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时不时会看到一些热捧院内自制药的文章,比如前不久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官方微信就推送过一篇《儿医“明星”自制剂强势回归,这次不用排队也能开!》的文章,热捧自己医院的自制药。
媒体也经常做类似的报道,把医院的自制药捧为良心药,宝贝药,比如南京儿童医院的抗601合剂,又比如首都儿研所鼎鼎大名的肤乐霜,不但在北京被热捧,还有很多外地人找代购购买。
自制药真的有那么好吗?它们到底是宝贝药还是垃圾药?
大家都知道医院是看病的地方,药品是由药厂生产的,医院里的药,通常也是药厂生产医院采购再开给大家。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有些临床上需要用的药药厂没生产,为解决用药需求,一些医院就自己建设制剂室自己生产药品在自己医院里销售,然后产生了院内自制药。院内自制药其实是缺医少药年代的一个遗留产物。
最早自制药生产没什么管理,生产也很随意,可能某个医生自己觉得某张方子不错,然后和药剂科制剂室的人一合计,就产生了一个新药,所以自制药曾经很盛行,尤其是在一些中医院里,在顶峰时期,单家医院可以有600多种院内制剂。
这种不规范显然会带来安全问题,到了2005年,药监部门出台了《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对一些自制药做了清理,也对审批和生产做了一些规范,但审批的权限依然是放在省级药监部门,而且,按原当时发布的申报要求,只要申报的制剂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机构制剂标准的,就不需要有临床研究资料这也是为什么有自制药的基本都是那些大型的省、部级医院。
因为自制药可以不用先经过临床试验先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就获得批号,这也就决定了这类药的品质。如果你留心的话就会注意到,院内自制药绝大部分都是中成药,比如下面这个南京市儿童医院的自制药合集。
图片源自南京市儿童医院官方微信
又比如著名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里的60多种自制药里,就包括了肤乐霜、双黄祛湿洗剂,辛苍鼻舒口服液、杏贝止咳洗痰口服液、清肺化痰颗粒等一大堆的中成药。
我在《为什么不要用中药》这篇文章里说过,因为中药的功效是无法进行验证的,所以这些药的效果都是未经严格验证的,比如我之前专门写文章分析过的肤乐霜,效果其实是来自里面添加的激素,后期不让添加激素了,就要和激素搭配着用才有效。(回复「肤乐霜」可以看详细解释)
再比如南京儿童医院的扛把子抗601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大黄、黄柏、板蓝根组成,却标称能清热解毒、抗病毒,被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等,开这些药的医生会不清楚目前没有针对感冒、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抗病毒药吗?
在有正规的药品批号的基础上,药监部门保留院内自制药的批号,初衷可能是为了满足医院的临床用药需求,所以要求自制药不能是市面上有正规药品的品种,但因为医院自制药可以产销一条龙利润更大,所以哪怕有正规药品,有自制药的医院也热衷于使用自制药。
广州某医院的内部通知
比如市面上早就有正规药厂生产的退热药,而有的儿童医院居然还在自制红药水退烧药,而这种自制的红药水成份其实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同样的药品,你是更相信正规药厂的质量控制,还是相信医院内部作坊式制剂室的生产工艺呢?
既然是没用或品质差的药,为什么还会广受欢迎呢?这是因为用这些自制药的医院本身都是老牌的大型公立医院,容易被人信任,就像大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里坐个江湖郎中,也一样会有人排队挂号一样。而自制药还只能在院内销售,所以容易让人产生是大医院独家秘方的感觉。
自制药因为医院自己产销一条龙,很多利润比较高,所以有的医院也会让医生多开,而很多疾病本来就是自愈性疾病,比如抗601针对的感冒、儿童支气管炎、病毒性腮腺炎,用得多了碰到有效的次数也就越多,然后就被病人吹捧成神药。
按照《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自制药只能在医疗机构内凭医生处方使用,自制药如果真的是宝贝药,国家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限制?为什么不给正规的药品批号让正规药厂去生产然后全国销售让更多患者受益?如果这些药真的有那么好,药厂为什么不买专利去大规模生产销售?如果一个医院治病靠的是自制药来扛把子,你让那些没有这个自制药的医院拿什么去治病呢?
在琳琅满目的自制药里,或许有一些成分清晰效果不错价格便宜的药,但有的话也是凤毛麟角,这是由自制药的审批标准和生产条件决定的。这些在大医院里卖得火热的明星药,其实大部分都是成分不明,功效不明,安全性不明的垃圾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