于迈出交往讨教的第一步。
经过一番自我学习和他人指点,兰兰不仅在学业和课外活动方面获得突破,而且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她说虽然IB很难,但只要摸清课程规律,掌握方法就容易了。比如语言类的课程(兰兰选了西班牙语),你不用一次性花很长时间学,而是应该细水长流,比如每天半小时,依靠点滴积累,才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不守旧,是打开世界的钥匙
跟兰兰接触,你会发现她身上两个明显的特点:好奇心强和敢于尝新。
虽然她的父母给她的教育不多,但兰兰发现他们作为远离家乡、到新环境生活的人,有一种开拓的勇气和坚持的韧性,不那么守旧和脆弱。这些无意间影响了兰兰姐弟。
曾有研究说,low-mover(流动性低的人)更容易受到人际关系和固有观念的影响,朋友圈比较固定;而high-mover(高频迁徙者)刚好相反,他们会倾向于把精力投入到学习新知、尝试新事物、拓展新朋友当中。兰兰和父母更属于后者。
当时报考UWC时,兰兰的父母根本没听过这所学校,但他们听完介绍后,决定支持兰兰到北京面试。(兰兰的父母如今也更换了更好的工作)
(林兰兰在温哥华布查特花园)
在英国UWC期间,兰兰积极学习了冲浪、悬崖跳水、游泳、划船、山地自行车等等……有的中国孩子会请病假逃避这些运动,而兰兰更希望拥抱这些“陌生”的事物。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一起参加挑战营,她和同学们要穿着救生衣,从20米高的悬崖上跳入大海。如果动作达标,就能接着挑战40米高的悬崖。(很多国际学校也有类似活动)
她先跳了20米,但由于害怕,入水的身体不够笔直,不能挑战40米。可她不想止步于此,仍然在老师保护下一遍遍练习,一次、两次、三次……最终她战胜恐惧,成功了。她的勇气和开朗,让她在UWC交到很多朋友。
兰兰说,人应该有一颗接受挑战和新事物的心。中国孩子给人的印象总是:不敢发言、不敢问老师、不积极参加挑战活动、喜欢扎堆讲中文等。但如果无法突破自己,如何更好的了解世界呢。
(兰兰和同学们)
跟兰兰相处,你会对她印象非常深刻。她身上充溢着一股正向、阳光的力量,非常有活力、爱笑、自信。
暑假回国,她一边在外企实习,一边在公益组织做志愿者,教山里的孩子学英文。
她走到今天,可以说优秀的导师、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敢于挑战的心。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她的经历被一些孩子当作成功楷模。但林兰兰在一次回到久牵的经验交流会上,告诉弟弟妹妹们的却是:“不要追求成功”。
她说:人最重要的是做你喜欢的事情,无论成为甜品师、教师还是投行家。把那个领域做好,就是成功。
UWC每年被录取到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的比例非常高,但学校不愿意拿这些做宣传。因为这不是教育的目的,也不是教育的成果。教育最终培养的是全面健全的人。
她说:“我的同学无论去耶鲁、哈佛、还是伯克利音乐学院……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想要走的路,没有被外界观念束缚。”
她还特别骄傲地提起弟弟林创创,弟弟以前成绩很差,全班倒数,现在在大专读汽车维修,一下子找到了自己擅长又喜欢的事情。前不久参加上海市的汽车维修比赛,还拿了一等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回想当年的兰兰,曾经只有“中专”这一条路。但她仍然充满热情的学习自己喜爱的唱歌、舞蹈、钢琴和英文;她的精神面貌,是很多家境优越的孩子都不具备的;她曾经并没想过UWC,可她的热情投入、开放勇敢、好学善学…正是UWC想要找的。命运为她打开一扇窗,而她自身的风景,也成就了命运。
更令人感慨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而真正好的教育,真的可以让她们发光发亮,成就充盈无悔的人生。
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